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密度中幼龄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6a连续测定资料,分析了不同密度中幼龄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的经济效益状况。结果表明:密度对林木分化和产品结构的影响明显,密度越小,1,Ⅱ级木株数所占百分比大,其大径材的出材量也高,反之林木分化明显,Ⅳ,Ⅴ级木所占比例增加,小径材出材量高;各密度林分在5a前投入大于产出,成本效益比小于1,净现值和收益率为负数,随着林分年龄增大,成本效益比,净现值和收益率逐年增加,其中成本效益比与净现值在13-1  相似文献   

2.
高海拔山区湿地松人工林生长及其经营密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福建省大田梅林林场高海拔地区(1100~1200m)与低海拔地区(600~800m)Ⅲ级地21年生湿地松林分生长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湿地松林分仍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21年生林分蓄积量为189~236m3/hm2,是高海拔造林的优选树种.通过树干解析和林分生长情况分析,拟合出多条林分生长模型,籍此编制出湿地松林分的饱和经营密度,并根椐不同经营强度指数制定出适宜的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密度湿地松人工林中碳的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探讨了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密度湿地松Pinuselliottii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分配及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密度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库总量范围为264 834~323 978t·hm-2,平均为291 663t·hm-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植被层的碳贮量范围为96 614~110 717t·hm-2,占碳库总量的35 40%,各组分碳贮量排列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碳贮量的地上/地下之比为7 185~7 922,随着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死地被物层的碳贮量由5 746t·hm-2增加至9 181t·hm-2,占2 17%~2 83%。土壤层(0~60cm)的碳贮量平均为180 94t·hm-2,占60 32%以上。密度组Ⅰ,密度组Ⅱ,密度组Ⅲ和密度组Ⅳ的年净固定碳量依次分别为9 729t·hm-2,9 882t·hm-2,11 239t·hm-2和11 946t·hm-2,平均为10 699t·hm-2。表7参16  相似文献   

4.
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生长效应及生长过程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5、巨尾桉无性系EC1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1>U6>W5>尾叶桉,6a生EC1,U6,W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m3/hm2;EC1,U6,W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造林密度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性质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松4种初植密度(900、1350、1800、2700株/hm^2)林分间树高、胸径、材积、蓄积量和单位面积上1-2级优势木数理等因子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初植密度对其人工林木材管胞解剖特征、化学成份含量、干缩性状和木材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达到显著的程度。稀植的林分木材纵向干缩大、差异干缩大。1800、1350株/hm^2的林分,其木材管胞长、长宽比大、微纤丝角小,干缩特性适中,力学强度较高,适于培养建筑结构用材。1800株/hm^2林分单位蓄积量大,管胞长、长宽比大、纤丝角小,纤维纱与综纤维素含量高,木素含量低,适于培育纸浆材。  相似文献   

6.
抚育间伐是调整林分密度,提高林分生产力的重要措施,间伐强度等是抚育间伐的重要技术指标.以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临时标准地调查测得4 942株林木胸径(D)、冠径(E);建立林木冠径与胸径的回归模型:E=0.7470 0.1543D,将现实湿地松林分平均直径代入该模型,即可算出林木平均理论冠径,按照公式:S理=π·E2/4,f理=10 000/S理,即可近似估算出单位面积林分合理密度值,从而为抚育间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 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 5、巨尾桉无性系EC 1 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 1>U 6>W 5>尾叶桉,6 a生EC 1,U 6,W 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 m3/hm2;EC 1,U 6,W 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 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东安县湿地松人工林发展现状及湿地松人工林的生长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东安县湿地松人工林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湿地松人工林间伐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8年,12年,16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中布设不同间伐强度试验林,对不同间伐处理的林分测树因子和间伐作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间伐对林木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幼龄林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大龄林分,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较大径阶立木株数比例随之增加,但期末总收获量减少;湿地松人工林首次间伐宜在12年生之前进行,保留900-1100株/hm^2,在造纸材销路较好的地区,且初植密度较高的林分,可在8年生时进行首次间伐,保留1400株/hm^2,第二次间伐的间隙期为6年;以培育大中径材为目标的大龄林分应以弱度调整为主,保留600株/hm^2;另外,间伐有利于提高保留木材性的均质性。  相似文献   

10.
气候和土壤类型对湿地松人工林生长和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生长和材质在不同气候和土壤类型条件下差异的比较分析表明:生长在南亚热带山地黄红壤上的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的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密度和力学强度大于生长在中亚热带山地黄红壤上的,而木材尺寸稳定性表现则相反;生长在南亚热带滨海沙地林分的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密度和力学强度均小于生长在南亚热带山地黄红壤上的,木材尺寸稳定性则表现相反。差异显著性t检验的结果表明:气候和土壤类型极显著或显著影响湿地松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密度、干缩性和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1.
本次研究应用相对生长法对7种不同密度的桉树工业人工林密度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桉树初植密度在833~2 500株/hm2范围内时,桉树生物量随着密度的升高生物量也随之升高,主要原因是初植密度差距太大,影响了总体的生物量大小。由此得出,桉树初植密度在833~2 500株/hm2范围内时,要取得最大生物量,应选择的初植密度为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种群密度与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闽北地区杉木人工林样地资料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杉木种群密度与生长之间的数学模型 ,以探讨杉木人工林种群密度与生长的客观规律 ,从而为林业生产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3.
坡相对杉木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坡相四个因子在两个水平下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17年生杉木人工林和22年生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密度的最重要坡相因子是坡形,其次是坡位,坡向和小于45°的坡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应用的精度,提出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林木密度效应模型V=α×Nβ1×Hβ2,式中α,β1,β2为参数,V为平均单林村积,N为林分每0.06hm2面积下的平均株数,H为林分优势木的平均高度;收集闽北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的样地资料进行研究,可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文中还对模型进行生产弹性分析、边际产量分析,测定了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密度的生产弹性和边际产量,为森林经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以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不同的林分密度,研究林分密度对云杉人工林生长、云杉单株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会对云杉人工林生长、云杉单株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造成直接影响,其中1400株/hm2的林分密度是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云杉人工林最适宜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7.
闽北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效应蓄积量改进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的人工林密度效应蓄积量的改进模型具有幂次数可变、适应性较强和实际应用较方便等特点。采用该模型对闽北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效应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比前人模型拟合效果更好,可为马尾松人工林营林与密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动态观测与密度决策的支持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动态预测与密度决策的支持模型,该模型由一系列生长模型组成,可动态预测林分生长过程以及筛选优化合理经营密度,从而使林分始终处于较优蓉间状态,达到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目标。模型用模外20块样地资料圣马尾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进行F检验和u检验,两种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尾叶桉人工林生物量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绍明  覃连欢  龙滔  蓝金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94-11596,11607
采用相对生长法对柳州地区6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密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各器官的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存在密切关系。林分密度为833、1111、1250、1429、1666、2000、2500株/hm2时,林分生物量分别为61.57、81.54、90.05、79.94、79.39、74.64、74.03t/hm2,林分生物量随密度增加呈抛物线型变化。林分单株及其各组分的生物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250株/hm2是当地尾叶桉人工造林的理想密度。  相似文献   

20.
闽东柳杉人工林经营密度与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闽东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31年生柳杉人工林不同经营密度与生长之间的关系规律,具体探讨了不同密度与林分平均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优势高以及蓄积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一系列不同的生产模型,采用单纯形法等数学方法进行拟合,选择出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关系的模型,并且从中寻求适合于闽东地区柳杉人工林生长的最优生产模型,从而为当地林业生产中的密度管理和林分生产力的预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