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对家兔右室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家兔右室心肌的ICa-L,予150、400和1 000 pmol/L胰岛素干预后记录ICa-L的变化。结果 150、400和1 000 pmol/L胰岛素使ICa-L峰值由(5.92±0.53)p A/p F减至(4.71±0.12)、(3.31±0.39)和(1.83±0.22)p A/p F(n=8,P0.01);胰岛素使ICa-L的电流-电压曲线上移,但不改变其激活电位、电位峰值和反转电位。结论胰岛素对家兔右室心肌细胞ICa-L具有阻滞作用。这可能是胰岛素引起某些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心肌细胞表达的葡萄糖转运蛋白( GLUTs)主要为GLUT-1和GLUT-4.GLUT-1主要调节组织细胞的基础葡萄糖需求,GLUT-4则在胰岛素、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Ca2+等刺激存在时,发挥转运葡萄糖的作用.糖尿病时心肌细胞GLUT-1和GLUT-4的表达及转位减少,其变化主要受血糖、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缺血、缺氧状态的影响,同时受胰岛素、AMPK和Ca2+等信号通路的调节.上述多种因素共同调节糖尿病状态下心肌细胞GLUT-1、GLUT-4表达的变化及葡萄糖的摄取.  相似文献   

3.
容积调节是心肌细胞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延迟整流钾通道(IK)、快速激活的电压依赖性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Ito,fast)等多种类型钾通道在心肌细胞容积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受细胞内的Ca2+、Cl-、细胞骨架及蛋白激酶等的调节。心肌缺血早期,细胞处于相对低渗状态,容积敏感性的KATP、IK、Ito,fast等被低渗刺激激活,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高胰岛素水平作用下乳鼠心肌细胞脂代谢的影响。方法用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和胰岛素为干预因素进行实验。以脂蛋白脂肪酶的表达来观察心肌细胞脂代谢的改变;用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性损伤。结果80 mmol/L葡萄糖作用下,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的脂蛋白脂肪酶mRNA的表达及活性明显增强(P<0.05);加用10-8mol/L胰岛素共同孵育后,脂蛋白脂肪酶mRNA的表达及活性减弱;不同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相同状态心肌细胞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及脂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浓度葡萄糖作用下,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脂质含量明显增加(P<0.05),加用10-8mol/L胰岛素共同孵育后,细胞脂质含量减少。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下,正常心肌细胞和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髓样结构形成,胞内脂滴增多等细胞结构损伤性改变,加用10-8mol/L胰岛素共同孵育后,细胞线粒体无增多及肿胀,胞内脂滴减少。结论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脂蛋白脂肪酶表达上调,脂代谢加速,细胞内脂质含量增加,脂蛋白脂肪酶mR-NA表达强度增加,细胞结构发生变化,而较高胰岛素水平可逆转这些变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HO)1在胰岛素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分为7组常氧对照组,缺氧/复氧对照组,不同剂量胰岛素组(160、320、640、960mU/L),胰岛素加原卟啉锌组(胰岛素640mU/L、原卟啉锌10μmol/L)。除常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于缺氧3h,再复氧1h处理。检测心肌细胞HO1蛋白表达、HO活性、细胞生存率及乳酸脱氢酶(LDH)值。结果与缺氧/复氧对照组比较,各胰岛素组心肌细胞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HO活性、细胞生存率显著增高,LDH显著降低。原卟啉锌能显著抑制HO活性,阻止胰岛素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胰岛素能够增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HO1的表达,增高HO活性,从而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糖对不同状态下乳鼠心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TNF—α在糖尿病心肌病的非特异性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20、30、50mmol/L)干预正常心肌细胞、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1)在50mmol/L葡萄糖作用下,正常心肌细胞TNF—α mRNA表达(0.58±0.03)明显高于20mmol/L(0.27±0.02)、30mmol/L(0.29±0.05)葡萄糖作用的正常心肌细胞,而后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在0、20、30、50mmol/L葡萄糖作用下,各组心肌细胞TNF-α mRNA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随着葡萄糖浓度的提高,TNF—α mRNA表达越高;在相同浓度葡萄糖作用下,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TNF—α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心肌细胞。(3)在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下,正常心肌细胞和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髓样结构形成,胞内脂滴增多等细胞结构损伤性改变。结论:高糖作用下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TNF—α mRNA表达明显增加,引起胞内脂滴增多等细胞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冠心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是属于胰岛素家族的一种多肽,它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生理功能。IGF-Ⅰ通过提高心肌收缩性和促进组织重塑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此外还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和肥大、增强心脏功能、维持心脏结构。这篇综述着重于IGF-Ⅰ调节心脏生长和心功能的作用以及IGF-Ⅰ在冠心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糖对不同状态下乳鼠心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TNF—α在糖尿病心肌病的非特异性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20、30、50mmol/L)干预正常心肌细胞、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1)在50mmol/L葡萄糖作用下,正常心肌细胞TNF—α mRNA表达(0.58&#177;0.03)明显高于20mmol/L(0.27&#177;0.02)、30mmol/L(0.29&#177;0.05)葡萄糖作用的正常心肌细胞,而后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在0、20、30、50mmol/L葡萄糖作用下,各组心肌细胞TNF-α mRNA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随着葡萄糖浓度的提高,TNF—α mRNA表达越高;在相同浓度葡萄糖作用下,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TNF—α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心肌细胞。(3)在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下,正常心肌细胞和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髓样结构形成,胞内脂滴增多等细胞结构损伤性改变。结论:高糖作用下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TNF—α mRNA表达明显增加,引起胞内脂滴增多等细胞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全球发病率逐渐升高,心血管疾病是其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白细胞介素15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减轻机体炎症、抗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还可明显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凋亡,抑制心肌重构。文章对白细胞介素15在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兔左室除钾电流外是否还存在其它复极外向电流,并进一步研究其在三层心肌细胞上的分布。方法采用胶原酶二步消化法分离兔心肌细胞,用锐利眼科剪分离左室游离壁内、中、外三层心肌,改变灌流液的成份,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离子电流。结果在兔左室肌细胞记录到一种新的电压依赖性、非特异性阳离子电流。该离子通道对Na+、K+、Li+、Cs+通透,对Cl-不通透,能够被Gd3+和La3+阻断。该通道在三层心肌细胞的密度分布不同,中层心肌细胞的电流密度明显小于内层和外层心肌细胞。结论非特异性阳离子电流参与了兔左室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异质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调节PCBP2表达水平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在体外应用儿茶酚胺类物质(血管紧张素II、异丙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来诱导心肌细胞。诱导心肌细胞发生肥大,通过对心肌细胞表面积和心肌肥大标志物的检测,观察敲低和过表达PCBP2对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结果:血管紧张素II、异丙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均可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使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加。敲低心肌细胞PCBP2后,血管紧张素II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程度更大,使心肌细胞表面积显著增大;而过表达心肌细胞PCBP2后,可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使心肌细胞表面积显著缩小。 结论:PCBP2参与调节心肌细胞肥大,是抑制病理条件下心肌细胞肥大的负性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家兔左、右心室心外膜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L-型钙电流的影响。方法酶解法分离家兔左、右心室心外膜心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左、右心室心外膜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L-型钙电流(ICa-L)在使用异丙酚前后的变化。结果在电流钳制下,左、右心室心外膜心肌细胞动作电位都具有从0期到4期的动作电位形态,2相平台期有心外膜心肌细胞特有的穹窿样突起。异丙酚使右室心外膜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失去2相平台期穹窿样突起,呈三角形尖锥锋形。左、右心室心外膜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复极化50%和90%(APD50和APD90)在异丙酚作用后都明显缩短,其中右室心外膜心肌细胞APD50和APD90缩短最为明显(P<0.05或0.01)。在电压钳制下,异丙酚使左、右心室心外膜心肌细胞ICa-L在同一指令电位下,电流幅度均明显减小,但右室心外膜心肌细胞ICa-L的减小幅度明显强于左室同层ICa-L的减小幅度(P<0.01)。异丙酚还使左、右心室心外膜心肌细胞ICa-L的I-V曲线上移,并且使右室心外膜心肌细胞ICa-L的I-V曲线处在所有I-V曲线最上部。结论异丙酚对右室心外膜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ICa-L的影响程度明显强于左室,从而引起左、右心外膜心肌细胞电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3.
饲予低硒克山病病区粮引起大鼠心肌细胞摄取胰岛素能力明显下降;在病区粮内补充一定剂量硒或维生素E可明显增加心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摄取量(P<0.05~0.01);在亚硝酸钠引起的一过性缺氧条件下,单纯补硒或维生素E对心肌细胞摄取胰岛素能力无明显影响(P>0.05),只有联合补硒和维生素E才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硒人工半合成饲料中补硒或维生素E均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摄取胰岛素能力(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克山病病区粮中的致病因素可原发性损害心肌细胞摄取胰岛素功能,此改变可能是病区粮引起克山病心肌损害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4.
饲予低硒克山病病区粮引起大鼠心肌细胞摄取胰岛素能力明显下降;在病区粮内补充一定剂量硒或维生素E可明显增加心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摄取量;在亚硝酸钠引起的一过性缺氧条件下,单纯补硒或维生素E对心肌细胞摄取胰岛素能力无明显影响,只有联合补硒和维生素E才表现出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硫氧还蛋白(Trx)系统对糖尿病(DM)大鼠左室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菌素(STZ)诱导的DM大鼠模型作为DM组(n=25),未经STZ诱导的大鼠作为对照组(n=20),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DM组与对照组大鼠心室肌Ito电流;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氧化还原活性分子含量;采用5,5-二巯基双-2-硝基苯甲酸(DTNB)法评估蛋白质巯基的氧化程度;应用胰岛素对DM大鼠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孵育,观察孵育前后心肌细胞Ito的变化。用TrxR抑制剂金诺芬或13-顺式视黄酸对经胰岛素孵育的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处理,观察处理前后心肌细胞Ito的变化。结果 DM组存活22只,对照组存活20只。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心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明显降低[TrxR:(70.3±4.9)mU/mgvs.(147.9±18.2)mU/mg;GR:(34.4±2.4)mU/mg vs.(53.1±1.9)mU/mg,P<0.05],而硫氧还蛋白(Trx)、谷氧还蛋白(Grx)明显升高[Trx:(15.6±1.8)mU/mgvs.(9.2±1.9)mU/mg;Grx:(36.5±6.1)mU/mgvs.(14.7±1.0)mU/mg,P<0.05];同时,DM组大鼠左心室心肌自由巯基(P-S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6.1±0.3)nmol/mgvs.(10.2±0.8)nmol/mg,P<0.05];DM组大鼠心肌细胞Ito密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6.8±2.4)pApFvs.(30.6±2.8)pApF,P<0.05];但胰岛素处理(4~5)h后Ito密度显著增加(31.2±2.1pApF,P<0.05);TrxR抑制剂金诺芬或13-顺式视黄酸均可以显著降低用胰岛素处理的DM大鼠心肌细胞Ito密度(P<0.05)。结论DM大鼠心肌Trx系统功能下降,可造成心肌细胞Ito密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成年小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及电生理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摸索成年小鼠心肌细胞分离方法并观察其电生理特性。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单个心肌细胞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钙电流和钾电流。结果 :本法分离所得心肌细胞横纹清晰 ,一次性复钙 ,可获得 5 0 %~6 0 %的耐钙细胞 ;并具有正常电生理活性 ,易于形成高阻封接 ,可用于钙电流和钾电流记录。结论 :本实验所采用的分离方法经济、简便、成功率高 ,所获细胞具有正常的电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7.
心肌细胞上存在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蛋白,介导形成多种非特异性阳离子通道,包括细胞外二价阳离子敏感的非特异性阳离子流、背景性非特异性阳离子流、胰岛素激活的非特异性阳离子流、牵张激活的非特异性阳离子流和瞬时内向电流等。它们在调节细胞静息电位水平和诱发生理及病理性心律失常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RVOT和右室(RV)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离子流,对比分析动作电位及离子流的特性。结果RVOT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表现出复极离散度较RV大。在单细胞电流的记录中,RVOT心肌细胞的瞬时外向钾电流离散度较RV心肌细胞大。在稳态电流中,RVOT心肌细胞的非特异性阳离子流(NSCC)小于RV心肌细胞的NSCC,甚至某些RVOT心肌细胞缺乏NSCC,与之对应的是心肌细胞较长的动作电位时程(APD)并记录到早期后除极(EAD)。当激活NSCC后,可使RVOT心肌细胞较长的APD缩短。激活的NSCC可以消除在RVOT记录到的EAD。结论RVOT心肌细胞的复极离散度和APD的离散大,此易导致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发生。NSCC较小或缺如是RVOT心肌细胞APD延长,并且产生EAD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心肌病(DC)患者的心脏功能异常是由多种机制引起的,这些致病因素均受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信号传导受损的影响。在临床研究及啮齿类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介导糖尿病心肌细胞异常的因素是心肌细胞中胰岛素信号传导受损。本文就胰岛素信号传导异常在DC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瘦素、胰岛素与OLETF大鼠心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培养的12例大鼠心肌细胞分为11组,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胰岛素、瘦素刺激不同时间葡萄糖转运子4(GLUT-4)转位效应的差异。结果瘦素和胰岛素促进GluT-4转位作用分别增加了2.28、3.14、3.07、9.06倍。胰岛素促GluT-4转位最佳时间为30min,瘦素最大效应浓度为100nmol/L,最佳刺激时间为30、60min。在OLETF大鼠,联合组GluT-4转位小于单纯胰岛素组,胰岛素组促进GluT-4转位作用也仅为对照组的69%。P均〈0.05。结论胰岛素和瘦素均促进GluT-4转位,呈时间剂量依赖性;OLEFT大鼠心肌细胞存在胰岛素作用障碍,且瘦素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可影响胰岛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