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创伤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创伤救治是创伤外科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严重的腹部创伤、出血,尤其是合并低温、凝血功能障碍及代谢性酸中毒时,患者往往难以承受较长时间的手术,但患者又存在必须手术处理的情况,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应运而生.近年来,DCS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的治疗中日益受到各国学者重视.本文就近年来DCS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严重创伤的损伤控制性手术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随着工业、交通的发展,局部武装冲突绵延不断,高能、高速武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恐怖袭击彼伏此起,严重创伤和多发性创伤日益增多。此类伤员由于伤情复杂、机体内环境紊乱严重,病死率很高。部分伤员被送达医疗单位时已经处于重度失血性休克等“命悬一线”的危急状态,手术干预刻不容缓。但若按常规进行复杂、费时、创伤性大的确定性手术,往往带来灾难性的结局,即使伤员不在手术中死亡,术后也极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存活机会甚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肝脏外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到2011年11月间45例严重肝脏外伤手术病例,其中按AAST分级Ⅲ级15例,Ⅳ级21例,Ⅴ级9例;合并其他器官损伤38例;行损伤控制性肝脏手术19例,一期确定性手术26例,对比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与一期确定性手术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损伤控制性手术组的死亡率较一期确定性手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肝脏外伤治疗选择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严重胸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55例严重胸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两组(1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及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及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三联症"即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消耗性凝血病的检测结果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乳酸清除、凝血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照组,观察组DIC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严重胸腹部创伤患者,在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同时,配以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损伤控制性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损伤控制性手术(dam age control surgery,DCS)主要是指在救治严重创伤病人时改变以往早期进行复杂、完整手术的策略,而采用快捷、简单的操作,及时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保留进一步处理的条件,使病人获得复苏的时间,有机会再进行完整、合理的再次或分期手术。其病理生理基础在于病人出现"致死三联征",即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时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正确且熟练掌握DCS适应证是成功应用这项技术的关键。DCS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初步复苏的同时进行止血和污染控制手术、在ICU继续复苏以及计划性再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救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98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救治,术前严密动态观察病情并评估伤情,遵循严重创伤VIPCO(通气、输液、搏动、控制出血、手术)救护流程行重症监护治疗;术后进一步复温,加强器官功能监护,重视胸肺物理治疗,加强围术期气道管理,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结果治愈出院89例,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死亡7例,救治成功率为90.82%。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2年期间43例严重肝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术后治愈32例(74.4%).死亡11例(25.6%).其中10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急性大出血、心跳骤停,术后9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外伤性肝损伤应及时手术止血.同时对严重的合并伤进行处置.手术方式应根据伤者具体情况作出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U复苏在严重创伤控制性手术(D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3例严重创伤患者采用I期确定性手术,为传统手术组;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严重创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为DCS组。对比DCS组复苏后与传统手术组乳酸水平、凝血时间、pH值、体温,并比较两组死亡率,分析和评价DCS的临床价值。结果与传统手术组比较,DCS组ICU复苏后血乳酸水平、pH值、体温、凝血时间明显改善(P〈0.05)。传统手术组痊愈出院18例,死亡15例;DCS组患者痊愈33例,死亡7例。DCS组死亡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及时采取DCS和有效地ICU复苏,能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死亡率降低可能与ICU复苏后乳酸水平、凝血时间、pH值、体温等显著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9.
严重肝外伤的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严重肝外伤的治疗及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4月-2008年10月17例严重肝外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及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情况.结果 17例患者均经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其中痊愈14例(占82.4%),死亡3例(占18%).术后并发症6例(占43%).结论 符合DCS指征的严重肝外伤患者,应积极实施DCS,提高综合治疗水平,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次手术治疗,可有效地降低严重肝外伤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S)治疗严重肝外伤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23例按DCS原则进行治疗的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愈19例(82.6%),死亡4例(病死率17.4%),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21.7%)。DCS治疗严重肝外伤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应积极实施,分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摘要】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技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经验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2001年9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69例AOSC病人的损伤控制性手术和后续治疗的情况。结果 69例病人均经DCS治疗。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复苏后,18例病人痊愈,47例接受再次确定性手术。共治愈65例(94.2%),再次确定性手术术后出现胆肠吻合口瘘、胆道出血各1例(各为2.1%),经相应治疗痊愈;放弃治疗及死亡各2例(2.9%),原因与DCS无关。结论 对于符合指征的AOSC病人,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积极选择适宜方式的DCS和再次确定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严重肝外伤的救治(附3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严重肝外伤的处理经验。方法对1991年1月~2007年5月经治的32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损伤程度、手术方式、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肝外伤Ⅲ级16例,Ⅳ级11例,V级5例。行单纯修补缝合6例;大网膜填塞加缝合9例;明胶海绵填塞加缝合6例;纱布填塞3例;不规则肝段切除7例,规则右半肝切除1例。痊愈25例,死亡7例,其中死于大血管破裂失血性休克4例,死于颅脑外伤、肝创面再出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8例发生近期并发症,其中再出血2例,均再次手术止血。膈下感染2例,胆漏1例,肝脓肿1例,应激性溃疡1例,急性肾衰1例。结论尽快救治失血性休克,术中彻底止血,充分引流,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在严重肝外伤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57例采用传统液体复苏救治,B组59例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救治。损伤控制性复苏包括:允许维持较低血压,红细胞、血浆与血小板按比例输入,早期采取保温措施,积极纠正酸中毒。比较2组间ICU复苏前后乳酸水平、pH值、体温、PT值、INR值等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结果 ICU复苏前,2组患者乳酸水平、pH值、体温、PT和INR值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复苏期,2组PH值、体温较复苏前升高,且B组升高较A组明显(P0.05);乳酸水平、PT和INR值较复苏前降低,且B组降低较A组明显(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复苏是严重肝外伤救治的较好方法,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胰十二指肠损伤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严重胰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全部6例均为胰腺十二指肠联合损伤,其中1例合并失血性休克,另5例手术距受伤时间均超过24小时,其中2例超过48小时。治疗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实现胃液、胆汁和胰液的完全分流,利于修补后创口的愈合。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除1例行二次手术外,其余均一期痊愈出院。结论对于严重胰十二指肠损伤的病人,损伤控制性手术是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按DCS原则进行救治和58例未按DCS原则进行救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DCS救治分为简单快速手术、复苏治疗和再次确定性手术3个步骤实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CS组和非DCS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7/46)和34.5%(2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954,P=0.026);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包括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率分别为37.0%(17/46)和67.2%(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9.468,P=0.002)。结论按照DCS理念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进行救治,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55例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肝外伤中Ⅰ~Ⅱ级18例,Ⅲ级15例,Ⅳ级17例,Ⅴ级5例;采用非手术治疗31例,均痊愈;于术治疗24例,痊愈22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 肝外伤诊断以伞腹B超和腹腔穿刺为首选检杏,血液动力学稳定时可行腹部CT平扫或加增强扫描对判断是否行于术治疗彳丁帮助.目前,肝外伤的治疗主要考虑两个方面: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和外伤的性质:钝挫伤或贳通伤;在判断是否行保守治疗时,血液动力学稳定性比肝外伤分级相对更重要.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Ⅰ级、Ⅱ级和部分Ⅲ级钝性肝外伤可存严密连续临测下行非于术治疗;根据m液动力学变化和伤情判断及时中转于术;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部分Ⅲ级、Ⅳ级和Ⅴ级严重肝外伤以下术治疗为宜.早期复苏、有效止血、充分引流和防治术后并发症足降低严重肝外伤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在胰腺损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符合DCS纳入标准的34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应用包括迅速控制出血和污染、临时关闭腹腔等简单快速手术,经ICU复苏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31例(91.2%)痊愈出院,3例(8.8%)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胰瘘8例(23.5%),通过引流、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对于符合DCS纳入标准的严重胰腺损伤患者应积极按照DCS原则,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处理,以达到提高存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在胰腺损伤病人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0例胰腺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40例病人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14~60岁,平均34岁;损伤的类型:闭合性胰腺损伤30例(75.0%),开放性胰腺损伤10例(25.0%)。按即胰腺损伤分级标准,Ⅰ级损伤10例(25.0%),Ⅱ级损伤11例(27.5%),工、Ⅱ级均无主胰管损伤;Ⅲ级损伤12例(30%),Ⅳ级为近侧胰腺横断伤或累及壶腹部的裂伤4例(10.0%),V级为胰头毁损伤3例(7.5%)。本组所有病例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均证实为胰腺损伤。结果 39例治愈出院(97.5%),死亡1例(2.5%);因合并脾蒂撕裂致腹腔大出血术中死亡;围术期发生并发症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并发症有胰瘘5例,肠瘘3例,腹腔脓肿及假性胰腺囊肿各1例,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胰腺外伤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并且严格掌握损伤控制原则是降低胰腺外伤病人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