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相邻采空区厚黄土层采煤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燕家河煤矿8211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了静态和动态地表沉陷变形特征、移动角参数、动态参数和预计参数。结果表明:由于相邻采空区残余变形和厚黄土层荷载作用,地表下沉量大,移动影响范围广,最大下沉速度系数为1.638,最大下沉速度为31.8mm/d。在地表移动持续时间中,活跃阶段约占总时间的38.7%,地表沉陷量约占最大下沉量的95.9%,受厚黄土层影响,衰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工作面启动距为100m;工作面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为224.3m,滞后角为67°46′;走向和倾向拐点偏移距分别为-92.5m和197.2m。  相似文献   

2.
文中以地表实测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常村煤矿厚黄土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特征,获得了概率积分法岩移预计参数和岩移角值,并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岩层与地表移动变形机理,揭示了常村矿厚黄土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3.
针对彬长矿区开采煤层覆岩上段厚黄土层、厚洛河组砂岩的特殊条件,在亭南煤矿进行了地表移动观测。观测数据分析表明,洛河组砂岩对地表移动变形起着控制作用,在极不充分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很小,下沉率仅为0.046,地表变形微弱,不会对地表建筑设施造成损坏;在接近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增幅较大,变形明显,下沉率达到0.22,但远未达到最大下沉值;非充分采动沉陷范围与充分采动基本一致,黄土层的移动角大小取决于黄土层厚度和坡度。  相似文献   

4.
厚黄土层薄基岩综放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郑志刚 《煤炭技术》2014,(4):132-134
通过对地表岩移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获得了厚黄土层薄基岩综放开采条件下岩移参数和岩移角值,揭示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研究认为厚黄土层薄基岩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更为集中,采空区上方地表下沉值大,煤层上方下沉值明显较小,地表下沉系数大,水平移动系数偏小,地表下沉速度快,地表沉降活跃期短,但活跃期的累计下沉量占总沉降量的比重高。  相似文献   

5.
在地表坡度20°、厚黄土层、薄基岩条件下、以月推进速度为时空尺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厚黄土层薄基岩条件下山区地形开采岩层及地表移动变形的动态变化规律。指出了在该条件下,岩层及地表移动变形剧烈,易形成非连续变形(裂缝和台阶)集中区域,且将形成贯通于工作面的导水裂隙带,对雨季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特厚松散层大采深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规律,通过地表移动实测分析,得到了地表移动的角量参数和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特厚松散层大采深条件下地表移动规律的主要特征为:地表移动盆地范围大,变形缓慢,比薄松散层开采条件下主要影响角正切小;但地表起动距偏小(0.05H0),移动周期短(T=0.62H0小于2.5H0),活跃期短,最大下沉速度仅为2.28mm/d。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厚黄土层下开采黄土微观特性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以山西某矿为例,采用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深度黄土颗粒组成及微观结构特征,建立了厚黄土层分层模型,研究了不同黄土层厚度下的地表变形特征,揭示了黄土微观结构变化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黄土深度增加,粉粒含量不断减少,黏粒及胶粒含量升高,微观结构由似柱状堆砌到似球状镶嵌最后形成胶结凝块结构,孔隙空间由贯穿可压缩孔隙到镶嵌孔隙最后形成微孔隙空间;该矿150 m厚黄土层下开采,地表最大下沉及水平移动值分别为4.112、1.327,20 m黄土层移动变形低于地表黄土,黄土压缩量约占地表最大下沉值的12.4%且主要表现在地表浅层处;随着土岩比不断增大,地表下沉量及水平移动呈先增大后减小特征,两者分别于土岩比1.33、1.67达到转折点;黄土层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微观结构变化对于地表宏观沉陷具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地控制地表移动变形以保护地表建筑物,保证煤炭资源的采出率,最大限度地减小开采损害的影响,应用宽条带开采方案,以彬长矿区的采矿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研究厚黄土层下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通过在开采区域地表布设监测点的方法,结合亭南煤矿现场观测实测数据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描述了深部大采深宽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给出了彬长矿区地表移动变形的重要参数,主要影响半径为295 m,主要影响范围角正切值为1.93,地表沉陷范围343 m,边界角为58.96°。运用概率积分和威尔逊理论得出该矿区多个条带工作面开采时,煤柱宽度和采出宽度的最佳匹配计算方法,基于协调开采原则得出了合理的条带开采参数。结果表明,将研究得到的地表移动参数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所得的地表移动参数对该矿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土沟壑区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陵矿区一号煤矿302、303工作面开采进行的地表移动观测结果表明,采动引起黄土沟壑区地表移动变形剧烈,在活跃期内地表下沉达到最大下沉值的97%,地表移动伴随较大的台阶裂缝非连续变形破坏,地表移动期短,移动角值较大,下沉系数和水平移动系数较大。分析观测结果表明,垂直裂隙发育的厚湿陷性黄土及沟谷梁峁特殊地形,导致煤层覆岩移动变形在传递到土层后快速沟通黄土层中的垂直裂隙形成地表裂缝,在山体重力作用下,引起山体滑移加剧了地表台阶式裂缝破坏程度,导致下沉系数和水平移动系数增大。依据分析结果,建立了地表最大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的预计模型。  相似文献   

10.
刘明  张峰 《金属矿山》2015,44(4):18-20
王村煤矿按设计的侯西铁路保护煤柱开采后地表出现了大量裂缝,导致侯西铁路局部路段的路基产生下沉开裂,影响了路基的稳定及列车的安全运行。为确保王村井田内侯西铁路保护煤柱设计的科学、合理,对地表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由于该区域采深小、基岩薄、第四系黄土层塑性小等特殊地质条件,以及13506工作面开采后区段煤柱垮落,达到充分采动,从而导致地表移动变形加剧,地表裂缝比较发育。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铁路保护煤柱进行了重新划定。  相似文献   

11.
文中利用山西肖家洼煤矿110801工作面地表观测站实测数据,探讨了厚黄土层薄基岩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获得该地质采矿条件下概率积分法的各项参数,以及各移动变形角量参数。研究了采用概率积分法理论进行曲线拟合法时的修正方法。探讨了山体滑移对山谷监测点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黄土层对开采沉陷规律的影响,结合彬长矿区厚黄土层的采矿地质条件,基于分层传递理论,采用分阶段求解的方法,对地表沉陷的概率积分公式进行了修正,从土层对基岩的加载角度给出了厚黄土的定义。以大佛寺煤矿的地层条件为模型,通过物理材料相似模拟和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彬长矿区的矿井开采地表移动的主要参数,并利用分阶段求解的方法,计算了该矿区亭南煤矿的地表移动等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参数设计了亭南煤矿建筑物群下宽条带开采的方案。结果表明:采用地表沉陷分段求解的方法预测厚黄土覆盖层地表沉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辛置煤矿厚黄土层下采动地表沉陷规律,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UDEC~(2D)离散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地表沉陷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基于坐标变换的倾向地表下沉和水平移动拟合函数模型,确定了地表沉陷的角量参数和预计参数,论证了数值模拟力学参数的可靠性,并进一步讨论了地质采矿条件对地表下沉率和最大下沉角的影响。研究表明:①该矿前期条带开采地表下沉量很小,间隔煤柱回收后地表沉陷量显著增大,实测地表最大下沉量为1 537 mm,最大下沉角为79°,下沉系数为0.74;②采动程度与地表下沉率服从Boltzmann函数关系,与最大下沉角服从负指数函数关系;③黄基比与地表下沉率和最大下沉角的关系可用双指数函数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矿区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对地表沉陷规律的影响,以坡西煤矿P1501综放工作面地表观测站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综放开采对厚松散层矿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参数及动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一般采矿地质条件,在厚松散层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系数与水平移动系数偏大,分别为0.88和0.69,而主要影响角正切、开采影响传播角及拐点偏移距偏小,分别为1.71°、54.2°及-0.03H_0~0.11H_0;地表移动初始期较短,其所占地表总移动时间的比值仅为9.6%,而活跃期较长,其所占总移动时间的比值为50.6%,同时阶段下沉量占总下沉量的比值接近97.3%。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赵固矿区厚松散层条件下地表移动特征,以相邻的赵固一矿和赵固二矿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拟合方法,得到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概论积分法参数;总结分析了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特征,以及造成上述特有规律的地质原因和开采技术原因;以实测和拟合数据得出了赵固矿区走向地表移动各角量参数。研究表明:由于采动后地表含水层失水固结,造成采动附加下沉,导致下沉系数较大,主要影响角正切值偏小,且覆岩中松散层厚度占比越大,其下沉系数越大;煤层顶板基岩较薄,顶板悬臂效应大大减小,另外在采动压力作用下应力拱轴线位置土体固结压缩,造成拐点偏移距减小或者为负值,地表下沉盆地边缘收敛过慢;由于覆岩中松散层厚度占比较大,造成赵固一矿地表移动各角量参数均小于赵固二矿参数。  相似文献   

16.
采动影响下厚黄土层沉陷规律研究对指导矿区进行“三下”压煤开采设计和完善开采沉陷预计理论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得到采动影响下厚黄土层沉陷规律,以阳湾沟煤矿6204工作面采动影响下上覆厚黄土层为研究对象,采用钻孔电视探测和多点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等方法,探测黄土层内裂隙分布情况以及黄土层内部采动沉陷规律。结果表明:厚黄土层完整性好,内部无明显裂隙;厚黄土层近于整体下沉,且其下沉值近似等于地表下沉值,黄土层与地表同步运动。  相似文献   

17.
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淮南矿区巨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对松散层厚400 m、采深500 m的某矿11118工作面地表沉陷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静态、动态规律和地表移动参数.结果表明:淮南矿区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下沉曲线具有走向、倾向的双向对称特征;走向边界角、上、下山边界角很小且三者相等为35°;地表移动盆地边界收敛缓慢,出现长距离缓慢下沉带,建筑物受损轻微;采空区上方地表下沉集中且地表移动变形值大,建筑物损坏严重;同等开采条件下,厚松散层下单工作面采煤地表采动程度较一般开采条件下高,易接近或达到充分采动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东胜矿区地表移动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基于已获得的东胜矿区内12个工作面地表移动规律研究基础上,利用Matlab与SPSS的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东胜矿区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角值参数和概率积分法地表移动变形的计算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东胜矿区地表移动参数与相关地质采矿条件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边界角、移动角、裂缝角与基岩厚度和采厚的比值相关性较大;下沉系数与采厚和基岩厚度相关性较好;水平移动系数与松散层厚度和基岩厚度相关性较好;主要影响角正切与采厚和基岩厚度相关性较好;而拐点偏移系数与地质采矿条件无显著关系,但存在变化范围为0.04~0.37,对东胜矿区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参数可以进行预计。  相似文献   

19.
迟占国  郭森林 《煤炭技术》2014,33(12):101-103
通过对中煤平朔井工一矿14106和14107工作面开采前布置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开采影响进行了地表移动的观测,获得了本区域地质条件下较为完整的开采影响地表移动资料与数值。通过总结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地表移动角、边界角等参数,掌握了该区域的地表移动规律,为该矿今后"三下"采煤提供科学依据,对地面的安全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浅埋深中厚基岩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在东坡煤矿914工作面地表建立了移动站进行了观测。通过分析观测站测得的实测数据,得出了一套完整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计算参数和角量参数;并从采矿工艺、地质因素以及力学角度对该规律的特殊性进行了合理分析。研究成果表明东坡矿地表移动规律具有:主要影响角正切值较大、下沉系数较小、水平移动系数较小、拐点偏移距较大、边界角和移动角较大、动态角量参数较大等特殊性。为该矿区以后"三下"采煤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类似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与变形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