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易栓症~([1])是指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疾病或状态。易栓症的血栓栓塞类型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是病因较复杂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容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以颅内静脉系统血栓为首发表现的易栓症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因抽搐、意识不清2 h入院。患者于入院当天17:00时打球后大喊一声随即倒地出现抽搐,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正易栓症是一类遗传性或获得性原因所致的血栓栓塞症或血栓前状态~([1,2])。这类疾病以静脉血栓栓塞症为主,常见部位在下肢静脉、髂静脉和肺动脉,少数患者也可见于肠系膜静脉、门静脉、脑静脉血栓栓塞和浅表血栓性静脉炎~([2,3])。目前以皮层静脉血栓起病的易栓症国内尚未见报道。皮层静脉血栓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形式之一,病灶大多累及浅表部位,容易刺激脑膜,出现头痛、癫痫等临床症状。我科收治了1例以"左侧肢体活动活动不灵、癫痫发作"起病的皮  相似文献   

3.
正肿瘤患者由于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和栓塞。Trousseau综合征是指肿瘤患者反复发生的不明原因的动脉或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目前已成为肿瘤患者的第二位死因,仅次于肿瘤本身。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全身多处动、静脉血栓栓塞(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肾脏多发性梗死、脾脏多发性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肺癌合并Trousseau综合征病例。  相似文献   

4.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因复杂,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易栓症(thrombophilia)是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1]),现将1例遗传性易栓症导致颅内静脉窦血栓病例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女,22岁,因"头痛7 d伴恶心呕吐1 d"就诊于我院。入院7 d前感冒后出现头痛,具体表现为右侧颞顶部间断跳痛,  相似文献   

5.
颅脑创伤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性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两种类型的一组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血液成分在深静脉系统内形成血凝块,一般以下肢多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影响患者肢体的运  相似文献   

6.
关注卒中后静脉血栓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血栓栓塞(简称VTE)临床表现有两种形式,即深静脉血栓(简称DVT或静脉炎)和肺栓塞(简称PE)。在美国,VTE症年新发病例为1/1000,其中1/3为PE, 2/3为DVT,PE和DVT往往并存。有研究显示50%被确诊为DVT的患者同时存在PE,而高达70%被确诊为PE的患者同时存在DVT。我国九五攻关课题“肺血栓栓塞早期诊断与防治”的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后DVT的发病率为6.67%。详  相似文献   

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硬脑膜动静脉瘘(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与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生的关系,以及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5例继发于或伴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颅内出血,2例表现为突眼和结膜红肿。3例经开颅手术及1例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均恢复良好;另1例未行外科处理,神经功能障碍呈进行性加重。结论静脉窦血栓形成可继发DAVF,但部分患者先期难以明确静脉窦血栓形成,而表现为DAVF伴静脉窦血栓性闭塞;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继发的DAVF易发生颅内出血,应积极行血管内栓塞或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EACA是一种抗纤维蛋白溶解剂,用于防止SAH病人的再出血。EACA虽有效地减少了再出血的发生,但有发生血栓形成并发症的报告,包括SAH病人的症状恶化及颅内血管血栓形成,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综合症的患者中,小动脉—毛细血管中形成纤维蛋白血栓或其他血栓栓塞现象,但血管内纤维蛋白血栓在纤溶性疾病中常见,故使用EACA不应单独作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其他消耗性凝血病的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主要是磁敏感加权成像及T_2*梯度回波序列。方法收集我院11例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6例皮质静脉血栓,4例静脉窦血栓,1例皮质静脉合并静脉窦血栓),分析其病因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1例CVT女3例,男8例,平均年龄(40±21)岁。头部CT及MRI示不同脑叶出血性梗死、窦汇高密度、横窦束带征、静脉窦高信号等。MRV和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静脉窦血栓形成,皮质静脉血栓或横窦乙状窦先天发育不良。头部MRI的SWI和T_2*序列示静脉窦血栓或皮质静脉区血栓,2例未发现异常。6例SWI和T_2*序列显示静脉血栓一致。2例SWI和T_2*序列阴性病例通过MRV或DSA诊断。结论 CVT是颅内静脉系统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头部MRI的SWI像和T_2*序列对于皮质静脉血栓诊断非常重要,对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有很大帮助。T_2*和SWI序列可作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且涉及多个临床学科,目前尚缺乏系统、可靠的评分预测系统。但临床上早期可以通过深静脉多普勒超声来判断其发生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定标准(APACHEⅡ)在国内外已被广泛用于对ICU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分析和预后评估。 目的:评价APACHEⅡ评分与全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解放军401医院全髋关节置换病例98例(106髋)的动态APACHEⅡ评分,包括置换前、发生深静脉血栓时及出现肺栓塞时,比较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APACHEⅡ评分差异,以及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发生肺栓塞组与未发生肺栓塞组的APACHEⅡ评分差异。 结果与结论: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置换前APACHEⅡ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肺栓塞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未发生肺栓塞组(P < 0.05)。提示APACHEⅡ评分与早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但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后,APACHEⅡ评分与肺栓塞发生有相关性,且APACHEⅡ评分分值越高,肺栓塞发生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1.
正反常性脑栓塞最早由Zahn提出,患者由于存在先天性或获得性心内外水平动静脉交通,静脉系统或右心系统的栓子通过通路转移到体动脉或左心系统所造成的栓塞。多见于卵圆孔未闭引起(PFO),本研究报道1例由肺动静脉瘘引起的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期反常栓子的其他原因也得到足够重视,降低其漏诊率。1病例患者,男,18岁,学生。以"发作性右侧头痛,伴右侧上、下肢麻木1周"之主诉于2016年3月25日收住于本院。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MFS)继发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病因和预后。方法回顾137例MFS的病例临床资料,重点分析符合继发脑血管疾病的病例特点。结果 137例患者中5例(4%)有脑血管疾病诊断:小脑出血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其他原因所致的脑梗死2例,后循环缺血1例。5例发生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有1例死亡,未发生脑血管疾病的132例患者中9例(6.8%)死亡。结论 MFS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远低于心血管疾病,形式多样,MFS一旦出现脑血管系统的合并症,预后不良的风险可能增高。  相似文献   

13.
<正>颈动脉疾病作为栓塞性卒中的原因已被广泛研究,但在多达28%的情况下,心肌梗死的机制仍然难以捉摸[1]。来自颈内动脉(ICA)的后壁最小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一个非常小的组织血栓,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传统的血管造影未发现,只能通过电脑断层血管造影(CTA)诊断。药物治疗失败后,患者被标准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成功治疗。1病例资料患者女48岁,经历了间歇性的左手麻木、面瘫和构音障  相似文献   

14.
对3例以丘脑病变为影像学特征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病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均存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急性脱水、产褥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偏瘫、昏迷等。MRI检查可见单侧(1例)或双侧(2例)丘脑病变,脑血管造影(MRV和DSA)显示病变部位累及直窦(3例)、下矢状窦(2例)、上矢状窦(1例)和横窦(1例)。对于呈急性发病的单侧或双侧丘脑病变,尤其是存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首先考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之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45个)颅内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结果,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16例患者行动脉造影或MRA随访。结果术后即刻栓塞程度:0级栓塞12个,1级栓塞22个,2级栓塞9个,3级栓塞2个。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其中4例为血栓栓塞并发症。平均随访7.8个月,mRS 0分31例,1分5例,2分3例,3分2例,4分2例,5分1例。2个动脉瘤再通,再次栓塞治疗。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血栓栓塞事件是主要并发症,抗血小板凝集不充分可能是血栓栓塞事件的主要原因。平行式方法栓塞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达到致密栓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PTE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  相似文献   

17.
一些临床观察发现,炎性肠道疾病可能导致血栓栓塞并发症。特别是在疾病的急性期。大量的研究表明,炎性肠道疾病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3%~6.4%。本文报告两例。例1。患者:31岁男性,因腹部痉挛性疼痛和血性腹泻1周入院。结肠镜示结肠和直肠炎症,结肠活检证实了溃疡性结肠炎之诊断。因病情严重,故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加皮质激素治疗。住院7天后,病人突然右侧偏瘫,头颅CT 扫描证实为左内囊新的缺血梗塞和左基底节陈旧性缺血损害。一年后,左侧颈动脉造影显示左侧颈动脉起始端不完全性闭塞。患者有短暂右侧偏瘫病史10年,当时头颅CT 扫描和颈动脉  相似文献   

18.
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两种类别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外科手术并发症。静脉血流滞缓、高凝状态和血管壁损伤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神经外科有很多深静脉血栓发生危险因素,如手术时间较长(超过4h),激素的应用,术中脑部释放促凝物质,术后肢体力弱或偏瘫,长期卧床,消瘦和脱水治疗等。使用循序加压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泵等物理方法和低剂量肝素、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安全,而且有效。低剂量肝索、低分子肝索等药物可以有效治疗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9.
改良溶栓方案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48小时微量溶栓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其中9例采用经典方法治疗,13例患者(9例随机分配患者及4例经典方法禁忌的患者)采用改良方法(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持续48h微量溶栓术)治疗。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2.1月。结果:经典方法组:9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静脉窦均获得再通,其中1例植入支架1枚,2例并发脑出血(1例在右侧顶叶,1例在左侧小脑),并发脑出血的1例患者遗留面瘫,NIHSS评分1分,其余8例0分,预后良好。改良方法组:1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其中含相对禁忌证病例1例,禁忌证病例3例),脑静脉窦均获得再通,无一例并发或加重脑出血,病程超过3个月的1例患者术后1个月残留语言功能障碍NIHSS评分1分,其余12例0分,预后良好。结论:经典方法可以有效治疗脑静脉窦狭窄及血栓形成,但并发脑出血的风险较大,改良方法"脑静脉窦48h微量溶栓术"有效规避了大量应用溶栓药物的问题,在达到同样疗效情况下更为安全,拓展了血管内途径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在颅底血管疾病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3例使用覆膜支架治疗颅底血管病变的病例,其中颈内动脉瘤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4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1例。结果 成功释放支架覆盖病变12例;TCCF血管迂曲支架无法到达病变1例,改用可脱弹簧圈栓塞瘘口。释放支架后病变即刻消失10例,TCCF加用Onyx胶栓塞残余瘘口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残留内漏1例。放置支架的12例随访6~48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栓栓塞;术后3~12个月,DSA和(或)CTA复查4例,其中残留的内瘘消失1例,靶血管重塑无狭窄2例,血管闭塞1例。结论覆膜支架是治疗部分颅底复杂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远期效果尚需长期大样本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