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3(LAMA3)、黏着斑激酶(FAK)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5例,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LAMA3、FAK蛋白表达。术后随访肝癌患者3年,统计生存情况。分析肝癌组织LAMA3、FAK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LAMA3、FAK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癌组织LAMA3和FAK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LAMA3和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血管侵犯的患者肝癌组织LAMA3、FAK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血管侵犯的患者(均P<0.05)。术后随访3年,生存患者35例,病死患者40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肝癌组织LAMA3、FAK蛋白表达阳性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LAMA3、FAK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复发转移乳腺癌中ERK/MAPK通路的激活情况以及FAK、Ezrin、Paxillin、Integrinβ3表达的意义及其与ERK/MAPK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收集1994~2006年住院接受根治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00例,进行随访。分两组:实验组为术后复发转移者共46例,对照组为手术时间及发病年龄相近的术后未发生复发转移者共54例。常规病理蜡块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RK、FAK、Ezrin、Integrinβ3、Paxillin在两组中表达情况。结果:ERK、FAK、Ezrin、Integrinβ3在实验组中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实验组中ERK的表达分别与FAK、Ezrin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RK、FAK、Ezrin是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复发转移乳腺癌中,ERK/MAPK通路明显激活;Ezrin、FAK协同作用激活ERK/MAPK通路。FAK、Ezrin、Integrinβ3可作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邱世云  周婧  董浦江 《重庆医学》2012,41(30):3162-3163,3166
目的探讨Ezrin、CD44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细胞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73例肝癌组织和23例肝硬化组织的Ezrin、CD4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Ezrin、CD44蛋白在有转移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肝癌组织和肝硬化组织(P<0.01);Ezrin蛋白、CD44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Edmondson分级不相关(P>0.05)。结论 Ezrin、CD44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癌细胞的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Ezrin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8年5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98例,采集组织石蜡标本,其中淋巴结转移58例,无淋巴结转移40例。9例肝组织正常样本采自正常肝组织。检测不同分组Ezrin 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无淋巴结转移肝癌组及有淋巴结转移肝癌组中Ez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42.5%和69.0%,有淋巴结转移肝癌组Ezrin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肝癌组(P?<0.05)。正常对照组、无淋巴结转移肝癌组及有淋巴结转移肝癌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0.0%和84.5%,有淋巴结转移肝癌组Survivin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无淋巴结转移肝癌组(P?<0.05)。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提示,Ezrin与Surviv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 Ezrin与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高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侵袭性行为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早期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复发转移乳腺癌中ERK 及JNK/MAPK通路表达的意义,FAK、Ezrin、Integrinβ3 表达的意义及其与ERK /MAPK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 收集接受根治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00例,进行随访.分两组:实验组46例为术后半年以上出现复发转移者,对照组54例为手术时间及发病年龄相近的术后未发生复发转移者.常规病理蜡块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RK、JNK、FAK、Ezrin、Integrinβ3在两组中表达情况.结果 ERK、FAK、Ezrin、Integrinβ3在实验组中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中ERK的表达分别与FAK、Ezrin呈正相关(P<0.05).JNK在实验组中表达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RK、FAK、Ezrin是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复发转移乳腺癌中,ERK/MAPK通路明显激活;JNK/MAPK通路可能受抑制,FAK、Ezrin协同作用激活ERK/MAPK通路.FAK、Ezrin、ERK可作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焦点黏附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方法: 将148例HCC、137例癌旁正常肝组织及其10例正常肝组织制成组织芯片,直径为0.6 m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FAK表达情况。结果: HCC组织中FAK的阳性表达率为60.14%,癌旁正常组织FAK的阳性表达率为20.44%,正常肝组织中FAK阳性表达率为0%。在HCC组织中FAK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05);有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和包膜有侵犯组FAK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和包膜无侵犯组(P<0.005和P<0.01)。结论: FAK在HCC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参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可作为HCC的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与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PV9000通用型两步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结果:有淋巴结转移患者Ezr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随着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增加,Ezr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有增加的趋势;不同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的患者Ezr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zrin和CD44v6的表达具有关联性(χ2=9.188,P=0.002,Pearson列联系数=0.304),且2者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共表达阳性者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Ezrin和CD44v6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2者相互作用促进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可以作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癌缺失基因-1(DLC-1)、粘着斑激酶(FAK)及p130Crk相关底物(p130Cas)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卵巢和卵巢癌组织中DLC-1、FAK和p130Cas蛋白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中DLC-1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FAK和p130Cas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DLC-1蛋白的低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腹水和淋巴结转移相关。FAK蛋白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分化程度、腹水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130Cas蛋白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卵巢癌中DLC-1与FAK和p130Cas的蛋白表达之间均呈负相关。结论:DLC-1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和FAK及p130Cas的高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DLC-1和FAK及p130Cas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黏着斑激酶(FAK)和肝癌缺失基因-1(DLC1)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2例正常卵巢和32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FAK与DLC1 mRNA的表达.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FAK mRNA的表达水平(0.81±0.33)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24±0.15),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9,P=0.007);FAK mRNA的表达水平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腹水形成有关(t/F=3.405,2.223和2.330,P均<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DLC1 mRNA的表达水平(0.30±0.11)低于正常卵巢组织(0.68±0.17),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4,P=0.013);DLC1 mRNA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如腹水形成有关(t/F=30156,2.944和2.470,P均<0.05).卵巢上皮怀癌组织中FAK与DLC1 mRNA的表达有关联(rp=0.369,P=0.025).结论:FAK的过表达和DLC1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2者有有助于判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和E-cadherin在45例ESCC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zrin和E-cadherin在食管鳞癌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1.11%和77.78%,Ezrin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Ezrin的表达升高和E-cadherin的表达缺失呈负相关(r=-0.997,P=0.048).结论 Ezrin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ESCC的进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王繁  周洁  孙静  谢丽微  吕杰强 《浙江医学》2009,31(2):133-135
目的研究CD44v6和Ezrin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观察CD44v6和Ezrin在子宫内膜癌(5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0例)中的免疫组化表达。结果CD44v6和Ezrin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及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表达强度与子宫内膜癌手术分期及有无伴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中Ezrin表达与浸润肌层的深度有关(P〈0.05)。CD44v6蛋白的含量与Ezrin蛋白含量有关。结论CD44v6、Ezrin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及恶变有关,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TSS1)、埃兹蛋白(Ezrin)及膜联蛋白Ⅱ(AnnexinⅡ)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TSS1、Ezrin及AnnexinⅡ的蛋白表达,分析3种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的相关性。结果:MTSS1在中高分化、Dukes A+B+C期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Dukes D期结直肠癌(均P<0.01);Ezrin在中高分化、Dukes A+B+C期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Dukes D期结直肠癌(P<0.01,P<0.05);AnnexinⅡ在中高分化、Dukes A+B+C期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Dukes D期结直肠癌(均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MTSS1和Ezrin、Ezrin和AnnexinⅡ、AnnexinⅡ和MTS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r=0.259,P<0.01;r=0.405,P<0.01;r=0.215,P<0.01)。结论:MTSS1、Ezrin及Annexin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一组有效的结直肠癌诊疗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9(MMP-9)、埃兹蛋白(Ezrin)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SCC组织标本47份、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标本35份,正常宫颈组织(NCE)21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MMP-9、Ezrin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CD44标记)。结果SCC、CIN组中MMP-9、Ezrin阳性率和MVD值均明显高于NCE组(P〈0.05),SCC组明显高于CIN组(P〈0.05);MMP-9、Ezrin阳性表达均与SCC组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并且在SCC组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SCC组中MMP-9、Ezrin阳性者的MVD值明显高于其阴性者(P〈0.01),在有无淋巴结转移者中MMP-9、Ezrin阳性者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阳性者的MVD值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MMP-9、Ezrin在SC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MMP-9、Ezrin及MVD值与SCC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CD44v6、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OPN、CD44v6、Ezrin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PN、CD44v6、Ezrin在48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OPN、CD44v6、Ezrin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60.4%、64.6%。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中OPN表达阳性为21例(87.5%),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OPN表达阳性为13例(54.2%),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中CD44v6表达阳性为19例(79.2%),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CD44v6表达阳性为12例(50.0%),<0.05。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中Ezrin表达阳性为20例(83.3%),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Ezrin表达阳性为11例(45.8%),P<0.05。对OPN、CD44v6、Ezrin的表达情况两两之间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48例胃癌标本中,OPN、CD44v6、Ezrin两两之间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OPN、CD44v6、Ezrin在胃癌浸润、转移中起着协同作用,它们可以作为胃癌浸润、转移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蛋白Ezr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高通量的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8例胰腺癌组织和11例正常胰腺组织中Ezrin的表达,分析它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8例胰腺癌组织中Ezrin的阳性表达率为77.3%(68/88),而11例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无Ezrin的过度表达(0/11),两者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Ezrin的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结论:胰腺癌组织中Ezrin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提示Ezrin的表达上调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焦点黏附激酶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an Z  Fan J  Wu ZQ  Zhou J  Qiu S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8):1256-1259
目的观察焦点黏附激酶(FAK)在不同肝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FAK表达在判断肝细胞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所50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实时PCR法检测了肿瘤组织和癌周组织中FAK mRNA表达,并分析了FAK 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FAK mR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表达(P〈0.001),癌栓组中癌栓中FAK mRNA表达高于肿瘤组织表达(P〈0.05),癌栓组中肿瘤组织FAK mRNA表达明显高于无癌栓组肿瘤组织表达(P=0.003)。高侵袭组中肿瘤组织FAK mRNA表达明显高于低侵袭组表达(P=0.020)。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发现FAK表达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FAK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FAK表达是肝细胞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Ezrin和c-Me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胃癌、25例胃腺瘤、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zrin和c-Met的表达水平,分析Ezrin和c-Met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zrin和c-Met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腺瘤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Ezrin和c-Met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两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03,P<0.001)。结论 Ezrin和c-Met与胃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Ezrin和c-Met的表达水平可能为胃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Ezrin蛋白与E钙黏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埃兹蛋白(Ezrin)和E钙黏素(E-cadheri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zrin、E-cadherin在4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zrin蛋白、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在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胶质瘤的高低级别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它们在生存时间>2年组与生存时间≤2年组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P<0.05)。Ezrin的阳性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增高(P<0.05),E-cadherin的阳性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降低(P<0.05);Ezrin与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685,P<0.01)。结论:Ezrin的过度表达和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在胶质瘤的侵袭及恶性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可能与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可作为反映胶质瘤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ta-1与Ez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BTCC组织和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ta-1及Ezrin的表达,分析两者与BTCC的分级、分期、侵袭转移及复发间的关系及Mta-1表达与Ezrin的相关性。结果 82例BTCC组织中Mta-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χ2=11.39,P0.01),Ezr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χ2=5.62,P0.05);随着BTCC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Mta-1的阳性表达率增高,肿瘤复发、肿瘤转移组的Mt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无复发组和无转移组(P0.01);Ezrin蛋白与BTCC临床分期、复发、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82例膀胱癌标本中Mta-1与Ez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853,P0.05)。结论 Mta-1及Ezrin可以作为BTCC预测转移和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两者的表达增高在B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FAK和桩蛋白(Paxill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ESCC、27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36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FAK和Paxillin蛋白的表达。结果 ESCC、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FA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9.7%(47/59)、59.3%(16/27)和19.4%(7/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Paxill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亦依次降低,分别为71.2%(42/59)、55.6%(15/27)和36.1%(13/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和Paxillin蛋白表达均与ESCC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ESCC组织中FAK蛋白与Paxillin呈正相关关系(γ=0.442,P<0.05)。结论 FAK和Paxillin蛋白表达与ES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FAK及Paxillin蛋白可望成为ESCC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记之一,并且也将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