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血管紧张素Ⅱ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中的作用。方法用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脂质体复合物转染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ing分别检测转染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用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实验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反义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0.18±0.03)较正义组(0.61±0.11)及对照组(0.66±0.09)明显减少(P<0.05),反义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的表达(43.1±8.4)较正义组(92.6±10.5)及对照组(100.7±11.3)明显减少(P<0.05);反义组细胞的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率(1055.1±95.7)较正义组(1882.4±129.7)及对照组(2013.3±121.3)明显降低(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血管紧张素Ⅱ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反义AT1基因转染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定向克隆和同源重组方法构建携带人反义AT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CMV*ahAT1),转染体外培养的 VSMCs,用RT-PCR半定量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T1R的表达,用3H-TdR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s的DNA合成和增殖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Ad/CMV*ahAT1后48 h的VSMCs,AT1R 的mRNA表达低50%,蛋白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给予Ang Ⅱ刺激的VSMCs的3H-TdR掺入量和增殖指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P<0.05和P<0.01);转染Ad/CMV*ahAT1组3H-TdR掺入量和增殖指数则显著降低(与DMEM组比P<0.05,与Ang Ⅱ对照组比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反义AT1R转染,通过抑制AT1R的表达,明显抑制VSMCs的增殖和Ang Ⅱ刺激的VSMCs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反义AT1基因转染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定向克隆和同源重组方法构建携带人反义AT1基因的复制 -缺陷型重组腺病毒 (Ad/CMV·ahAT1) ,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s,用RT PCR半定量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T1R的表达 ,用3 H TdR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s的DNA合成和增殖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转染Ad/CMV·ahAT1后 4 8h的VSMCs,AT1R的mRNA表达低 5 0 % ,蛋白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给予AngⅡ刺激的VSMCs的3 H TdR掺入量和增殖指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 ;转染Ad/CMV·ahAT1组3 H TdR掺入量和增殖指数则显著降低 (与DMEM组比P <0 0 5 ,与AngⅡ对照组比P <0 0 1)。 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反义AT1R转染 ,通过抑制AT1R的表达 ,明显抑制VSMCs的增殖和AngⅡ刺激的VSMCs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转录信号转导子和激活子3(stat3)通路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的关系,明确VSMCs增殖的信号转导过程。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Stat3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大鼠VSMCs,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Stat3水平变化及MTF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tat3、磷酸化stat3及其靶基因产物Cyclin D1、Bcl—XL的表达。结果转染Stat3反义寡核苷酸后,大鼠VSMCs中Stat3水平明显下降(P〈0.01),同时其增殖水平降低,而相应空白对照组、脂质体组、转染正义寡核苷酸组变化不明显。转染Stat3反义寡核苷酸的VSMCs中stat3、p-Stat 3、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P〈0.01),而Bcl—xL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癌基因stat3信号通路与大鼠VSMCs增殖高度相关,可能通过其下游靶基因Cyclin D1影响其增殖,而阻断此通路则可抑制VSM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过程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的激活与核转位。方法 本文采用Western印迹、非同位素凝胶电泳(EMSA)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AngⅡ刺激大鼠主动脉VSMC前后,细胞中STAT1的活化状态与定位。结果 VSMC经AngⅡ干预后,胞内磷酸化的STAT1(P-STAT1)蛋白表达增加(P〈0.01),达峰后随时间梯度逐渐下降,AngⅡ干预15min后检测到胞核内有蛋白.DNA复合物形成。这一反应可被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阻滞剂Losartan以及Jak2抑制剂AC-490抑制(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也显示AngⅡ干预后P-STAT1主要在胞核内表达。结论AngⅡ可以通过和AT1受体结合,激活Jak/STAT通路,在AngⅡ介导的大鼠VSMC增殖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转染AT1反义核菩酸(AT1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血管紧张Ⅱ(AngⅡ)受体亚型mRNA表达、蛋白激酶C(PKC)、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蛋白表达,及蛋白核酸合成的作用.方法:RT-PCR克隆AT1 cDNA序列(476bp),将克隆的AT1cDNA反向插入PcDNA3.1,构建一完整的含AT1A的质粒(PAT1A),测序鉴定.转染培养的大鼠VSMCs,RT-PCR检测转染VSMCs AT1mRNA表达.AngⅡ(10-7mol/L)刺激24 h后,比较转染与非转染的VSMCs AT1与AT2 mRNA表达(RT-PCR)、P38MAPK和PKC蛋白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蛋白核酸合成(3H-Leucine及3H-Thymidine掺入).结果:成功构建PAT1A.RT-PCR显示转染VSMCs AT1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与对照VSMC相比差异显著(P<0.01).AngⅡ(10-7mol/L)刺激24 h后,与非转染VSMCs相比,转染VSMCs AT1 mRNA明显减少(P<0.01),AT2 mRNA明显增加(P<0.01);但两组间PKC和P38MAPK蛋白表达;3H-Leu及3H-TdR掺入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AT1A封闭后,能显著抑制VSMC AT1mRNA表达,同时上调AT2 mRNA.单纯封闭AT1 mRNA并不能有效阻断AngⅡ介导的VSMCs蛋白核酸合成及VSMCs生长相关的信号转导,其他信号通路可能有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7.
侯英萍  顾春虎  乔宏庆  邓敬兰 《心脏杂志》2002,14(2):110-112,115
目的 :观察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β受体 (PDGFR-β)反义寡核苷酸 (AOD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增殖、迁移、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 AODN的摄取和细胞内定位 ,以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其防治血管再狭窄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胸主动脉 VSMC体外增殖模型 ,实验选用 5~ 10代 VSMC并将之分为 4组 :空白组、反义组、正义组及错义组。改良的 Boyden’s小室观察细胞迁移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 ;TUNEL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及周期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FITC标记 AODN摄取及细胞内定位。结果 :1反义组对VSMC的增殖和迁移抑制作用均高于空白、正义及错义组 (P<0 .0 5 ) ;2 AODN干预后 48h,TUNEL染色呈阳性结果 ,且凋亡率为 30 .8%,而空白组仅为 10 .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3反义组细胞 G1 期数量明显增多 ;4加药后 2 4h AODN位于胞浆内 ,48h位于胞核内。结论 :PDGFR-β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体外 VSMC增殖和迁移 ,使 VSMC停留于 G1 期 ,并促进细胞凋亡 ,初步阐明了 PDGFR-β反义寡核苷酸防治血管再狭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II(Ang II)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过程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的激活与核转位。方法本文采用Western印迹、非同位素凝胶电泳(EMSA)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Ang II刺激大鼠主动脉VSMC前后,细胞中STAT1的活化状态与定位。结果VSMC经Ang II干预后,胞内磷酸化的STAT1(p-STAT1)蛋白表达增加(P<0.01),达峰后随时间梯度逐渐下降,Ang II干预15 min后检测到胞核内有蛋白-DNA复合物形成。这一反应可被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阻滞剂Losartan以及Jak2抑制剂AG490抑制(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也显示Ang II干预后p-STAT1主要在胞核内表达。结论Ang II可以通过和AT1受体结合,激活Jak/STAT通路,在Ang II介导的大鼠VSMC增殖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并以腺病毒介导转染表达血管紧张素Ⅱ(AngⅡ)2型受体(AT  相似文献   

10.
杨爽  杨凯  陆莹  于波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4):346-349,358,F0004
目的:研究心肌营养素-1(CT-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利用AngⅡ刺激心肌细胞,导致细胞肥大,应用CT-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进行干预。检测心肌细胞大小及3H-亮氨酸掺入率的变化;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T-1 mRNA及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CT-1蛋白的表达。结果:经AngⅡ刺激后,在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心肌细胞面积变大,3H-亮氨酸掺入率、CT-1蛋白的表达增高;CT-1和β-MHC mRNA水平的表达增加。利用Fugene6可将CT-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转染入心肌细胞。CT-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组心肌细胞面积较肥大组明显减小[(81.257±3.995)mm2∶(127.214±5.693)mm2],3H-亮氨酸掺入量[(1653.33±17.91)cpm∶(1971.50±42.16)cpm]及CT-1蛋白[(3.16±0.17)%∶(3.51±0.29)%]明显减少;CT-1[(0.2137±0.0227)∶(0.4023±0.0160)]和β-MHC mRNA[(0.5032±0.0261)∶(0.773 4±0.0486)]表达亦显著减少(P0.05~0.01)。各指标Fugene 6组、错义组与肥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伴有CT-1表达增加,应用CT-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后可使之下降,说明CT-1参与了心肌细胞的肥大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的转分化作用和对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检测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AngⅡ作用的干预。方法常规培养HLF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氯沙坦组和氯沙坦组,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HLF转分化肌成纤维细胞中标志蛋白α-平滑肌动蛋白(α-5MA)的表达,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CTGFmRNA及蛋白表达的改变;分别用AngⅡ、AngⅡ+氯沙坦孵育CTGF反义、正义、错义寡核苷酸转染HLF细胞,观察各组细胞I型胶原蛋白mRNA和α—SMA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AngⅡ组CTGFmRNA的吸光度值(0.82±0.07)较对照组(0.29±0.05)、AngⅡ+氯沙坦组(0.51±0.04)、氯沙坦组(0.26±0.04)明显增高;AngⅡ组CTGF蛋白的吸光度值(0.24±0.05)明显高于其他组;AngⅡ组胶原蛋白mRNA的吸光度值为1.03±0.12,羟脯氨酸含量为(0.62±0.01)ng/ml,明显高于其他3组;AngⅡ孵育CTGF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细胞组α-SMA的吸光度值(1.14±0.15)和胶原蛋白mRNA的吸光度值(0.30±0.04)明显低于正义组(4.25±0.21和0.55±0.08)和错义组(4.34±0.31和0.58±0.06);AngⅡ+氯沙坦孵育CTGF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细胞组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吸光度值(0.85±0.09和0.20±0.02)明显低于AngⅡ单独孵育时(4.39±0.29和1.03±0.12)。结论AngⅡ可通过上调HLF细胞CTGF表达水平诱导其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促进胶原合成,阻断CTGF表达可使AngⅡ对HLF细胞的转分化及胶原诱导合成作用减低,氯沙坦可抑制AngⅡ对HLF细胞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2P标记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受体(PDGFR-β)的反义寡核苷酸(AO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为抑制血管术后再狭窄的形成提供可能的干预。方法体外进行大鼠VSMC的培养,以510代细胞为实验对象,人工合成PDGFR-βAON,并进行32P标记,按实验目的分组。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活力,以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32P标记PDGFR-βAON作用后,VSMC的增殖强度明显弱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处于DNA合成前期(G0/G1)细胞百分比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32P标记AON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结论32P-PDGFR-βAON可以诱导VSMC凋亡,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本实验采用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用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仪(FCM)进行VSMC增殖和凋亡的检测。结果:(1)不同浓度AngⅡ对VSMC增殖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至10μmol/L时趋于饱和,AngⅡ能促进VSMC从G_0/G_1期进人S期、进行DNA合成,AngⅡ的促增殖作用为一快相作用。(2)Losartan和CGP42112A均能不同程度地取消AngⅡ对VSMC的促增殖作用。(3)100μmol/L AngⅡ能很好地诱导VSMC凋亡的发生、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CGP42112A能阻止凋亡的发生而Losartan则不能。结论:本实验显示AngⅡ能通过ATR-1和ATR-2共同促进VSMC进入合成期、进行增殖反应,同时证实AngⅡ能诱导VSMC发生凋亡,可能主要由ATR-2介导。  相似文献   

14.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变化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能力影响,以探讨AngⅡ介导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斑块形成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Boyden小室,对不同浓度AngⅡ及其AT1R、AT2R拮抗剂作用下VSMC跨膜迁移细胞数进行评价。结果 AngⅡ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10-11~10-7mol/L)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发生迁移。迁移的VSMC数在AngⅡ浓度为10-7mol/L时达到峰值,更高浓度的AngⅡ(10-6mol/L)干预VSMC后,VSMC迁移数量的增加幅度反而比较低浓度的AngⅡ作用时减小(与10-7mol/LAngⅡ组比较,P<0.01)。AT1R拮抗剂CV-11974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VSMC跨膜迁移,AT2R拮抗剂PD123319对此无影响。结论 AngⅡ在AT1R介导下发挥其影响VSMC迁移行为的生物学效应,较低浓度AngⅡ促进VSMC迁移,高浓度AngⅡ上述作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多重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迁移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多重影响的机制。方法 用腺病毒介导基因转染方法使VSMC表达AngⅡ 2型受体 (AT2R)并检测不同时相点AT2R表达率 ;对比AT2R表达前后AngⅡ 1型受体 (AT1R)表达量的变化以及对AngⅡ刺激的反应 ;通过 5 溴尿苷 (BrdU)参入法、改良Boyden′s趋化小室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VSMC增殖、迁移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所受的影响。结果 VSMC的AT2R转染最高表达率在转染后 4 8h(89 5 1% ) ,AT1R最高表达率为 77 94 %。AT2R峰值表达时 ,转染组VSMC的BrdU参入量降低 5 1 6 %(P <0 0 1) ,细胞跨膜迁移数减少 6 2 2 % (P <0 0 5 ) ,细胞凋亡率由 7 6 %± 1 6 %显著地增加至32 1%± 5 5 % (P <0 0 1)。而未转染组以AT1R表达为主 ,AngⅡ作用明显具有促进VSMC增殖、迁移和抑制其凋亡的作用。结论 VSMC转染表达AT2R后 ,可显著地抑制AngⅡ通过AT1R所介导的促进VSMC增殖、迁移以及减少其凋亡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β1肾上腺受体反义基因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前肾素原 mRNA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探讨基因治疗降低血压的机制。方法制作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模型,阳离子脂质体与β1反义寡核苷酸经鼠尾静脉注射。共聚焦检测荧光,鼠尾袖带法(tail-cuff法)测血压,半定量RT-PCR测定前肾素原 mRNA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浆AngⅡ水平。结果β1反义寡核苷酸可使血压下降维持4周,血压最大下降39mmHg;与高血压组比较,注射后第7天反义组的前肾素原 mRNA、AngⅡ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注射后第28天,反义组的前肾素原 mRNA、Ang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以β1肾上腺受体为靶基因的反义基因治疗降压效果显著,其机制是先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再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β受体 (PDGFR- β)反义寡核苷酸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 SD大鼠胸主动脉 VSMC体外增殖模型 ,取 5~ 10代细胞为实验对象 ,按实验目的分为以下几组 :1反义寡核苷酸组 ;2正义寡核苷酸组 ;3错义寡核苷酸 ;4空白对照组。利用透射电镜等观察 VSMC加药前后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 d U 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 NEL)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和分析 PDGFR- β反义寡核苷酸对 VSMC凋亡的影响。结果 :1加药后 2 4h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较加药前无明显改变 ,48h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较加药前有明显改变。2加药后 2 4h TU NEL 染色各组未发现凋亡细胞 ,48h后反义寡核苷酸组细胞爬片染色有较多凋亡阳性细胞出现。 3加药 2 4h流式细胞仪检测未发现加药组细胞凋亡量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48h加药组细胞凋亡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DGFR- β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VSMC凋亡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信号分子在雷帕霉素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黏附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培养的大鼠VSMC分为对照组、PDGF组、雷帕霉素+PDGF组(雷帕霉素组)和FAK反义寡核苷酸+PDGF组(FAK组)。用PDGF诱导VSMC的迁移和黏附,计数贴壁细胞;采用Boyden检测细胞迁移;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沉淀方法分别检测FAK基因、蛋白及蛋白磷酸化表达量。将FAK反义寡核苷酸经脂质体转染VSMC,观察FAK mRNA及蛋白磷酸化、细胞迁移和黏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GF组明显诱导细胞迁移和黏附,上调FAK mRNA的表达,提高FAK蛋白和磷酸化FAK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DGF组比较,FAK组和雷帕霉素组细胞迁移、黏附能力减弱,FAK mRNA、FAK蛋白和磷酸化FA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诱导细胞迁移和黏附可能是FAK介导的,雷帕霉素可能是通过抑制FAK蛋白和磷酸化FAK来抑制VSMC的迁移和黏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转核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间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采用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用p43/p44磷酸化抗MAPK抗体的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MAPK蛋白量,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MAPK活化并转位入细胞核的过程。结果 (1)AngⅡt和PD98059的上述作用都呈剂量依赖性。(2)AngⅡ对MAPK蛋白表达有显著增强作用。此作用同样被PD98059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3)AngⅡ刺激5min后,MAPK出现在VSMC的细胞浆中,30min时MAPK进入细胞核,3h后MAPK染色从核内消失,上述MAPK转核过程被PD98059抑制。结论 本实验证实人细胞核,3h后MAPK染色从核人消失,上述MAPK转核过程被PD98059抑制。结论 本实验证实AngⅡ能激活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的MAPK,活化的MAPK从细胞浆转位进入细胞核导致VSMC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转染表达血和这紧张素Ⅱ(AngⅡ)2型受体(AT2R)对其增殖和迁移影响。方法 构建带AT2R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隐型腺病毒载体(AdCMV-AT2R),体外转染大鼠主动脉VSMC,用RT-PCR方法检测AT2R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AT2R表达率,用细胞周期、分裂指数、MTT比色法和5-溴尿苷(BrdU)掺入法检测VSMC增殖。VSMC迁移用改良Boyden‘s趋化小室法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表达。结果 构建的AdCMV-AT2R体外转染培养VSMC表达率为89.51%。AT2R峰值地,其S期和G2-M期细胞比率从31.7%降低到13.9%(P<0.05),MTT吸光度和BrdU掺入量分别降低61.14%和51.6%(P<0.01)。VSMC的跨膜迁移数降低62.2%,F-actin表明明显减少。结论 AT2R转染表达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VSMC的增殖和迁移,这一作用对再狭窄防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