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p53在112例人大肠息肉中的表达,其中26例为腺癌癌变。71例腺癌中3例(4%)P53表达阳性。增生性息肉和轻度不典型增生腺瘤53表达均为阴性。p53表达随腺癌不典型增生程度的不断加重而增强。腺瘤癌变时表达率升高达88%(P<0.001)。绒毛状腺癌的p53表达率显著增高(p<0.05)。结果表明在大肠肿瘤形成过程中p53基因实变的作用在良性腺瘤转变为癌的阶段,可能在腺瘤恶变中起关键作用。故p53的检测时判断腺瘤的癌变倾向有重要意义,能辅助临床病理诊断,早期发现大肠癌.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MDR—1与p53表达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与p5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研究60例大肠癌及20例大肠腺瘤MDR-1,p53的表达。结果显示60例大肠癌切片中MDR-1与p53的阳性表达率为57%和37%,10例正常大肠组织和20例大肠腺瘤仅20%显示MDR-1阳性表达,p53在正常大肠组织,管状腺瘤中全部阴性,仅一例有不典型增生的绒毛状腺瘤为阳性表达。同时显示p53在不同分化的大肠癌中与MDR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通过检测DMR-1可以对大肠癌病人进行化疗敏感性预测。2)p53过度表达对MDR-1基因可能具有诱导和增加效应。3)p53和MDR-1一起可用作判断病人预后,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用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p21表达和DNA倍体的关系,寻找一种大肠腺瘤癌变早期诊断和新标志物。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散发性大肠腺癌18例、腺癌26例和23例正常组织进行了p21表达及DNA倍体分析。结果 p21标记率、DNA异倍体检出率在正常大肠粘膜-腺瘤-腺癌的顺序中依次增高,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腺癌的增大,两指标亦趋增高(P〈0.05)并呈同步变化趋势;p21标记率在异倍体腺癌中明显高于二倍体腺癌。结论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21标记率结合DNA倍体分析有助于临床进行大肠脱瘤癌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血管生成内皮因子(VEGF)、p53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VD)与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18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20例大肠腺瘤组织和44例大肠腺癌组织中PTTG、VEGF和p53表达及MVD值,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TG在正常大肠、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1.1%(2/18)、75.0%(15/20)和88.6%(39/44),VEGF阳性率为11.1%(2/18)、40.0%(8/20)和70.4%(31/44)。p53在正常大肠组织中无表达,在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10/20)、68.2%(30/44);MVD在大肠腺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平均密度值为67±26、33±7和11±4。在大肠腺癌中PTTG和VEGF呈正相关(r=0.46,P<0.05),PTTG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P<0.05),VEGF和p53蛋白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PTTG、VEGF和p53参与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三者相互作用促进大肠癌新生血管的生成,促进肿瘤浸润和转移及脉管瘤栓的形成,三者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p53,p21ras癌基因协同,在大肠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大肠腺瘤、10例腺瘤恶变、53例大肠腺癌和3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HPV16、18E6,p53,p21ras蛋白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腺瘤、腺瘤恶变和腺癌组中E6,p53,p21ras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6.7%、33.3%、40.0%、60.0%、60.0%、7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53、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肿瘤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17例大肠腺瘤,7例腺瘤癌变,48例大肠癌组织表达。结果:大肠腺瘤p53阳性率为29.4%,腺瘤癌变为71.4%,大肠癌p53阳性率为56.3%,PCNA强阳性(++)表达与p53阳性表达呈平行关系。结论:p53、PCNA过度表达代表腺癌细胞由良性向恶性转化区域,并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PV16和HPV18感染及P53基因异常表达与大肠肿瘤发生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的HPV16和HPV18DNA深外分别在40例大肠癌和30例大肠腺瘤组织石蜡切片上进行原位杂交探测HPVDNA。同时,采用SABC法检测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的P53表达水平。结果受检大肠腺瘤组织HPVDNA阳性8例(27%),其中HPV16DNA5例,HPV18DNA3例,主要见于管状绒毛状腺癌和绒毛状腺瘤;大肠腺癌组织中HPVDNA阳性19例(4%),其中HPV16DNA14例,HPV18DNA5例。HPVDNA主要见于肿瘤细胞核中,少部分见于胞浆中。大肠癌组织中HPV16.18DNA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癌,且腺痛中HPV16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腺瘤。大肠癌P53蛋白阳性率为48%;腺癌的阳性率则为16.2%。结论HPV16.18型感染并整合至宿主细胞DNA中可能导致P53基因突变与大肠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抑制因子p57kip2 蛋白和基因在大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 法,检测p57kip2 蛋白在37 例大肠腺癌和26 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 RT2PCR 技术,检测p57kip2 基因mRNA 在32 例大肠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57kip2 蛋白阳性 表达率在大肠腺癌组织中为40. 5 % , 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χ2 = 5. 039 , P < 0. 05) ,并与大肠腺癌 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χ2 = 8. 914 ,χ2 = 4. 416 , P < 0. 05) ;p57kip2 基因mRNA 阳性表达率在 大肠腺癌组织中为34. 4 % , 显著低于癌旁大肠黏膜组织(χ2 = 4. 016 , P < 0. 05) ,并与大肠腺癌组织分化 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 大肠腺癌组织p57kip2 基因mRNA 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 P < 0. 05) 。 结论 p57kip2 蛋白的低表达与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57kip2 基因mRNA 的低表达与大肠腺癌的发 生有关,且p57kip2 基因mRNA 的低表达可能是p57kip2 蛋白低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nm23—H1,p16蛋白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东  张红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3):249-251
目的 探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粘膜中nm23-H1,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30例大肠癌、25例大肠腺瘤及25例正常大肠粘膜中nm23-H、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nm23-H1与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0.0%;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粘膜及腺瘤中的表达(P〈0.05),而nm23-H1表达在各组间虽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钱桦  王瑞年 《浙江肿瘤》1995,1(3):135-137
应用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p53在112例人大肠息肉中的表达,其中26例为腺瘤癌变。71例腺瘤中3例(4^)p53表达阳性。增生性息肉和轻度不典型增生腺瘤p53表达均为阴性。p53表达随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的不断加重而增强。腺瘤癌变时表达率升高达88%(p〈0.001)。绒毛状腺瘤的p53表达率显著增高(p〈0.05)。结果表明在大肠肿瘤形成过程中p53基因突变的作用在良性腺瘤转变为癌的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小扁平腺瘤的形态学特征及p53、p21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①用电子结肠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50例大肠小扁平腺瘤形态学特征。②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小扁平腺瘤及对照组26例大肠癌、15例正常人大肠黏膜中p53、p21表达率。[结果]①小扁平腺瘤发生于大肠任何部位.其发病率依次以横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为多见;肠镜下见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状,基底宽,体积〈1cm。②光镜下小扁平腺瘤呈管状腺瘤样图像,上皮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⑧小扁平腺瘤中p53、p21的表达率分别为58%(29/50)、56%(28/50)。随着小扁平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p53、p21的表达率也逐渐升高(P〈0.05)。p53、p21在正常肠黏膜、小扁平腺瘤及大肠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均逐渐升高,三组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肠小扁平腺瘤有其独特的形态学特征,p53、p21的表达与大肠小扁平腺瘤的癌变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7-8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和银染技术,检则2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1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6例(60%);在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1例(8.3%)。在有p53基因突变的7例大肠腺癌中异倍体者6例(85.7%);无p53基因突变的15例大肠癌中异倍体者6例(40%)。在有淋巴结转移的10例大肠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5例(50%);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1例。结论: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肺癌组织中p53,K—ras,p53,p16基因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53、K-ras、p15、p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改变情况及多基因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9例肺癌组织和14例肺部良性组织,应用PCR-SSCP-银染法检测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情况;应用PCR-RFLP法对K-ras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应用PCR法检测p15、p16基因纯合缺失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p53、p15、p16基因改变频率分别为37.3%、11.9%、2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 7~ 8外显子进行PCR扩增 ,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SCP)和银染技术 ,检则 2 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 ;用流式细胞仪 (FACS)分析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 :在有淋巴结转移 10例大肠腺癌中 ,p53基因突变者占 6例 ( 60 % ) ;在无淋巴结转移的 12例大肠腺癌中 ,p53基因突变者占 1例 ( 8 3% )。在有p53基因突变的 7例大肠腺癌中异倍体者 6例 ( 85 7% ) ;无p53基因突变的 15例大肠癌中异倍体者 6例 ( 4 0 %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 10例大肠癌中 ,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 5例 ( 50 % ) ;无淋巴结转移的 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 1例。结论 :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定量检测大肠良恶性病变ras p21,CEA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s基因编码p21蛋白,其基因突变导致基因激活,具有使细胞癌变的能力。CEA可作为大肠癌的抗原标记。定量检测大肠癌变p21、CEA,有理论意义及早期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1大肠活检标本癌67例(高分化管状腺癌25例,低分化腺癌23例,印戒细胞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erbB-2、ras、p53基因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其对大肠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45例大肠癌及36例癌旁非腺瘤型不典型增生、17例大肠腺瘤,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p53在大肠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7.8%,p53蛋白高表达的癌旁非腺瘤型不典型增生及大肠腺瘤均为中度或高度不典型增生。p5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21、p185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型、癌组织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p53蛋白表达可能是大肠病变恶性倾向的一个独立标志。p53、p21、p185蛋白对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MLH1和p53基因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PV-6000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对6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45例大肠腺瘤和26例正常大肠黏膜石蜡切片进行hMLH1和p53表达的检测。[结果](1)6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hMLH1蛋白阴性表达和p53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11例(18.3%)和32例(53.3%),hMLH1蛋白阴性表达和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或P〈0.01),而与患者性别、肿瘤大体类型、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与否和患者的Duke’s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2)大肠腺瘤患者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腺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3)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蛋白阴性表达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18.2%,2/11)低于阳性表达组(61.2%,30/49)(P〈O.05)。[结论](1)大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是沿染色体不稳定途径发生,其中抑癌基因p53的突变起重要作用。同时,一定比例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存在错配修复基因的缺陷,并具有相对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2)大肠腺瘤组织中有一定比例的hMLH1蛋白阴性表达和p53蛋白阳性表达,提示hMLH1和p53基因的突变可能是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8.
p53基因及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fragile histidine triad FHIT)基因在大肠肿瘤“腺瘤—癌”的多阶段发生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1~2]。野生型p53蛋白是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中的关键调节因子^[3]p53基因错义突变、产生变异蛋白、抑制细胞凋亡^[4]、促进细胞增殖,而发挥促癌作用。FHIT表达于大多数正常组织中。其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见于多种类型的肿瘤组织中^[5]。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及FHIT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以探讨p53及FHIT在大肠肿瘤所起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与抑癌基因PTEN、p53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eclin-1与PTEN、p53在15例大肠正常黏膜、30例腺瘤及65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Beclin-1在大肠癌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01)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TEN在大肠正常黏膜组中的表达高于大肠癌组(P=0.001),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53在大肠正常黏膜、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增高(P<0.001)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Beclin-1蛋白与PTEN蛋白相关系数为-0.289,呈负相关表达;Beclin-1蛋白与p53蛋白相关系数为0.347,呈正相关表达。结论:Beclin-1、PTEN、p53在大肠癌中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自噬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相关,自噬活性的上调与大肠癌发生有关。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与抑癌基因PTEN、p53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调作用。同时检测对判断大肠癌的进展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erbB-2、ras、p53基因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其对大肠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45例大肠癌及36例癌旁非腺瘤型不典型增生、17例大肠腺瘤,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p53在大肠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7.8%,p53蛋白高表达的癌旁非腺瘤型不典型增生及大肠腺瘤均为中度或高度不典型增生。p5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