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单介绍了地震属性技术和模式识别方法及其在许厂煤矿奥陶系灰岩裂隙发育带预测中的具体应用。预测结果表明,地震属性技术及模式识别方法的综合应用为预测奥灰裂隙发育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震勘探技术预测奥灰岩溶裂隙发育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论述了野外施工、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方法。运用反射波波形特征、合成声速测井技术等方法,对数百公里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成功地预测了奥灰岩溶裂隙发育带,为布置供水井位和煤矿防治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煤炭采区三维地震属性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地震波形差异属性解释煤矿陷落柱的发育边界、发育高度的技术方法,实例表明:地震波形差异属性对地质异常体的分辨能力与参与波形差异比较的道数及时间分析窗口大小有关,多道数、大时窗,可突出大的地质异常;相反少道数、小时窗可有效反映小的地质异常体,特别是对小地质异常体边界的刻画会更准确。与地震时间剖面、地震属性切片及倾角属性剖面相比,地震波形差异属性解释陷落柱在煤层中的发育边界、发育高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依托“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项目工程,对晋城某矿南翼大巷东南区5m×5m×1ms的三维地震数据体,采用三维地震属性参数预测煤层厚度及其变化规律:沿3煤层、15煤层10ms时窗提取地震属性42种,根据钻孔资料,计算出煤厚与地震属性相关系数;从中优选出相关系数大于0.35的地震属性,其中3煤层9个、15煤层10个;然后进行地震属性互相关分析,优选出与3煤、15煤层厚度相关系数较大的4种属性,建立预测煤厚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选取3煤层12个、15煤层4个实测数据作为学习训练和测试样本,以钻孔地震属性作为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最终获得全区煤层厚度。经与预留钻孔成果资料对比,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用。  相似文献   

5.
罗红明  朱培民 《世界地质》2004,23(2):187-191,200
地震属性是具体表征和研究地震数据内部所包含的时间、振幅、频率、相位以及衰减特性的指标。序列属性分析法作为一种地震属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使很细微的、不易被发现的统计规律会变得很明显。提取选定对比层位的序列属性参数的均值,在分别对同一属性的各层位数据排序的基础上,对各层排序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分析预测储层的含油气情况。经过与井资料反演和高阶统计量分析结果对比验证,证明了本方法储层预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地震波形差异主要表现在陷落柱边界部位的差异、不连续/间断的异常特征。在地震时间剖面分辨率不能满足陷落柱精细解释时,依靠地震波形差异属性特征值的空间变化,可以有效地刻画出陷落柱在各煤层中的发育边界及高度。以山西ky矿为例,在陷落柱的解释中,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中的常规时间剖面、波形差异属性雕刻技术、方差体切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地震时间剖面解释陷落柱的边界及高度误差较大,而地震波形差异属性可以精细刻画出陷落柱的边界及冒落高度。通过地震波形差异技术在该区的运用,圈定陷落柱7处,其结果经矿方实际采掘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震勘探方法预测储层时,由于储层的岩性、物性、流体性质等与周围围岩的性质存在差异,储层所在位置的岩石物性变化反映到地震波形上,就会导致地震波形结构发生一定变化。将这些储层所对应的典型波形提取出来,建立波形库,然后将未知波形与波形库已知波形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对储层的预测。本文采用编程的方法进行地震波形库的建立、波形的提取与对比,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岩溶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的大问题,对工程地基稳定性有着重大影响。为了有效获取节理裂隙发育溶洞地基稳定性相关参数,本文以西南某机场节理裂隙发育溶洞地基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勘查,定性分析岩溶影响因素及发育规律,通过ABAQUS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和定量分析,探讨外荷载下节理裂隙对岩溶地基的影响,评价岩溶地基稳定性状况。分析结果表明:溶洞塑性破坏主要发生在溶洞两侧和节理裂隙处拉应力较大的部位,溶洞顶板厚度大于5 m时是稳定的。数值模拟结论和定性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后续溶洞地基处理设计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利用一个简单的三层地质模型,正演模拟了煤层气赋存导致其与正常煤层之间多种地震属性的差异,如振幅属性、能量属性、频率属性与相位属性等。煤层中含气量的变化将导致各地震属性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1大部分属性值表现为随煤层气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如均方根振幅属性、平均能量属性、平均波谷振幅属性、最小振幅属性等,其中平均波谷振幅属性、最小振幅属性等在煤层气含量超过30 m3/t后,属性值变化不大;2另有瞬时频率属性在煤层气含量为0~30 m3/t,属性值随煤层气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超过30 m3/t后,属性值呈跳跃式变化,变化范围不大。利用地震属性技术选取了平均波峰振幅、为瞬时频率、为最大振幅、弧长等4种属性对山西某区煤层气含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绝对误差一般小于3 m3/t,相对误差大多小于20%。  相似文献   

10.
裂缝对页岩储层的开发和勘探有着重要的作用,与裂缝相关的储层参数有很多。通过研究这些与裂缝相关的储层参数,可以预测裂缝密度的分布和状态。介绍了利用曲率属性估算地应力的地震预测方法,根据预测裂缝密度的扩展曲率方法,选取某工区的裂缝型页岩储层对该方法进行实际应用。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曲率属性进行地应力地震预测,可以评价地层中易于产生裂缝的区域,指导页岩储层的水力压裂开发。  相似文献   

11.
矿山工程裂隙破碎带的三维地震模式识别原理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时间域、频率域、三维空间域介绍了矿山工程裂隙破碎带主要的地震运动学、动力学属性参数,包括相对振幅、波峰相位时间、相似系数、主频带能量、三维空间时间梯度和相干系数等,提出了矿山工程裂隙破碎带三维地震属性的去噪平滑、归一化、相关分析、特征变换的处理方法以及裂隙破碎带的模式识别原理与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模式识别法对于解释矿山工程的裂隙破碎带是有效的,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在煤层厚度预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预测煤层厚度对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某三维勘探研究区A3煤层的煤层厚度预测为实例,选择15口井作为样本数据,通过提取目的层地震属性特征,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煤层厚度预测,煤层厚度预测趋势的相关系数高达0.98.预测结果表明,多属性定量预测煤层厚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得到的煤...  相似文献   

13.
薄煤层厚度的变化必然引起地震波场属性参数的变化。借鉴油气勘探中提取地震属性参数技术,通过引入小波变换工具,在不同频段提取小波域属性参数,并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多参数煤层厚度的综合预测,经实际资料验证,预测精度较高,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4.
15.
依托山西晋煤集团赵庄矿三维地震勘探项目进行三维地震属性分析解释技术的应用研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描述,并应用多种属性联合解释方式与三维可视化技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相结合,对小的断层和陷落柱等进行了解释。同时,选取多种属性作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基本参数,预测了煤层的厚度。通过对比目前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中通行的常规资料处理解释和属性分析解释两种方法的效果,认为属性分析解释更加精细,成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一种综合应用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分析手段研究和预测裂缝性储集层的方法,并将其用于川南丹凤场阳新统裂缝系统的研究。提出本区阳三储层裂缝发育带主要分布于脆性的硅质灰岩相段附近,其地震响应表现为低速连续强振幅相,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的对比表明,此方法可较好地预测裂缝发育带的展布和有效地识别解释陷阱。  相似文献   

17.
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老窑巷道的位置和边界难以确定的困扰,对采煤巷道进行正演模拟,分析了巷道在二维地震资料剖面上的反映特征及敏感属性特征。以内蒙某区三维地震为例,在高品质数据采集的前提下,对实际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保幅处理;在常规解释的基础上提取平均振幅、平均地震能量和均方根振幅等多种属性进行巷道定位解释。最终,解释结果与采掘工程图比对,巷道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18.
以许厂煤矿的应用为例,介绍了小波变换和二维分形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预测奥灰裂隙发育带的方法、步骤及效果。理论与实际分析表明,在预测奥灰裂隙发育带中,小波变换可以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二维分形参数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二者的结合为预测奥灰裂隙发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组织Kohonen网络是一种学习速度很快的神经网络,可以用于分类、聚类、解释等问题。本文依据奥灰岩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提取时间域最大互相关系数、分形关联维、频率域主频、频带宽度和主频带能量共5个参数,利用自组织Kohonen人工神经网络横向预测含水裂隙发育带。试算结果表明,方法可行,可望成为预测奥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带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斜坡带主要含油气圈闭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储层预测是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低幅度隐蔽圈闭识别和描述的重要环节。为了准确预测储层砂体及油藏空间分布特征,采用高品质3D地震资料,沿层提取包括AVO信息在内的多种地震属性参数,利用地震属性和已知井的地层物性参数建立统计对应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预测了未知点地层的储层物性、砂岩储层空间分布特征和储层含油气性特征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已有钻井吻合程度较高;下一步勘探潜力区位于区块南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