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LTAG工艺在工况调整过程中需要对加氢单元LCO加氢原料和产物烃类组成的进行监控,本研究采集大量催化和加氢柴油样品的中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LCO加氢原料和产物烃类组成的中红外分析模型。利用该方法可快速得到LCO加氢原料和产物的详细烃类组成,分析结果和质谱方法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与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方法相比较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能满足现场快速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利用383个催化裂化柴油和加氢柴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及标准族组成数据,结合偏最小二乘(PLS)方法建立近红外混合分析模型,针对LTAG加氢单元中LCO原料和产品的详细族组成进行快速分析,并将该近红外快速分析方法应用于某炼油厂LTAG工艺过程中。模型验证结果显示预测值与样品族组成实测值非常接近,模型准确性与标准方法相当,重复性测试结果显示模型重复性优于标准方法;对炼油厂LTAG加氢装置原料和产品某些组分含量连续15天的近红外监控结果也证明该快速分析方法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减轻近红外光谱化学计量学模型维护工作负担,基于468个LTAG(劣质LCO(轻循环油)转化为催化裂化汽油或轻质芳烃技术)原料与产物样本建立了测定其烃族组成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库。从数据库中选出一组与预测样品相似的临近光谱,采用蒙特卡洛虚拟光谱方法对数据库局部进行密化处理,采用移动窗口相似系数法对预测样品进行识别,根据与之吻合的虚拟光谱预测LTAG原料与产物样本链烷烃、环烷烃、烷基苯、茚满或四氢萘、单环芳烃、双环芳烃、三环芳烃,其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1.5%、1.4%、0.9%、0.8%、1.3%、0.8%和0.5%。该方法准确性高于PLS模型法,无需建模,成本低,且数据库维护工作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5.
对比了LTAG工艺工业应用过程中,不同类型加氢装置的应用结果。作为调整柴汽比的重要手段,LTAG的加氢单元可以应用加氢精制、重油加氢及加氢改质等装置,并与催化裂化装置联合,以实现压减柴油产量、增加汽油和液化气产量的目的。加氢单元选择不同的模式,导致加氢LCO性质不同,进而影响精制(或改质)柴油在LTAG过程中的转化率及选择性。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加氢单元的操作条件,根据加氢LCO性质变化,以及操作范围限定等因素的影响,针对性地调整FCC单元的操作条件才能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汽油辛烷值并降低氢耗,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3.50 Mt/a催化裂化装置和3.90 Mt/a渣油加氢装置上实施了第二代催化裂化柴油(LCO)加氢-催化裂化组合多产高辛烷值汽油和芳烃料(LTAGⅡ)技术.标定结果表明:采用减压蒸馏塔对LCO进行轻、重馏分切割,重馏分加氢后与轻馏分一起去催化裂化回...  相似文献   

7.
熊超  段亚斌 《润滑油》2000,15(2):50-53
介绍了红外光谱经过处理,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同时测定内燃机油中添加剂含量的方法,并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进行了验证。这种方便便捷,准确度、精密度优于现行方法,可明显提高分析化验效率并降低检验成本,为生产监控和产品临别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推广使用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分子光谱技术如中红外和近红外光谱已应用于原油性质的快速分析,而拉曼光谱在这方面的应用鲜有报道。为探讨拉曼光谱进行原油性质快速分析的可行性,采用拉曼、中红外、近红外3种分子光谱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来预测原油的密度、残炭和蜡含量,对3种方法采集原油光谱的重复性和预测原油性质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拉曼光谱采集原油信号的重复性差,分析原油性质的准确性较低,在进行原油性质快速分析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烃类组成分子水平表征、LCO中稠环芳烃加氢反应规律和加氢LCO中四氢萘类单环芳烃的催化裂化与氢转移反应规律的认识,开发了将LCO高效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的LTAG技术。LTAG技术是LCO加氢与催化裂化的集成技术,其技术关键是将LCO中稠环芳烃通过选择性加氢饱和反应生成四氢萘类单环芳烃,再通过强化加氢LCO中四氢萘类单环芳烃的催化裂化反应和抑制氢转移反应,实现LCO的高值化利用。加氢单元可采用LCO单独加氢或LCO与蜡油或渣油混合加氢模式;催化裂化单元可采用以下两种模式:①加氢LCO单独催化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馏分或轻质芳烃;②加氢LCO与重油原料分层顺序进料催化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馏分。LTAG技术对于炼油企业降低柴汽比、调整产品结构和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该技术既解决了劣质LCO的出路问题,又弥补了市场短缺的高辛烷值汽油馏分或轻质芳烃的不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炼油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中红外光谱测定发动机油运动黏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收集了81个发动机油样,并随机抽取其中的61个油样作为建模集,剩余的20个油样作为预测集。筛选出发动机油运动黏度的特征波段1758.8 cm~(-1)~1305.6 cm~(-1)。用建模集建立了特征波段的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数学模型。该模型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和预测误差均方根分别为0.97279和0.43433,满足中红外光谱测定发动机油运动黏度的要求。特征波段的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数学模型可用于测定发动机油的运动黏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车用柴油酸度等性质测定过程繁琐,采用衰减全反射样品池测定车用柴油的红外光谱,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红外光谱测定车用柴油酸度、密度、闪点和凝点的4个校正模型,验证标准误差分别为0.46 mg/(100 mL),0.77kg/m3,2.60 ℃,2.77 ℃,该方法符合标准方法再现性要求。与标准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无需预处理、操作简单、测量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车用柴油酸度等性质测定过程繁琐,采用衰减全反射样品池测定车用柴油的红外光谱,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红外光谱测定车用柴油酸度、密度、闪点和凝点的4个校正模型,验证标准误差分别为0.46 mg/(100 mL),0.77kg/m3,2.60 ℃,2.77 ℃,该方法符合标准方法再现性要求。与标准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无需预处理、操作简单、测量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炼油结构调整、提质升级要求炼厂调整催化裂化工艺的加工策略,增产清洁汽油馏分并减少劣质催化裂化柴油产品。中国石化济南分公司采用MIP与LTAG工艺技术进行催化裂化装置改造,通过设计双反应器工艺流程,解决了重油催化原料与加氢后劣质柴油两种差异性原料进行高选择性裂化反应的难题。对比改造前的FDFCC工艺技术,重油MIP 与劣质催化裂化柴油LTAG组合工艺,通过精确控制LTAG原料的加氢深度实现了多产富含芳烃高辛烷值汽油的目标;装置改造后,汽油收率明显增加,汽油辛烷值显著提高,汽油中烯烃含量降低而芳烃含量明显提高;柴油十六烷值降低幅度大,油浆密度略有增加,其中副提升管LTAG油浆产率较低,对应的副分馏塔需要补充油浆才能保障油浆系统运行。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光谱测定柴油十六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偏最小二乘方法结合测定柴油的十六烷值。讨论了训练集体本光谱范围的选择,光谱预处理方法最佳主因子数的选择。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的与标准方法测定的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采用不同的校正模型测定了催化裂化柴油馏分,成品柴油等不同类型样品的十六烷值。  相似文献   

15.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柴油物理性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分别在近红外短波和长波范围内考察了采用CCD近红外光谱仪和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测定柴油物理性质的可行性。通过正确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光谱区域的选择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确定定量校正模型,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快速测柴油性质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近红外短波和长波范围内,该方法测定均能达到标准方法的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光谱在喷气燃料分析中校正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冰点为例,详细介绍了采用ZX440近红外多组分油料分析仪建立喷气燃料质量指标校正模型的流程和方法;对采用该仪器建立喷气燃料芳烃含量、烯烃含量、总硫含量、馏程、闪点、密度、净热值等质量指标校正模型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概括。结果表明,采用该仪器可实现对上述质量指标的准确测定。讨论了该仪器对喷气燃料质量指标进行机动分析化验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快速测定重整原料、重整汽油的PNA组成及辛烷值的方法。利用CCD在线近红外光谱仪采集重整原料及汽油的近红外光谱,并经微分、中心化处理,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辛烷值及C4~C10的直链烷烃(P)、环烷烃(N)、芳烃(A)的校正模型,预测结果符合标准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