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检测了辽河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含量范围为184~2260ng/g,平均值为514ng/g,与世界其他河流、河口和海岸带相比,多环芳烃污染水平相对偏低。特征化合物荧蒽/(荧蒽+芘)与茚并[1,2,3-c,d]芘/(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的比值表明辽河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烧产物。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辽河沉积物可能存在着对生物的潜在危害,区域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浙闽沿岸泥质区南部表层沉积物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测定了浙闽沿岸泥质区南部的3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探讨了浙闽沿岸泥质区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浙闽沿岸泥质区南部表层沉积物PAHs总浓度介于(12.95~156.05)×10-9,相对于其他区域属于较低水平。特征分子比值法和SPSS分析结果均表明本研究区域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炭、石油的燃烧,并有部分石油源。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浙闽沿岸泥质区南部表层沉积物PAHs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风险,应当多加留意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3.
对胶州湾大沽河河口18个站点处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来源进行解析以及潜在风险展开评价。研究表明,大沽河河口表层沉积物中所测得的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总量为21.93×10-9~634.64×10-9,平均含量为239.41×10-9,根据沉积物中PAHs污染等级划分,大沽河河口PAHs污染状况属于中度污染,且7月份PAHs含量高于10月份。所有站点中16种PAHs平均含量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为芴(58.10×10-9)、荧蒽(28.71×10-9)、芘(23.69×10-9),含量最低的为苊(0.65×10-9)。同时与国内外多个海湾河口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比较,大沽河河口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应引起注意。运用特征比值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多环芳烃来源进行解析,显示大沽河河口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主要为机动车尾气排放及化石燃料等燃烧而产生的石油燃烧源及原油等直接泄漏导致的石油源。采用效应区间低、中值法(ERL/ERM)对大沽河河口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仅个别站点芴含量超出效应区间低值(ERL),其余站点PAHs含量均在ERL值以下,对生态环境潜在负面效应很小。根据苯并(a)芘的等效致癌毒性(BEQ)评价发现大沽河河口表层沉积物中PAHs对人体健康不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4.
厦门马銮湾养殖海区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两个航次对厦门马銮湾养殖区及厦门西海域非养殖区的表层海水及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的含量,组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马銮湾养殖区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已达到生态毒理评价标准,马銮湾养殖海区的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组成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马銮湾养殖海区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含量明显高于非养殖区,并且在养殖海区的沉积物中检测到苯并(b)荧蒽,吲哚芘和苯并(ghi)Bei等没有最低安全值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存在,直接威胁养殖水体的安全。此外,还对马銮湾养殖海区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银川市湖泊及城市河流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于2018年4~5月在银川市各湖泊及城市河流采集1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样品中PAHs含量.结果表明,银川市湖泊及城市河流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总含量范围为767.35~3961.53ng/g,平均值为2129.86ng/g,与国内外沉积物中PAHs污染状况相比,银川市湖泊及城市河流沉积物中PAHs污染处于较高水平.来源解析表明,银川市湖泊及城市河流沉积物中主要的污染来源为石油及煤炭等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通过效应区间低中值法分析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部分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菲的含量超过效应区间中值(ERM);沉积物质量标准法(SQSs)分析沉积物中PAHs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萘、苊检测含量在可能效应浓度值(PEL)与频繁效应浓度值(FEL)之间,菲的检测含量高于FEL;风险商值法分析显示苊烯、苊、菲、荧蒽风险熵值RQ>1.综合分析认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与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PAHs)是一大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其主要归宿是沉积物。文中对国内外各地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的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处于低一中等水平,就而部分区域如黄河流域的沉积物达到高生态风险区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潭江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评估其生态风险,对潭江15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单体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沉积物多环芳烃总含量范围为57.1~1 563.6 ng/g,平均值为550.5 ng/g。整体来看,潭江沉积物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偏污染水平。多环芳烃组成以4~6环为主。潭江沉积物同时受到相邻区域远距离迁移和本地燃烧源很大程度的影响,此外石油排放也是中下游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重要来源。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最下游的采样点15外,潭江各采样点风险均较低,但是在部分采样点某些多环芳烃含量超过了效应区间低值(ERL),可能存在着对生物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8.
天津地区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以天津地区46个水样中8种多环芳烃的监测浓度及其对6至38种水生生物的LC50为基础资料,用重叠面积和联合概率曲线两种概率风险评价的方法分析这些多环芳烃的相对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化合物中蒽的风险最大.进一步,基于"等效系数"概念,计算各样点多环芳烃的等效总浓度,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分析了8种多环芳烃联合作用的总生态风险,并与风险商结果对比.结果显示,总生态风险显著高于任一多环芳烃的单独作用.计算采用的两种剂量 效应关系的不同假设对最终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昌盛  白云松  涂响  付青  张坤锋  潘杨  王山军  杨光  汪星 《环境科学》2022,43(12):5534-554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了北江中上游流域地表水和沉积物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联苯(PCBs)类污染物的含量,分析了PAHs和PCBs的污染水平和空间分布,并评估了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6种PAHs单体在所有水样和沉积物样品中均被检出,检出范围分别为41.82~443.04 ng·L-1和59.58~635.73 ng·g-1,北江中上游PAHs的污染水平为中、轻度.水中PAHs以二环芳烃和三环芳烃为主,沉积物中以三环芳烃和四环芳烃为主.在水样中检出了17种PCBs,浓度范围0.81~287.50 ng·L-1,以六氯联苯和七氯联苯为主;沉积物中检出了8种PCBs,含量范围0.13~3.96 ng·g-1,以五氯联苯和七氯联苯为主.整个调查区域内地表水中PAHs和PCBs的终生致癌风险指数小于10-4,处于中、低水平;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不存在非致癌风险.采用风险商值(RQ)法对地表水中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区域内地表水中PAHs和PCBs生态风险总体处于中低风险水平,个别点位存在重度风险的污染物单体,值得引起重视.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对沉积物中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沉积物中PAHs和PCBs均处于较低的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密云水库沉积柱中16种美国EPA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16)的垂直分布状况,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目的是了解密云水库近年来PAHs污染的变化趋势.从底层16 cm至表层,沉积物中∑PAH16的含量在618.5~1 087.9 ng/g之间,且基本上一直呈上升的趋势.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组成以3环的菲和芴为主,它们的含量分别为236.1~417.9 ng/g和91~130.8 ng/g,二者共占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量(∑PAH16)的47.2%~58.1%.然而,高环数(5~6环)多环芳烃的比例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多环芳烃的组成特征显示密云水库的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和木材的低温燃烧.然而,Flu/Flu+Pyr和INP/INP+BghiP比值的垂直变化说明,近年来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的多环芳烃有增加的迹象.风险评价的结果显示:除了芴和菲之外,密云水库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还处于较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水质评价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评价指标具有模糊性、随机性和离散性特征.为真实反映指标的分布特征,提高地下水水质评价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在此将可拓学与联系云理论耦合,提出能够描述评价指标在分类等级间转换态势的联系云可拓模型,即基于指标分类标准确定联系云数字特征,生成有限区间内的联系云与构建联系云可拓矩阵,实现统一定量描述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的确定和不确定性,然后结合权重,分析待评价物元与地下水水质等级的联系,综合确定待评物元的水质等级,并给出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实例应用及与投影寻踪和模糊物元耦合方法结果的对比表明,本文模型评价结果与投影寻踪模糊物元方法的结果基本吻合,且基于联系云可拓模型评价地下水水质等级置信因子均小于0.01,更有效可行,并克服了可拓方法不能反映评价指标模糊性特征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土壤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上,参考模糊数学的架构,建立了由风险因素集、风险评价集、隶属度函数、评估矩阵和权重系数组成的评价模型,最终形成了一套场地重金属污染风险的综合评价方法.选取安徽铜陵某冶炼厂作为研究场地,分析场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并验证该评价模型的科学性.结果表明,研究场地内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分别为As(1382mg/kg)、Cd(64.9mg/kg)、Cu(4973mg/kg)、Pb(3403mg/kg),As和Pb污染严重.相比于传统土壤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考虑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地下水迁移风险和生态风险3个方面,插值后不同风险所占面积比例为安全(25.3%)、低风险(5.86%)、中风险(9.00%)、高风险(59.9%).与内梅罗指数法对比,综合评价风险结果中的高风险区域面积下降了9.50%,而中风险、低风险和安全区域的面积则分别上升了约3.54%、3.83%和1.20%,整体风险有所降低.与传统土壤评价方法对比,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不局限于重金属总量单一因素对土壤污染风险水平的限制,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及土地二次利用途径对其进行更加详细的污染风险评...  相似文献   

13.
海域有机污染物优先排序和风险分类模糊评判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提出了对区域性有机污染物优先排序和风险分类和定量评判系统:模糊评判系统。该评判系统以反映污染物的毒性,暴露水平和环境化学性质的7项碜数为指标,通过指标参数的标准化及模糊运算,获得有机污染优先排序和风险分类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4.
河流水环境污染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考虑水环境污染的脆弱性和受污染水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建立了河流水环污染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模糊语言,将脆弱性和危害性均分为6个等级,并根据F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脆弱性和危害性的模糊隶属函数.由模糊综合评价得出河流水环境污染的风险水平.将该评价模型应用到湘江14个断面的水环境风险评价中,直观地表达各个断面污染风险水平,为湘江水资源管理和优先控制断面的选取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太湖水体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概率法[蒙特卡罗抽样(monte carlo sampling,MCS)和拉丁超立方抽样(latin hypercube sampling,LHS)]、区间分析法、模糊数法和方差传递等不确定性处理方法,分析了太湖水体ΣPAH8生态风险的不确定性,量化了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太湖水体ΣPAH8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基于概率理论的MCS和LHS模拟结果为太湖水体ΣPAH8危害商值的概率分布,危害商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37和0.35,90%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000 18,0.89)和(0.000 17,0.92),超过临界值1的概率分别为9.71%和9.68%,敏感性分析表明毒性数据对ΣPAH8商值概率分布的影响较大;区间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水体ΣPAH8危害商值范围为0.000 17~0.99;模糊数计算得到可信度为0.9对应的太湖水体ΣPAH8危害商值的区间值为(0.001 5,0.016 3);方差传递结果表明太湖水体ΣPAH8的危害商值在90%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0.000 16,0.88),各种不确定性分析均表明PAHs的生态风险较低.通过各种方法比较,基于概率理论的不确定性处理技术更适合太湖水体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可为水体有机污染物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支持向量机评价土壤环境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羊草沟煤矿研究区表层土壤样品中的Cd、Cr、Zn、Pb和Cu含量进行测定,应用非线性支持向量机模型中的分类支持向量机,选用sigmoid核函数,利用MATLAB编写程序,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样品和变量进行了关联分析,进一步了解重金属污染特征.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多为Ⅰ类,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相同率达到91.67%,将支持向量机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是可行的.相比于传统的评价方法,支持向量机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成功的解决了多分类、高维运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应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未确知测度复合评价模型(简称非线性复合模型),对云南纵向岭谷区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 非线性复合模型考虑到生态系统的非线性,引入了非线性合成算子,并利用置信度准则对评价样本进行识别与排序. 结果表明:非线性复合模型既能反映某种指标的突出影响,又能把线性加权平均模型看作是它的特例;利用非线性复合模型对评价样本进行识别与排序,克服了使用最大隶属度方法进行排序的缺点. 非线性复合模型在研究区中的应用得到了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表明其在多指标、多样本评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扬州市近几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文章从自然、经济、社会的角度,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2007年-2011年的扬州市生态质量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级值由3.360 8增长到4.738 7,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也由"一般"变为"良好",总体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通过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了比较切合实际的结果,可以为其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随机-模糊耦合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及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模糊理论描述风险评价过程的模糊不确定性,采用概率理论描述随机不确定性,同时为解决模糊数计算过程复杂的问题,将模糊变量表示成均匀随机变量的函数,用Monte Carlo算法模拟模糊变量之间的函数运算,从而实现模糊-随机方法的耦合.为验证该模糊-随机耦合模型的有用性,选取青海某汞化工污染场地进行案例研究,通过与RBCA模型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基本精度,且能较好地表征场地参数的不确定性对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人群主要暴露途径为经口摄入,贡献率为80%左右;正常暴露情形下,该场地的健康风险水平为0.28,风险水平可以接受,最不利情况下的健康风险风险水平为1.28,最不利情况出现的概率小于等于1%;该场地对人群的健康风险随着时间减小,在第6年左右其风险减小至可接受水平,建议无需对场地开展污染治理,只需在污染物高峰段(第1~6年或第6~8年)为居民提供替代水源以截断暴露途径,待场地污染水平自然衰减.  相似文献   

20.
移动型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管理移动型环境风险源,降低其在转移运输过程中的风险水平,建立了用于识别移动型环境风险源并为其环境风险分级的方法.本方法基于我国现有环境污染事故统计分析结果,选取能够表现移动源诱发事故的起因及特征的风险评价指标因子,采用指标因子分析方法量化环境风险源风险水平.分级过程中分析了移动型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影响因子、环境风险源源强特征和风险表征方式,以风险物质数量水平-环境风险水平为基础建立风险分级矩阵,最终形成包含"环境风险源筛选"和"风险分级"两步的分级方法,旨在直观体现移动型环境风险源风险水平的同时,提高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