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癫痫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1]。约50%的癫痫可用单一药物完全控制,15%~25%的癫痫通过更换或添加抗癫痫药物而治愈,但仍有20%~30%的癫痫无法用药物治疗控制[2]。目前,难治性癫痫的定义尚无统一的标准。我国学者认为难治性癫痫指应用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2年以上仍不能有效控制,且每月发作仍在4次以上,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并经全面检查并无颅内占位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3]。本文  相似文献   

2.
癫痫因其发病率高、呈慢性过程且难以控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疾病。尽管抗癫痫新药不断用于临床,据统计仍然有约30%以上的癫痫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而放弃内科治疗。这种先后经过至少两种或多种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的癫痫,称为难治性癫痫;也有人将其定义为癫痫频繁发作(至少每月4次以上),经正规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血药浓度保持在有效范围、无严重副作用)2年仍不能控制者。外科治疗主要是针对难治性癫痫,  相似文献   

3.
尽管目前癫痫的药物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20%~30%的患者对癫痫药物治疗反应差,部分癫痫发作难以有效控制,即所谓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癫痫病灶切除术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但并非所有患者均能找到确切病灶,而且部分患者手术后效果不佳。1988年,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开始应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部分性癫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的临床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性癫痫往往不能被药物所控制,而需要依靠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文章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从癫痫手术的机制、方式和疗效等方面阐述了顽固性癫痫外科治疗进展.认为外科手术能有效控制顽固性癫痫的发作,但仍需要进一步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外周生物标志物具有许多潜在用途,可用于癫痫的治疗、预测、预后和药物安全监视作用。目前为止,虽然多个候选标记物在研究中,但还没有单一的外周生物标记物已经证明有效。文章中讨论的重点领域,包括炎症、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氧化还原改变、代谢、激素和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6.
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过度兴奋,突然异常反复放电,导致大脑功能障碍所引发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可发展为难治性癫痫,其机制复杂。不受控制的癫痫发作是危险的,不仅可导致认知、行为退化,还会增加死亡的风险。近年来关于难治性癫痫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难治性癫痫的相关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抗癫痫药物(AEDs)得到很大的发展和深入研究,但AEDs治疗通常面临着很多显著的副作用,仍有很多类型的癫痫无法控制.19世纪90年代以来,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已成为有效治疗癫痫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在难控制的癫痫和减少药物副作用方面。研究表明,对于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KD比AEDs更为有效.KD是一种营养均衡的以脂肪为主的饮食,已被FDA认证并列为控制儿童顽固性癫痫的医疗食品.本文就KD用于治疗癫痫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癫痫是一种具有永久致痫倾向的慢性脑部疾病,同时具有一定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经过正规的抗癫痫治疗,临床上仍有近1/3的癫痫发展为耐药性癫痫,为抗癫痫药物治疗带来挑战。最新的研究证实,相当比例的耐药性癫痫为自身免疫性癫痫,免疫反应的异常激活参与其发病。免疫性癫痫是基于自身免疫性脑炎提出的概念,它是免疫介导的、通常伴有新发难治性癫痫发作、亚急性进行性认知衰退以及行为或精神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类患者脑脊液中可检测到神经元特异性相关抗体。早期免疫调节治疗除了能有效控制癫痫症状外,还可有效缓解某些癫痫综合征的发展。因此,早期进行免疫调控治疗可能成为未来免疫性癫痫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各家对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的定义大多是根据其发作频率和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而定。Oxbury等将其认为是临床经过迁延,3种一线药物采用“最理想”的剂量单独或合并使用2年以上仍有癫痫发作。吴逊等将难治性癫痫定义为:频繁的癫痫发作至少每月4次以上,应用适当的一线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药物稳态血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内,至少观察2年,仍不能控制发作且影响日常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 癫痫是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以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长期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被认为是控制癫痫发作的最佳治疗方案,但约30%的患者经多种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并达最大治疗剂量后仍不能有效控制发作,最终发展成为难治性癫痫。近年来,随着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手术治疗逐渐成为难治性癫痫的首选治疗方式,因而正确的病理诊断成为进一步治疗的关键。此文作者结合自己工作经验体会,介绍一组在难治性癫痫相关脑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11.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全球大约有5000万癫痫患者,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其患病率为5‰,其中经过合理的药物治疗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称为耐药性癫痫,约占全部癫痫的20%~30%。长久以来耐药性癫痫一直是研究及治疗的热点和难点,基因学病因作为耐药性癫痫治疗的新靶点,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耐药性癫痫的发生机制及精准化治疗,尤其是基因相关药物代谢特征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癫痫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癫痫发病率约23/10万/年,每年新增癫痫病人30余万;其中70%的病人经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癫痫能得到完全控制或显著降低,仍有10%~20%的患者对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不敏感[1]。通常认为经2种可达有效血药浓度的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2年后,平均每月发作次数≥1次持续18个月以上的称为难治性癫痫。手术仅对部分难治性癫痫有效,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其他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痴呆,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因此,早诊断、早 干预尤为重要。目前,外周生物标志物正成为 AD 的研究热点。血浆 p-tau217 在 AD 早期诊断、鉴别及 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需进一步确定标准化的实验室方案及 最佳分界值。本文就外周生物标志物在治疗 AD 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胼胝体切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管目前癫痫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多数病人的癫痫发作经系统的药物治疗可得到控制,但仍有约20%~30%的病人对癫痫药物治疗反应差、癫痫发作难以控制,即所谓的难治性癫痫。胼胝体切开术能降低癫痫发作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可作为难治性癫痫治疗的一种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癫痫与FDG-PET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性癫痫是指采用目前的抗癫痫药物进行正规的治疗,在有效治疗期内,通过多种努力仍不能控制其发作的癫痫。一般认为其病程应在3~4年以上,每月发作至少4次,经过长期系统抗癫痫药物的治疗不能控制其发作,并且因为频繁发作而影响病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本文就难治性癫痫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大多数的癫痫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药物治疗后,病情可以得到控制。但是仍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药物治疗并不能够减轻发作的频率和强度,被称为难治性癫痫。目前对难治性癫痫还缺少一个确切的定义,国内学者[1]将难治性癫痫概括为:应用适当的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且药物的血浓度在有效范围内,至少观察2年,发作次数仍在每月4次以上,排除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颅内占位性病变者。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癫痫终生患病率为7.0‰,活动性癫痫患病率(5年内有发作)为4.9‰,我国估计难治性癫痫患者不少于100万。难治性…  相似文献   

17.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反复性、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癫痫发作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困惑。大多数的癫痫是在儿童时期起病,随着临床实践、临床脑电图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医学影像学、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童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癫痫患儿经过正规治疗后可以达到控制或者症状缓解,仍有少部分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出现复发,成为难治性癫痫。目前对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方案有多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神经调控,生酮饮食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本文将对目前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反复性、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失常为特征。癫痫在国内的患病率在4‰~7‰之间,虽然其中70%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发作,但仍有约30%的患者由于药物控制癫痫发作不满意,或无法耐受多种药物联合应用造成的毒副作用,而成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而言,手术切除致痫区或离断致痫网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对低剂量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反应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进展为耐药性癫痫,因此亟待研发有效预防或逆转癫痫发生和发展且具备疾病修饰治疗作用的药物。业已证实,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唑尼沙胺等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大麻二酚、多酚类化合物等天然化合物,线粒体抗氧化药、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不仅能控制癫痫发作,甚至能够阻止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以此发挥抗癫痫发生及疾病修饰治疗作用。本文对具有疾病修饰治疗作用的药物进行归纳,以为脑卒中后癫痫的疾病修饰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发病率为1%,全世界约5000万患者,我国目前约有900万患者。约60%-70%患者通过药物可以控制,30%以上属难治性癫痫,约7%~8%可进行外科治疗,还有大约25%患者目前无有效治疗,因此,从发病机制着手研究探寻新的有效治疗手段仍是当今癫痫研究的重点。癫痫的病因和病理机制非常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对癫痫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一步深入,目前公认癫痫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方向丰要旬括以下五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