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学庆  章翔 《现代康复》2000,4(3):336-337
随着立体定向技术及电刺激装置的迅速发展,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功能性治疗方法,在国外逐渐发展成熟,并被认为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本就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立体定向技术及电刺激装置的迅速发展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功能性治疗方法 ,在国外逐渐发展成熟 ,并被认为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友锦  严凌燕  国宁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4):1280-1281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围手术期配合和护理要点.方法 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0年9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2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在护理过程中,重点关注病人术前心理护理和宣教、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注意事项的宣教等.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试验对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65例帕金森病患者在筛选过程中进行了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负荷试验(左旋多巴/苄丝肼剂量依次为100/25 mg、150/37.5 mg、200/50 mg和300/75mg),然后接受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器(STN-DBS)植入术,随访24个月.将急性左旋多巴负荷试验的结果与24个月后的脑深部电刺激术疗效进行对照和一致性检验.结果 给予左旋多巴/苄丝肼150/37.5 mg,200/50 mg和300/75 mg的试验结果与STN-DBS疗效的一致性高,Kappa值依次为0.373、0.642和0.849(P<0.01).给予左旋多巴/苄丝肼100/25 mg进行试验结果与STN-DBS疗效的一致性低,Kappa值为0.221(P>0.05).结论 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负荷试验可以准确预测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远期疗效,可以用于筛选适合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神经电刺激因对慢性疼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被广泛用于临床。现在常用的神经电刺激方法有经皮神经电刺激、外周神经刺激、深部脑刺激、脊髓电刺激、经皮脊髓电刺激和运动皮质刺激。每种电刺激又各具特点,它们为那些其他治疗无效的或因疼痛而致残的患者带来新的曙光。本文就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各种方法比较其利弊。  相似文献   

6.
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对帕金森病僵硬-震颤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在丘脑底核埋置深部电极,通过可控性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僵硬-震颤症状。结果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僵硬-震颤症状,能消除由药物引起的开-关现象和症状波动,服用的左旋多巴类药物可一定程度的减量。术中及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丘脑底核放置深部脑刺激电极,通过适当强度的电刺激,能使症状明显改善,且并发症少,与损毁术相比相对安全,但价格较昂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对其围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均以STN为刺激靶点,全部手术患者肌僵直、运动徐缓、震颤等症状即明显改善,2例患者停药,11例患者可明显减少左旋多巴等药物用量。结论笔者认为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围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对获得满意疗效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电刺激海马结构对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的临床发作和脑电变化的影响。方法对8例颞叶内侧型癫痫的患者行立体定向经枕入路钻孔,沿海马长轴植入普通脑深部4导电极;视频脑电监测并定侧定位致痫灶(海马);选择刺激区域,给予高频低电流间断电刺激,每天分别选取同一时间段刺激两次,间隔6h,连续刺激3d。观察刺激期、后期的临床变化(包括神经心理及生命体征),记录刺激区域的脑电活动,并分析统计刺激前和刺激后的棘波数量。结果在电刺激治疗期间,6例刺激后比刺激前棘波数减少>50%,2例减少>20%。刺激期未出现癫痫临床发作,未发现副作用,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记忆模块测试结果证实无记忆影响。结论间断电刺激海马可使刺激区的棘波数明显减少,证实了深部电刺激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李楠楠  袁强  彭蓉 《华西医学》2011,(1):129-132
帕金森病(Parl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可以改善中晚期或药物难治性PD患者的运动症状、生活质量,并且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  相似文献   

10.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是一种高度致残性头痛,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剧烈疼痛伴自主神经症状。急性期治疗多给予高流量吸氧或使用曲坦类药物,旨在控制症状;给予维拉帕米和锂剂可以预防丛集期的复发。对于难治性丛集性头痛(refractory cluster headache,RCH)病人,神经电刺激治疗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神经电刺激治疗难治性丛集性头痛主要包括蝶腭神经节刺激、枕神经刺激及深部脑刺激等。与射频毁损术和神经切除术治疗相比,神经电刺激具有靶点明确、选择性高、并发症少、可调控等优点。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神经电刺激治疗可有效缓解难治性丛集性头痛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频率,延长缓解期。尤其是蝶腭神经节刺激正逐渐成为治疗难治性丛集性头痛非常有潜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总结20例帕金森病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手术配合的护理经验。结果 20例患者共植入38根电极,手术过程顺利,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无1例发生颅内血肿、感染、永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护理并发症。结论熟知手术器械性能,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默契的配合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微电极是脑深部刺激治疗的关键器件。工作时,通过电极上的刺激触点对脑深部作用区域进行电刺激以治疗患者的运动失调症状。文章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微电极对脑深部作用区域刺激过程的计算机仿真,计算和建立刺激触点长度、刺激触点间距等微电极的结构参数与脑部作用区域的刺激强度和刺激范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微电极上触点长度和触点间距的增加,脑深部作用区域的刺激强度和刺激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分析结果为微电极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成为困扰临床医学发展的难题.目前对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近年来在非药物治疗中,电刺激在疼痛医疗中的应用备受关注,然而如何选择最佳刺激参数尚未明确.电刺激参数(如刺激频率、电流强度等)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治疗结果,表明电刺激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方面情况复杂.在临床治疗中,如何选择安全且有效的刺激参数,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治疗效果,尽量减少副损伤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效果与刺激参数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以往关于电刺激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1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严谨的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防范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2例共植入22根电极(单侧2例,双侧10例),刺激电极植入靶点均为丘脑底核(STN),全部术后无颅内血肿出现,无感染及永久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刺激相关的不良反应;12例患者随访时间2~28个月,术后6个月UPDRSⅢ评分在开机不服药和开机服药的改善率分别是50%和67%.结论 周到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良好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导致的严重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电刺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电刺激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电刺激组的吞咽能力显著改善.电刺激组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电刺激,吞咽功能可得到显著恢复.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临床上中枢刺激对慢性痛的治疗还处于小规模实验阶段.这一方面源于中枢刺激治疗疼痛的效果不稳定[1,2],另一方面源于镇痛的机制还不明确[3].现有的中枢刺激镇痛方法包括深部脑刺激、运动皮层刺激等,本文以深部脑刺激(deepbrain stimulation,DBS)为主,逐个评述几种中枢刺激镇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肌张力障碍是以异常动作和姿势改变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其目前最新的治疗方法是脑深部电刺激术;关于该手术的常规护理目前报道较少,尤其是小儿肌张力障碍患者。本文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肌张力障碍患儿回顾分析,总结了DBS 治疗肌张力障碍患儿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结合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的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和汇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对左旋多巴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9/2004-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丘脑底核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的帕金森病患者6例。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双侧丘脑底核,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个月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术后3个月分别在开、关状态进行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评估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等症状的改善。并对术前术后左旋多巴制剂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改善。②药物开状态时(指药物开始起作用时,患者活动自如)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7.9±3.2),(23.5±5.3)分;(37.8±3.4),(45.2±5.4)分;(30.5±3.1),(42.1±5.4)分,(P<0.05~0.01)]。药物关状态时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8.6±2.8),(35.3±4.8)分;(42.6±4.9),(78.4±7.7)分;(35.2±4.7),(70.7±6.8)分,(P<0.05~0.01)]。③左旋多巴制剂的用量: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后3个月时明显低于刺激前[(346.3±182.8)mg/d,(880.6±254.9)mg/d,(P<0.01)]。结论: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可明显控制肢体震颤,肌张力障碍、步态、姿势等运动障碍,减少患者左旋多巴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24-4225
研究原发性帕金森病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与药物治疗的效果。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根据双盲法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取其中40例帕金森病患者仅应用药物治疗设作对照组,另外40例帕金森病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设作观察组,根据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与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UALIF)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后,两组UPDRS评分、PDQUALIF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UPDRS评分、PDQUALIF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有效率更为理想(P<0.05)。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与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脑深部特定神经核团,对核团进行慢性刺激,调节引起症状的异常电活动,从而消除或改善患者症状,以达到临床治疗目的~([2])。文献~([3])报道,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