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中,在下煤层采空条件下,上煤层开采受煤层间距、下煤层采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上行开采技术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基于AHP理论建立上行开采可行性评价模型;并对各级指标权重值计算分析,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上行开采模式特点,对其可行性评价等级进行划分,并以恒源煤矿45采区上行开采为工程实例,分析计算其可行性评价总值,进而判定该条件下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2013,(5):199-201
以煤矿生产本质安全理念为出发点,提出了煤层(群)安全上行开采问题,详细分析阐述了煤层(群)安全上行开采技术体系的构成,并对其基本观点进行了总结,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行开采机理与条件研究、上行开采的危险性因素分析与评价和上行开采的生产体系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对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在指导煤层(群)安全上行开采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安全上行开采有待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关忠华 《山西煤炭》2011,31(7):40-42
通过对某矿井煤层特征和影响上行开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对上行式开采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通过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先采9号煤层,后采7号煤层的上行开采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矿井生产技术和勘探能力的限制,对煤层分布探查不清,或开采薄煤层技术不成熟,造成了众多老矿井都面临着上行开采的难题。为了确定下部7煤层开采后上覆2号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从而对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判别,采取了沿2号煤层掘进巷道的方法进行现场探查。探查结果表明7煤层采空区达到了充实状态,2号煤层已充分下沉;2号煤层完整程度和连续性没有遭到破坏,可以判断2号煤层进行上行开采是可行的。并与之前数值模拟结论井下对比,得出两者的结论是一致的,均证明2号煤层进行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层的赋存条件,采用理论分析、UDEC数值模拟对特厚煤层上行开采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并确定合理的上行开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上部可采煤层赋存条件差,该矿井采用上行开采非常必要。理论计算结果表明,6号煤层采用一次采全厚整层开采会对上部煤层造成破坏,技术上不可行,可采用预采顶分层(采高6m)上行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6.
夹河煤矿深部上行开采卸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夹河煤矿开采现状,阐述了上行开采及卸压开采的定义,以及相邻煤层上行开采大面积卸压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夹河深部相邻煤层上行开采大面积卸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技术经济上的优越性,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矿井煤层的上行开采可行性进行论证,并提出相应的开拓开采安全技术措施,从而保证上行开采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受下部多次不均衡采动影响煤层上行开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受下部多次不均衡采动影响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钻孔岩芯破碎程度、钻孔漏水情况和钻孔电视照相3种方法对下位煤层开采后裂隙带的发育高度进行了钻孔实探,对肥城矿区构造复杂煤层受下部多次不均衡采动影响煤层上行开采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杨庄煤矿七层煤进行上行开采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工作面支护方案和参数,为上行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仲春  余耀锋  杨洪滨 《煤》2007,16(9):61-64
通过对上行开采近距离煤层群的探讨与应用,总结出了影响上行开采近距离煤层群的主要因素和机理,证明了上行开采近距离煤层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榆树泉煤矿可采煤层群的上部煤层下5煤层大部分火烧,火烧区积水量较大,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同时,需要进行煤层群上行式开采。通过"三带"判断法、比值判断法、围岩平衡判断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了上行式开采可行性判断。结果表明:下7-2煤层不具备上行式开采及水体下开采的条件,下8煤层可进行局部的上行式开采及水体下开采,下10煤层可以进行全区的上行式开采及水体下开采。  相似文献   

11.
因各种原因,煤炭开采时先行开采了下部煤层,在后续开采上部煤层时,形成了上行开采顺序。本文针对煤层间垮落上行顺序采煤法,分析了可以采用上行式采煤的先决条件及采用上行式采煤的条件,论述了垮落上行顺序开采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结合山西某煤矿上行开采实践给出了具体的可行性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开滦矿区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判别,以开滦矿区近20年来上行开采实例为基础,确定了上行开采可行性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化,其中将下煤层开采后对上煤层的破坏程度分为5个等级,破坏等级越高,则上行开采越困难。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时间间隔、采动影响系数为自变量,以上煤层破坏程度为因变量,建立了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判据。结果表明,采动影响系数越大、上下煤层开采间隔的时间越长,对上部煤层的开采就越有利。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君平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因开采技术原因,造成22号煤层需上行开采,但其地质资料不足,需对上行开采的安全性进行前期论证。该文采用类比法,对其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前期论证。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孙村煤矿深部二层煤开采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上行卸压开采的技术方案.采用RFPA数值分析软件,对孙村矿深部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条件下,上位煤层回采巷道的应力环境进行了分析;结合覆岩导水裂隙带的观测结果,探讨了上位煤层回采巷道的稳定性,证明上行开采条件下上位二层煤的回采巷道稳定性较下行开采有较大的改善;同时研究了上位二层煤开切眼的合理位置,为保证上行卸压开采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比分析传统垮落上行开采和充填上行开采覆岩移动机理,发现传统垮落上行开采一定层间距的煤层群将导致上位煤岩层结构破坏而无法正常回采,但一定充实率保障条件的充填上行开采可降低上位煤层的破坏程度。采用叠合梁极限破断理论与塑性区发育高度分析合理的充实率,提出充填上行开采可行性条件,得到充填上行开采的临界充实率。结果表明:对于木瓜矿地质条件,上位煤层(9~#煤)不发生破断时,下位煤层(10~#煤)充填开采的临界充实率为82.1%;下位煤层(10~#煤)开采时塑性区发育高度达到上位煤层(9~#煤)时,下位煤层(10~#煤)充填开采的临界充实率为70.4%,即木瓜矿实施充填上行开采9#煤层的临界充实率为82.1%。  相似文献   

16.
深井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巷道应力数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解决孙村煤矿深部二层煤开采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上行卸压开采的技术方案.采用RFPA数值分析软件,对孙村矿深部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条件下,上位煤层回采巷道的应力环境进行了分析;结合覆岩导水裂隙带的观测结果,探讨了上位煤层回采巷道的稳定性,证明上行开采条件下上位二层煤的回采巷道稳定性较下行开采有较大的改善;同时研究了上位二层煤开切眼的合理位置,为保证上行卸压开采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深井倾斜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重点分析了上行开采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合孙村矿3218.19工作面上行开采的实例,就目前深井倾斜近距离复合顶板和冲击地压煤层上行开采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常彦飞 《煤》2015,24(3):57-60
文章选取了林南仓矿上行开采煤层的11号煤层和12号煤层,利用围岩平衡法和"三带"判别法分析了近距离煤层开采的可行性。并根据矿山实际开采时巷道变形情况,得出上行开采时,下部煤层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对其上部煤层开采造成的影响,为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重点分析了上行开采的关键影响因素 ,并对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结合孙村矿 3 2 1 8.1 9工作面上行开采的实例 ,就目前深井倾斜近距离复合顶板和冲击地压煤层上行开采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机理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煤层群上行开采判别方法的局限性,对上位煤层的覆岩状况与上行开采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平顶山四矿近距离薄煤层群和内蒙古酸剌沟煤矿厚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工程实例,并确定了上行开采的关键技术措施.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证明,上位煤层覆岩岩性及结构对上行开采有影响.研究成果扩大了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应用范围,对衰老矿区遗留煤炭资源的回收和特大型现代化新型矿区的开发规划及西部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图1,表3,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