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260例作为腹腔镜组,选取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80例作为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腹腔镜组中4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时机对并发症的影响及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79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症状出现与手术治疗的间隔时间分为A组(48 h)46例、B组(48~72 h)45例、C组(72 h)46例和D组(药物治疗后择期手术)42例。比较4组手术时间及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是否中转开腹分为中转开腹组和未中转开腹组,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最短,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组手术时间最长,与B、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率C组最高,显著高于A组(P0.01),A、B、D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20,P=0.193)。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15×10~9/L、手术时间48 h是患者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影响,而与患者中转开腹率有关,白细胞计数15×10~9/L、手术时间48 h者中转开腹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开腹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内镜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内镜组手术耗时、失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长均显著优于开腹组。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2%,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5.52%。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确切,损伤更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急性胆囊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余铖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5):888-89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以起病时间(72 h)为界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72 h)和B组(>72 h)手术时间分别为(72.15±13.52 min)和(77.20±18.79 min),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行LC治疗是安全和可靠的。对有经验和熟练腹腔镜技术的术者,起病>72 h急性胆囊炎患者不是急诊LC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失败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失败中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失败的患者和同期3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施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分析探讨导致中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壁较厚、胆总管直径增宽、总胆红素升高、胆囊结石嵌顿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有利于选择正确手术方式,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80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手术用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观察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对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优,能有效改善各项手术指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伴胆囊积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伴胆囊积液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并与行开腹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的45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1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有1例中转开腹1例,中转卒5.56%,手术成功率为94.4%,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1.1%,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内两组均未发现胆漏、胆管狭窄、残留结石、胆道感染及胆管狭窄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伴胆囊积液是安全可行的,必要时中转开腹,不可强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遇困难时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6例多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由于炎症重、张力高、胆囊壁水肿增厚,腹腔镜顺行或顺逆行相结合次全切除胆囊;萎缩性胆囊结石29例及充填性胆囊9例腹腔镜逆行或顺逆行相结合次全切除胆囊;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硬化7例和横位胆囊1例均腹腔镜顺逆行相结合次全切除胆囊。结果 92例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病例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60min;住院天数3~10d,平均5d;术后无胆汁漏、出血、黄疸等并发症。随访2~5年患者无不适感觉。结论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疗效相似,均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痛苦少、并发症低等优点,故在复杂情况下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减少中转开腹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风险预测模型在急性胆囊炎术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8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9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纳入观察组,基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风险预测模型开展术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转开腹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中转开腹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风险预测模型开展术中护理,可降低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中转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和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在复杂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组、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组,每组患者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转开腹手术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恢复自主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6.7±7.9)mL、(27.9±3.4)h、(4.1±1.1)d,均较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组的(87.2±12.6)mL、(48.6±6.1)h、(7.9±1.8)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组中转开腹手术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为0.0%、4.4%,均较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组的13.3%、15.6%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较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可作为复杂胆囊行腹腔镜全切术困难时首选的一种安全可行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组)28例、胆总管切开引流加T管引流术(LCHTD组)34例,对比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TCBDE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优于LCHT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  相似文献   

12.
李延  薛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2319-2320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68例复杂良性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经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次全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分析对比患者治疗效果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中转开腹率、手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腹腔引流量、手术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在手术持续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中补液量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良性胆囊结石的手术效果相仿,但腹腔镜次全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手术中出血量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40-941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且术后并发症较低,临床效果优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加快胆囊结石手术进程,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康复,且并发症少,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冶疗的时机选择及中转开腹手术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发病后48h内手术)、B组(发病48h后手术)、C组(抗感染治疗2~4w后行择期手术),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中转开腹手术的因素及选择腹腔镜冶疗的时机。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的中转开腹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白细胞计数、体温、右上腹腹肌紧张、可触及胆囊、手术时机、胆囊壁厚度和胆囊颈结石嵌顿是导致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和手术时机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后的48h内是行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时机,也可先予以保守治疗后行择期手术,手术时机、结石位置及白细胞计数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222-122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效果。方法选取84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行传统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及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具有临床疗效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预后与手术时机的关系,并对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至2011年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119例的临床资料,依据出现症状到手术时间长短分为三组:48h以内的49例(A组),48~72h的41例(B组),大于72h的29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问、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并分析影响三组患者中转开腹的因素。【结果】A组手术时间最短,与B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在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和出院时问方面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但A组和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和手术时机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且随着0R值增大,危险性越高。【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状发作后48h内是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时机,白细胞计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和手术时机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只要掌握正确时机,适时中转手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对临床84例有腹部手术史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转开腹率为9.5%,其中有下腹部手术史者100%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上腹部手术史患者,中转开腹率23.5%.早期手术中,中转开腹率为20.8%,后期5%.胆囊手术史者开腹率为33.3%.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只要腹腔镜手术医师具有熟练操作技术,良好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经验,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卢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299-3300
目的 总结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对南京市第一医院浦口分院收治的29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5例,2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中转开腹,其中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3例,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1例,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1例,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 部分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重视术前术后处理和术中的正确操作可减少中转开腹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院9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7例患者手术成功45例,2例转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取石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安全有效,在手术过程中须操作熟练,把握时机,以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