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降血压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探讨具体的降血压治疗。结果 35例患者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维持正常,15例患者则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出现加重现象。结论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需要分情况进行,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选择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期间的降血压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探讨具体的降血压治疗。结果患者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维持正常35例,患者则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出现加重现象15例。结论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需要分情况进行,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选择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5例,根据年龄分为45~64岁组99例,65~74岁组84例,75~99岁组52例。比较3组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布的差异。结果45~64岁组、65~74岁和75~99岁组患者吸烟(37.4%、25.0%和13.5%)、饮酒(20.2%、7.1%和3.8%)、血脂异常(8.1%、11.9%和30.8%)、同型半胱氨酸[(14.64±6.42)μmol/L、(16.75±6.78)μmol/L和(18.02±9.56)μmol/L]、糖化血红蛋白[(7.12±2.13)%、(6.56±2.04)%和(6.57±1.50)%]、脂蛋白(a)[(239.77±207.20)mg/L、(228.71±211.03)mg/L和(183.68±126.46)mg/L]、TG/HDL-C(2.04±1.62、1.64±0.98和2.16±1.82)、TC/HDL-C(4.40±1.09、4.89±1.36和4.99±1.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5~64岁组、65~74岁组以单支血管受累多见,75~99岁以多支血管受累多见,3组患者均以前后循环、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受累多见。结论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延缓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同型半胱氨酸与脂代谢紊乱是老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2013年1月-12月收住入院的既往有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04例,记录其血管性危险因素,并行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24 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 113例有颅内动脉狭窄(狭窄组),91例颅内动脉正常(对照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组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程、冠心病和高脂血症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88,11.878,8.862,P<0.01),收缩压均值、收缩压标准差、负荷值和舒张压标准差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582,-3.273,Z=-2.619,-3.581,P<0.01);颅内动脉狭窄与收缩压均值、收缩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性、收缩压负荷性及舒张压标准差有弱的相关性(r=0.281,0.301,0.251,0.162,0.184,P<0.05).结论 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高血压病程长、冠心病及高脂血症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均值、收缩压标准差、收缩压负荷值及收缩压变异性可能与颅内动脉狭窄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5例,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分成2组,其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率≥50%(至少1支血管狭窄率≥50%)者为狭窄组,101例;狭窄率<50%者为对照组,4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液检测情况,并分析患者血清GGT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结果狭窄组年龄、糖尿病、吸烟、丙氨酸转氨酶、GGT、TG、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GT水平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048,95%CI:1.013~1.084,P=0.007)。随着血清GGT水平的升高,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逐渐增高(χ~2=13.170,P=0.004)。结论血清GGT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密切相关,是其发生和发展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和复发的重要原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其传统危险因素.其中,有症状ICAS是临床干预的重点,治疗方法包括强化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脑硬脑膜动脉联合成形术和体外反搏术等.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和复发的重要原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其传统危险因素。其中,有症状ICAS是临床干预的重点,治疗方法包括强化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脑硬脑膜动脉联合成形术和体外反搏术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每年新发卒中200多万例,其中绝大部分由脑血管狭窄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能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病率.然而,目前有关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并不规范,文章就近年来有关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治疗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每年新发卒中200多万例,其中绝大部分由脑血管狭窄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能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病率.然而,目前有关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并不规范,文章就近年来有关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治疗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每年新发卒中200多万例,其中绝大部分由脑血管狭窄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能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病率.然而,目前有关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并不规范,文章就近年来有关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治疗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酰胺(Cer)、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残余胆固醇(RC)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IS患者209例,根据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分为狭窄组122例和非狭窄组87例,检测患者Cer,计算TyG指数和RC水平。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非狭窄组比较,狭窄组脂蛋白(a)、糖化血红蛋白(HbAlc)、TyG指数、RC、Cer16:0、Cer18:0、Cer24:1、Cer16:0/Cer24:0、Cer24:1/24:0、Cer18:0/24:0升高,Cer24:0降低(P<0.05,P<0.01)。Cer16:0、Cer18:0、Cer24:1、Cer16:0/24:0、Cer18:0/24:0、Cer24:1/24:0、脂蛋白(a)、HbAlc、TyG指数、RC与ICAS呈正相关(r=0.290、r=0.343、r=0.383、r=0.436、r=0.434、r=0.481、r=0.166、r=0.248、r...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血管造影评估伴有高血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274例,在实施脑血管造影时,同时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以评价肾动脉主干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测量直径狭窄率≥50%)患病率。根据诊断分为ARAS组51例,无ARAS组223例。采用标准化问卷法收集人口学资料、心脏病、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等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伴有高血压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RAS的相关因素。结果 274例患者中,吸烟87例(31.8%),糖尿病98例(35.8%),高脂血症126例(46.0%),脑梗死122例(44.5%),慢性肾功能不全23例(8.4%),心脑血管病家族史79例(28.8%);单侧ARAS 42例(15.3%)、双侧ARAS 9例(3.3%)。ARAS组吸烟比例明显高于非AR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1%vs 17.0%,P=0.001)。结论对拟行脑血管造影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同时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尤其是吸烟的高血压患者发现肾动脉主干狭窄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52例为狭窄组,另选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者152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HBV抗原及抗体。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HBV感染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年龄、高血压、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狭窄组血清HBV阳性率为40.1%,对照组为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排除危险因素影响后,HBV阳性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61,95%CI:1.1494.448,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干预HBV感染或许有助于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全面加强国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医学界和社会的共识,其原因包括:(1)自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心脑血管发病率就已呈下降趋势;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卒中发病却呈逐年增高、发病年龄不断提前的趋势。根据WHO MONICA方案,北京社区人群15年(1984—1998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卒中发病率明显上升(9%/年,P=0.039)。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开展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近年来,全面加强国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医学界和社会的共识,其原因包括:(1)自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心脑血管发病率就已呈下降趋势;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卒中发病却呈逐年增高、发病年龄不断提前的趋势。根据WHO MONICA方案,北京社区人群15年(1984—1998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卒中发病率明显上升(9%/年,P=0·039)[1],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无疑是引起卒中的首要原因。(2)一系列基于医院的研究结果显示,颅外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16.
<正>研究表明,20%~48%的缺血性脑卒中可归因于脑血管病变而不是由于颈动脉狭窄或心房颤动所致~([1~4])。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领域内约20%的脑卒中由心源性栓塞或小血管病变引起~([1])。研究提示,52%的脑卒中可能是心源性栓塞,24%为非心源性栓塞,24%原因不明~([2~4])。不同的脑卒中亚类与不同的复发风险相关[5,6],对于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颅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可以减少复发风险,亦可针对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ICA)狭窄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单侧ICA狭窄≥70%的患者117例。收集其一般情况及影像资料,进行脑白质高信号(WMH)评分、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血管高信号(FVH)评分和前循环颅内段血管狭窄评分(SSA),比较ICA狭窄同侧及对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像资料。结果狭窄同侧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评分和血管周围间隙比例与对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狭窄同侧脑梗死、新发脑梗死、陈旧性脑梗死、WMH评分、FVH评分明显高于对侧,SSA明显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70%vs 12.82%,P=0.000;47.86%vs 6.84%,P=0.000;18.80%vs 6.84%,P=0.011;3(1,5)分vs 2(1,3)分,P=0.000;1(0,4)分vs 0分,P=0.000;7(3,9)分vs 10(9,10)分,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A狭窄同侧新发脑梗死、WMH评分、FVH评分和SSA与ICA狭窄独立相关(P<0.05,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ICA狭窄与新发脑梗死、WMH、FVH及SSA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亲环蛋白(CyP)A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脑卒中患者15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分为狭窄组(102例)和非狭窄组(48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三组血清中CyPA的含量;狭窄组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40例)、中度(30例)和重度(32例),比较三组血清中CyPA的含量。分析血清CyPA含量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ELISA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非狭窄组和狭窄组患者血清中CyPA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患者血清中CyPA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PA的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酯(LDL)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高密度脂蛋白酯(HDL)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CyPA含量升高,且其含量与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有关。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yPA含量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无症状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且无冠心病史患者53例,根据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狭窄组33例和小血管组20例。大动脉狭窄组又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15例、颅外动脉狭窄组1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组6例,分别计算各组冠状动脉狭窄和多支狭窄发生率,分析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的关系。结果 53例患者中,84.9%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0.9%合并冠状动脉狭窄,22.6%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狭窄。大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和多支狭窄比例高于小血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颅外动脉狭窄程度加深,冠状动脉狭窄及多支狭窄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很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无症状冠状动脉狭窄率,甚至在缺乏显著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中。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与无症状冠状动脉狭窄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将6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有无颅内血管狭窄分为两组,颅内血管狭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分析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颅内血管狭窄数量的相关性。结果 颅内动脉狭窄组有50例,对照组有17例,年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与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相关,且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rs-0.869,P0.000)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rs-0.490,P0.000)分别与颅内血管狭窄的数量存在负相关关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可作为评估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因素,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值为2.95%时诊断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可能性最大。结论 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存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的降低,且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可能对颅内血管狭窄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