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ET—C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在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病理和临床综合检查确诊的178例恶性肿瘤患孝行^18F—FDGPET/CT全身或局部显像,其中头颈部肿瘤15例,肺癌59例,恶性淋巴瘤21例,骨转移瘤55例,脑瘤4例,结、直肠癌4例,转移性淋巴结20例;分析其PET/CT表现,测量兴趣区标准化摄取最大值(SUVmax),勾画生物靶区,评价肿瘤放疗疗效。结果17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新发现淋巴结转移37例;淋巴结伴远处器官转移25例;调整肿瘤的分期62例;勾画生物靶区68例;评估肿瘤放疗后疗效45例:判断放疗后肿瘤残留或复发32例。结论PET/CT在放射治疗应用中具有定性分期准确、勾画生物靶区、判断肿瘤残留、复发和评价疗效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
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18F—FDG PET/CT显像、最终经病理检查或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除脑肿瘤外)的患者96例,所有患者检查前未进行抗癌治疗。采用美国GE Discovery LS PET/CT仪,在PET/CT扫描床上进行CT模拟定位,指导勾画放射治疗靶区。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度为97.92%;PET/CT检查后45.83%的患者肿瘤分期发生了改变;淋巴转移与脏器和(或)其他转移分别增多了37.50%和23.96%。②PET/CT检查后36.46%的患者改变了原治疗方案。③PET/CT融合图像显示肿瘤的大小、边界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清楚,能为放疗准确提供生物靶区定位,为外科手术提供切除范围,临床随访效果满意。结论PET/CT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和协助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放射治疗生物靶区定位和确定手术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3.
PET/CT:当前研究和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ET/CT实现了PET与CT同机图像融合,为肿瘤显像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技术。本简要介绍PET/CT有关的几个技术问题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新进展,如晶体的选择、CT技术进展、放射治疗、衰减校正、呼吸运动及CT造影剂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等中心等野放射治疗CT定位技术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以CT定位进行多野放射治疗的各部位恶性肿瘤163例,并分别于治疗后6个月至1年进行CT或MRI随访观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8.4%,其中显效57.3%,有效41.9%,无效公1.4%,直径3-5cm的病灶疗效最佳。结论:多野放射治疗CT定位技术对提高恶性肿瘤得的疗效效果有重要价值。直径3-5cm的肿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影像对肿瘤热疗加放疗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热疗结合放射治疗157例晚期恶性肿瘤,对其中23例治疗后瘤体变化不大,但瘤体出现明显液化坏死的病例通过增强CT扫描随访观察,按瘤体内低密度区范围和瘤体内有无增强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按实体瘤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为0/23,部分缓解(PR)为18/23,无变化(NC)为5/23。按CT影像上低密度区域占肿瘤的百分比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低密度区域占瘤体的80%~100%)为10/23;部分缓解(PR,低密度区占瘤体的50%~80%)为10/23;无变化(NC,低密度区占瘤体的0~50%)为3/23。10例CR病人中,9例治疗病灶稳定,12~24个月未见复发(另一例因手术切口不愈,仅存活3个月),其中有3例行瘤体穿刺活检、1例行肿块切除,病理结果均为凝固性坏死,未查到肿瘤细胞;10例PR病人中,8例治疗后6~12个月内局部复发,2例12个月后复发;3例NC的病人在疗后3个月局部复发。结论 对热疗结合放射治疗后的局部肿瘤的疗效评价,需结合瘤体大小变化和CT影像上肿瘤内的低密度区变化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李立伟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2,18(3):141-143,F003
目的:探讨FDG PET影像诊断在肿瘤非手术治疗后临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实质性肿瘤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21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14例,共35例,随访中同期行FDG PET和CT、MRI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双盲比较。结果:21例实质性肿瘤HIFU治疗后2-3个月复查,19例CT、MRI表现密度和信号有变化,但形态、大小未见明显改变,另2例CT、MRI密度和信号变化不明显;PET示17例肿瘤中心大部分放射性分布缺损,但以肿瘤边缘部分分为主仍有FDG代谢活跃现象,提示部分肿瘤存活,其中6例在FDG代谢活跃局部经穿刺活检证实肿瘤存活;4例PET表现为FDG摄取缺损,其中1例局部穿刺活检证实为坏死组织。14例鼻咽癌放疗后12-18个月复查,CT和MRI提示11例未见局部肿瘤复发,PET显示其中3例有局灶性FDG浓聚病变,其中1例局部穿刺活检证实为局部肿瘤复发,2例CT和MRI提示肿瘤复发,FDG显像病变处理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余1例放射治疗后脑损伤FDG PET显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区。结论:FDG显像在实质性肿瘤HIFU治疗后疗效判断和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复发诊断上较CT和MRI准确,两者结合分析在临床随访中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宋武战  池君 《西南军医》2007,9(4):91-92
随着18^F-FDG PET/CT显著的临床价值以及临床医生对18^F-FDG PET/CT检查的认可,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选择了18^F-FDG PET/CT检查。为了尽可能使行18^F-FDG PET/CT肿瘤显像的患者感到检查的舒适性和无创性,并最大限度获得准确和高质量的影像结果,本文就患者行18^F-FDG PET/CT肿瘤显像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食道癌放射治疗中影像学检查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分析病理证实的80例食道癌,经放射治疗前后的CT模拟定位、大小测量及食道造影的影像学改变加以评价。结果:蕈伞型、髓质型放疗效果明显,溃疡型易发生穿孔。放射治疗疗效与X分型、肿瘤大小有关。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放射治疗有指导作用,可预判病变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2003年元月至2005年元月,二年中在我科收治的脑昭质瘤病人中,其中11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后绍CT检查肿瘤变化及随访观察生存情况,近期疗效较好,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立伟  刘京璇 《空军总医院学报》1999,15(3):132-134,F003,F004
目的:探讨PET在颅内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后随诊中的作用。方法:对16例颅内胶质瘤术事并放射治疗后的病例采用双盲法将PET与CT/或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6例中14例(占87.5%)CT和/或MRI表现不规则环形或结节状明显强化,不能准确作出手术后改变和/或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残存肿瘤或神经复发的诊断;其中9例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病灶^18F-FDG PET影像均表现为葡萄糖代谢率明显增高,另5例术后放射治疗后脑损伤病例和2例术后软化灶^18F-FDG PET影像均显示局部病变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或明显低下。结论:与CT和MRI相比,PET在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后的脑损伤和肿瘤复发的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若结合CT和MRI多种影像结果分析,更能提供病变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综合信息,尤其是对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后的临床随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等中心多野放射治疗CT定位技术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以CT定位进行多野放射治疗的各部位恶性肿瘤163例,并分别于治疗后6个月至1年进行CT或MRI随访观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病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8.4%,其中显效57.3%,有效41.9%,无效仅1.4%;直径3-5cm的病灶疗效最佳。结论 多野放射治疗CT定位技术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效果有重要价值。直径3-5cm的肿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18F-FDG PET/CT的特点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具有高性能PET和CT的同机PET/CT已投入临床,其在肿瘤学中的应用呈迅速增长之势。加入高档CT的PET较之传统的PET存技术和临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CT扫描一方面为PET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衰减校正数据,大大缩短采集时间,另一方面为PET图像提供了精确的解剖定位,使结果更加肯定,但引入CT的PET扫描也带来了一些技术上的新问题。PET/CT在头颈、腹盆肿瘤具有明显优势,即使在生理运动影响较大的胸部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初步临床研究表明,PET/CT较之单独CT或PET在临床肿瘤学中具有明显优势,PET/CT融合显像对肿瘤患者和临床医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部分腮腺肿瘤起病隐匿,易被漏诊或误诊。笔者通过对本中心近4年内意外发现的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18F-脱氧葡糖(fluorodeoxyglucose,FDG)PET/CT全身显像对于意外检出腮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神经系统核医学是临床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PET的引进对我国核医学的临床应用影响巨大,尤其是21世纪初PET/CT的引进,在肿瘤诊断、分期和疗效监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其中部分检查项目已在临床常规应用。根据2008年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CT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关于PET/CT临床应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近年来。PET/CT发展较为迅速,在肿瘤诊断、分期、再分期及疗效监测等方面PET/CT当属此类设备的最高工艺水平(State of the art)。笔者结合本中心1年多来3000余例PET/CT检查的临床实践,就PET/CT临床应用的若干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看法,供大家切磋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诊断及预后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认识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表现及其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术后疗效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3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表现,诊断与临床分期相符率以及Chandler各期的复发率。结果:CT显示大多数鼻咽纤维血管瘤密度高而不均匀,增强显著,边界清楚,常伴有骨质受压和吸收。较多侵犯的部位为:鼻咽(34/34),翼腭窝(22/34),蝶窦(16/34),眶下裂(10/34)。诊断准确率97.1%。Chandler分期中的Ⅲ、Ⅳ期肿瘤复发率高。结论:CT对于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诊断、范围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PET/CT显像在探测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PET/CT在探测和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卵巢癌术后患者全身或局部PET/CT显像结果。临床随访时间3~20个月。确诊依据为手术病理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诊。结果54例中41例有肿瘤复发、转移,13例无肿瘤复发。PET/CT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0.2%,特异性为84.6%。与PET/CT显像前的CT、B超检查结果比较,9例腹腔及盆腔常规CT和(或)B超检查阴性者,PET/CT显像于腹腔及盆腔发现1处或多处隐匿性恶性肿瘤病灶,31.7%的患者PET/CT显像发现多处病灶且提示肿瘤广泛转移,从而改变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转移灶的分布以腹腔和盆腔为主,远处转移较少。19例患者糖类抗原(CA)125升高,PET/CT显像阳性率为89.4%。结论PET/CT显像能灵敏、准确地检出卵巢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病灶,使分期更准确、更全面。  相似文献   

18.
CT模拟定位在食管癌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T模拟定位在食管癌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9例食管癌应用CT模拟定位技术进行定位扫描 ,将扫描数据传输至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机工作站 ,比较以食管腔为中心和以实体肿瘤为中心设置照射野的 90 %等剂量线分布情况。结果 以CT图像所示的非对称性肿瘤占 85 .7% ,以实体肿瘤为中心设置照射野的 90 %等剂量线分布能 10 0 %包全肿瘤病灶。结论 CT扫描能更多显示有治疗意义的征象 ,基于CT模拟定位的放射治疗计划使食管癌放疗照射野的设置更加精确合理  相似文献   

19.
肿瘤非手术治疗后FDG PET随访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FDG PET影像诊断在肿瘤非手术治疗后临床随访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实质性肿瘤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治疗后 2 1例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 14例 ,共 35例 ,随访中同期行 FDG PET和 CT、MRI检查 ,并将结果进行双盲比较。 结果  2 1例实质性肿瘤 HIFU治疗后 2~ 3个月复查 ,19例 CT、MRI表现密度和信号有变化 ,但形态、大小未见明显改变 ,另 2例 CT、MRI密度和信号变化不明显 ;PET示 17例肿瘤中心大部分放射性分布缺损 ,但以肿瘤边缘部分为主仍有 FDG代谢活跃现像 ,提示部分肿瘤存活 ,其中 6例在 FDG代谢活跃局部经穿刺活检证实肿瘤存活 ;4例 PET表现为 FDG摄取缺损 ,其中 1例局部穿刺活检证实为坏死组织。 14例鼻咽癌放疗后 12~ 18个月复查 ,CT和 MRI提示 11例未见局部肿瘤复发 ,PET显示其中 3例有局灶性 FDG浓聚病变 ,其中 1例局部穿刺活检证实为局部肿瘤复发 ;2例 CT和 MRI提示肿瘤复发 ,FDG显像病变处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 ;余 1例放射治疗后脑损伤 FDG PET显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区。 结论  FDG显像在实质性肿瘤 HIFU治疗后疗效判断和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复发诊断上较 CT和 MRI准确 ,两者结合分析在临床随访中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18F—FDG PET—CT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是一种功能性影像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中。PET—CT实现了PET和CT的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使其在头颈部肿瘤放疔中的临床应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分析了PET—CT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包括肿瘤分期,预测放射治疗敏感性及预后,制定放疗计划,评估疗效并监测肿瘤复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