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每日饮水量及其影响因素,为饮水污染物暴露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14个地级市18岁以上居民,采用问卷调查和标准量具直接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水分摄入情况。结果本次共调查3 592名居民,其直接、间接和总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1 000、477、1 615 mL/d,男性居民3种饮水量(1 200、512、1 766 mL/d)均高于女性(1 000、450、1 494 m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80岁年龄组居民直接、间接和总饮水量最低(750、418、1 280 mL/d),45~59岁年龄组居民总饮水量最高(1671 mL/d),不同年龄组居民直接、间接、总饮水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大专及以上学历居民总饮水量最高(1 780 mL/d),小学及以下居民总饮水量最低(1 542 mL/d),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直接、间接、总饮水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珠三角地区居民总饮水量最高(1 850 mL/d),粤北地区居民总饮水量最低(1 430 mL/d),不同地区居民直接、间接、总饮水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广东省居民饮水量存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域差异,在进行饮水污染物暴露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时需考虑上述因素差异,以提高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的饮水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城区和郊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共425人,问卷调查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出生年月、身高、体重、在广州居住时间等),个人健康情况,饮水习惯及近一周(包括每天起床到早餐之间、早餐、早餐后至午餐之间、午餐、午餐后至晚餐之间、晚餐、晚餐后至睡觉7个时间段)的饮水类型、频次和饮用量。结果调查对象的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和间接饮水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 775、1 050和664 ml/d,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 035、925、633 ml/d。男生直接饮水量(1 075 ml/d)高于女生(975 ml/d),而间接饮水量(609 ml/d)低于女生(720 ml/d);小学生的间接饮水量(747 ml/d)高于初中生(580 ml/d)和高中生(579 ml/d);肥胖学生的直接饮水量(1 650 ml/d)高于超重学生(1 158 ml/d)和体质指数正常的学生(1 025 ml/d);城区学生的总饮水量(1 890 ml/d)和直接饮水量(1 250 ml/d)均高于郊区学生(1 619 ml/d,900 ml/d);广州本地学生的直接饮水量(1 015 ml/d)低于外地学生(1 150 m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城郊、籍贯可能是总饮水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呈城区高于郊区、外地高于本地的趋势;性别、城郊和籍贯可能是直接饮水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呈男生高于女生、城区高于郊区、外地高于本地的趋势;学段和性别可能是间接饮水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呈小学高于初中和高中、女生高于男生的趋势。结论中小学生饮水量受多因素影响,制定中小学生适宜饮水量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某区成年居民饮水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深圳某区成年居民每天饮水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我国不同人群的适宜饮水量积累基础数据。方法采用三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某区18~60岁居民385名,调查对象利用定量用具对连续7d的每日每次饮水量进行估计,并记录每次饮水量和种类,饮水总量为白水、茶水、饮料和酒的饮用量之和。结果调查对象饮水总量的中位数为1403ml/d,白水、茶水、饮料的中位数分别为814、149和186ml/d。男性饮水总量和茶水饮用量显著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白水和饮料的饮用量减少而茶水饮用量增加;肥胖者饮料饮用量较高;吸烟者白水饮用量少而茶水多;饮酒者饮水总量和饮料饮用量较多,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水量影响因素较多,应综合考虑各因素制定适宜饮水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广州市居民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的相关影响因素,为 DM 筛查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2013年12月对广州市年满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体格检查,共6 159人。研究广州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体质指数BMI下的DM患病率,利用χ2检验和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DM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6 159名居民中,DM患者为669例,经加权处理后患病率为 10.6%;卡方检验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高尿酸血症、痛风、其他慢性疾病、BMI、血脂异常、高血压等。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的危险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血脂异常、高血压。结论 年龄、BMI、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是广州市居民DM 的危险因素,在DM的防治中,这些因素应作为理想的干预因素,以加强健康教育、合理膳食,并加强定期测量血糖,有效预防和控制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州市花都区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及自编调查问卷对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取得的广州市花都区480例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各评分:生理功能(78.32±13.80)分、生理职能(67.33±32.85)分、躯体疼痛(20.63±18.17)分、总体健康(62.50±7.95)分、活力(68.36±15.29)分、社会功能(71.42±14.81)分、情感职能(76.28±38.87)分,生存质量总分(456.83±120.7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精神状况、运动情况、不良生活方式、有无合并其他慢性病、医疗保险情况、对高血压的态度的组之间,生存质量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精神状况、运动情况、不良生活方式、有无合并其他慢性病、医疗保险情况、对高血压的态度是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性别、文化程度、收入、婚姻、精神状态、运动、不良生活方式、慢性病、医疗保险情况、对高血压的态度是影响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常住居民糖尿病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荔湾区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以入户问卷调查、医学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家庭人口、婚姻、文化程度、医疗支出、职业史、家族史、患病史)和健康影响因素(吸烟、饮酒、运动情况)等,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结果共调查33300人,其中男性16157人,女性17143人,检出糖尿病患者1388例,其中男性573例,女性815例,糖尿病粗患病率为4.2%,标化患病率为3.6%。男性粗患病率为3.5%,女性为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P〈0.01),以65~74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11.2%);随着体质指数、腰臀比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职业及饮酒情况均是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OR分别为1.888、1.552、1.321、1.043、0.861。结论广州市荔湾区常住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年龄、职业、体质指数、腰臀比及饮酒情况是糖尿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州市荔湾区常住居民糖尿病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荔湾区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以入户问卷调查、医学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家庭人口、婚姻、文化程度、医疗支出、职业史、家族史、患病史)和健康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广东省广州市居民健康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按性别定额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422名15岁~的居民进行健康相关行为(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其中社区居民200名,医院门诊患者222名。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 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本调查吸烟者11.85%;饮酒者6.2%;常参加体育锻炼者59.72%;主动获取保健知识者66.1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性别是影响吸烟(OR=19.68,95%CI=7.37~52.60)、饮酒(OR=7.84,95%CI=2.61~23.59)、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OR=2.05,95%CI=1.34~3.15)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是影响吸烟(OR=0.42,95%C I=0.21~0.83)、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OR=2.09,95%C I=0.31~0.73);在业状况是影响体育锻炼(OR=0.61,95%CI=1.02~2.62)和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OR=1.77,95%CI=1.08~2.90)的主要因素。结论 本次调查对象健康行为与性别、文化程度、是否在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患者发病住院的季节分布特点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州市某三甲医院2010-2017年确诊为UGIB的2 589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日期及同期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季节间UGIB住院人次的差异,并分析各气象因素与UGIB住院人次的关系。结果 2010-2017年UGIB的住院人次高峰值均分布在冬春季节;Spearman 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UGIB住院人次与月平均气温关联最强(r=-0.518,P<0.001),人体舒适度指数次之(r=-0.510,P<0.001),再次是月平均气压(r=0.369,P<0.001)和月平均风速(r=0.308,P=0.002),而月平均日温差(r=0.043,P=0.660)和月平均相对湿度(r=-0.030,P=0.773)与 UGIB无显著关联。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是UGIB住院人次的独立影响因素。舒适度指数绝对值越小,UGIB月住院人次越多。结论 UGIB患者发病住院与季节及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冬春季节是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7,(2):220-223
目的了解广州市花都区公安干警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4月健康体检的公安干警651例,采取问卷调查和腹部B超检查及血脂生化检查,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体检人员脂肪肝总患病率为22.4%、男患病率为22.9%,女患病率为17.7%。脂肪肝患病率各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可见,年龄分组、是否高脂饮食、是否饮酒、是否血脂异常和是否超重/肥胖的脂肪肝患病率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和是否体育锻炼的脂肪肝患病率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Logid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可得,年龄、高脂饮食、长期饮酒、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甘油三酯升高、BMI高,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高脂饮食、长期饮酒、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甘油三酯升高、BMI高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对脂肪肝的影响,在校正其他因素的影响后,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体育锻炼是脂肪肝的保护因素。结论脂肪肝的患病率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年龄、高脂饮食、长期饮酒、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升高和超重/肥胖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和体育锻炼是脂肪肝的保护因素。因此,合理的膳食结构、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脂肪肝的重要措施。本地区公安干警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应积极防治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避免长期过量饮酒,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质量,以降低脂肪肝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居民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4—8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抽中的家庭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市27718名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完成调查,得到有效问卷25684份。居民吸烟率为22.7%,男性吸烟率为46.2%,女性吸烟率为2.0%;现在吸烟率为19.9%,男性现在吸烟率为40.5%,女性现在吸烟率为1.6%。吸烟者开始吸烟年龄中位数为20岁,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中位数为14.3支。戒烟率为13.1%,复吸率为9.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022,95%CI:0.019~0.026)、文化程度(OR=0.697,95%CI:0.659~0.737)、家庭人均年收入(OR=0.975,95%CI:0.955~0.995)和饮酒(OR=2.687,95%CI:2.467~2.927)是吸烟的影响因素,在以在校学生或未婚状况为对照时,职业和婚姻状况亦是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居民吸烟率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吸烟主要在男性中流行,控烟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花都区2000~2013年孕产妇死亡报表、核实调查报告、病历摘要及死亡评审资料。结果14年中孕产妇死亡65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户籍人口为21.73/10万,全人口为38.45/10万。近14年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尤其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降低。死因顺位前3位依次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08年及以前涉及非法接生引起的产后出血和羊水栓塞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2008年后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不断增加。结论孕产妇死亡受医学和社会诸多因素影响。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一是加强流动人口孕期管理,杜绝非法接生;二是加强对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进一步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识别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兰州市西固区居民饮水量,为西固区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夏季(7月)、冬季(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西固区选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240名,通过问卷调查和标准量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饮水量调查,采用美国环保局公式计算西固区和中国不同性别人群饮用水污染物暴露剂量。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西固区居民全年日均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2 161、1 800和430 mL/d。男性全年总饮水量和直接饮水量(2 404和2 000 mL/d)均高于女性(2 143和1 700 mL/d)(P0.05);不同年龄人群中,(45~64)岁人群的全年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和间接饮水量(2 502、2 000和521 mL/d)最高,其中不同年龄人群的总饮水量和间接饮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冬季不同年龄人群的间接饮水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西固区的女性饮用水污染物暴露剂量较男性高10.7%;西固区男、女性的饮用水污染物暴露剂量分别较中国同性别人群高6.5%、20.2%。结论西固区饮水健康风险评价应采用本地区暴露参数,同时考虑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市荔湾区常住居民对新冠疫苗的认识,探讨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星,于2020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邀请广州市荔湾区18~59岁常住居民在线填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对新冠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等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5 763名18~59岁常住居民,其中男女分别占23.58%、76.42%,新冠疫苗接种的愿意率为82.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为教师(OR=3.009)、家务(OR=2.691)、医疗卫生人员(OR=2.652)、餐饮食品业(OR=2.292)的居民以及认为疫苗安全(OR=24.007)、认为得新冠肺炎的几率很大(OR=17.528)的居民接种意愿较高。结论 广州市荔湾区18~59岁常住居民接种新冠疫苗意愿较高,职业、对疫苗安全性的认知、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是居民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萝岗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萝岗区居民慢性病患病人次率为149.74‰,其中城镇为134.71‰、农村为181.93‰;影响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因素为城乡分组、婚姻状况、职业、年龄和文化程度。[结论]萝岗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城乡差别较大,应充分重视城乡居民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健康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民的健康素养现状,探讨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越秀区2个街道分别抽取4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60名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使用<2008广州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以及知识和理念性健康素养、行为健康素养、技能健康素养3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民的健康素养现状,探讨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越秀区2个街道分别抽取4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60名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使用《2008广州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以及知识和理念性健康素养、行为健康素养、技能健康素养3方面问题,计算各道题目的知晓率和综合素养得分,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共发出问卷481份,回收481份,回收率为100%。越秀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90%,综合平均分为(64.18±12.61)分(满分100分),其中知识和理念性平均得分(65.00±14.44)分,行为性平均得分(62.38±12.52)分,技能平均得分(65.48±21.37)分。此次调查显示知晓率最高的题目为"当你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应拨打120",达到97.7%,知晓率最低的题目为"被动吸烟会引发的疾病"(多选题),为0。进行单因素分析时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家庭人口数、婚姻状况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越秀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较多,应该根据不同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措施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以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居民健康素养状况,为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白云区15~69岁常住居民600名进行调查。结果白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3.17%;居民具备6类健康素养的比例为安全与急救59.17%、科学健康观49.33%、健康信息37.83%、传染病预防31.67%、慢性病预防22.50%和基本医疗17.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影响白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白云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健康促进应考虑不同人群的背景差异,针对性开展健康素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15岁及以上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该地区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 578位15岁及以上居民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19.2%(482/2508),男、女慢性病总患病率分别为8.69%、10.51%。前五位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10.6%),胃肠疾病(3.7%)、糖尿病(2.5%)、慢性阻塞性肺病(1.2%)、冠心病(0.8%)。不同年龄组、不同教育程度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病组人群与非慢病组人群之间饮酒情况、高盐饮食、高脂饮食、体育锻炼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尤其高血压已成为影响广州市白云区居民尤其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应加强以老年人为重点干预对象的慢性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广州市花都区2000~2019年孕产妇死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医疗保健服务情况,总结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花都区2000~2019年度孕产妇死亡报告表、核实调查报告、病历摘要及死亡评审资料。结果 (1)在研究的20年共发生孕产妇死亡83例,前10年广州市户籍和全人口的平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3.41/10万活产、54.42/10万活产;后10年分别为10.56/10万活产、15.00/10万活产。孕产妇死亡率呈"先快速后平稳"的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年均降幅大于户籍人口。(2)前后10年社会人口学特征、孕产期保健状况、死因分类有明显变化。前10年主要死因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和心血管疾病,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环节是个人家庭居民团体;后10年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产后出血和恶性肿瘤,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环节为医疗保健系统。前后20年的第一位影响方面均是知识技能。结论孕产妇死亡受医学和社会诸多因素影响。要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对医疗保健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提高对妊娠合并基础疾病的识别、监测和多学科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