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讣闻报道是美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家常菜。在过去的中国,只有那些名人或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去世,才有可能以新闻形式见诸报端。上个世纪80年代《光明日报》曾作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逝世可见报的规定。即使有资格见报的人,除去那些名人,也按官阶大小给予不同的篇幅,大多数也只是简单的生平介绍,千篇一律,枯燥而单调。而美国却不同,报纸对一个人的过世,不论是名家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的一生有特色、有亮点,都可成为报道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李军 《新闻天地》2005,(1):12-15
2003年11月11日,《新京报》在北京创刊。《新京报》是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第一家跨地区联合办报的试点单位,由光明日报社主管,光明日报社、南方日报社联合主办,是两家党报集团以市场为导向,以资金为纽带,以共享优势为基础而创办的一家新型时政类主流日报。  相似文献   

3.
张瑞 《传媒》2022,(1):33-34
新闻评论作为传统纸媒的核心内容,是媒体编辑水准和思想深度的重要载体,在强化媒体权威性、提高舆论引导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新京报》自创办之日起,就非常重视新闻评论的板块建设,并将其作为主打特色内容进行广泛推广,最后成功将其打造成为独有的品牌符号,在培育品牌竞争优势、提高舆论引导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加强《新京报》新闻评论的特色解析,对国内传统纸媒的内容建设与转型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闻世界》2008,(7):95-95
图像的瞬间传播性和直接性决定了它的高效率。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方面,图片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数据新闻拥有比传统新闻报道更为复杂的叙事维度,使得新闻内容生产在叙事声音、叙事语法、叙事话语和叙事接受等方面都产生了新的变革,改变了传统新闻内容的叙事模式。《新京报》作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典型代表,开发了多个数据新闻栏目,生产出了契合热点的深度化数据新闻,是数据新闻探索之路的先行者。在未来,新闻媒体还需强化数据新闻的故事性叙事,进行全媒体内容生产,在数据新闻的探索之路上进行更具深度的挖掘。  相似文献   

6.
数据新闻拥有比传统新闻报道更为复杂的叙事维度,使得新闻内容生产在叙事声音、叙事语法、叙事话语和叙事接受等方面都产生了新的变革,改变了传统新闻内容的叙事模式。《新京报》作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典型代表,开发了多个数据新闻栏目,生产出了契合热点的深度化数据新闻,是数据新闻探索之路的先行者。在未来,新闻媒体还需强化数据新闻的故事性叙事,进行全媒体内容生产,在数据新闻的探索之路上进行更具深度的挖掘。  相似文献   

7.
从报社新闻编辑部的中高层编辑如何理解新闻专业主义入手,通过三种调查手法,包括实地观察、深入访谈和阅读相关材料,考察了《新京报》的专业主义话语实践。揭示了这份都市报在特殊的地理场域中形成的一套独特而完整的专业主义运作方法,力图显示新闻专业主义的话语在某些都市报层面已经走过了中国新闻改革初期的碎片化和局域化呈现时期,开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将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获得更大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8.
讣闻报道是美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家常菜。在过去的中国,只有那些名人或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去世,才有可能以新闻形式见诸报端。上个世纪80年代《光明日报》曾作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逝世可见报的规定。即使有资格见报的人,除去那些名人,也按官阶大小给予不同的篇幅,大多数也只是简单的生平介绍,千篇一律,枯燥而单调。而美国却不同,报纸对一个人的过世,不论是名家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的一生有特色、有亮点,都可成为报道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两会"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的重头戏,也是所有媒体的报道的重头戏。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为例,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两报对"两会"报道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京报》2016年整年涉女性的社会新闻报道为例,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媒体在社会新闻中涉女性报道为何多呈现出暴力实施者和暴力受害者形象?媒体采用怎样的报道策略以勾连起女性与"暴力"因素的联系?本文选取了139篇《新京报》2016年整年涉女性的社会新闻为研究样本,采用框架分析的研究方法发现:媒体在报道时倾向于选择"女性受害者"、"女性施暴者"的新闻事实,重点突出和"暴力"相关的新闻议题,影响受众认知;并且多选择形容词及描述性语句.综合各种因素进行价值判断及归因评估.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在我国自80年代兴起后便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多家都市报致力于深度报道,并将其作为提升自身关注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新京报》"核心报道"栏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版面次序、文章篇幅、版面编排、题材选择、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该栏目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业务中,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作报纸的灵魂与旗帜,是一份报纸编辑水平和思想深度的集中体现,在增强新闻宣传核心影响力、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崛起对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冲击,传统媒体转型势在必行。而新闻评论能否适应新型媒介传播环境,是报纸向新媒体转型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新京报快评》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新闻评论方面如何适应信息传播技术与新媒体语境的变化,实现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和新闻报道一样,新闻评论同样记录着"正在发生的历史"。 新闻评论的复兴和趋于繁荣是这个时代赋予思考者的历史酬劳。  相似文献   

14.
时事评论该着重“破”还是侧重“立”?这是评论经常面临的立场选择难题.而建设性新闻理念的引入,对评论的价值标准厘定不无参考价值.建设性新闻是近年来颇受学界与业界关注的新闻理论.丹麦学者海格拉普将积极心理学的跨学科视角引入新闻学后,提倡新闻从曝光负面、放大冲突性,转变为更多地挖掘新闻事件的积极面、强化解决问题的导向——“建设性”最重要的内涵,本就是“正向促进”.建设性新闻与注重刺激眼球但回避公共议题的“黄色新闻”、秉持扒粪揭丑向度的监督性新闻都有所区别,它更看重立足未来、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按照史安斌教授的诠释,建设性新闻力求提供“问题解决导向”的报道框架,涵盖多元声音,跳脱传统报道中秉持的“官-民”“施害者-受害者”等二元对立框架,调和利益冲突,引导理性讨论,寻求解决方案,增进公共福祉.  相似文献   

15.
胡德慧 《新闻窗》2006,(5):29-30
《光明日报》记者樊云芳以报道许多知识分子的典型事迹而闻名全国。她发现和再现新闻的才能获得舆论界广泛好评。有新闻官员这样评价她:“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她能发现;地方报纸刊发过的新闻,她能重新报道又有新意;有的东西,在某些人看来是发不出去的,但是一经她的手,就发表了。”这其中主要的因素,就在于她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具备发现有传播价值题材的才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受众阅读报纸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国内报纸相继认识到视觉传播的重要性,在报纸设计中加入视觉元素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视觉传播的开拓者《新京报》为例,对其视觉传播策略进行描述分析,以期找出《新京报》视觉传播的策略,并为国内报纸提升视觉传播能力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新京报快评》是《新京报》适应新媒体转型推出的新媒体平台评论栏目,其评论水准得到业界和公众的普遍认可。本文从议题、人员、倾向性、文体结构、标题五个维度展开分析,发现《新京报快评》具有议题广泛,重点关注疫情与民生;彰显法治与人文精神;聚合多领域优质作者;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并重;标题鲜明,文体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余婧 《新闻世界》2013,(11):218-219
时政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领域的一个重大题材,但是一直为人诟病的是,时政报道长期流于仪式化的报道,内容严肃不易读,严重影响到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本文试以《新京报》对2013年"两会"的报道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究以市场、受众为导向的纸媒在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中怎样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璐 《新闻知识》2015,(2):97-98,79
新闻评论的文化意境一直是媒体人追求的发展目标,《光明日报》在巴西世界杯赛期间创办了"瞩目世界杯"专题评论栏目,犹如一部展现新闻评论文化意境的"活教材"。"瞩目世界杯"专栏在比赛气氛营造和悬疑铺设、人情味报道、新闻洞察力、新闻落点把握、爱国情感等方面表现优异,已经成为新闻界万花丛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带给新闻人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讣闻报道是美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常规内容。但在我国,只有那些名人或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去世,才有可能以新闻的形式见诸报端。2005年3月29日,我国也出现了刊发普通人逝世新闻的版面——《新京报》的“逝者(OBITUARIES)”版。据了解,“逝者”版是中国大陆传媒第一个专门定期做整版的讣闻版。就此而言,“逝者”版的推出,可说是中国讣闻报道的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