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改良Twin - 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矫治作用.方法选择27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应用改良Twin - 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通过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后磨牙调整为中性关系或轻度近中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颌关系及软组织侧貌协调.结论 改良Twin - 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显著,能促进下颌生长,改善下颌后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SanderⅡ和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Ⅱ1类错)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分为T、S两组,各13例患者,T组采用Twin-Block技术矫治,S组采用SanderⅡ矫治器矫治。全天戴用矫治器治疗4~10个月。测量治疗前、后摄X线头侧位片,测量项目28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上颌发育均受抑制,经Pancherz分析,覆盖均显著减小,骨、牙因素没有差别;下颌均有显著生长,S组下颌升支长(Co-Go)比T组增加明显,S组下颌Ar-Go-Me角增加明显;S组的平均矫治时间为5.5个月,T组为7个月。结论2种矫治器均能明显促进下颌骨生长;SanderⅡ比较适合垂直生长型的Ⅱ类患者;SanderⅡ较Twin-Block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ionator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骨性错的效果。方法:对12例患儿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①Bionator矫治器对上颌骨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②使用Bionator矫治器可使下颌体及下颌升支长度明显增长,使下颌生长方向有利于软硬组织侧貌面型的改善;③Bionator矫治器可减少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患者的上前牙唇向倾斜,上下前后牙槽高度均增加。结论:Bionator矫治器对安氏II类1分类下颌后缩的骨性错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早期治疗安氏Ⅱ1错软组织形态变化方法对14例10~14岁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恒牙早期安氏Ⅱ1错患者运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均拍摄侧面像片,对侧面像片进行软组织测量,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牙关系由安氏Ⅱ1类错转变为安氏I类错,OE-Prn-Pos、OE-Ns-Sn、OE-Ns-B′、OE-Ns-Pos、OE-Sn-UL、Ns-Prn-Pos、Ns-Sn-Pos、Pos-B′-LL增大,均具有显著性;OE-Prn-Ns角变化不明显;Cm-Sn-UL角、Sn-Ns-B′角减小,具有显著性。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对尚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早期安氏Ⅱ1以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错患者疗效显著,软组织侧貌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张彦  王林  赵春洋 《口腔医学》2011,31(6):365-367
安氏Ⅱ类1分类错是临床常见的错畸形,通过正畸治疗获得协调的软组织侧貌是其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应用功能矫治器矫治已成为重要的早期阻断性矫治手段,该文从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软组织侧貌特征、常用功能矫治器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以及功能矫治器的治疗时机等几方面进行综述,了解功能矫治器对侧貌改善所起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进军  张莹 《口腔医学》2013,(12):831-833
目的观察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于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类错的矫治作用,探讨其矫治机制。方法选择18例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类错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1013岁,无矫治史的患者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18例患者经过2013岁,无矫治史的患者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18例患者经过2024个月的治疗后,前牙覆、覆盖关系基本正常,磨牙关系中性,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结论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类错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SanderⅡ和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Ⅱ1类错牙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分为T、S两组,各13例患者,T组采用Twin-Block技术矫治,S组采用SanderⅡ矫治器矫治。全天戴用矫治器治疗4~10个月。测量治疗前、后摄X线头侧位片,测量项目28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上颌发育均受抑制,经Pancherz分析,覆盖均显著减小,骨、牙因素没有差别;下颌均有显著生长,S组下颌升支长(Co-Go)比T组增加明显,S组下颌Ar-Go-Me角增加明显;S组的平均矫治时间为5.5个月,T组为7个月。结论2种矫治器均能明显促进下颌骨生长;SanderⅡ比较适合垂直生长型的Ⅱ类患者;SanderⅡ较Twin-Block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下切牙的特点,为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提供参考。方法对126例年龄11~18岁正畸治疗前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下切牙牙量和缺失情况。结果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10.32%下切牙缺失,下颌中切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平均为5.21mm,下颌侧切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平均为5.76mm,与文献正常值比较显示下切牙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下切牙牙冠的近远中径较正常人小,且多发下切牙缺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SUS2下颌前伸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对生长期安氏Ⅱ类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1例安氏Ⅱ类错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8例,均为恒牙早期。Ⅹ线头影测量显示为下颌后缩及轻微上颌前突,颈椎分析显示为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所有病人用SUS2下颌前伸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然后应用头影测量进行效果评估,分析该矫治器的疗效。结果平均疗程18.4个月,矫正后下切牙唇倾,下颌磨牙近中移动,磨牙关系均达Ⅰ类或接近Ⅰ类,下颌骨的长度增加,下磨牙前移升高,前后牙垂直方向变化导致上下平面顺时针旋转,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结论 SUS2下颌前伸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联合使用,装配简便,对生长期安氏Ⅱ类错的患者既可刺激下颌骨的生长同时又可抑制上颌骨的生长,从而产生一定的生长改良作用,通过对牙、颌作用而取得比较明显的骨骼以及侧貌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Twin-Block,FR-2型矫治器, Van Beek(头帽肌激动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患儿60例, 纳入标准:面型为凸面型,ANB角≥5°,磨牙,尖牙远中关系.分三组,每组20例,分别用Twin-Block,FR-2,Van Beek矫治器治疗.对比三组患儿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结束后,所有患儿磨牙和尖牙均达到或接近中性关系,ANB角减小至正常范围.FR-2型矫治器的骨效应明显大于牙及牙槽效应;使用 Twin-Block患儿下颌骨体长度及下面高增加更显著;Van Beek矫治器对安氏II类I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上颌水平向,垂直向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使腭平面得到较好的控制,口外力对下颌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三种矫治器都可较好地改善上下颌骨及牙弓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反式Twin-Block和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Ⅲ类错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替牙期、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20 例(男9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11 岁2 个月,随机分为T、F 2 组,每组各10 例患者,T组采用反式Twin-Block矫治器矫治,F组采用Frankel-Ⅲ矫治器矫治.全天戴用矫治器治疗4~11 个月.分别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 组下颌骨位置均后移,稳定在治疗前的下颌后退位处(P>0.05);2 组上颌骨长度及突度均增加,F组效果优于T组(P<0.05);F组有明显的牙齿代偿性移动(P<0.01);T组的平均疗程6.5 个月,F组为9 个月.结论: 2 种功能矫治器均能有效的使下颌后退矫治生长发育期安氏Ⅲ类错.Frankel-Ⅲ对上颌的作用大于反式Twin-Block,反式Twin-Block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Frankel-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期矫正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双期矫正(Twin-block功能性矫治器+固定矫正),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双期治疗结束后,患者后牙咬合,前牙覆、覆盖及侧貌均有明显改善,下颌生长朝着有利的方向发生改变。∠ANB、U1/SN、OB、OJ、UL-E、ULP在治疗后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NB、Co-Go、Go-Gn、Co-Gn在治疗后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1-MP、FH-MP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具有矫治作用,通过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抑制上颌骨生长,促进下颌骨生长,协调上、下颌骨关系,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1例青春发育期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错利用Twin-block结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11例患者均得到磨牙和尖牙Ⅰ类关系和较好的侧貌,ANB角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青春发育期安氏Ⅱ类错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安氏Ⅱ~1错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感兴趣的一个课题。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始,一般需要等替牙完成后再进行矫治。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双期矫治的概念:即在生长活跃期早期矫治骨骼问题,在恒牙跨完全建始后矫正牙齿错位。在替牙期开始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粉,可以抑制上颌的向前生长,充分发挥下颌的生长潜力,减小了上下颌骨之间的矢状不调,在恒牙完全萌出之后,配合以固定矫治器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达到较理想的软组织侧貌。一、安氏Ⅱ类1分类错错的治疗原理下颌深突的生长是补偿关节窝在生长中的后下移动,鼻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并矫治恒牙早期安氏III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恒牙早期安氏III类错病例,上颌拔除两个第二前磨牙。上下颌粘结直丝弓矫治器,下颌全牙列平面塑料垫,排齐整平牙列后,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并矫治恒牙早期安氏III类错。治疗前后分别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结果:15例患者拔牙间隙关闭,安氏III类错纠正,SNA平均增加1.40,SNB平均减少2.50,ANB由-2.80增加到1.10。结论:在恒牙早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并矫治安氏III类错能促进上颌骨前移,抑制下颌骨向前方生长,可有效改善侧貌外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AngleⅡ1错畸形侧貌外形的变化。方法:选择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AngleⅡ′错畸形病例11例。Ⅰ期治疗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Ⅱ期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应用X线头影测量进行软组织分析,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结束后,软组织面角增大,颏部软组织增厚,角、颏唇沟深度减小。下唇突点-H线距离、鼻突度、上唇凹深、鼻下点-H线、上唇基部厚度无显著性H变化。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有助于改善AngleⅡ′错畸形的软组织面型。  相似文献   

17.
盛海静 《口腔医学》2012,32(6):357-358
目的评价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AngleⅡ类Ⅰ分类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10~14岁,均为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为下颌后缩及轻微的上颌前突,ANB>5°,左手腕片显示为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所有病例均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平均疗程7~8个月,X线头影测量结果分析:SNB增大;ANB减小明显,Go-Co增大,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表明Twin-block矫治器能促进下颌生长。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AngleⅡ类Ⅰ分类错可取得明显的骨骼改变,是一种疗效肯定的矫治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Twin block 矫治器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3例替牙后期或恒牙早期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病人,Ⅰ期治疗用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改善上下颌骨矢状不调;Ⅱ期用固定矫治器进一步精细调整牙位及牙合位.结果 Twin block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改善前牙的覆牙合覆盖关系.结论 Twin block矫治器对治疗早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可取得明显的骨骼改变,降低Ⅱ期矫治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Twin 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1类错He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3例替牙后期或恒牙早期的安氏Ⅱ^1类错He病人,Ⅰ期治疗用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改善上下颌骨矢状不调;Ⅱ期用固定矫治器进一步精细调整牙位及He位。结果 Twin block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改善前牙的覆He覆盖关系。结论 Twin block矫治器对治疗早期安氏Ⅱ^1类错He可取得明显的骨骼改变,降低Ⅱ期矫治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高美琴  姚宁  陆建锋  熊斌  顾永佳 《口腔医学》2008,28(12):646-648
目的骨性Ⅱ类错患者采用单期或双期矫治,比较这两种矫治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骨性Ⅱ类错患者30例,以下颌后缩为主,深覆Ⅱ°以上,∠ANB>5°,磨牙为远中关系,其中15例,恒牙期直接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15例在混合牙列期或恒牙早期,Ⅰ期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Ⅱ期再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每位患者均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和全景片,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双期矫治后,SNB角增加、下颌体长度(Go-Pg)、下颌升支(Go-Co)和软组织面角均增加,ANB角和H角减小,以上变化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单期矫治后以上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论单期和双期矫治,均能使骨性Ⅱ类患者的覆覆盖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双期矫治较单期矫治能明显促进患者下颌骨生长,有效改善下颌后缩的面形,使患者面部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