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外瘘是普外临床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达20%.据统计.肠外瘘病例中约80%与手术有关.因此预防医源性肠外瘘的发生十分重要.我院近10年收治、发生肠外瘘48例.其中与手术直接有关者40例.占83%.现就40例医源性肠外瘘的发生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胆道术中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贻南 《四川医学》2000,21(5):426-426
胆道术中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失误,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其术后并发十二指肠外瘘将十分棘手。统计我院近10年776例胆道手术,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8例,约占1.03%,因此提高对其认识显得十分重要,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76例胆道手术中发生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8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7岁。其中胆囊切除术2例,胆总管探查术5例,奥狄氏括约肌切开成形术1例。首次手术损伤5例,再次或多次胆道手术3例。损伤发生于十二指肠上部6例,降部2例。1.2 手术方法:本组8例,其中2例行单纯裂口修补术,3例经裂口十…  相似文献   

3.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平时 ,发生于手术后者约占 80 %。近年来 ,由于外科重症监护、营养支持、抗生素、外科手术技术等的迅速发展 ,肠外瘘的病死率由过去的 43 3% [1] 下降到目前的 5 3%~ 2 1 3% [1] 。这些数字显示 :肠外瘘在当前腹部外科其它常见疾病中 ,仍具有相当高的死亡率。1 肠外瘘的病理生理改变肠外瘘依照瘘口所在肠段的位置、大小、流量及原有疾病的不同 ,对全身的影响亦不同。瘘口小、肠段位置低、流出量少的肠外瘘不会引起全身明显的病理改变 ;但高位、高流出量的肠外瘘 ,则必然体液、电解质的大量丢失…  相似文献   

4.
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术中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治疗,可导致十二指肠瘘、腹膜后感染,腹腔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其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肝外胆管损伤是腹部外科手术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而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则为致伤的主要原因。据记载发生胆道本身的手术损伤约占3~4%,死亡率约占1/3,并可引起胆瘘、严重感染、肝衰等各种严重并发症,有些则造成终身残废。笔者从1983年6月~1991年12月,9年间在胆道手术中共收集因胆囊萎缩,肝门广泛粘连及胆管变异,或部分因术者  相似文献   

6.
<正>腹部手术后肠瘘是指腹部手术后由于医源性因素导致肠管之间、肠管与其他脏器之间或者体外出现病理性通道,造成肠内容物流出肠腔,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1]。肠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手术后肠瘘占所有肠瘘的75%85%,也可由先天性畸形、创伤、炎症、肿瘤等引起。在20世纪60年代前其病死率为40%85%,也可由先天性畸形、创伤、炎症、肿瘤等引起。在20世纪60年代前其病死率为40%60%。近来由于全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7.
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是指病人在接受治疗(诊断和手术)时,手术者损伤十二指肠从而引起十二指肠病理生理改变,需按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原则进行治疗者.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如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本组收集各种原因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10例,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2例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的病例资料.结果 12例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治愈率为100%,无一例死亡.结论 有效的十二指肠内减压及肠外引流,控制感染,维持内稳态平衡,维护重要器官功能,合理的营养支持,规范的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王超洋 《河北医学》1998,4(10):59-60
十二指肠腔静脉瘘在临床病理中极少见。目前国外文献仅有15例报道[1]。国内自80年以来仅2例报道.该病临床表现主要是消化道出血及脓毒症。因无特殊表现其诊断困难,故死亡率很高。我院于1998年3月成功地收治了一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十二指肠腔静脉瘘.现复习文献.对消化性溃疡并发十二指肠腔静脉瘘的外科治疗方面进行分析探讨。1病因十二指肠腔静脉瘘系由多种原因引起。据国外文献资料表明[1],并发于原发性十二指肠溃疡占4/15例,右肾癌行右肾切除术后行右肾窝放疗后继发性溃疡占4/15例,发生于摄入异物引起3/15例.下腔…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约占先心病的0.25 %~0.4%[1],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本文总结分析了12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冠状动脉瘘,旨在进一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王宇 《继续医学教育》2007,21(10):45-47
医源性胆道损伤主要发生在胆囊切除术(约占90%),其他如胆总管探查术、胃大部切除术和胰头癌手术以及十二指肠憩室切除和肝叶切除术.国外文献报道胆囊切除术损伤胆道的发生率为1/300~1/500.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65年3月~1981年5月共施行胆道手术为516例,手术中发现胆内瘘7例,术后发生胆外瘘6例,计13例,占总手术数的2.52%。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对胆瘘的病理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手术中发现胆道与其他脏器间的内瘘共7例,详见下表。胆道手术后胆道发生外瘘者6例,其中T 管引流拔管后胆汁外溢,历时半年不愈者2例,占同期胆总管引流的0.54%(2/367)。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者4  相似文献   

13.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发病率低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胃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溃疡病.胃溃疡的患病率约10%左右,由胃镜检出率约8%~10%.目前治疗胃溃疡的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研究证实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本文报告我院收治24例的诊治情况.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华付  何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64-1865
胆囊十二指肠瘘是胆囊与十二指肠间形成的病理性通道,是胆囊慢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并发症,占胆道内瘘的70%~95%[1]。我院自2000年3月-2011年6月共收治胆囊十二指肠内瘘21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吴崇杰  余雄 《九江医学》2003,18(1):27-27
肠外瘘是指肠与腹腔、腹壁外有不正常的通道 ,有其独行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治疗方法 ,在 2 0世纪 70年代前病死率高达 5 0 %~ 6 0 % ,至今仍有15 %~ 2 0 %。我科自 1998年至 2 0 0 2年共收治 11例肠外瘘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女 7例。年龄 38~ 76岁 ,其中外伤致十二指肠降部瘘 1例 ,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 1例 ,阑尾术后回盲瘘 2例 ,结核性腹膜炎致小肠瘘 1例 ,其他小肠瘘 4例 ,结肠瘘 2例。1 2 经调节内稳态 ,改进瘘管局部处理方法 ,控制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瘘口自愈 8例。经 3个月后行确定性手术…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1980年1月~1990年6月间,收治医源性肠外瘘27例,所有病便继发于腹部手术后.发生于胃肠道手术21例,肝、胆、手术6例.高位瘘16例,低位瘘11例.治愈17例,死亡10例.资料表明,医源性肠外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患者的条件所决定,有的是由医务人员本身工作失误、麻痹大意造成.文章指出,预防医源性肠外瘘的根本措施在于  相似文献   

17.
医源性脾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光泽 《海南医学》2005,16(2):34-34,5
目的 分析医源性脾损伤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1例与手术有关的脾损伤和文献报告的病例。结果 脾损伤与胃癌根治术,胃十二指肠手术,结肠造瘘术等有关,纤维肠镜和心肺变苏时也可引起脾损伤。结论 改进手术操作,有望降低医源性脾损伤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内瘘是指十二指肠和其他空腔脏器间形成的病理性通道,十二指肠和相对应的空腔脏器就是开口位置。十二指肠只是和单一的脏器相连,通常称作"单纯性十二指肠内瘘",和2个或者是2个以上的脏器相连就称作是"复杂性十二指肠内瘘",以前者多见,发生内瘘情况时,十二指肠和相对应空腔脏器的内容物可以通过这个病理通道相沟通,由于病情引起感染、体液丧失、器官功能损害、出血和营养不良等连带改变。  相似文献   

19.
胰腺损伤约占腹腔脏器损伤的1%-2%.损伤的原因主要是上腹部受到挤压,如车把、汽车方向盘等撞击上腹部所致.医源性损伤较少见,某些腹腔脏器手术,如胃、十二指肠、脾及结肠的手术,可损伤胰腺组织.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损伤机会少,而损伤后又无特异性表现,因此,术前诊断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和预防。方法:通过18例医源性十二指肠手术损伤病人的手术处理及术后恢复情况,分析总结该疾病的原因、处理及注意事项。结果:17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经转院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良好的手术解剖层次和整体的胆肠手术理念,是预防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重要因素,充分的十二指肠腔內外引流是手术修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