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日本东京电力株式会社(TEPCO)和文部科学省(MEXT)等机构截止到2011年5月6日公布的较高放射性水平污水的泄漏资料和较低放射性水平污水的主动排放资料,以及海域的辐射环境监测资料和水产品放射性含量监测资料等,分析了泄漏及排放的放射性污水在近岸海域海水中的分布,并初步评估了所致的海洋生物剂量和公众剂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γ能谱法和放射化学分析法对大亚湾核电站、阳江核电站、台山核电站周围海域及非核电周围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水平进行了监测,分析了核电液态流出物排放对附近海域海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早期由于异常排放导致附近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显著高于本底水平,此后恢复至本底水平;阳江核电周围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变化范围为0.49~4.77 Bq/m3;台山核电周围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变化范围为<0.11~2.21 Bq/m3;非核电周围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变化范围为0.62~2.52 Bq/m3。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在本底水平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放射性~(187)Cs尘埃的垂直迁移的三年连续观测,研究传统数学模型在其中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浓度随土壤厚度变化是由一对数分布来精确表达的,此分布中的参量是作为Fokker-Planck方程的解来确定的,此方程的一个特例就是扩散-对流输运方程。  相似文献   

4.
《辐射防护》2020,40(2):98-98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发布第92号报告《放射性核素向环境释放后公众防护的辐射监测》。核设施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事故情况下,可能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就是这种情况下的两个特例。  相似文献   

5.
日本JCO临界事故的辐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9月 3 0日 1 0 :3 5日本核燃料处理公司 ( JCO)的 3名工作人员在将约 1 6.6kg浓缩铀溶液直接倒入沉淀池内时引发临界事故。事故的核裂变总数为 2 .5× 1 0 1 8,释放出大量中子和 γ辐射 ,3名当事人都受到严重中子和 γ照射 ,表现出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典型的急性辐射综合症。当天 1 5:0 0东海地方当局实施半径 3 50 m范围内 2 0 0人避迁撤离措施 ,1 0月 1日 6:0 0链式反应终止 ,1 0月 2日 1 8:3 0日本政府宣布解除对该地区的警戒。事故发生后日本有关部门和机构对事故处理、事故分析、应急监测、事故影响评价、公众沟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次事故在国际核事故分级表上列为 4级 ,场外无明显放射性污染 ,临近公众受到轻微照射。本文介绍 JCO临界事故的事故序列、事故响应、事故监测和剂量估算。  相似文献   

6.
我国陆地137Cs沉积所造成的γ辐射剂量率,以均匀分布模式进行估算比较合理。以此得到,我国各省的137Csγ辐射剂量率的均值在(7—18) ×10-10Gyh-1之间,约占陆地总的γ辐射剂量率的1%-3%;考虑到人口的分布,全国的平均值约为9×10-10Gyh-1,约占总γ剂量率的1.5%左右。但最高值可达 1.7 × 10-8Gyh-1,与其它任一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贡献相接近。与此相比较,如果用张弛长度为 3cm的指数分布模式估算,137Cs γ辐射剂量率的贡献比用均匀分布模式约高 1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非饱和浸出实验条件下水泥固化体试块周围水的饱和度 f对137 Cs浸出影响的一些结果,包括累积浸出份额Ft、浸出通量分数Jn和等效扩散系数De。结果表明:Ft随f的增大而增大;Jn随着浸出时间的增加明显降低,随f的增加略有增加;De随f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介绍了非饱和浸出实验中水泥固化体试块体积大小对137Cs浸出影响的一些结果,包括累积浸出份额Ft、浸出通量分数Jn和等效扩散系数De等.实验用浸出介质为石英砂;石英砂中水的饱和度在39.4%~100%之间,共计5个饱和度;被浸固化体的体积在40.2 cm3~16945.5 cm3之间,共计8种规格.结果表明,Ft随着固化体试块体积V的增大而减小,并可以用Ft=a×Vb很好地拟合;Jn随固化体试块体积V的增大而明显降低,而且可以用Jn=c×Vd很好地拟合;De不是常数,而是随固化体试块体积V的增加而增大.由此可以看出,浸出实验不考虑固化体试块体积的大小以及浸出时间的影响,将会得出与实际处置释放源项相差甚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开展农作物对干沉积放射性气溶胶的截获和易位行为研究,对于公众辐射剂量估算以及旨在降低农产品放射性污染应对措施的有效性评估至关重要。选取我国代表性果菜类作物——茄子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开展了典型裂变产物90Sr、137Cs在茄子不同生长阶段的截获和易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植物对放射性核素的截获份额和易位因子随植株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开花期茄子对90Sr、137Cs的截获份额分别为0.14、0.21,结果期茄子对90Sr、137Cs的截获份额分别为0.17、0.26;开花期茄子对90Sr、137Cs的易位因子分别为1.6、4.7,结果期茄子对90Sr、137Cs的易位因子分别为2.3、5.9。就不同核素而言,不同生长阶段试验植物对137Cs的截获份额和易位因子均高于90Sr。  相似文献   

11.
福岛核事故,对全球核电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世界各国及相关国际机构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国也出台了多项整改措施,出版了很多文件,加强核应急管理。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整改后核电厂核应急工作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供核应急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源项估算及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参考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的部分资料,利用美国核管会发布的《轻水堆核电厂事故源项》(NUREG-1465)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为轻水堆设计估算参考源项所提供的简化方法》(IAEA-TECDOC-1127)两份技术文件中的假设条件,分别计算出事故后由堆芯释放到安全壳内的放射性源项。同时通过对堆芯积存量、抑压水池净化...  相似文献   

13.
由于对环境影响的关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人们进行了大气、陆地和海洋环境人工放射性核素变化监测与研究,研究的主要核素是131I、137 Cs、134 Cs和129I。除了关注浓度水平的变化外,还进行了通过大气和海流对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核素运行路径的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受气候条件的控制,事故释放进入大气的放射性核素先经过太平洋到达北美,然后越过大西洋到达欧洲,最后绕北半球一周后到达中国。除事故核电站周边外,全球大气中131I活度浓度在mBq/m3量级,137 Cs活度浓度在0.1~1mBq/m3量级。事故释放进入海洋的放射性核素将随海流向东输运,然后在北太平洋随环流输运。研究也发现在离开源地不远的海区,由于混合进入200m水深以下的次表层水,在远离事故核电站海区水体的137 Cs活度浓度可达100Bq/m3,但大部分水体137 Cs活度浓度在Bq/m3量级,仅稍高于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14.
潘金钊 《核动力工程》2012,33(4):131-134
日本福岛核电事故虽然未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但是该事故的发生对我国后续核电的发展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庞大、密集的核电发展规划在世界能源发展领域是绝无仅有的,无论是在技术路线、标准制订还是在建造、运行的组织管理上,我国核电建设者和管理者都将面临巨大考验。通过分析和借鉴本次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发生、处理过程,将对我国核电发展在多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从而促进我国核电规划及核电事故应急体系的持续完善。  相似文献   

15.
The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Station (FDNPS), operated by 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 Holdings, Inc., went into meltdown in the aftermath of a large tsunami caused by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of 11 March 2011. The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FDNPS buildings is indispensable to execute decommissioning tasks in the reactor buildings. We conducted a radiation imaging experiment inside the turbine building of Unit 3 of the FDNPS by using a compact Compton camera and succeeded in visualizing high-dose contamination (up to 3.5 mSv/h). In addition, we drew a three-dimensional radiation distribution map inside the turbine building by integrating the radiation image resulting from the Compton camera into the point cloud data of 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acquired using a scanning LRF. The radiation distribution map shows the positions of these contaminations on a real space image of the turbine building. The radiation distribution map helps workers to easily recognize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and to decrease their own exposure to radiation because the contamination cannot be observed with the naked eye.  相似文献   

16.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泄漏放射性核素漂移扩散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主研发的放射性核素大气扩散模拟计算软件RADCES模拟计算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泄漏放射性核素的漂移扩散情况,给出了放射性核素云团的漂移扩散路径及到达CTBT国际监测系统部分核素监测台站的时间。结果表明,理论预测放射性核素云团到达时间与台站监测到异常样品的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福岛核事故中喷洒水溶性树脂降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东京电力公司通过在事故现场喷洒水溶性合成树脂的办法,在污染区表面形成固结层,抑制和控制放射性粉尘的扩散。本文简要介绍了福岛核事故发生的经过,喷洒水溶性树脂的动机,喷洒范围及实施过程。依据相关报告,对福岛核事故中喷洒水溶性树脂的降污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就水溶性树脂的降污机理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喷洒水溶性树脂对固定放射性粉尘等有一定的降污效果,值得我国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介绍福岛核事故的起因及发展,分析核事故的形成原因,阐述福岛核事故对核安全及我国核电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在建立健全核应急管理体系方面的措施及建议。希望能引起核能开发人员、核技术应用人员、核应急管理人员、核工业从业人员,以及公众的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19.
福岛核事故期间西藏地区辐射环境应急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西藏辐射环境监督站在拉萨立即展开辐射应急.通过对γ辐射剂量率,以及气溶胶中137 Cs 、134 Cs 和131 I 活度浓度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福岛核事故未对西藏地区的辐射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福岛核事故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核素中包含了锕系元素Pu,其中以极毒组的239Pu、240Pu和高毒组的241Pu为主。本文总结并分析了针对福岛核事故向环境释放的Pu的相关研究。据估计,福岛核事故向环境中排放的239+240Pu总量约为109 Bq,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排放量的万分之一。此次事故排放的Pu同位素原子比(240Pu/239Pu和241Pu/239Pu)及活度比(A(238Pu)/A(239+240Pu))明显异于全球沉降值,可作为事故中Pu溯源的判定依据。事故所排放的Pu全部来源于核电站1~3号反应堆堆芯而非乏燃料池。现有研究报道的数据表明,在福岛核电站周围30km范围内的陆地环境中存在来自核事故排放的Pu污染,污染相对严重的"热点"区域和该地区与核电站的相对位置没有明显关联,主要是受地形和降水的影响。而对于人们关心的海洋环境,来自福岛核事故的Pu污染非常小。核事故向海洋中排放的Pu相对于核事故前海洋环境中的Pu污染水平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