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TSP法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地进行隧道超前预报,能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安全和进度,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该文阐述了TSP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讨该技术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洞室开挖施工中,利用地质理论和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判断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对安全施工,避免事故损失具有重大意义。介绍运用地质理论分析判断,预报开挖掌子面前方可能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李伟泉 《云南水力发电》2011,27(2):70-71,111
介绍美国产TRP6000超前预报系统的原理、地质素描和钻孔探测等超前地质手段,结合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8.9标段施工中的应用。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尽可能地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为隧洞的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做到事前预控制,以减小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复杂大型工程和引调水工程隧洞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报尤为重要,它可以进一步查明和复核隧洞开挖前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指导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降低地质灾害事故发生的机率和危害程度、为优化设计方案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预防隧洞施工过程突水、突泥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能使工程造价隆低、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节...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已建成的各种不同用途的隧洞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涌水、碎屑流、高地温、高地应力及岩爆、高瓦斯等地质灾害。我国近期有一系列深埋长隧洞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大伙房调水工程、锦屏二级水电站超深埋引水隧洞等,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可预见的地质灾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以减少投资风险,而提高预报的成功率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姜立刚  盛超  郑漪 《东北水利水电》2003,21(8):27-27,52
本文主要介绍了施工地质预报技术的基本方法,以及施工地质预报在白山抽水蓄能泵站工程中的应用、完善与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隧洞施工超前预报对于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节约投资等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中主要介绍了隧洞施工超前预报工作的重要性及其超前预报的目的、内容及其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8.
深埋隧洞由于埋置深,覆盖层巨厚,具有高地应力、高渗水压力等特点。对深埋隧洞开挖工作面前方的的不良地质、特别是大涌水进行准确的超前预报,是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灾害发生,减少工期延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富水岩溶区进行隧道施工时,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TSP、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钻孔法的预报组合模式在中坝隧道中的应用,较准确地探测预报了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萍  刘康和  李明福 《红水河》2006,25(1):89-92
论述了隧洞施工超前预报工作的目的、内容及初步分类,就当前国内外常用超前预报方法和技术的实用性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将有利于隧洞施工超前预报技术在我国隧洞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和综合预测预报精度的提高,进而满足工程建设之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尼尔基水利枢纽施工期水文预报的内容、方法,包括围堰上下游断面水位、坝址流量、导流明渠进口水位,针对不同施工阶段,调整预报方案,并以实例说明水文预报在施工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岩溶富水隧道施工中对隧道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超前探测和预测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技术。在宜万铁路金子山隧道岩溶富水区施工中,引进了TSP20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红外线测水仪等先进仪器进行多途径超前地质预报。针对当前物理探测存在的多解性的特点,在施工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中长超前物探和超前水平地质钻探验证为主,辅以短距离地质素描超前分析和施工前超长炮孔加密确认的“多阶段、多手段、多层次”的“综合立体式超前预报技术”。以此技术为依托对强岩溶区富水隧道施工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成功地穿越了金子山隧道进口工区岩溶富水带。  相似文献   

13.
郁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郁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构建出郁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总体框架,并对自动监测子系统、移动监测子系统、水质预测子系统及信息发布子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通过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动作,可以达到对郁江污染状况的动态跟踪,对突发水污染事故及时进行水质预测及报警,为政府预防与处理郁江水污染事故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水电站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满  王连俊  冯涛 《东北水利水电》2006,24(7):62-64,66
水电站建设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体现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并以施工期的影响较为突出.如不采取必要的减免措施,将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本文阐述了水电站建设水土流失的几种常用的预测方法,对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水电站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水库上游兴建水利工程会降低水库洪水预报信息的可利用性.以碧流河水库为例,分析上游水利工程的修建对碧流河水库的洪水过程产生的影响,结合流域的前期土壤含水量等资料,从产流和汇流两个方面对水库的洪水预报模型改进,并对流域的场次洪水进行模拟,验证改进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够有效地概化玉石水库的截留与调蓄作用,水库洪...  相似文献   

16.
新增土壤流失量预测是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前提.利用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的研究成果,对平原风沙区某高速公路建设所造成的新增风力侵蚀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工程建设期及运行2年的过程中有可能造成的风蚀总量为1 430万kg,新增890万kg,主要来自主体工程和取土场,其风蚀量占风蚀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8.4%和48.2%,说明这两部分即是布置水土保持措施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7.
张国学 《人民长江》2006,37(12):11-12
水情报汛自动化就是通过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对水情信息的采集、存贮、传输、接收处理等过程的全面自动化.长江防汛测报自动化的实施对象为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所辖的118个中央报汛站及其所属的15个水情分中心以及流域水情中心,通过对不同建设的项目进行整合与集成,实现了数据信息的自动采集、存贮、传输、报文生成以及信息接收、处理与转发等报汛全过程的自动化,为全面实现全江报汛站的报汛自动化和长江水文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水情报汛自动化运行过程中各环节进行了风险分类、识别、评估、分析和监控,从报汛自动化技术的角度提出了降低和规避风险的应对措施.对长江和其它流域的水情报汛自动化实施与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坝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及评价方法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了大坝建设造成水流状态、水温、水质、底质和地形等因素的变化对鱼类栖息地造成的影响,并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对栖息地预测评价的主要方法,对每一种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可采取的生态补偿措施进行了介绍。本文得到的结论为,大坝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很大,但可以通过补偿措施加以恢复。  相似文献   

19.
红石岩堰塞湖永久性整治期间,水文情报预报信息对于确保施工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阐述了红石岩堰塞湖的形成、规模、治理以及牛栏江流域资料条件、应急监测站点布局等,简要介绍了堰塞湖各水文预报方案编制情况,分析堰塞湖应急排险、后续处置期间实时发布的222期水文预报精度,得出了入湖水量预报精度为丙级,其余堰塞湖水位、库容等5个项目预报精度在乙级以上的结论。研究误差成因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的措施建议,为堰塞湖永久性整治期间的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秦岭隧洞横穿秦岭底部,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多变,具有大埋深、高应力、高水压、大流量的突出特点,修建过程将会遇到大塌方、岩爆、突涌水、大埋深条件下的软弱围岩大变形等多种特殊地质问题,准确预报施工前方的不良地质体,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及施工人员、设备的安全至关重要。TBM因其空间狭窄、设备仪器耐用性差、电磁干扰等因素限制,常规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无法适用于其施工段的地质预报工作,在引汉济渭工程隧洞工程中引入三维地震波法进行了两次探索与尝试。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地震波法对隧洞前方不良地质体预报预测有较好的正相关响应,是适用于TBM施工的超前地质预报的高效手段之一。该技术在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道TBM岭北施工段掘进中预报了前方地质信息、动态评价围岩质量,尤其为K51+597.6位置TBM卡机脱困方案的制定及时准确地提供了前方地质情况,对TBM施工段的超前地质预报具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