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Graves病致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2例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减少的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患者根据不同粒细胞计数采取的治疗措施并比较其疗效。结果粒细胞减少症多数发生在服药后2~8周,且与ATD的剂量有关。对于严重粒细胞缺乏患者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效果不佳,粒细胞恢复所需时间较长。结论在使用ATD治疗Graves病时应密切监测血白细胞的变化,尤其在初治阶段;出现粒细胞减少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发生粒细胞缺乏时应及时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并积极给予糖皮质激素、G—CSF等有效的升白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复发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1988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甲亢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甲亢复发(6例)与初发(21例)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导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两组临床特征相似,极易发生在较大剂量的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30mg/d、丙硫氧嘧啶300 mg/d)开始治疗的2~8周.结论 甲亢复发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与初发患者相似,均可以导致粒细胞缺乏症,临床上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5例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均由他巴唑所致,4例在服药2个月内发生粒细胞缺乏症,1例在4个月后发生.5例均治愈.粒细胞恢复时间为停药2周内.结论 粒细胞缺乏症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在甲亢患者开始药物治疗的2个月内,应高度警惕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有2%~7%的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药物热、肝功能受损、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等。粒细胞缺乏症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我们分析了我院1995-2005年因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粒细胞缺乏症而住院的病人52例,现就其临床表现、抢救措施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特点、原因,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门诊及住院Graves甲亢患者216例进行分析.结果 白细胞正常组和白细胞减少组甲状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自身和经ATD治疔两组的白细胞及粒细胞数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后白细胞及粒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白细胞及粒细胞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合并自细胞减少的发生与甲亢本身、抗甲状腺药物、感染、贫血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34例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1.18%,其次为泌尿系和皮肤软组织,分别占26.47%和11.76%;共分离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45.24%、革兰阳性菌20株占47.62%、真菌3株占7.14%;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均为0;主要革兰阴性菌则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20.00%。结论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合并医院感染以呼吸道常见,加强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早期应用敏感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功能亢进 (简称甲亢 )合并粒细胞缺乏症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最严重的副作用 ,其发生率约为 0 1 %~ 0 5 % [1 ] ,极易引起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休克 ,甚至诱发甲亢危象而危及生命 ,是甲亢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收治的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9例甲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有 2%-7%的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药物热、肝功能受损、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等。粒细胞缺乏症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我们分析了我院1995-2005年因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粒细胞缺乏症而住院的病人52例,现就其临床表现、抢救措施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7例因服用ATD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HCSS)和联合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均有效,有效率达100%,但HCSS与G-CSF联合应用效果更明显,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更短,17例患中,82.9%,的粒细胞缺乏症发生在ATD治疗后的2个月以内。结论:对服用ATD均应常规监测外周血白细胞,尤其在开始治疗的前2个月,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HCSS和G-CSF治疗ATD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疗效肯定,但对生症病例,应用HCSS与G-CSF联合治疗优于单独应用HCSS治疗,若合并感染,应加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合并粒细胞缺乏症是甲亢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 (ATD)治疗中最严重的副反应 ,易引起感染、败血症、休克 ,甚至甲亢危象而危及生命。我们就本院 1996年以来收治的ATD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 8例作一临床观察 ,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1 病例报告8例病例 ,全部是 1996~ 1999年因Graves病合并粒细胞缺乏症住院的患者。男女比是 1∶4,年龄为 18~ 6 2岁。全部病例均突然出现 39℃以上的发热 ,咽痛及粒细胞缺乏 ,排除其它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疾患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1·1 ATD的种类及剂量 在发生粒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抗甲状腺药物赛治治疗甲亢致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1-01至2010-06-10收治的14例赛治治疗甲亢致粒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在服药后1个月发生粒缺,4例在2个月发生粒缺。粒细胞在停用赛治4周内恢复8例,停用赛治8周内恢复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粒细胞缺乏症为抗甲亢药物少见但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可预测,在甲亢开始治疗2个月内定期复查血常规,高度警惕粒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片和优甲乐在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替代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经131I治疗后146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A组(46例)、B组(50例)和C组(50例),三组分别采用甲状腺片、优甲乐和两者联用,并比较三组患者高FT3和FT4发生率、SPECT显像正常比例以及FT3、FT4和TSH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等.结果:C组患者高FT3症和FT4症发生率、SPECT显像正常比例以及FT3、FT4和TSH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等明显优于A组和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甲乐和甲状腺片对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方面临床效果相类似,与单用甲状腺片和优甲乐相比,甲状腺片和优甲乐联用有助于稳定和调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从而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治疗Graves病的新方法—甲状腺动脉栓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并甲亢(Graves病 ) ,是近几年研究的新方法 ,国内外报导甚可[1,2 ] 。现就治疗现状结合我院应用该术的经验 ,综述如下。1 Graves病的治疗现状Graves病治疗方法有三种即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13 1Ⅰ放射治疗。药物治疗疗程长 ,一般 1~ 3年 ,不少患者因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肝损害而被迫中途停药 ,部分患者即使服药 3年 ,停药后又复发 ,其复发率过去认为 5 0 % ,近年来国外报道达 80 % [3 ]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对患者无疑是一次痛苦大的手术 ,易发生出血、感染、喉上和喉返神经乃至…  相似文献   

14.
汤锦萍 《现代保健》2012,(9):156-157
目前,治疗甲亢的基本方法仍然是抗甲状腺药物的应用。治疗过程中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甲状腺功能,进行药物的调整,停药前进行各项指标的评价对于有效控制甲亢,提高缓解率及减少复发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甲状腺腺体中的浓度最高。硒元素的摄入,可以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体积变小。此外,有研究发现,给予甲亢患者抗甲状腺药物联合大剂量硒元素治疗较单纯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其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得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降低患者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观察地榆升白片对肺腺癌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影响。方法研究纳入天津市胸科医院肺腺癌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63例,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接受顺铂与吉西他滨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顺铂与吉西他滨化疗+rhG-CSF+地榆升白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榆升白片对肺腺癌化疗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影响,可降低患者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使化疗更为安全,且患者对地榆升白片治疗较为认可,认为该治疗方案切实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术前、术中以及激素的应用和引流的方式等.方法 424例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单一用碘剂准备的患者有233例,碘剂加心得安准备的患者有191例,切除甲状腺85%左右,囊内结扎甲状腺下动脉,408例患-者在手术后的2d使用了10mg的地塞米松,有281例患者实行了负压球引流.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没有死亡病例,也没有甲状腺危象的发生,治愈率高达99%.结论 采用本方法进行手术,手术安全、手术时间短、者恢复快、术成功率高、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现在进行甲状腺手术已经成为一种较普遍的治疗方法.以前的研究者发现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甲状旁腺的误切和损伤有相关性.本文跟踪研究了5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并发低血钙症,并对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避免和低血钙症的治疗措施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6例甲亢合并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抢救经过,探讨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措施。方法 6例甲亢患者均以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粒细胞缺乏以急诊收入院。入院后停用所有可致白细胞减低药物,并给予静脉抗炎,皮下注射格拉诺赛特,辅以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口服卢戈液控制甲亢。结果 6例患者均抢救成功,体温降至正常,白细胞水平恢复,甲亢病情平稳。住院时间1 4~2 1d。之后接受了1 31 I治疗。结论 对甲亢伴高热患者应高度警惕并发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之可能。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迅速调动骨髓造血机能提升白细胞,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并积极治疗原发病的综合治疗措施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后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干扰素治疗的9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甲状腺功能的血清学指标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变化,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1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干扰素治疗后未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84例(正常组);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12例(异常组),发生率为12.5%(12/96),依次为桥本甲状腺炎5例,Graves病和破坏性甲状腺炎各3例,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时间为2 ~ 7(3.8±1.9)个月,甲状腺功能异常持续时间l~ 11(4.2±0.9)个月.5例进行内分泌治疗,2例停用干扰素.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767)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OR=1.117)是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后致甲状腺功能异常以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破坏性甲状腺炎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要类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应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尤其是女性及已有甲状腺自身抗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