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明晰国有土地增值税和集体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在税率和成本扣除项目中的差异,核算集体土地入市成本扣除项目类型与标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税费.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结果表明:由于现行土地增值税对城乡土地不区分区位、用途、入市途径与方式,在调节高增值、高价格土地收益时存在不足,土地增值税替换调节金后,大足区国家与农民(...  相似文献   

3.
收益分配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及各利益主体参与方式将入市收益分为两个阶段来考虑,分别采用Shapley值、 TOPSIS确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比例.以成都市战旗村出让土地为例计算得出在地方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间的理论分配比例为23.19%,53.62%,23.19%.在对计算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后,对收益分配机制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使用2013—2021年县级面板数据,通过渐进性DID方法,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得到以下结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居民有收入效应,且效应显著性存在区域差异。同时该政策对于建设用地市场存在影响,但该影响存在滞后性。该政策对消费与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政府收入正相关,但与政府支出为负相关关系。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分析得到对于继续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谢媛媛 《安徽科技》2003,(12):55-56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收益分配问题是集体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合理地调整和重划国家、集体、个人业已形成的利益格局,不仅能有效的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更是成功进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稳定器.  相似文献   

6.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产权障碍、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势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已不可遏止,然而,所有权归属不清、使用权受过多限制、处分权和收益权残缺等产权制度障碍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流转中产生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流转中的产权制度障碍成为当务之急。具体对策为:明确所有权主体,保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放宽对使用权限制过多;保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处置权和收益权等。  相似文献   

7.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分为为公共事业或公益事业而使用集体土地、为农民个人非营利目的而使用集体土地和为工商业营利目的而使用集体土地3种情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为继受取得,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要受到主体、地块和使用目的的限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该文基于笔者从事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密云县集体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密云县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的现状,进而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当前集体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论文提出了密云县集体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的思路,全文是笔者工作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目前,由于我国农村土地立法不健全、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不清晰,滋生了大量自发无序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隐形市场。对此,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基础;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序流转的基本前提;作为土地市场的公共管理者和社会服务者,政府应当在避免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直接干预的前提下,注重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为土地流转市场的良性发展营建公平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0.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过程中,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可归纳为三种最基本模式:统征统管模式,整体性国有化模式和产权二元化模式,通过对我国现有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文章指出进行制度创新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前提,建立清晰的产权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关键,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保证,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与规范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1.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的比较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城市化过程中,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可归纳为3种最基本模式:统征统管模式,整体国有化模式和产权二元化模式。通过对我国现有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文章指出进行制度创新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前提,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关键,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保证。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与规范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初探——以西安市大庆路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西安市大庆路为例,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粗放利用、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效益低下等问题,并对大庆路沿线国有存量土地的盘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开发措施和建议。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应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挖掘土地潜力,盘活国有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建成区为研究区,以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阿城区八大主城区为评价单元,从整理潜力、整理能力、整理迫切度3个方面研究构建了城市土地整理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获取了哈尔滨市各城区城市土地整理分区的综合值.结果表明:松北区、呼兰区、阿城区的城市土地整理分区综合值处于[0.60,1.00]之间,属于评价标准中的优先整理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平房区的城市土地整理分区综合值处于[0.40,0.60]之间,属于适度整理区;南岗区城市土地整理分区综合值处于[0,0.40]之间,属于专项整理区.在城市土地整理过程中,整理潜力大、整理能力较强、整理迫切度高的优先整理区应采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整理模式;整理潜力较大、整理能力强、整理迫切度较低的适度整理区应采用旧城改造、盘活土地的整理模式;整理潜力小、整理能力弱、整理迫切度低的专项整理区应采用退二进三和多维空间开发的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薛成 《工程与建设》2006,20(5):547-548
《安徽省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归属明晰、运行协调、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新模式。城建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城建档案管理模式,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不仅是加快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动城建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城市及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河流生态系统建设模式分析了城市河湖水体的生态功能和建设原理,并以连云港市城区水生态系统建设工程为例,研究了城市河流防洪排涝、供水、生态用水及水质安全的保障系统,制订了水环境保护方案,构建了城市河流湖库的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体系,提出了水经济开发方案,为城市的水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全局最优参数选择,构建城镇土地定级模型.以某市中心城区建成区及规划区为研究区,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定级因子属性数据训练样本和实验样本,实现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商服用地定级.在此基础上,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城镇土地定级方法和传统的多因素综合评定定级方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城镇土地定级方法效率较高,推广性较强,能够客观反映城镇内部土地使用价值差异.定级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是实现城镇土地定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存在城镇拓展空间紧缺、农村建设用地却低效利用的现象.为了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亟需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空间优化配置以释放空间效应,增加经济供给.首先,阐述了优化配置与适宜度评价间的关系;其次,以栅格为空间单元对城镇土地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适宜度进行评价,并考虑城镇土地扩张的连续性与居民点整理的可操作性,分别划定了新增区与拆旧区;最后,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前后的数量及布局变化.结果表明:空间优化配置后,城乡建设用地平均适宜度由61.67提高至64.26,效益有一定提高;优化配置后城镇土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别为495.81km2,344.49km2,空间分布更加集聚有序.  相似文献   

18.
杨义炜  刘辉  付银 《贵州科学》2020,37(3):50-58
以多时相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选取最优波段组合,采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城乡建设用地。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城乡建设用地扩展测度指数法、象限方位分析法以及GIS空间分析法,从景观格局演化、时空规模动态、空间分异特征以及扩展模式更替4个层面揭示就地城镇化下晋江市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6年晋江市城乡建设用地在景观中的优势度逐渐显现,内在连通性不断提高,边界形态逐渐规则化,空间上呈现出聚集连片的发展趋势;2)1996—2016年晋江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增加,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不断提高;3)晋江市城乡建设用地扩展主要以北、东北和正南方位扩展为主,其扩展速度分别处于高速扩展和快速扩展;4)晋江市城乡建设用地增长方式以边缘式扩展为主,填充式和飞地式扩展为辅,但边缘式扩展规模呈现下降趋势,填充式扩展规模则表现出上升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更趋于集中化。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认为特定的土地利用模式会导致某种相应的城市交通模式,而交通建设带来的可达性提高扣外部性利益又引导着土地利用的方向;可达性、出行成本、地租等都是影响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同时,二者的协调发展还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划等外部因素来保障.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空间上表现为城市地域的扩展.从土地利用角度来审视城市化现象,可以更综合、更深入地去把握城市化及其本质.本文以大连甘井子区为例,深入研究甘井子区建设用地的利用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趋向同步扩张,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突出,现行交通用地形成的交通网络体系结构效益低下,城市建设用地的效益有待提高.提出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方案: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最终引导土地利用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