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性别分化及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克隆扩增了黄颡鱼AMH基因的全长序列(GenBank检索号MK310106),研究该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结果表明:AMH基因的全长为3588bp,其开放阅读序列为1653bp,编码550个氨基酸,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19371164~19374761bp)。同源性分析表明,与已发布的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的相似性最高,可达99.6%;与低眼无齿[鱼芒]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及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相似性也很高,分别达75.8%与74.8%,而与哺乳动物相似性较低。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黄颡鱼AMH可与斑点叉尾鮰、低眼无齿[鱼芒]等鲶形目物种聚集成簇。Real-TimePCR检测结果表明:AMH的mRNA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性极大,在性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和脑;1龄精巢的表达量最高,2龄次之,而1、2龄雌鱼的表达量基本相近。AMH对黄颡鱼性腺的分化及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商品规格杂交黄颡鱼的食用营养价值,对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ividraco(♀)×P.vachelli(♂)]、雄性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商品鱼的形体指数、出肉率和肌肉的营养组成、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黄颡鱼的肥满度与雄性黄颡鱼无显著差异;杂交黄颡鱼的胴体率、含肉率和脏体比均与雄性瓦氏黄颡鱼及雄性黄颡鱼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黄颡鱼肌肉水分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而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与雌、雄黄颡鱼均无显著差异;雄性瓦氏黄颡鱼肌肉中水分、蛋白质和灰分的含量较低,脂肪含量最高;杂交黄颡鱼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与黄颡鱼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雄性瓦氏黄颡鱼(P0.05);杂交黄颡鱼肌肉脂肪中C22:6n3的比例和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比例与雌性黄颡鱼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雄性瓦氏黄颡鱼,均低于雄性黄颡鱼。试验表明,杂交黄颡鱼的体形和出肉率与雄性黄颡鱼一致,其肌肉为低脂蛋白食品,营养价值与黄颡鱼接近。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连续三年对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进行了系列研究 ,结果显示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杂交与黄颡鱼自交相比 ,卵的受精率要高 ,而孵化率、出苗率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之间进行杂交不存在繁殖障碍或繁殖障碍较小  相似文献   

4.
方之平 《水产学报》2004,28(3):261-266
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 avidin biotin—peroxidase complex,S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GnRHR)2种抗血清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和鲇(Silurus asotus)的食道、贲门、胃底、幽门、前肠、中肠、后肠和胰中的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在鲇的食道、胃、肠、肠固有膜、肠肌间神经丛、胰腺和胰岛中均存在着GnRH和GnRHR免疫活性阳性反应;黄颡鱼消化系统中除了在食道和胰岛中未见GnRH和GnRHR的免疫活性阳性反应外,其他部位均有阳性反应,而且GnRH和GnRHR分泌细胞的分布模式相类似。说明胃肠道中GnRH分泌细胞可能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参与消化功能的调节。本研究首次证实在鱼类的消化系统中存在着GnRH及其受体的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可为GnRH功能的多样性等研究领域提供新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臻 《齐鲁渔业》2002,19(5):35-36
近年来,我们对目前市场上价格稳中有升的黄颡鱼进行了养殖试验,下面将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表明,池塘培育的亲鱼催产效果优于水库现场捕捞的亲鱼,小水泥池的育苗效果优于池塘。  相似文献   

7.
黄臻 《河北渔业》2002,(2):35-36
<正>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水产业已发展为大农业的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要求更高、更新了。名优小特品种已成为人们首选水产品。我们现今的常规品种养殖已进入微剩时代,甚至亏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目前市场上价格稳中有升的黄颡鱼进行了养殖试验。下面将黄颡鱼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江黄颡鱼Pseudobagrs vachelli (Richardson)又称瓦氏黄颡鱼,俗称江颡、郎丝江颡、硬角黄腊丁、青楞子,分类上隶属于鲇形目、wei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2龄鱼体重可达150~600g,最大个体的体长可达36cm,体重1850g。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无肌间剌,其鱼汤呈乳白色,浓而不腥,鲜中带甜,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以往,在长江、淮河中下游是渔业对象之一。近年来由于滥捕现象严重,资源量已明显下降。江黄颡鱼是我国土著鱼类。其分布广、适应性强、生长快,市场需求量大.因此发展江黄颡鱼的养殖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7~11月间对2龄黄颡鱼的性腺变化进行研究,实验证明,黄颡鱼亲鱼的性腺在7月相对最发达,性成熟系数也最高,而后卵巢和精巢分别以不同速率退化吸收,雌鱼在10月左右性成熟系数达到1.2%左右越冬,而雄鱼在7~11月间性成熟系数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我们在观音塘基地进行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规模试验 ,现报告如下。1 试验方法1 1 亲鱼的来源和选择黄颡鱼亲鱼可以从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等水体收集。一般在秋、冬季或早春进行收集为宜 ,因为在这些季节里水温较低 ,适于运输。选择纯种、体质健壮且已达到性腺成熟的鱼作为后备亲鱼培育 ,再在后备亲鱼中经过严格筛选后直接作为繁殖用亲鱼专池培育。黄颡鱼纯种亲鱼鉴别方法如下 :体长略粗壮、腹面平直 ,体后半部稍侧扁 ,头大且扁平 ,吻圆钝。背鳍硬刺短于胸鳍硬刺 ,后缘有锯齿。胸鳍刺较发达 ,前后缘均有锯齿状。胸鳍略呈扇形 ,末…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红头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红头病的黄颡鱼的肝脏中分离获得HS807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为该病的致病菌,结合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HS807菌为鲇鱼爱德华氏菌.药敏试验表明,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先锋Ⅳ、强力霉素、青霉素、依诺沙星、菌必治、新霉素、呋喃唑酮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通过驯化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2004年笔者在河南省郑州市沟赵镇水产养殖场进行了黄颡鱼规模化养殖高产课题试验,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条件1.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共9口,每口池塘面积均为0.67 hm2,水深2.0~2.5 m,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每个池塘配备6 kW叶轮式增氧机1台。1.2池塘清整投放鱼种前约15 d以1500 kg/hm2的生石灰或375 kg/hm2的漂白粉清塘消毒,7 d后投施3000~4500 kg/hm2的有机肥料,待水体中大量出现浮游动物后投放鱼种。2试验方法2.1鱼种放养鱼种购自湖北…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精子低温保存方法的初步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子活力为标准,通过对4种保存液下黄颡鱼精子保存效果对比,筛选出保存效果较佳的基础保存液,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温度(0 ℃和4 ℃)、不同青霉素浓度和添加抗冻剂与否的条件下保存液保存效果做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渔用任氏液保存效果较佳,提高青霉素浓度(通常为0.5×104 ~1.0×104 IU /ml,使用2.0×104 IU /ml),添加抗冻剂(6%DMSO),在添加抗冻剂条件下降低温度(由4 ℃降为 0 ℃)均可明显提高保存效果,在最优条件(0 ℃、2.0×104 IU青霉素/ml、6%DMSO)下,12 d内能保持80%的精子活性.人工授精试验证明了经保存的精子能正常用于人工繁殖,且授精效果与新鲜精液精子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从患"红头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肝、肾等组织中分离出致病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生化鉴定及16S r 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采用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优势菌株HHG有很强的致病性,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该菌株对丁胺卡那、米诺环素、恩诺沙星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中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头孢哌酮等10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头孢曲松、利福平和链霉素3种抗生素低度敏感,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等14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控黄颡鱼"红头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1.0%、2.0%的复方中草药制剂,连续投喂60d后,通过测定供试黄颡鱼的生长性能、血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比较了复合中草药制剂对黄颡鱼促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5%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对黄颡鱼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添加1.0%和2.0%的中草药制剂对黄颡鱼的血细胞的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影响极显著(P0.01)。试验组可显著提高黄颡鱼生长、血细胞的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皮质醇混饲投喂的试验方法,模拟自然条件下的慢性应激,观察和分析了应激激素皮质醇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和外周血细胞的效应。试验组饲料中皮质醇添加剂量为100 mg/kg,日投饵率为3%,试验期5周。结果表明:(1)外源皮质醇通过减少肠道黏膜皱褶和促进糖异生作用使黄颡鱼幼鱼增重受阻;(2)外源皮质醇使黄颡鱼幼鱼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但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比则呈上升趋势;(3)外源皮质醇能促进红细胞增生,增加黄颡鱼幼鱼外周血红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鱼油/豆油(1∶1,W/W)为脂肪源,配制脂肪含量为5.21%、7.23%、9.27%、11.31%、13.33%、15.37%的半纯化饲料,投喂体重约8g的黄颡鱼40d,用于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颡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脂肪含量<11.31%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当脂肪含量>11.31%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与脂肪含量呈负相关。肝体比和肌肉渗出损失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而持续上升。脂肪水平对以上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各项指标,可以确定黄颡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为11.31%。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良种规模化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黄颡鱼良种亲本的选育,采用人工催产,自然受精和人工授精方式,水泥池静水孵化与孵化缸流水孵化等环节开展试验。获得了质量好、性状稳定的优质黄颡鱼鱼苗。提高了黄颡鱼苗种质量和人工繁殖效率,实现了优质苗种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