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形态损害特点。方法: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技术对23例高度近视患者(44只眼)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形态学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1)32只眼中有近视弧,多位于视盘颞侧,4只眼环绕视盘;(2)9只眼中有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相对应;(3)5只眼FFA和ICGA检查均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其中3只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位于萎缩病变的边缘,2只眼在玻璃膜漆裂纹中;(4)2只眼FFA检查未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而在ICGA检查中发现;(5)4只眼有玻璃膜漆裂纹。结论: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损害与视网膜损害相关性;晚期脉络膜的损害重于视网膜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出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改变与辨证论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5例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病例,共分两型:单纯型黄斑出血及新生血管膜型黄斑出血。辨证为肝肾阴虚、阴虚火旺和脾气虚弱。结果25例(25眼)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FFA及ICGA中不伴CNV的黄斑出血14眼,伴有CNV的黄斑出血11眼。不同类型的黄斑出血均为虚证,并以肝肾阴虚证为主。结论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以虚症为主,随年龄增长证型有所改变,可有虚中夹实。其中伴或不伴CNV组患者均与肝肾阴虚证有密切关系,同时与阴虚火旺证和脾气虚弱证有关。  相似文献   

3.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也日渐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临床应用中 ,偶尔能见到副反应的发生。现将我院 1 995年 1月~1 999年 1 0月 1 1 59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共 1 1 59人次 ,其中男性 649例 ,女性 51 0例 ;小于 2 0岁者 4 0例 ,2 1~ 4 0岁者 2 57例 ,4 1~ 60岁者 580例 ,60岁以上者 2 82例 ;年龄最大 85岁 ,最小 8岁。病史 :询问有无禁忌证 ,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特别是青霉素皮试阳性者不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如有轻微反应…  相似文献   

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以荧光素钠为造影剂,将其从静脉注入人体,在眼内血管循环时发出荧光,观察并及时拍摄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反映眼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的生理与病理情况。FFA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目前已经成为眼底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与循环系统相关眼底病的发病率、年龄增长趋势以及血管造影检查在眼底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眼科1283例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bgiography,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的资料、眼底病发病部位和性质进行了分组比较.结果在1283例患者中,视网膜血管性疾病700例,占54.5%,平均年龄58.7岁;黄斑部疾病330例,占25.7%,平均年龄54.1岁;炎性眼底病103例,占8%,平均年龄44.02岁.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循环系统疾病的不断增多,眼底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应用彩色荧光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有助于眼与全身病的早期确诊和随访.  相似文献   

6.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是眼科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病变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荧光素钠静脉注射成功与否是该检查的关键,荧光素钠对血管外组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果药液外漏,不但影响血管显影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可引起局部组织疼痛、糜烂、坏死及血管炎等.因此,荧光素钠静脉注射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严禁发生荧光素钠注射液血管外漏.然而,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时有意外发生荧光素钠外漏.现将有关荧光素钠静脉注射过程中意外发生荧光素钠注射液外漏的原因与治疗护理对策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其主要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为我国主要致盲的疾病之一.而其中大量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并未被发现,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康复是目前糖尿病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我们参加了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中药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了解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并拟在3年后跟踪随访观察,为早期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作者综述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分期、病情及疗效判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的眼底改变情况。方法对36例(50只眼)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进行双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50只患眼中,39只眼出现视盘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强荧光。其中的17只眼可见周边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10只眼伴有黄斑区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形成黄斑囊样水肿;1只眼黄斑区早期未见异常,晚期可见黄斑区荧光渗漏。对22例单眼前葡萄膜炎患者对侧眼FFA检查发现,5只眼出现视盘荧光渗漏,1只眼伴周边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结论大部分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患眼和部分对侧眼可出现眼底改变。  相似文献   

10.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认识增殖前期病变,判断是否进入增殖期以及应用对糖尿病黄斑病变进行诊断与分型等.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过程中,合理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将会提高对病变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诊治本病对保护视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对我院近年来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诊治DR患者104例208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1月期间在我院行FFA检查的207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实施相应措施以来,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轻度不良反应一般嘱病人深呼吸或饮水、休息片刻便能缓解;中、重度不良反应经过积极的抗过敏及对症治疗,症状很快得到缓解,无后遗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行FFA检查可发生轻重不一的不良反应,在检查前要严格掌握好适应症及禁忌症,重视患者的全身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探讨FFA在AION诊断和研究方面的价值。方法:58例AION患者均行FFA检查,并分析FFA图像资料。结果:FFA早期可表现视盘全部或部分荧光素充盈延缓或缺损,也可以是视盘没有明确的荧光素充盈延缓或缺损。FFA晚期视盘荧光形态多样,缺血区可表现为强荧光,也可呈弱荧光;非缺血区可表现为正常荧光或强荧光。结论:FFA可对AION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资料但缺乏特异性。诊断AION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FFA、视野检查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对98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中11例合并视网膜静脉栓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型DR同时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者,其高发阻塞部位与单一眼底静脉阻塞部位(以颞上方最多见)有所不同;DR病人中同时发生RVO的机率(10.2%)高于正常人群。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较易合并RVO。  相似文献   

15.
静脉注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目前是眼科临床应用极为普遍而有效的检查方法,为眼底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该项技术是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在眼内血液循环时所发出的荧光,利用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循环的动态过程及荧光素显像的分布情况,找出眼底病变的部位、程度、性质等。  相似文献   

16.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使眼底血管显影,来鉴别与诊断眼底疾病以及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使眼底血管显影,来鉴别与诊断眼底疾病以及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检查方法。与其他血管造影一样,FFA也存在一过性恶心、呕吐、眩晕、荨麻疹、呼吸困难、哮喘发作或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猝死等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目前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为减少FFA检查不良反应,近3a来我院细化FFA检查的每个环节,使FFA不良反应基本消失。现将我院2000年2月-2007年2月1848例FFA检查资料及预防不良反应的一些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睫状视网膜动脉是灌注黄斑区血流的动脉,可走行于黄斑区上方或下方,供应黄斑区及其附近视网膜内层的小部分区域。当供给黄斑及其附近视网膜的睫状视网膜动脉因各种原因而发生阻塞,称为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cilioretinal artery occlusion)。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病例临床上少见,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视网膜血管疾病联合发病,临床分为3型:Ⅰ型,单独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Ⅱ型,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Ⅲ型,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各有其特点。笔者对我院从2000年至2005年收治的单独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病例回顾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 (FluoresceinFundusAngiography ,FFA)、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IndocyanieGreenAngiogra phy ,ICGA)作为当代眼科诊断眼底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对眼底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治疗前后的眼底对照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 。造影的效果与护理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良好的护患沟通是保证高质量护理配合的前提。笔者通过对 189例行FFA/ICGA双项混合同步造影检查患者加强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交流沟通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9例患者中 ,男 10 0例 ,女 89例 ,年龄 4 8~ …  相似文献   

2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底疾病 ,好发于 4 0岁左右青壮年 ,以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神经层渗出性脱离为特征 ,病程长 ,易复发〔1〕。在治疗上缺乏特效方法。从文献报道和我们的临床分析来看 ,本病的转归除与治疗有关外 ,不同型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 phy,FFA)表现其转归也不一 ,在此 ,我们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一探讨 ,为对本病的治疗提供参考。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1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