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再灌注引起神经元凋亡及褪黑素抗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模拟缺血再灌注引起神经元凋亡的途径和褪黑素(melatonin,MT)抗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原代培养的SD乳鼠小脑颗粒细胞建立以缺氧缺糖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加不同浓度的MT(10^-5、10^-7、10^-9mol/L)孵育。采用荧光比色法检测其线粒体跨膜电位及细胞内的活性氧;用Western blot及ELISA分别检测线粒体和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比色法检测胞质中Caspase-3的活性。结果 在模拟缺血再灌注小脑颗粒细胞模型中,细胞内的活性氧在缺氧缺糖后明显增加;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重;线粒体释放入胞质的细胞色素C增加,胞质的Caspase-3活性增加;MT可显著减少活性氧和抑制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抑制线粒体跨膜电位的降低,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 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凋亡部分是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②MT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和阻止线粒体凋亡而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小脑颗粒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经不同时间热缺血再灌注后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和bcl-2/bax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大鼠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为模型,经15、30和60min缺血再灌注6h后取材,用TUNEL法原位检测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在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随着缺血时间延长,经再灌注后发生凋亡的胆管上皮细胞逐渐增多,bcl-2/bax蛋白表达指数呈进行性降低,bax则随凋亡细胞的增多表达增强。结论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并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bcl-2/bax凋亡基因介导了缺血再灌注后损伤引起的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bcl-2对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4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建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16只大鼠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前给予给维拉帕米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维拉帕米对其影响。采用末端标记法(TUNEL)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假手术组及单纯缺血凋亡细胞无明显增多,而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01);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前给予维拉帕米治疗均可减少细胞凋亡的数量(P<0.01)。结论:在缺血再灌注可见心肌细胞凋亡发生,再灌注可加速细胞凋亡的发生;维拉帕米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相应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 将成年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假手术对照组、糖缺血再灌注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采用HE染色TUNEL法检测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0~6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重,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改善,24h症状又有加重,提示再灌注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神经细胞出现坏死或凋亡与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TUNEL标记缺血1h后再灌注48h之内,皮层区细胞凋亡指数(AI)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结论 线栓法成功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用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害及脑保护的研究。缺血性神经原死亡经历凋亡和坏死两种途径,中度、重度缺血以坏死为主,轻度缺血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5.
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肺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300~350 g,随机分为8组(缺血再灌注6组,单纯缺血组,对照组),每组5只.通过阻断肺门建立大鼠原位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肺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与再灌注时间的相关性;DNA电泳进行肺组织细胞DNA片段分析;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在肺缺血再灌注后早期(30 min)发生明显的肺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数峰值位于再灌注后2 h,再灌注后12 h凋亡细胞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缺血而无再灌注的肺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结论:细胞凋亡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la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所导致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缺血后适应组(IPo组)和腺苷组(Ado组)4组,C组仅行右肾切除,左肾蒂游离,其他3组除切除右肾外,IRI组为大鼠肾脏急性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o组于再灌注之前行6个10 s无限制灌注 10 s再缺血循环,Ado组于缺血前10 min经静脉给予腺苷.分别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流式细胞术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与C组相比,IRI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P<0.05);与IRI组相比,IPo组和Ado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后适应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死亡方式。方法 :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 ,采用电镜和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的死亡方式。结果 :电镜观察发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4h后各个时间点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缺血再灌注 4h后各时间点均可见到凋亡及坏死的神经细胞 ,其中以凋亡细胞为主 ,再灌注 2 4 h最多。结论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人离体的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模型,观察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分析其规律。方法采用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并传代,细胞以缺氧(5%CO2、1%O2、94%N2)+无糖KR液模拟缺血、缺氧,复氧、复糖模拟再灌注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正常对照组及模拟损伤组于模拟缺血1 h,再灌注3、6、12 h细胞凋亡的情况及变化规律。结果①胃黏膜上皮细胞12~24 h贴壁,24 h后有少量上皮样细胞从周边爬出,48 h后细胞呈指数样生长,72 h后细胞已基本能达到融合。②模拟胃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率于缺血1 h、再灌注6 h时出现高峰,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于缺血1 h、再灌注6h时产生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如核浓染、核碎裂、边集等。结论成功模拟了缺血/再灌注诱导人离体的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模型;该损伤模型可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且在缺血1 h、再灌注6 h时为高峰。  相似文献   

9.
缺血预处理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与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兔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组.后2组中分为6个亚组.缺血期均为60 min.缺血预处理为缺血前采用5 min缺血及5 min再灌注的方法.分别于再灌注结束后处死动物采取肝脏标本,SO组于手术后24 h采取肝标本.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在再灌注3~24 h时段时,IP各组与IR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在再灌注1、48 h时,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IR组组内,在IR1h~IR24h组中,各组细胞凋亡值(AI)值均较上一组有显著性增加,而IR48h组与IR各组(IR1h组除外)比较,细胞凋亡值却出现显著性降低.而在IP组中,IP1h与其余IP各组比较,AI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其余IP各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细胞凋亡现象主要存在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现象逐渐加重,在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缺血预处理可明显抑制再灌注早期的细胞凋亡现象,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健康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测定各组大鼠的ALT、AST和LDH,同时用TUNEL法测定肝细胞的凋亡,使用免疫组化法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进行检测。结果缺血60min和再灌注120min后,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的肝功能损伤较轻,凋亡细胞减少,bcl-2表达较多,bax表达减少。结论肝脏缺血预处理通过提高抗凋亡基因的表达,减少促凋亡细胞,降低了肝细胞的凋亡率,预防缺血再灌注对肝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凋亡蛋白酶(caspase)广谱抑制刑ZVADfmk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前ZVAMfmk处理组、再灌注2h后ZVADfmk处理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肾细胞凋亡发生情况;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0)、血肌酐(Cr)、尿素氮(BUN),反映中性细胞浸润及肾功损害的程度变化。结果:对照组、假手术组肾细胞无凋亡发生;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中性白细胞聚集和肾功能损伤发生明显;再灌注前ZVADfmk处理组细胞凋亡无明显减少,中性白细胞聚集和肾功能损伤减轻;再灌注2h后ZVADfmk处理组细胞凋亡无明显减少,中性白细胞聚集和肾功能损伤无明显减轻。结论:ZVADfmk在再灌注之前运用可以减弱细胞凋亡,同时相应减少中性白细胞聚集和肾功损害;在细胞凋亡已经发生(再灌注2h)后对细胞凋亡无明显抑制,对中性白细胞聚集和肾功能损伤也无明显减轻,提示细胞凋亡可能是引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2及Bcl-x1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海马CAl区神经元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利用大鼠四血管阻断和再灌注及再通建立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尼氏小体染色光镜观察、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观测缺血预处理海马CAl区部分神经元病理组织学改变,细胞凋亡百分率及Bcl-2和Bcl-x1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发现,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引起海马CAl区部分神经元发生凋亡,IPC还可明显的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的神经元数目,产生细胞保护作用,IPC可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缺血敏感神经元中出现Bc1-2及Bc1-xl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抑制神经元凋亡发生可能是IP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18只雄性SD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缬沙坦预保护组。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P53的表达情况以及缬沙坦干预后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凋亡细胞无明显增多,而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Bcl-2上升,P53上升,而缬沙坦干预组心肌细胞凋亡下降,Bcl-2上升,P53下降。结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心肌细胞发生凋亡,缬沙坦可抑制P53的表达,促进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肢体缺血再灌注时的细胞凋亡,肢体缺血再灌注对局部和全身的影响,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等方面的若干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原代培养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神经元建造实验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类缺血后再灌注)、实验组(类缺血再灌注后加丁苯酞),造模后鉴定培养细胞为神经元,分组后检测神经元细胞活性、神经元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组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率增高。实验组细胞存活率高于缺血组,而细胞凋亡率低于缺血组。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显著增加类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细胞再灌注后细胞的存活率,这种神经保护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分别测定心肌梗死面积,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凋亡心肌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测定Fas蛋白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相比,缺血预处理能减小心肌梗死面积(P<0.01),保护心肌超微结构,减少凋亡指数(P<0.01)及降低Fas蛋白表达(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通过减少Fas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苷(P0lydatin,PD)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PD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凋亡的影响。结果:再灌注2h己开始发生部分神经细胞的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24h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PD组在各个观察时间点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的迟发性损伤阶段,细胞凋亡是神经元死亡的主要方式。PD可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神经元的凋亡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心脏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等心肌缺血/再灌注可能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细胞凋亡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有效物质抑制再灌注时诱发的细胞凋亡,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细胞凋亡的途径是不同的,线粒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和内质网途径等是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作用于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凋亡途径的有效物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断肢再植过程中缺血性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情况和病理改变,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规律.方法 建立大鼠后肢断肢实验模型,以光镜观察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早期的骨骼肌组织病理变化,检测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凋亡(apoptosis)现象的发生及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缺血5h的大鼠断肢再植全部存活,而缺血9h者未获存活.大鼠断肢再植过程中,缺血性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引起骨骼肌细胞水肿,坏死和细胞凋亡,并于再灌注过程观察到微循环障碍和中性粒细胞趋化浸润现象.缺血7h凋亡率最高,相关基因Bax表达与缺血时间成正比.Bcl-2表达与缺血时间成反比.结论 骨骼肌存在缺血性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细胞凋亡是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改变.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过程存在微循环障碍和中性粒细胞趋化浸润,它们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关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或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受基因调控的主动性细胞死亡形式。细胞凋亡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抑制再灌注时诱发的细胞凋亡,即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