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54岁,因“干咳2个月,发现右下肺叶巨大肿物10 d”于2010年11月3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患者无诱因出现干咳,夜间明显,无发热、咯血、胸痛及盗汗等.入院前10天就诊,X线胸片示右下肺巨大占位性病变(图1),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右下肺可见10.3 cm ×7.5 cm×13 cm大小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并有包膜,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右肺中间干支气管内可见直径约1.0 cm的结节影,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首先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图2~4),为进一步诊治收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吸烟、饮酒和石棉接触史.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咳嗽、咳白痰半年于2005年4月11日以双肺阴影待查第2次入院。2004年7月患者无诱因开始出现咳嗽,咳白黏痰,时有低热(体温37.5℃),而且无明显规律(未监测体温),伴盗汗,无胸痛、咯血。予以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商品名:利复星)治疗5d症状无改善。8月4日X线胸片示:双肺多发片状影(图1)。8月9日胸部CT示:双肺多发片状密度增高影,左侧有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图2~7)。予以四联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乙胺图12004年8月4日X线胸部正位片显示双肺多发片状阴影丁醇、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患者2004年8月25日以肺多发片状…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4岁,因咳嗽、咳白痰半年于2005年4月11日以双肺阴影待查第2次入院.2004年7月患者无诱因开始出现咳嗽,咳白黏痰,时有低热(体温37.5℃),而且无明显规律(未监测体温),伴盗汗,无胸痛、咯血.予以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商品名:利复星)治疗5 d症状无改善.8月4日X线胸片示:双肺多发片状影(图1).8月9日胸部CT示:双肺多发片状密度增高影,左侧有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图2~7).予以四联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甲磺酸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 患者女,63岁.因刺激性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1年8个月,加重并胸痛20余天于2001年11月1日入院.患者于2000年3月感冒后出现干咳,发热,体温最高38℃,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但干咳逐渐加重,并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当时无胸痛及咯血.3月26日外院X线胸片见左肺上叶大片密度增高影(图1,2),胸部CT见空支气管征.2000年11月在一肿瘤医院复查X线胸片及胸部CT,见病变范围扩大至左全肺,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病理未见瘤细胞.干咳、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 5岁。因查体发现左肺占病变位10d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检查:左肺下野心影后侧见椭圆形肿块影,边缘略分叶(图1,2 ) ,考虑左肺癌。胸部CT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见一4 3cm×3 0cm×2 0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规整、密度均匀,强化扫描肿块呈弱强化(图3) ,考虑左肺下叶周围性肺癌可能性大,不排除炎性占位病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异常。痰检3次未查到癌细胞。入院诊断:左肺下叶占位病变:(1)左肺下叶癌;(2 )左肺炎性占位病变。遂在全麻下行左侧剖胸探查术,术中探及肿物位于左膈肌,呈囊状,约5 0cm×3 0cm×1 0cm ,…  相似文献   

6.
肺内型隔离症的诊断通常主要靠主动脉造影,而本文采用磁共振成像法(MRI)确诊1例肺内型隔离症的病人。病例:男,21岁。2个月前发热、寒战、不适、咳嗽,长期治疗仍有干咳、左胸痛,X 线胸片示病变未消退,并且体重减轻10kg。查体脊柱旁左胸后下部叩诊实音;触诊无震颤;听诊无呼吸音及其他杂音.X 线胸片示心后块影伴胸膜增厚。CT 检查发现左肺下叶有一大的不均匀块影,内有多个囊腔,与胸膜及后纵隔相连,伴有少量胸液及胸膜增厚。纤维支气管镜检正常,未见左下叶支气管中间段发出的支气管肺段。磁共振成像法采用2个电磁线圈发射接收系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7岁,主因"发热、咳嗽1个月"于2007年1月1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体检时查X线胸片未见异常(图1).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及少量咯血,体温38.5℃;7d后外院查外周血白细胞(WBC):10.9×109/L,中性粒细胞83.8%,ESR为45mm/1 h;X线胸片示有上肺大片渗出影,其内可见空洞(图2),诊断为大叶性肺炎,给予头孢呋辛和克林霉素治疗4d无效,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旋氧氟沙星抗感染7d,发热无缓解,体温升至39.5 ℃.查痰细菌、真菌培养均阴性,多次痰抗酸染色阴性,PPD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1岁9个月。因间断发热1个月,于2004年7月6日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呼吸音稍弱,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可触及震颤,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粗糙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脏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示降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有一异常流出道,长约5.5mm,左心室稍大。CT检查示左侧胸腔巨大占位病变。X线胸片示左下肺可见囊性阴影,其内可见分隔,壁薄,位于后基底段。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15岁,因颈部肿块6个多月,咳嗽、盗汗2 0多天于2 0 0 3年3月5日入住长沙市中心医院。患者半年前无意中发现颈部肿块,无发热、咳嗽及盗汗等症状而未予重视,2 0多前天出现咳嗽、盗汗,无发热及咯血。患者既往体健。查体:颈部及左腋窝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2cm×3cm(最小未记载) ,皮肤无出血点及紫癜。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律齐,无杂音。肝脾不大,未见杵状指(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痰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X线胸片示:上、中纵隔向两侧增宽,两肺多发结节,斑片影,可见2个小空洞(图1)。胸部CT示:两肺多发实性结节…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0岁.2周前无诱因出现左侧胸部刺痛伴有气促感,X线胸片示左侧气胸,肺组织压缩约80%;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4d行X线胸片检查示气胸吸收,拔管.1周前气促再发,1d前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行胸部CT示左侧胸腔积液,收入院.起病以来,偶畏寒,无发热;偶咳,无痰;食欲及二便正常,体重未减轻.患者出生及居住于顺德,近10余年每周进食2.5 kg左右淡水鱼生,有吸烟和饮酒史.体检:体温36.5℃,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2/90 mm Hg(1 mm Hg =0.133 kPa).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25岁,因发热、胸痛、咳嗽伴痰中带血半个月于2004年3月26日拟诊"肺部感染"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部锐痛,以吸气及咳嗽时明显,有发热(体温最高达39℃),咳嗽,痰少而黏并痰中带血,每天痰量<15 ml.3月24日在当地医院曾摄X线胸片示:两肺多发结节影伴左侧胸腔积液(图1).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1.1病史及检查患者,女,60岁。左胸部不适1个月。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胸部不适,无明显咳嗽、咳痰及发热、痰血等其他临床表现。当时未予以重视。后自觉症状有所加重,遂至就近医院诊治,X线胸片示左肺异影。外院予以头孢西丁静脉滴注5d后症状无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1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发热、咳血2年,伴左胸痛1年入院.查体:患者体型消瘦,体温39℃,左上肺呼吸音略低.X线胸片及CT示左前上纵隔8 cm×4 cm×4 cm软组织包块,密度不均,有低密度区,包块与纵隔间脂肪间隙消失(图1).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20岁,主因“高热、咳嗽21d”于2007年4月26日入院.患者21 d前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咽痛,体温39.8℃,伴有大汗,轻度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痛,无寒战、头痛、关节痛.发热第3天,外院门诊查血白细胞4.7×109/L,中性粒细胞0.45.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1周,症状无任何缓解.发热第9天X线胸片未见异常(图1).外院查ESR为35 mm/1 h,C反应蛋白40 mg/L.改用阿齐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7d无效.复查X线胸片显示双下肺纹理增多(图2).胸部CT平扫显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影.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22岁。冈胸闷气短1个月,咳嗽、咳痰10d伴发热6d以纵隔肿物于2005年1月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尤以活动时明显。10d前冈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未予以治疗。人我院前2d发热,体温达39.0℃,畏寒,平卧时亦感气短曾在当地医院就诊.X线胸片及胸部CT显示纵隔肿物,右下肺炎,右侧胸腔少量积液,给予抗生素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无效,为进一步诊治于2005年1月5日来我院,行X线胸片、胸部CT、血常规等检查及头孢呋辛钠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82岁,退休工人.因"反复咳嗽咳痰3年,加重伴气促半年余"于2012年5月19日入院.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呈稀薄清水样,每天量约100 ml,外院X线胸片检查后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图1),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治疗后未复查X线胸片.2011年8月16日再次因咳嗽咳痰加重在我市某医院住院,X线胸片显示左肺弥漫性病变,较前明显进展(图2);2011年8月17日行肺部CT示左肺感染性灶(图3~5),家属拒绝气管镜检查,当时诊断为"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仍有反复咳嗽咳痰,近半年余出现活动后气促.2012年5月19日收入我院呼吸科.起病以来,患者意识清楚,精神偏软,食欲一般,睡眠一般,二便无明显异常变化,体重较前无明显改变.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d,血压控制在150/70 mm Hg(1 mm Hg =0.133 kPa)左右.吸烟指数45包年,已戒烟20年.  相似文献   

17.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合并干燥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6岁.因体检X线胸片见双肺弥漫病变1周入院.患者临床表现仅轻微口干,1周前常规体检时X线胸片发现双肺纹理紊乱,多发结节影,遂行胸部高分辨CT,见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与多发结节影,并可见多发大小不等囊泡样改变,以双下肺为著.无盗汗、体重下降.既往史:7年前发现肝血管瘤并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2岁.因左耻骨区疼痛2 a伴左耻骨区肿物半年入院.入院前1个月到我院检查,骨盆X线平片示耻骨联合破坏,病理报告为耻骨联合结核.入院查体:体温36.6 ℃,体型偏瘦,耻骨联合处有压痛,左耻骨下方可触及10 cm×6 cm肿物,边界清,无窦道口形成.实验室检查:WBC 4.2×109/L,血沉66 mm/h,超敏C反应蛋白23.53 mg/L;胸部X线片示双肺纤维条索影,以右侧为重;骨盆X线片和CT示耻骨联合及两侧耻骨骨质破坏,以左侧为主.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82岁,因"间断干咳10年,加重伴发热10 d"于2011年5月5日收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患者10年前出现轻度干咳,无发热、胸闷及胸痛等症状,X线胸片示双下肺间质样改变(图1);胸部CT示双肺胸膜下网格状和磨玻璃影,外院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未给予治疗;其后间断咳嗽,每年体检示肺部病变无明显进展;入院前1个月开始出现乏力、食欲不振,10 d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加重,伴发热、肌肉酸痛,体温高达38.8 ℃,无寒战、皮疹、口腔溃疡及关节痛等.外院查外周血白细胞为16×109/L,中性粒细胞为0.86,ESR为84 mm/1 h,C反应蛋白为74.7 mg/L,X线胸片示双下肺间质样病变,左下肺可疑结节影(图 2) 外院给予"头孢他啶"静脉滴注5 d,但症状无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患高血压病30年;吸烟10包年,已戒烟30年.体检:体温37.9℃,脉搏98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10/60 mm Hg(1 mm Hg =0.133 kPa) 急性病容,体质衰弱.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无抵抗,甲状腺不大.  相似文献   

20.
<正>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3岁,无吸烟史。因"确诊肺癌3年余"于2018年6月25日入院。患者2014年10月中旬体检,胸片发现左肺上叶占位,当时无呼吸系统症状;同月25日行胸部CT检查提示:左肺上叶见结节灶(约3. 1 cm×2. 2 cm),肺癌机会大,左侧胸膜转移可能伴左侧胸腔积液,两肺多发小结节,合并转移灶可能(见图1)。当年11月4日行CT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