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规划师》2017,(3)
随着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式已融入到乡村空间发展格局中,而乡村旅游功能的植入使得乡村空间面临调适、优化的契机。文章从旅游产业融入的视角,以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和互利共生为切入点,提出了乡村共生空间发展理念与策略,同时以陕南会峪村为例,探讨其"借点造势、多元复合,打造界面、延续记忆,五边象形、塑造意象"的生产、生活、生态共生空间调适途径,以期为当前旅游产业融入背景之下乡村聚落的空间优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于婷婷  蒋存妍  冷红  袁青 《城市规划》2022,46(3):45-53,73
面对长期农业生产及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积累的乡村人地矛盾,乡村脆弱性评价能够直观反映国土空间潜在风险,客观描述国土空间基底和功能的受损状态,为指导乡村地区国土空间治理、完善乡村空间规划管控途径提供依据。依托现有人地耦合脆弱性评价方法,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维度建立评价模型,构建乡村脆弱性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的方法及步骤,以黑龙江省117个县域单元为例进行评价实践,形成乡村脆弱性等级、类型、主因子、风险来源等成果,依托GIS平台直观呈现其空间分异格局,为黑龙江省乡村地区空间治理任务及建设发展目标制定提供依据,并将其融入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评价体系,以期共同指导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新时代农村的发展方向。文章结合福建南安水头镇呈美村旅游规划建设,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空间布局优化产业格局,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提升、农房管控、文化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旅游服务配套,旅游景观风貌提升等详细规划,打造生态文旅新型乡村模式。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成为乡村发展破局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苏南乡村是我国乡村发展的先行区,具有复杂的水网空间特征,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殊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水域网络破碎化、乡村生态风险增加等问题凸显。以苏州昆山长白荡片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克里金插值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景观干扰度分析、景观脆弱度分析,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在风险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基于韧性的适应性、冗余性、鲁棒性特征,从构建抗干扰性生态网络、重组多情景功能分区和完善自适应循环体系三个层面提出苏南水网乡村韧性规划策略,为水网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向乡村发展的一种新业态,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满足市民的闲暇游憩需求,同时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改善农村居住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上海市乡村旅游布局规划》为例,重点研究了乡村旅游规划中的三方面问题。一是产业提升研究。通过分析人群需求,提出了特色旅游产品组成和产品提升策略;通过对旅游功能与空间距离的相关性分析,提出了不同旅游业态分布的引导建议。二是空间布局研究。通过对自然要素、产业要素、文化要素和规划要素的叠加分析,提出了空间结构优化策略;同时提出了分区管控方案,针对不同分区的发展导向和发展规模进行了优化引导。三是用地管控研究。针对现状和拟新增的旅游景区,建立了多要素评估量化系统;对满足相应指标的景区,纳入到规划项目库中。同时乡村旅游的开展,需要配置一定比例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建设用地,本文研究了配套服务建设的用地比例和规模。  相似文献   

6.
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落实乡村全面振兴和统筹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从单一要素管控到多要素综合管控,再到全域全要素系统管控的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不断协调农业空间与建设空间、生态空间的关系,是统筹城乡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平台。针对乡村国土空间全域要素难统筹、空间结构体系不协调、空间功能价值难显化等困境,文章解析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并提出分级分区管制、功能分类管制以及单元落实管制等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策略。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通过强化乡村空间治理和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可有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空间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型乡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经济,拓展村民就业空间提供了先决条件。发展好乡村旅游产业,对生态型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提出了生态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阐述了生态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四大策略,对同类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乡村旅游公路建设是乡村地区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要求,是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途径。我国大多数乡村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势明显,且极有可能涉及生态敏感区。因此,在乡村公路建设过程中,需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文以重庆市忠县至石宝沿江旅游公路二期工程为例,开展乡村旅游公路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研究,对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点提出施工规避、恢复植被、暂时驱逐等措施,以期将项目对乡村沿线地区产生的生境破坏、生态功能下降等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提升依托项目景区形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因循中国传统"时节"中顺天应时、因时利节的思想,从"生态"和"生产"两条线索出发,探索了在易受人类活动影响而产生负面效应的生态敏感地区内,依据生态活动的时节变化规律对生态空间进行分时弹性管控,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生产活动、限定产业空间、实现产业空间内部随时节转换的普适性框架。分时弹性管控拓展了生态空间的管控方法,同时分时的产业活动管理避免了对生产活动"一刀切"的极端保护结果,提供了平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在此基础上,以河北省雄安新区白洋淀圈头乡为例进行应用,从生态管控和产业落实两方面落实,为同类型乡村生态、生产空间管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敏  王云才 《中国园林》2013,(12):60-66
快速城市化阶段,城镇剧烈的空间增长态势和紧张的建设用地形势使得非建设性用地面临日益严峻的保护与利用的现实压力。以吉林长白县龙岗重点生态片区规划实践为例,通过生态要素识别、生态干扰分析以及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融合生态本底、生态过程、生态后果的非建设性用地生态风险评价与空间管制决策模型,阐述以空间管制策略为核心、以生态格局构建为目标、以生态风险评价作为准入机制的非建设性用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技术路线与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2)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China, the phenomenon of ecological islanding in tourist attractions gradually becomes prominent, affe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scenic spots. Tourist attractions are influenced by spatial location,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factors. The appeals of government, tourism enterprises, developers and community villagers in the aspect of landscape and ecology are differen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ourism, leading to different degrees, frequencies and scopes of tourism ecological islanding with prominent conflicts. This is a typical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n China. Taking six scenic spots in Puzhehei as examples, the values of tourism ecological islanding were measured scientifically, and a anti-planning regulatory mechanism against tourism ecological islanding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2.
李玉婷  詹燕  毛华松 《园林》2021,(5):66-73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川南地区散村存在规模小、布局散、资源集约效益低等问题,具有向集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政策导向。基于川南现状新建聚居点的田野调查,分析、归纳新建聚居点自然生态格局破碎、农旅产业联动不足、原真人文环境衰落等现状问题,结合川南自然人文特征,提出"村景一体的生态格局""农旅融合的生产空间""产居一体的生活空间"3个聚居点空间重构策略,从而实现"三生"空间的融合发展。并结合宜宾市银星村聚居点规划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川南乡村聚居点空间重构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3.
贺洋  李倞  徐昉 《中国园林》2022,38(10):80-85
博尔塔拉河流域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正面临着因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干扰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生态系统变化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对生态脆弱的西北干旱地区进行全面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以作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依据。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DEM高程数据,对博尔塔拉河流域进行流域划分,以子流域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单元,联用Arc GIS、Fragstats和Geo Da软件计算得到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模型,对博尔塔拉河流域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0年,研究区内大面积草地、湿地、森林等类型的退化是造成景观生态风险恶化的直接原因,这和第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无序垦荒、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干扰有极大的关系。2010—2020年,随着国家对生态治理的高度重视,多种防治手段并行,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大幅度降低,整体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值呈降低趋势。整个研究期间,生态环境局部改善与部分退化并存,博尔塔拉河流域的景观生态安全情况不容乐观。未来建议从改善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经济体系发展入手,同...  相似文献   

14.
Under the call for “all-for-one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focus of regional-scale recreational services is shif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individual scenic spots and tourist areas towards th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so as to propel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 however, it is still challenging to identity and evaluate spatial locations for developing tourism according their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prioritizing the high-potential ones. Employing the whole western Hubei region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of assessing recreation potential within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n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and uses multi-sourced social-ecological data to develop an SDM model via ensemble machine learning. Through analyses of the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f 336 recreational hotspots in the study area, the model predicts the areas with high recreation potential in continuous areas. This study intends to establish a technique path to examine the regional-scale pattern of recreational spaces via numerical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features,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levant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all-for-one touris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相似文献   

15.
河流风景保护——以桂林漓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晨阳 《中国园林》2007,23(12):15-18
河流风景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景观形态,同时更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廊道和游憩资源,在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然而,由于河流景观的易变性,使得河流风景保护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难点。以桂林漓江为例,通过对一个典型案例的剖析,从性质认识、区域协调、游览模式、生态补水、河道景观、岸线控制、体制创新等方面对河流风景保护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宋云辉  陈一 《风景园林》2022,29(3):37-42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需要以更具地域特色、更高建设水平的乡村景观为基础.选取成都市82个乡村振兴省级示范村,系统分析了成都市乡村景观的营建手法与空间结构特征.首次提出农旅综合休闲模式、花卉园林观光模式、生态风景度假模式、人文民俗保护模式与特色产业体验模式5种乡村景观营建模式,总结出组团式、平行式、围合式...  相似文献   

17.
陕西关中地区乡村旅游组织规划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杰  肖莉 《山西建筑》2009,35(21):28-29
对关中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进行了充分调研,对关中村落旅游空间发展的几种趋势进行了探讨,最后从优化空间布局、关中乡村景观与乡村旅游规划协调等几方面提出了几种关中乡村旅游空间组织规划的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郊绿色基础设施兼具城乡生态 服务与游憩功能,孤立或对立审视此二功能 会导致过度开发或机械被动保护,有机融合 则会促进城郊自然环境资源的高效保护与利 用。结合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论文详细阐 释了融合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的绿色基础设 施用地规划理念及技术方法:一、目标定位, 融合资源保护、生态服务、游憩休闲等复合目 标;二、现状分析,甄别绿色基础设施用地 保护要素与空间格局;三、功能设置环节,因 地植入维护要素系统自然生态过程的游憩功 能;四、用地组织层面,带动游憩产业发展的 同时提升其支持、供给、调节、文化四大生态 功能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传统民居现状 ,提出聚落生态文化的概念 ,并运用生态学、景观学、建筑物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景观价值、空间特性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作了进一步分析 ,指出聚落文化发展与技术结合的重要性 ,人聚环境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的设计原则及相关对策 ,对今天日益升温的民居聚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