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张咸恭先生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先驱,也是工程地质学界的一代宗师。百龄长寿老人张咸恭先生宝贵的一生始终引领着工程地质学的前进。张咸恭先生是我国《工程地质学报》的名誉主编。如果说学报是学界的灵魂,则张老先生就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的精神象征。在那坚定的理论联系实践理念的指导下,他不断地推动着工程地质学科和工程地质工  相似文献   

2.
张咸恭教授(1919年生)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第33届中国地质学会理事,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工程地质课指委顾问,中国科学自然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研究开发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是我国工程地质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张咸恭教授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兰州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历任工程地质教研室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1月13—17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岩体力学座谈会。会议代表共122人,收到论文52篇。会议是委托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筹备和主持的,并得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张咸恭教授就工程地质和岩体力学发展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6月,在成都召开的工程地质年会期间,正逢张咸恭先生90大寿。工程地质专委会为先生组织了祝寿庆贺会,会议安排我们原北京地质学院首届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到会的学生致祝贺词。讲话后,肖树芳,杨华琨,周柔嘉和我起立,向张先生和师母深深行了三鞠躬!表示要在先生一百岁大寿之日,去北京为他祝寿。不曾想到先生竟然提前离我们而去!我想通过祝贺会上我们的一些讲话来寄托我们的哀思与怀  相似文献   

5.
胡瑞林 《地质论评》2023,69(4):1448-1448
由胡瑞林教授主编、祁生文教授和尚彦军教授为副主编,历时3年多时间倾情编撰而成的我国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专业的首部研究生工程地质教程–––《高等工程地质学》已于近日由地质出版社隆重推出!本教材是以“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为核心思想,在本科阶段工程地质学习基础上,深入认识相关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形成机制,牢固掌握当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进而达到显著提升在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由张咸恭、王思敬、张倬元等著的《中国工程地质学》历经十余载 ,于2000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专著是由我国几十位著名的工程地质专家共 同撰写的,全书 共分26章,70余万字。具体章节如下: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   第三章 岩体工程地质   第四章 土体工程地质   第五章 地应力   第六章 水文地质条件   第七章 物理(自然)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   第八章 天然建筑材料   第九章 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章 斜坡稳定性问题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一章 地下建筑围岩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二章 地基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三章 动力条件下岩土体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四章 水利水电建筑地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十五章 矿山地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十六章 铁路建筑地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十七章 城市与工业建筑地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十八章 海港及近岸建筑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十九章 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第二十章 工程地质勘察基本问题   第二十一章 工程地质测绘与遥感技术的应用   第二十二章 工程物探与工程地质勘探   第二十三章 工程地质测试   第二十四章 监测、反分析及预测   第二十五章 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   第二十六章 工程处理  相似文献   

7.
1974年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L.Müiller教授曾以《工程地质学的今天》为题论述过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工程地质学与土力学和岩石力学间的关系等问题。著者现在又以《工程地质的今天》为题阐述了:(1)工程地质学研究领域应该扩大,它不仅应该为具体的工程建设服务,而且要扩大到包括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开挖、堆积作用在内引起的地质灾害预报和防治,它已成为与资源、能源探查相并提的地质学两大实践课题之一——防灾;(2)今天的工程地质学研究必须从第一环境研究出发进行第二环境预测,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已经是不可分的;(3)工程地质学今天的任务不仅要研究工程地质条件,而且应包括与地质体工程活动有关的设计、施工及地质体改造等整个领域,即地质工程领域。著者认为今天的工程地质应该向地质工程方向发展,确切些说可称为环境地质工程;(4)本文明确地提出了《地质构造控制论》是工程地质学或环境地质工程研究的基础理论;(5)文中还论述了岩体改造的原理、方案和技术。最后还概括地论述了2000年时中国工程地质学家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8.
刘玉海,男,1933年1月25日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95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61年硕士研究生 毕业 后留校任教,1982年调入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直至2000年11月25日去世。   刘玉海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他先后培养了10名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和数以千计的 本科生。   刘玉海教授一生著作颇丰,先后完成了《延安城市工程地质》、《大同城市地质研究》、《 地震工程地质学》、《大同机车工厂及邻区地裂缝研究》等学术专著,并与他人合作完成了 《黄河大柳树坝址区工程地质研究》、《中小型水电工程地质》、《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质》 等专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在病重期间仍在主编《中国城市工程地质》 专著。   刘玉海教授曾是中国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地质研究会理事,西安地质学会常 务理事,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会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等。   刘玉海教授德高望重,知识渊博,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他为 我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和地质教育事业,为长安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刘玉海教授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中国西部重大工程与环境地质学术讨论会于 10月 11日上午开幕 ,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有关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与会代表共 2 2 0多人。会上王思敬院士代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给张咸恭教授等 10 1人颁发IAEG会员证书。开幕式结束后王院士作了‘中国大陆地圈动力学系统与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报告 ,刘广润院士作了有关环境地质问题报告。报告引起与会代表的反响。下午开始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做大会学术报告 :1.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2 .地壳稳定性评价与活动性断裂的工程效应分析3.高坝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我国著名工程地质学家、成都理工大学资深教授张倬元先生80华诞之际,于2006年1月21日在成都隆重召开了工程地质关键理论及张倬元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应邀赴会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教授,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家铎以及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和许多高校的专家、教授等200多人。张倬元教授从事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已有60年。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与同事们共同创建了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以“地质过程机制分析———定量评价”为核心的工程地质学术思想体系,其宗旨是以达到人地和谐为目标,服务于重大工程建…  相似文献   

11.
略论工程地质学思维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本文讨论了工程地质学的学术思维, 包括地质成因思维、地质结构思维、地质工程思维、地质环境思维、地质系统思维, 籍以庆贺孙广忠教授七十大寿和他对工程地质学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刘国昌先生是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的创始人、我国工程地质教育事业的一代宗师、矿产资源开发的先行者、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践行者。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响应“找矿救国”的号召,从事野外矿产勘察10余年。1951年应俞德渊先生邀请,到东北地质学院任教,创办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任系主任、教授,从此开启了中国工程地质教育事业,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工程地质专业研究生,开办了首批工程地质进修班,奠定了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基础。1981年,调西安地质学院工作,建设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84年,在刘国昌先生的主持下,西安地质学院获批我国首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博士点,1985年开始培养博士生,为该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刚刚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我国著名工程地质学家、工程地质教育家、原成都地质学院院长、成都理工大学资深教授张倬元先生迎来了他的80华诞。2006年1月21日在成都隆重召开的“工程地质关键理论及张倬元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应邀赴会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王君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主任黄鼎成研究员、秘书长伍法权研究员及许兵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水工环部主任殷跃平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家铎教授等党政领导与职能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勘察设计单位以及高校——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吉林…  相似文献   

14.
论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国煜 《江苏地质》2001,25(4):196-199
概括和总结了我国工程地质50年来的发展历史和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分析认为,岩土特性成因控制论、岩土体稳定性的结构控制论和人地协调论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强调了在基本理论和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是工程地质向新水平迈进的重要途径,并以优势面理论为例作了介绍说明。同时对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982年11月在湖北省孝感地区召开了“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座谈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它是近几年来第一次云集国内工程地质教学、科研,生产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的一次盛会。主要是共同探讨环境工程地质学的概念、学科范畴、发展方向和当前开展环境工程地质工作的重点和建议。无疑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环境工程地质学已经破土萌芽,而且必将随着“四化”建设的进展茁壮成长。会议涉及的学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翔实丰富的材料和国外典型事例,详细介绍了工程地质学的产生、发展与成熟过程。结合经济建设,介绍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水平与现状,提出服务于四化建设的八大工程地质问题和深入开展工程地质学研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国大型工程与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一直是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由此可以预测:随着我国经济欣欣向荣的高速发展,到21世纪将有许多大型工程逐步上马、走向世界大工程的行列。为此,我国的工程地质工作者应先行研究:大型工程前期的工程地质可行性论证。工程开拓期间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难题和新题;工程竣工后的环境工程地质预测及防治等问题,为未来的大型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珊瑚礁工程地质学——新学科的提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珊瑚礁是一种特殊的岩土类型,珊瑚礁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珊瑚礁和珊瑚礁工程地质学的概念以及珊瑚礁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概况,提出了珊瑚礁工程地质学的学科方向与任务指出了珊瑚礁工程地质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工程地质学教授阿肯亥尔(Ackenheil)应合肥工业大学邀请,自费来合工大地质系作短期讲学。阿肯亥尔教授在匹兹堡大学等地从事教学和岩  相似文献   

20.
工程地质学中的拟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通过工程地质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来建立模型反映其本质特征的全过程。本文介绍了概率方法、数值方法及专家系统在工程地质领域的应用,表明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地质学相结合,将为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