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内外已经在低碳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两个层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示范工作,形成了各自的指标体系,但绿色建筑如何与上位的低碳生态规划之间形成直接的指标对应关系,还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与绿色建筑相关指标的梳理研究,结合北京地方特点,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详细规划阶段切入,将绿色建筑与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目标相结合,建立起低碳生态详细规划阶段与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相衔接的指标体系。在详细规划阶段涵盖了空间规划、交通组织、资源利用、生态环境4方面、20项指标,在建筑设计阶段涵盖了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景观环境、室内装修7方面、27项指标,两阶段的各项指标相互对应,并在规划审批环节逐层落实,为世界城市推进低碳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一套可落实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强化广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广州市确定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南沙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将有利于广州实施“南拓”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同意,广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设立南沙区。为高水平、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南沙滨海新城区,塑造具有滨海风貌特色的城市形象,特此举办广州南沙行政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主体工程建筑设计竞赛。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南沙分局组建的广州南沙行政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主体工程建筑设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1月28日,广州首个针对容积率计算的完整规则——《广州市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正式印发,并将于12月1日起实施。该文件首次明确规定,绿色建筑增加面积、地下车库、公共开发空间等不计入容积率;对于地下商业设施,则明确提出要计算容积率。《办法》将与《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进行充分衔接,对符合要求的各类建筑公共开放空间,提出豁免计算容积率的原则和比例要求。所谓的公共开放空间是指,面向小区不特定业主或者公众、全天候免费开放的公共空间,包括架空层、  相似文献   

4.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详规)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总体规划意图为目的,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结合、规划设计与开发衔接,将总体规划的宏观控制要求,转化为微观控制的转折性规划编制层次”。控详规体现了城市设计构想,完善了城市规划编制体制,使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连接为一体。作为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相衔接的重要环节,缩短了决策、规划、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8,(Z2)
历史文化街区不同于城市的一般区域,是提升城市文化自信、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空间资源。广州市结合历史文化街区特点及规划编制管理机制,制定了《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报批指引》,以推动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精细化。该指引在规划管理体系衔接、审批流程、成果构成、建筑规划管理、多功能活化利用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了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技术标准,完善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长效机制,为传承广州市城市文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设科技“十一五”规划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建设事业发展目标,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促进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为主要任务,明确阶段目标、突出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积极推“四节一环保”和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促进节约型城镇和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艳军  李诚固 《规划师》2005,21(9):80-82
巴彦县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管治规划体系为“双心、三轴、五片”。支撑空间管治实施的路径为建立规划管理机制、乡镇撤并,强化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与集约利用,以及建立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机制,进行区域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广州首个针对容积率计算的完整规则——《广州市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正式印发,并于12月1日起实施。绿色建筑增加面积、地下车库、公共开发空间等不计入容积率;对于地下商业设施,则明确提出要计算容积率。  相似文献   

9.
陈晓明  岑慧 《规划师》2012,28(7):32-35,40
以单一规划编制区和地块控制为主体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技术已不能适应广州发展要求,主要存在4个问题:现状调研不深入,与相关规划协调不足,区域与城乡统筹不力,指标体系研究不足。针对以上问题,广州市花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工作对编制技术进行了思考和创新:构建"全区—组团—管理单元与地块"相衔接的控制体系,强化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动态协调,构建各方认同的现状信息甄别与处理标准,强化对生态用地等非建设要素的管控,突出规划成果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引导,注重地块控制指标差异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建筑》2023,(10):94-95
广州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中长期规划一体推进,持续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形成岭南特色绿色建筑发展的“广州经验”和“广州样板”。在推动广州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中,探索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构建政策体系,完善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顶层构架。科学制订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规划计划,编制发布《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1—2035年)》,确定广州市绿色建筑中长期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浩  王亚军 《中国园林》2007,23(9):90-94
从城市特色及其构成要素的把握与辨识出发,分析了城市特色危机的原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缺乏特色的内在因素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的意义。阐述了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的实践策略:即梳理城市自然脉络、挖掘地域性自然地理特色,构建以城市绿地系统为先导的城市空间结构,强化城市生态绿地空间格局、塑造结构特色,实现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特色;保护并营造城市整体文化风貌,通过绿地系统保育城市文化,实现在人文环境中塑造特色;通过城市绿地系统详细规划与园林设计层次特色的构建,实现在人工环境中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2.
公交优先是上海长期以来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大战略.回顾发展历程,剖析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在经历集中大规模建设期后,在与空间形态的协调、出行效率和服务品质、城市交通结构的集约性等方面的瓶颈.结合国际经验、国家战略、上海转型以及交通需求情景研判,立足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愿景及分解指标,提出未来25年上海要以“绿色发展、永续发展”的价值导向,建立高效协作的门户枢纽城市、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绿色低碳的交通发展模式等三个维度的交通发展目标,并指出从区域、市域、分区等不同空间层面,交通与空间协同优化的规划方法及内容要求.分析并提出了交通引领、公交主导、人本协同等理念指引下,如何突出骨架作用、打造轨道都市、引导绿色出行的思路及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13.
郑斌 《福建建设科技》2014,(2):30-31,29
绿色建筑体系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目前绿色建筑体系难以有效的应用在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中,无法充分发挥其节能低碳的价值。本文通过借鉴绿色建筑体系的四大特点,总结出生态城市建设中绿色开放空间网络、分布式能源系统、土地开发模式、城市规划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应对之道。希望能为城市生态规划思路提供研究依据,为建设实施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14.
周婧 《城市建筑》2014,(32):17-17
伴随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因此,我国应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以及3S技术在绿地系统建设中的应用,以期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柳锜 《山西建筑》2014,(19):31-32
简要介绍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并以此为出发点,阐述了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确立规划设计目标、考虑规划设计的综合性等策略,以实现城市绿色建筑规划,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色建筑建设是城市生态环保、绿色健康的重要标志,城市的和谐发展必须大力推广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本文以池州市梅林花园(东区)规划设计为例,阐述了绿色建筑规划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闵雷  熊贝妮 《规划师》2012,(6):18-23
宜居型社区的规划建设对于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探索,武汉提出将低碳生态社区规划设计作为推进宜居型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低碳生态社区规划策略包括:在用地方面,合理确定街区尺度,促进土地混合使用,均衡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在交通方面,合理组织街区路网,建立慢行交通系统;在绿地系统方面,布局一体化绿地、立体绿化系统;在低碳能源技术方面,高效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在水资源方面,加强综合利用,减少对自来水的消耗;在绿色建筑方面,合理布局,采用建筑主体节能、建筑材料节能手段。  相似文献   

18.
日本都市绿地防灾系统规划的思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近年来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大规模灾害的频繁发生,如何建立"安全都市"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课题。在每年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日本,经过长年的防灾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不断地把它们活用于城市绿地建设之中。分析日本防灾系统规划,揭示制定绿地防灾系统规划要点,系统地整理了有关防灾的基本概念,以供读者把握防灾建设的整体印象。  相似文献   

19.
刘骏  唐芝玉 《中国园林》2022,38(8):99-10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是城市绿地规划及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历时性的文本解读可以梳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脉络,厘清规划思想、规划内容、规划方法等变迁与发展特征,了解政策法规、城市发展等因素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影响,并为未来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提供可借鉴的方向与思路。利用文本分析法,结合ROSTCM6软件,对重庆70余年的13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进行定性及定量解读,从规划范围与层次、绿地分类、绿地布局、绿地指标4个方面梳理重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变迁脉络;总结出重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公园绿地始终为规划核心内容,系统化思维逐渐形成,生态保护理念日趋凸显及山城特色不断被塑造”的发展特征;探讨了政策标准、法律法规、制度改革与技术进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提出响应城市发展定位、协同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新思考。  相似文献   

20.
日趋复杂的规划背景,使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郊区新城的建设,也迫切需要彰显其特色的绿地专项规划。以上海市嘉定区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为例,探索郊区新城绿地建设的特点,总结在规划衔接、关注重点、内容深度和控制方式等方面的经验,为郊区新城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