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聚烯烃弹性体(POE)对高熔指聚丙烯(PP)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弹性体POE的含量对高熔指PP的力学性能、流动性和成型收缩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弹性体POE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增大,断裂拉伸应变增大,弯曲强度、弯曲模量降低,拉伸强度降低,流动性变差,收缩率减小。  相似文献   

2.
聚烯烃合金是通过釜内聚合制备的多组成的聚烯烃材料。本文分别从聚烯烃合金的分级方法、组分和性能等方面对聚烯烃合金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评述,重点介绍了溶剂抽提分级法、温度梯度分级法、升温淋洗分级法、等温热分级法和逐步结晶分级法等聚烯烃合金分级方法的原理,特别关注了聚丙烯/橡胶弹性体合金、聚丙烯/聚乙烯合金及聚丙烯/聚丁烯合金的组成与性能。并分析了聚烯烃合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通用树脂,但其脆性大、热稳定性差、加工性能不佳等,需要进行改性。通过用热塑性弹性体(TPE)对PVC进行共混增韧改性,可得到高性能的PVC复合材料。共混改性为PVC增韧改性的最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了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共混体系的种类和制备方法,同时对影响热塑性弹性体...  相似文献   

4.
魏刚  余燕  黄锐 《高分子学报》2006,(9):1062-1068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MAH)与聚丙烯(PP)在双螺杆挤出机上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3种新型增韧改性剂.研究了增韧改性剂的种类及其用量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相形态结构、熔融与结晶行为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表明,POE-g-MAH与适量PP并用具有显著的协同增韧作用,当POE-g-MAH与PP的配比为70/30时,所得增韧改性剂(POEg2)具有最佳的增韧效果.当POEg2含量达到15%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Is)从纯PBT的7.5 kJ/m2提高到51.2 kJ/m2,与15%的纯POE-g-MAH弹性体增韧PBT具有相近的缺口冲击强度值.同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σb)损失最小.采用AFM和SEM观察发现,新型增韧改性剂作为分散相具有软壳-硬核结构.DSC测试表明,随增韧改性剂中PP含量增加到一定值时,壳-核结构中软壳层出现不完整现象,导致界面作用力减小,共混物的Is和σb都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POE共混组成对材料断裂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本断裂功(EWF)方法对聚丙烯(PP)/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的注射双边缺口拉伸试样的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POE含量对共混物各断裂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P和用量为5phr POE的共混物都可完全满足EWF方法的要求,共混物的断裂韧性-比基本断裂功we,较PP有显著提高;POE用量为10phr以上的共混物则出现明显的成颈现象而限制了EWF方法的应用;PP和各种POE用量的共混物都得到了其屈服所需要的比基本断裂功we,y和比塑性功β′wp,y.  相似文献   

6.
不饱和聚酯改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不饱和聚酯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饱和聚酯增韧的方法,如液体橡胶、弹性体共混增韧、化学结构改性、纳米复合材料。不饱和聚酯收缩率控制研究,包括聚醋酸乙烯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和无机填料等低收缩添加剂的影响,及新型低收缩不饱和聚酯的合成。讨论了含磷阻燃剂和无卤阻燃剂对不饱和聚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和丁腈橡胶是两种对环氧树脂增韧效果显著的橡胶弹性体,文章分别介绍了这两种弹性体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机理和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和丁腈橡胶增韧环氧树脂各自的特点,展望了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橡胶微粒对热塑性树脂的增韧机理,以及核-壳弹性体对塑料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其目的是为合成抗冲改性用核-壳弹性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核-壳粒子增韧结合了弹性体增韧和刚性粒子增强的优点,将其用于聚合物共混体系中有可能得到比基体树脂更高韧性更好刚性的复合材料。本文综述了相关核-壳粒子的分类、形态、形成机制,以及它们对聚合物基体的增韧机理,并详细阐述了反应性和非反应性聚合物共混体系中原位形成的核-壳粒子形态演化规律及其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分子设计原理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报道,包括提高聚氨酯热塑性弹性热稳定性和柔韧性;用立构可控茂金属催化剂制备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热可逆共价交联聚合物和星型结构、棕榈树结构、哑铃形结构聚合物的研究.同时对乳液互穿网络型热塑性弹性体以及热塑性弹性体共混物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刚性有机粒子对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共混体系形态和增韧机理的研究周丽玲,吴其晔,杨文君,刘士龙,张漫(青岛化工学院橡胶系青岛266042)关键词刚性有机填料,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CPE)形态,增韧机理在共混改性中,弹性体增韧硬质聚氯乙烯(nyV...  相似文献   

1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流变行为及形态的研究汪晓东,励杭泉,金日光(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系,北京,100029)关键词共混合金,线性互穿网络,双连续相,网络增韧机理通常聚合物的增韧机理是在树脂中引人柔性链段[1]形成复合物(如橡塑共混物),这些...  相似文献   

13.
徐丽  游长江  谢青 《广州化学》2008,33(1):54-58
综述了当前环氧树脂增韧增强改性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粘土改性环氧树脂、纳米SiO2改性环氧树脂以及弹性体/无机纳米粒子协同增韧增强环氧树脂的机理和实验方法。并对其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甲醛(POM)和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硬度TPU及其含量对共混材料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PU硬度的变化对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硬度为65HA的TPU对POM的增韧效果较好,对POM的相形态和结晶性能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作者所在课题小组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增韧增强聚丙烯(PP)共混体系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研究进展及增韧增强机理。该成果将为提高通用型塑料PP的综合力学性能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及机理,从而实现通用塑料高性能化和工程塑料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通用塑料之一,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半结晶材料,聚丙烯及其合金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结构,包括晶型、结晶度、取向、相形态和尺寸等。本文综述了课题组近年来在聚丙烯及其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聚丙烯/成核剂、聚丙烯釜内合金、聚丙烯/弹性体共混物,以及聚丙烯/刚性粒子复合物等。针对我国聚丙烯树脂产能快速增长但高端聚丙烯树脂缺乏的突出矛盾,深入开展聚丙烯基础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研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熔融接枝中共单体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聚丙烯树脂是当今最具发展前途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之一,在聚烯烃与工程塑料,如与聚酰胺或聚酯的共混合金中,聚丙烯接枝共聚物则广泛地被用为相容剂.此外,聚丙烯接枝共聚物还广泛应用于极性添加物等,用于改善制品的表面喷涂性能.聚丙烯接枝共聚物是通过自由基熔融接...  相似文献   

18.
以2种不同结构的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酯甲酯-甲基丙烯酯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聚乳酸(PLA), 研究了接枝型与嵌段型弹性体的结构对聚乳酸增韧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与基体PLA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相互作用, 当POE-g-GMA的质量分数为15%时, 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为72.4 kJ/m2, 而E-MA-GMA的质量分数为15%时, 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为32.4 kJ/m2, 结果表明, 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增韧效果明显优于嵌段型E-MA-GMA.  相似文献   

19.
聚烯烃 (聚乙烯 ,聚丙烯等 )的化学改性一直是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的一个热点 ,改性过的聚烯烃可以广泛应用到高分子共混物和复合材料中 .在众多聚烯烃中 ,聚乙烯产量最大 ,但因其惰性也最难于化学改性 .我们采取的改性方法是在聚合物中引入反应性基团 ,可以在温和条件下进行有选择的而且高效的化学改性 .由于两亲性共聚物可用作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中的表面活性剂及稳定剂 ,塑料的表面改良剂和聚合物的共混相容剂等[1,2 ] ,因此人们对该共聚物的研究越来越多 .过去 ,多数两亲性共聚物的研究局限于聚苯乙烯 (PS)和聚氧化乙烯 (PEO)接枝共…  相似文献   

20.
PP-g-(GMA-co-St)对PA6/PC共混物的反应增容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红外、扫描电镜、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苯乙烯(St)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PP-g-(GMA-co-St)]对PA6/PC共混物的反应增容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过程中,PP-g-(GMA-co-St)中的环氧基与PA6的端氨基及PC的端羟基原位生成的接枝共聚物有效地降低了共混物相间的界面张力,明显提高了共混物相界面的粘着力.少量的PP-g-(GMA-co-St)就能使PA6和PC的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当PP-g-(GMA-co-St)的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物分散相的相区尺寸细化到0.2μm,其力学性能也有较大提高.PA6/PC/PP-g-(GMA-co-S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均衡,达到了弹性体增韧体系难以达到的效果.即使PP-g-(GMA-co-St)组分含量为20%时,共混物仍能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在共混物的韧性得以提高的同时,其强度和伸长率也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