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幼儿手足口病暴发1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起幼儿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特点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方法及实验室病原分离、鉴定方法。结果某幼儿园发生幼儿手足口病26例,罹患率为3.77%,流行期18d。临床表现以手足出现红疹、口腔疱疹或溃疡为主,部分患儿出现发热症状,采集患儿粪便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出肠道病毒71型病毒株。结论早发现、早隔离患者及密切接触者是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任合彦 《职业与健康》2010,26(3):328-329
目的分析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原因与处理结果,为完善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并采集患儿咽拭子、肛拭子、急性期血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分离病原。结果该幼儿园共发病30例,主要集中在2-4周岁,重症病例1例,罹患率为14.1%,流行期18d。临床症状以口腔疱疹、手足出现红疹为主。实验室检测出肠道病毒EV71病毒株。结论晨午检、消毒等制度未落实、家长防护意识淡薄是造成该园手足口病暴发的主要原因,落实晨午检制度,早期隔离患儿,倡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重点物表的消毒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控制手足口病疫情蔓延,掌握疫情传播因素,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结果郑州市一幼儿园共发病15例,罹患率为8.98%,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幼儿入托年龄与发病关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以口腔疱疹、手足出现疱疹为主,部分患儿有发热症状。结论此起疫情系幼儿园儿童园外感染引起的园内儿童继发感染暴发,与手足口病患儿近距离接触是此次暴发的主要原因,病例以肠道病毒EV71感染为主且全部为轻症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等患者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和完善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94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临床发病特点、检查和治疗措施和效果等进行观察,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中手足口病以手、足和口腔疱疹及发热的患儿比较多,与临床其他发病症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手足口疱疹消退时间约为7天左右,抽搐等症状消退时间为5天左右,94例患儿经过治疗,均出院且没有后遗症。结论我院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同时一定要加强手足口病的宣传和预防,只有有效的预防,才能防止手足口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4年北京市某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并采集患儿及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进行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结果该幼儿园短时间内手足口病共发病12例,主要集中在4~5周岁儿童,罹患率为7.89%,流行期15 d。首发病例发病前接触过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其余患儿发病前和潜伏期的首发病例有密切接触。12例患儿中发热5例,占41.7%,11例患儿均有口腔疱疹、手足出现红疹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出CoxA16病毒株样品7件,EV71病毒株样品1件,肠道未分型病毒株样品1件。结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可推测此起疫情是由CoxA16病毒株引起。该疫情提示疫情流调过程中,在建立整体疫情框架的同时应系统分析该疫情中的每一例个案,找寻个案之间的关联,从而为疫情的定性提供依据。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应着重加强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江苏省无锡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病原学及流行特征分析.方法 对2009年398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及50例重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采样,采集患儿的肛拭子、咽肛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无锡市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8416例,发病率为122.33/10万,发病年龄以<6岁儿童(96.49%)多见,其中1~3岁占61.76%,发病最高;重症病例≤2岁占60.00%;发病高峰为4-6月及11-12月;398例普通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臀及口腔疱疹,30.60%伴发热,98.50%有手足皮疹,81.90%有口腔溃疡或疱疹;重症病例均发热,就诊前平均体温38.95℃,平均发热3.75 d,均有皮疹,80.00%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病原学监测发现全年病原构成以EV71(62.11%)及CoxA16(37.89%)为主,重症病例EV71占88.00%;聚集性病例中由EV71引起感染占42.19%,Cox A16引起感染占51.56%,EV71/Cox A16混合感染占6.25%.结论 2009年无锡市手足口病流行存在2个高峰,病原构成仍以EV71和CoxA16感染为主,2种病毒引起的临床特征表现无明显差异,EV71感染更易表现为重症.  相似文献   

7.
一起小学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璐 《首都公共卫生》2011,5(3):113-115
目的 通过对某小学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北京市某小学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并对结果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起疫情历时13 d,共出现10例手足口病例,发病均为住校学生,罹患率为9.17%,病例分布在相邻的5间宿舍里,男生发病显著高于女生(P<0.05).临床症状以口腔疱疹、手足疱疹为主,部分患病学生有发热症状,无重症患者.结论 此起疫情系由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住校学生间相互密切接触造成传播,提示今后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控学生手足口病疫情.  相似文献   

8.
李伍芽  郑国林 《中国校医》2013,27(7):523-523,525
目的探明重症手足口病例发生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重症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报告的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按2010年和2012版《手足口病顸防控制指南》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处理。结果 2例死亡病例中男女各1例,男儿为2岁7个月;女孩为11个月,经病原学确诊均为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临床表现有发热及手足口部位出现疱疹/丘疹/口腔溃疡或疱疹症状,都并发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症状;病情进展迅速,从发病到死亡不足4 d,两例死亡病例均有在村卫生所就诊的经历。而村卫生所没有贯彻落实"村级随访、乡镇留观、县级救治、市级重症"的医疗救治策略,私自截留收治病儿,耽误了抢救的宝贵时间。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常好发于3岁以下农村儿童,夏季为发病高峰时段,及早发现重症病例,及早转省儿童医院救治,及早上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抢救病例,是防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的唯一重要措施。同时采取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发现续发病例及时到指定收治医院就诊等是处理重症手足口病和防止疫情扩散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及早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调查处理的7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儿中发病年龄小于3岁的占83.33%;男女比例1.44:1;以散居儿童为主;所有病例均出现了发热症状,有2例在发病过程中未见明显皮疹;68例合并了脑炎、肺炎、肺水肿等并发症;重症手足口病例的病原以肠道病毒EV71型为主,发病3 d内采样检测阳性率较高,疱疹液的阳性率高于咽拭子。结论年龄小于3岁的男性患儿是重症手足口病例的高危人群,病原学采样应尽早并尽可能采集疱疹液。尽早识别引起重症患儿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重症病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漯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临床表现,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系统选取现住址为舞阳县和临颖县的病例,每县从2009年4月1日至7月27日报告的手足口病例中随机抽取50例进行调查。结果漯河市手足口疫情以轻症为主,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份,以农村5岁以下散居儿童较多;病例主要以单纯出疹为主,疹型以疱疹多见。结论漯河市手足口疫情以轻症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控制效果及存在问题,为今后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该园所有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首例患儿因家长在外打工,回家后将病毒传播给孩子而得病;一个潜伏期内陆续发病22例,考虑为在园传播;其后发病26例,考虑原因为患儿在家隔离不彻底接触健康儿童而使其得病。患儿以小年龄组为主,不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卫生习惯、彻底的隔离措施、重症病例筛查及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一起发生在某幼儿园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手足13病暴发疫情,分析其暴发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使用卫生部的《手足13病个案调查表》对所有发病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起疫情的发病儿童中以小龄童(2~3岁)为主,占87.50%(14/16);发病高峰在2008年5月13日和5月14日;其中6例病例病毒分离结果为EV71阳性。结论手足13病易在幼儿园小龄组儿童中发生暴发流行;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可控制EV71引起的手足13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2009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2009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特点,为预防托幼机构内手足口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2009年托幼机构内手足口病报告数据与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上海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发病672起,发病人数2 993例。托儿所和私立幼儿园的聚集发病情况明显高于其他托幼机构;部分区(县)聚集性病例发病率较高;当托幼机构内发生手足口病病例时,幼儿年龄越小越易发生聚集性病例;聚集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和11月。结论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场所,托幼机构内幼儿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0-2011年聊城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特征及病原谱变化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0-2011年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0和2011年分别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3 303例和2 078例;2010年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感染为主,2011年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感染为主。手足口病发病有季节性,4~7月份为发病高峰,不同发病时段的优势病原体主要为EV71和CA16,二者呈交替流行;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95.56%),以散居儿童为主(90.24%),托幼儿童中EV71的检出率高于CA16的检出率(χ^2=71.02,P〈0.001);1~岁组的重症发生率最高,感染EV71的重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感染CA16者(χ^2=216.47,P〈0.001)。结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EV71和CA16,二者在不同时段可交替或相伴流行;病原谱的变化有规律性;EV71是造成重症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5.
一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分析,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起疫情历时8天,共涉及14例手足口病病例,均为托二班儿童,该班罹患率为63.6%,引起本起暴发疫情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16。结论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6.
吴萃 《职业与健康》2011,27(20):2334-2335
目的调查一起发生在某幼儿园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分析其暴发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使用卫生部的《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对所有发病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起疫情主要集中在1个班级,女生略高于男生,发病高峰在2010年5月12日,其中2例病例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EV71阳性。结论手足口病易在幼托机构暴发流行,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措施,可以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分析2007-2012年济南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济南市2007-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济南市2007-2012年手足口病报告47 708例,平均发病率为128.95/10万。病例分布广,人口密度大的区(市)发病率高;5-7月为发病的主要季节;发病年龄主要集中5岁以下,2~3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散居、托幼儿童发病为主,幼儿园有聚集发病现象。病原学监测结果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占38.60%,CoxA16型感染占38.26%。结论 济南市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年龄、性别差异,应加强疫情监测,防控重点为各类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天津市和平区近年来手足口病(HFMD)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为直接预防HFMD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方法对和平区2008--2012年HFMD流行特征、病原分布进行分析,利用质量控制原理计算HFMD分月发病预警和控制参数。结果和平区2008--2012年共报告HFMD587例,报告发病率为34.95/10万。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9月;病例主要分布在0~4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HFMD病原主要以CoxAl6为主。结论和平区近5年来HFMD总体呈上升趋势,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是HFMD重点防治对象。HFMD流行有季节性,要密切关注分月发病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疫情暴发提供策略。方法 通过多渠道搜索2021年6月8日—7月8日该幼儿园的手足口病病例,对病例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环境卫生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能造成本次疫情传播及暴发的因素。结果 本次疫情病例集中分布在大一班、中一班、中二班,共搜索到病例25例(确诊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总罹患率9.12%(25/274)。临床表现以手、足和口部疱疹或皮疹症状为主,症状典型。采集5例病例鼻咽拭子标本,检测均为柯萨奇A16阳性。流行曲线提示疫情基本符合"人传人"的发病特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触手足口病疑似患者(OR=6.50,95%CI:2.73~45.44)、在学校不洗手(OR=4.92,95%CI:1.56~22.52)、有触摸口唇/吃手指的习惯(OR=6.20,95%CI:1.74~38.33)、手和指甲不干净(OR=2.92,95%CI:1.23~6.92)是该起疫情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该起疫情由柯萨奇A16型引起,接触手足口病患儿是导致此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接触未消毒的公共设施是造成本次疫情传播的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浙江省湖州市2009—2014年手足口病( HFMD )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9—2014年湖州市HFMD的疫情数据,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流行特征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2009—2014年湖州市共报告HFMD 25930例,平均发病率148.58/10万,主要发生在5—7月份;人群分布上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男性病例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居多,流动人口较多的区域发病率较高;每年优势病原体有所变化,肠道病毒71型是造成大部分重症病例和所有死亡病例的病原体。结论 HFMD在湖州市广泛流行,当前应着重加强城乡结合部散居儿童健康教育和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