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循证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意识障碍及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同时,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意识障碍及不良情绪的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5.31±6.47)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0.31±3.51)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巴氏指数评分(55.6±6.3)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恐惧度(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45.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能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意识障碍,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中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利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优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2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变化及预后成效。结果护理前2组心理状态评分及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2组心理状态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而2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护理后2组间心理状态及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优质组预后评分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预后状况的改善作用均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心理辅导护理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的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辅导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方式满意度、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院时Herth希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erth希望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护理模式满意度、治疗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的Herth希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理辅导护理有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术后恢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希望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循证情志护理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术后神经牵涉痛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于循证情志护理,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缓解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术后神经牵涉痛实施循证情志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与分析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者,分为对照组与个体化干预组各45例,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日常活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及日常活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干预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于手术治疗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模块式康复计划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式康复计划,比较2组的自护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在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式康复计划能够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自护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3-01—2014-10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148例,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分析对比2组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FCA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各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后,F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和SDS评分观察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了焦虑和抑郁症的发生,改善预后,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后患者实施纽曼健康护理模式的临床意义,分析其对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14例行胃肠肿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纽曼健康护理模式。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同时使用欧洲癌症生存质量问卷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干预后,两组的HAMA、HAMD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呢较护理前均改善(P0.05),且研究组的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及整体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纽曼健康护理模式可以更有效缓解胃肠肿瘤术后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行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护理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Barthel指数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HAMD评分分别为(11.26±1.62)分、(13.62±1.08)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为(86.58±5.17)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生症发生率为9.09%,较对照组25.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后予以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紧张情绪,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82例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进行早期(1周内)康复护理训练干预,术后1、6个月进行运动功能恢复阶段(BMRS)评定,并比较2组康复后3周内肺炎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1、6个月时,BMRS评定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差异在减小,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H护理模式在消化道肿瘤伴发失眠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50例消化道肿瘤并发失眠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3H护理模式加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加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及睡眠质量。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睡眠质量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3H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是一个确实、可行的治疗消化道癌症失眠情况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ICU 2010-01-2012-12收治的11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60例,常规对照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加用34℃~35℃亚低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60d预后。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与常规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GCS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预后明显改善且病死率低。结论亚低温用于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致残率,降低病死率,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1—2014-12我院神经外科科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结果观察组GOS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SS评分和再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脑屏障指数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有助于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血脑屏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应激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10-2013-10住院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70例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措施,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措施,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血压等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Barthel评分也较对照组出现了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措施有利于缓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减少其术前应激状态,从而大大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及方式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超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接受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炎症应激指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总时间、ACTH、Cor、NE、CRP、TNF-α、CSS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炎症应激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是高血压脑出血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实施效果及对其出院后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后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4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延续性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按照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的出院指导,延续性护理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出院后生活能力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护理实施前两组GCS评分相当。出院后6个月,两组的GCS评分均上升,且延续性护理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延续性护理组在括约肌控制能力、转移能力、行动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交流能力和总分等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延续性护理组发生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和负氮平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和术后生活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的观察组和仅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神经功能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观察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SS评分、NIHSS评分以及ET、AV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ET和AVP含量,维持脑血管正常的舒缩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梯度减压"联合甘露醇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及甘露醇治疗,观察组给予梯度减压、微创血肿清除术及甘露醇治疗。对比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脑膨出、迟发性血肿、脑梗死等)发生情况,另对比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脑膨出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NIHSS评分在组间、时间、交互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7 d及术后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2组术后14 d均低于术后7 d,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Ⅴ+Ⅳ)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患者中应用"梯度减压"联合甘露醇治疗,可明显减少脑膨出等并发症发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微创清除术联合纳洛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16例行微创清除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 纳洛酮,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分别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情况及ADL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微创清除术联合纳洛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10—2017-10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就诊的编号随机分组,将单号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双号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护理前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量表(NCSE)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其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