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52岁,因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2周于2010年9月15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左下肢间歇性跛行1年,距离100米.查体:双侧肱动脉搏动良好,腹部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右侧股动脉搏动良好,左侧股动脉搏动微弱.术前CTA提示:腹主动脉瘤,大量附壁血栓,最大横径6.5cm;双侧髂总动脉瘤,左侧最大横径3 cm,右侧最大横径2.8cm,左侧髂内动脉起始于瘤体,右侧髂内动脉闭塞,左侧髂外动脉近端重度狭窄(图1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安全有效全腔内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的方法。方法:针对2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需要重建LSA的患者,采用目前市售的介入器材并改进,先释放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覆盖LSA,再于LSA开口处行体内穿刺破膜、球囊扩张并置入左锁骨下动脉支架,原位开窗重建LSA。结果:患者2例均取得技术成功,主体支架无移位,无内漏;重建的LSA通畅,无内漏。结论:原位开窗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重建LSA,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
肠系膜上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一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患者女性.56岁。因腰背部疼痛行增强CT检查提示胰腺颈部后方异常增强影(图1)。血管造影显示腹主动脉、肝总动脉及胃左动脉正常。胃十二指肠动脉变异性增粗,经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下行进入右肾和髂腰区。脾动脉起始部变异,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相当于肠系膜上动脉第一条分支,其起始部下方为结肠中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和第一空肠动脉。  相似文献   

4.
较传统的开胸主动脉置换术而言,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但是施行TEVAR要求有合适的主动脉支架血管近端锚定区。在一些左锁骨下动脉(LSA)和主动脉病变区距离较短的病例中,只有覆盖LSA开口才能实现锚定区的延长,然而这一操作潜在有即时或延时神经及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因此,LSA的处理一直备受争议,例如:是否需要对LSA进行预防性重建?何时以及如何施行重建?笔者对以上问题研究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支架重建肾动脉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59岁,因突发胸背部持续撕裂样剧痛,伴左腰胁部、右下肢压榨样疼痛于2005年12月入我院,入院时血压控制在120/70 mm Hg左右,右侧下肢皮温降低,右侧股动脉搏动减弱。主动脉CTA检查提示:Stanford B型夹层,第一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30 mm,主动脉真腔被假腔挤压变细。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83岁。因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于2014年2月2日入院。既往无外伤史;有高血压病史12年,血压控制可;有高血脂病史7年,曾服他汀类药物;有冠心病、室性早搏病史10年,心功能检查Ⅰ级。入院查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脐周偏左可触及一搏动性包块,跳动频率与心跳一致,质韧,边缘欠清。腹部CT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血管支架在腔内需要足够的锚定区,避免内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是评价技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常需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然而,常规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是否对预防围手术期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有益以及哪种重建方法更具优势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比较了常规重建左锁骨下动脉与选择性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观点,总结了传统开放手术与腔内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最新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穿刺破膜技术进行原位开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8年1月10例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的资料,其中5例胸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在覆膜支架封盖左锁骨下动脉后,利用打磨过的导丝硬头进行穿刺破膜、球囊扩张,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路。结果 9例开窗成功,1例胸主动脉瘤开窗失败,改行烟囱支架植入。开窗成功的9例术后随访13~53(29. 8±16. 1)月,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无内漏发生。结论利用穿刺破膜技术行原位开窗的技术简单,经济,有效,适用于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Ⅱ型内漏行腹腔镜下肠系膜下动脉、腰动脉及骶正中动脉结扎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手术细节及治疗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60 min,术中失血200 ml,术中成功使用止血夹双重结扎发自瘤体前壁的肠系膜下动脉、2对发自瘤体后壁的腰动脉以及...  相似文献   

10.
11.
<正>就腹主动脉瘤而言,腔内修复术已成为开放手术以外的另一种成功的手术方式。然而,由于解剖学方面的限制使其并不能用于治疗所有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据估计,大约有40%的腹主动脉瘤并不  相似文献   

12.
目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逐渐成为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高危患者.文献报道,在所有腹主动脉瘤患者中,约43%患者同时合并有单侧髂动脉瘤,约11%患者同时合并双侧髂动脉瘤[1].对于此类患者行EVAR术时往往需要考虑如何认真处理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internal iliac artery,ⅡA).  相似文献   

13.
探讨Viabahn覆膜支架对髂动脉病变的价值。分析2017年于我科接受介入治疗的10例髂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球囊扩张成形,后置入Viabahn支架。共置入10枚Viabahn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3~12个月,髂动脉未出现再狭窄或闭塞。应用Viabahn覆膜支架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叫石膏综合征,临床上少见急险。1987年6月~1991年8月收治2例,分别在脊柱骨折复位及髋关节病变手术行石膏固定后诱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20年11月,我科对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ISR,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经球囊或减容技术行充分管腔准备后,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技术重建原病变血管。结果16例股腘动脉ISR血管均重建成功,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100%。术前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0.31±0.12,显著低于术后0.89±0.12(t=-48.257,P=0.000);术前后Rutherford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68,P=0.000)。围手术期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16例随访12个月,3例再发支架内再狭窄,6个月靶血管二期通畅率为100.0%(16/16),12个月二期通畅率为81.2%(13/16),12个月内未发生支架断裂和截肢的病例。结论股腘动脉ISR的处理,尤其是残余狭窄严重或合并支架断裂,使用Viabahn覆膜支架能有效扩张管腔,提高通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技术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IDSM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4月16例接受血管腔内支架治疗的SIDSMA的临床资料。结果均手术顺利,12例行单层裸支架释放,4例行双层裸支架释放。术后腹痛症状改善15例,无变化1例。术后6个月CTA复查,16例均支架通畅,14例假腔消失,2例支架外造影剂显影。结论对于未合并夹层破裂出血、肠坏死的症状性SIDSMA,腔内支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保留髂内动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21例使用改良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行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的累及髂总动脉的腹主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患者资料.患者术前经增强CT评估,术中结合造影情况由操作者制备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行...  相似文献   

18.
19.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采用腔内技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15例的临床资料。1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导管取栓,4例导管取栓+置管溶栓;3例肠系膜上动脉硬化狭窄继发血栓,行导管取栓、球囊扩张和置管溶栓。技术成功率100%,14例患者术后急性肠缺血症状即刻缓解、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24 h出现腹膜刺...  相似文献   

20.
血运性肠梗阻是肠系膜血管阻塞或血流不足引起肠壁血供障碍的一种急腹症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可在短时间内导致小肠及部分结肠广泛坏死 ,病情凶险预后极为恶劣 ,术前诊断困难、死亡率高 ;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提高此病生存率的关键[1] ,本院曾收治 2例 ,现将诊治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