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谈农民素质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应德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4):29-29,92
本文就农民素质与农村劳动转移、城市化进程及农民增收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才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浅议新世纪农民素质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民素质高低是新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 ,农民素质低下的现实不可忽视。文章从农民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科技素质和思想素质等方面 ,分析了农民素质低下的现状 ,指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教育 ,并借鉴台湾省农业推广的先进经验 ,建议完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 ,发展农村家政推广教育 ,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以适应新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对于新农民,可以从健康素质、文化教育素质、科技素质、现代意识和经营管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衡量。贵州农民与全国相比,存在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科技素质差异,其原因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条件差,疾病防控难度大;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限制农民智力素质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陈旧的小农经济观念根深蒂固;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接受新事物差。培育贵州新农民,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健康教育;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明确基础教育的优先地位;大力发展与改革职业教育;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农村医疗保健事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受到作为其主体的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的制约 ,要有相适应的农业人口智力结构作支撑。因此 ,发展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教育、农民素质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领先进入农业现代化国家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进而提出了我国当前发展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天津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大,但整体素质较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造成天津农民素质较低和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历史、体制、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快天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到底,要靠亿万高素质的农民。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及长期忽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新型农民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而当前,中国的农民教育素质不高、科技素质落后、经营理念陈旧,且农村现有的农民精华流失现象普遍,这与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农民的数量和素质要求相差都较大,需要从重视农村基础教育、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加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等角度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依据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现状,应致力于造就高素质的现代农民群体。基于此,研究分析了农村现代化概念,并探析了现代农民素质能力构成,从提升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增强农民生存致富技能、营造现代农民教育空间等方面,论述了现代农民素质能力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民,农民问题特别是农民素质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高素质的新农民,根本谈不上农业现代化。因此,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提高农民素质不仅事关我国农业现代化,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涵。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民教育和农民素质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当前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突破农民素质瓶颈,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认为:农民素质已构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信息化和农民职业分化的瓶颈,而农民素质源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因此,必须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素质平台。其有效途径是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并构建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拓宽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的渠道,积极开展社区社会化教育,通过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婷婷  张安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06-20809
采用1990~2009年河南省相关经济与劳动力类数据,对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但其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河南省农民收入的增加在短期内提高了该省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但这种累积效应在长期内,随着知识的更新、老化,将趋于下降;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只有在一个较长的时滞内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的政策应该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九五”时期,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幅度逐年下降。因此,研究农业结构、农民就业、农民素质、农民负担、体制因素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民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绍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53-4455
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应重视农民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研究,更新农民教育观念,加大农民教育统筹管理和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教育投入效益和实际效果,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级各类农民教育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同时,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与就业服务工作的统筹管理,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必要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李莎莎  蔡承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60-21362
以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与农民收入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投入。  相似文献   

15.
刘洁  宗荣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34-12537
基于恩格尔系数理论,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中存在的农民收入水平低增收难、农民支出负担重减负难,社会保障水平低提高难等问题作简要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教育投入以及完善立法等全方位的具体措施,旨在探求提高河北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与山区农民收入的协整分析——以井冈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民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63-22465,22472
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协整理论,利用井冈山区49个农户2000~2009年的收入调查数据以及相关统计数据,对旅游业与山区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区旅游业与山区农民收入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旅游业与山区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山区农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发展山区旅游业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冯晓明  王洁  岳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234-8236,8273
依据县级城市发展与农民收入相关数据,采取综合指数评价法,分析了县级城市的发展与农民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县级城市的发展在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大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农民受教育水平的相对低下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可能归宿是县级城市;县级城市为务工农民提供了工资性收入,县级城市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农业的产业化。为了进一步县级城市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农民收入的现状,阐述了现阶段农民增收存在的障碍,分别从农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发展、支农惠农政策、劳动用工市场、职业技能培训5个方面对农民增收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我国农民收入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78~2008年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因素的相关数据,选取从事农业的人口、第一产业产值、乡村就业人员数等13个指标,依据标准化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关于农民收入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值与真实值吻合较好,改进BP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一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二是发展农村中小企业;三是鼓励集约经营;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20.
曾子成  刘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32-17334,17338
为揭示城乡统筹试验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特殊规律,以荆门市掇刀区实地调研数据为样本,选取经典Logistic模型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年龄、文化水平、预期收益、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非农收入比、土地流转历史、与中心城镇距离、对城乡统筹相关政策了解程度9个因子影响显著,性别、是否为村镇干部、家庭人口数量、是否参加养老保险4个因子影响不显著。基层政府应充分认识并尊重农户意愿,结合城乡统筹配套政策,推进试验区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