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CVD法制备的Ir/Re涂层复合材料界面扩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制备了Ir/Re涂层复合材料,并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对复合材料进行扩散热处理。应用电子扫描波谱法探针研究了Ir/Re复合材料界面Re元素在Ir涂层中的扩散规律。应用半无限大扩散模型进行处理,得到了1400℃-2000℃温度范围的实验扩散系数,扩散系数与温度之间符合Arrhenius方程。根据实验结果推算,Ir/Re复合材料在2200℃时的工作寿命为47.6h。  相似文献   

2.
在电子探针测量的基础上,根据扩散理论和Ir-Re相图数据,建立了一个全新的Ir/Re两相扩散模型。计算得到在1200℃~2000℃时Ir基固溶体中的互扩散系数为:D=1.17×10-6exp(–1.80eV/kT)(cm2/s),Re基固溶体中的互扩散系数为:D=1.36×10-8exp(–1.21eV/kT)(cm2/s)。确定喷管中Ir/Re为晶界扩散。  相似文献   

3.
在WC-Co硬质合金生产中,晶粒抑制剂(GGI)的添加对细、超细及纳米硬质相合金的制备至关重要。本文以硬质合金新型硬质相(W15Mo)C为研究对象,采用通过热压方式合成扩散偶的方法,选择了VC、Cr_3C_2、TaC,TiC,NbC,TiVC,TiNb C,Ta Zr C等抑制剂材料,利用微观结构观察和元素半定量分析,初步探讨了(W15Mo)C与各种晶粒抑制剂之间的固相扩散情况。结果表明:除(W15Mo)C-Ta Zr C扩散偶没有发现扩散层外,(W15Mo)C与这些碳化物之间都存在相互扩散。(W15Mo)C-VC扩散偶的界面反应程度最大,在(W15Mo)C-Cr_3C_2扩散偶中,从界面至(W15Mo)C中15μm左右深度检测到一定量的金属Cr元素,其他扩散偶则在(W15Mo)C内部检测不到大量的金属元素。另外,Mo元素在含Nb碳化物(NbC、TiNbC)扩散层中的含量随距扩散层的距离增加而上升,在其他碳化物扩散层中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4.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仪(EDX)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研究了珠光体钢/奥氏体钢(Cr5Mo/Cr21Ni12)异质焊头在高温儿和长期服役中元素C,Cr,Ni,Fe的扩散行为。结果表明:时效时奥氏体钢中Cr,Ni原子向熔合界面方向扩散,Fe原子向相反的方向扩散;增碳层中析出碳化物M23C6的成分与时效时间无关;增碳层最高含碳量由析出碳化物的类型、成分及紧靠熔合界面奥氏体钢中的  相似文献   

5.
用Auger电子能谱仪研究了Mo-4wt-%La合金丝的表面偏析。结果表明,La由晶界向表面扩散。建立了晶界扩散模型,由晶界扩散动力学分析了La的表面偏析,推算出La的晶界扩散激活能E_a=1.6eV。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Nb/Ti扩散的特性和机理以及经过相同时间、不同温度时效热处理的Nb/Ti扩散偶样品中NbTi合金层的厚度、保温结束后淬火与炉冷的扩散偶样品中NbTi合金层微观结构的区别,讨论了它们对NbTi超导体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扩散制度能获得理想的微观结构和制备出高性能的NbTi超导线材。  相似文献   

7.
铼/铱发动机喷管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昌义  陈力 《贵金属》2007,28(4):57-62
Re/Ir发动机是美国研制成功的应用于空间飞行器的第三代高性能发动机.作者对Re/Ir发动机的核心部件-Re/Ir喷管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内容包括:Re和Ir的性能;Re和Ir的CVD制备;Re/Ir喷管的制备;Re/Ir喷管的连接以及发动机工作寿命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个Mo-Fe-Ni-Co四元扩散偶试样,测定了Mo-Fe-Ni和Mo-Ni-Co在1200℃时的两个三元系等温截面;并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以及电子探针,确定了Mo-Fe-Ni三元系在1200℃时三元合金中三元化合物P相的存在。该系统中存在bcc(Mo)、μ-Fe7Mo6、δ-MoNi、bcc(Fe)、fcc和P六个单相区;在Mo-Ni-Co三元系中存在bcc(Mo)、δ-MoNi、μ-Co7Mo6和fcc四个单相区。  相似文献   

9.
利用等离子活化技术对93W/Ni/Mo1进行真空扩散焊接,用剪切强度和显微硬度表征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对焊接界面和接头断口物相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焊接温度低于800℃时,焊接界面有孔洞,焊接温度高于800℃时,焊接界面良好。焊接接头的剪切强度随着焊接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焊接温度为800℃时接头强度最大为100.2 MPa。焊接温度低于800℃时,焊接界面发生扩散形成固溶体;焊接温度高于800℃时,Ni/Mo1界面生成MoNi高硬度金属间化合物,降低焊接接头结合强度。93W/Ni/Mo1焊接接头的断裂破坏主要发生在Ni/Mo1扩散界面。  相似文献   

10.
Mo-Ta难熔系仍是发动机和航天技术高温应用的良好候选材料。直到熔点,该系一直为稳定的β体心立方固溶体。对该系的研究,尤其是扩散方面的研究很少报道。对体心立方金属中的扩散反常现象应考虑2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法国学者研究了Mo-Ta难熔系在 1500℃~ 1900℃之间的互扩散和杂质扩散。互扩散系数分别用den Broeder和Hall法计算,杂质扩散系数用Vigens和Birchenall法确定。将这些系数与Hall法的结果和文献数据比较以便阐明更大温度范围(1500℃~2220℃)内的扩散行为。 采用扩散偶法研究扩散。用机械方法使经金相抛光的2块纯金属片接触,…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几种高效制备Ir/Re复合材料(CVD方法制备)金相的方法。发现Re层组织分为靠近Ir层的细晶粒区和柱状晶粒区,分别测定了相应晶粒度。同时对退火孪晶、V,W型侵蚀纹和晶界上的kirkendall孔洞等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Ir层组织的SEI像,了解了Ir晶粒的形貌和生长特点,同时计算并给出了Ir晶粒的生长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在不同双水相体系中,Mo(VI)与Re(VII)的萃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6 mol/L的NaOH碱液体系中,通过加入掩蔽剂的方法,可实现Mo(VI)与Re(VII)的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13.
钼精矿及烟道灰中铼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钼精矿及烟道灰中铼的酸溶-萃取光度测定法。对溶样、萃取分离、显色、测定等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确定了铼的最佳测定条件。运用此法进行钼精矿及烟道灰中铼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 (n=11)均小于3.5%。经与其他实验室不同分析方法 (ICP-AES标准加入法、碱熔-萃取光度法)进行数据比对,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凌胜利 《贵金属》2018,39(1):29-52
将纯铱及不同铑含量的铱铑合金锭,在空气中于1550℃氧化10 h,研究样品失重和晶相组织变化。失重实验表明,铱及铱铑合金的失重率随着铑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铑含量为30%~50%的铱铑合金失重率仅为纯铱的一半。晶界观察发现,铱及铱铑合金锭在高温氧化环境下均发生晶界氧化腐蚀;随着铑含量的增加,晶界氧化深度变浅,宽度变窄;含铑70%~80%的铱铑合金表面腐蚀轻微。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氧化后样品表面铱的含量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铱的腐蚀是氧化挥发所致,在合金中增加铑的含量可以提高铱铑合金的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铱优异的理化性能使其成为高温抗氧化防护领域最重要的涂层材料之一。对制备铱涂层的多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熔盐电沉积法制备铱及其合金涂层的装置和沉积前处理,讨论了熔盐体系、温度、电流密度及波形、环境气氛等工艺参数对涂层制备的影响,总结了铱及其合金涂层的性能和应用,指出了尚需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铱涂层的制备技术,阐述了该涂层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碳/碳复合材料超高温抗氧化铱涂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由于铱的高熔点、优异的高温强度和抗腐蚀性能,是能够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使用的唯一金属。虽然铱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但它的断裂模式却为脆性断裂(穿晶脆性断裂和沿晶脆性断裂的混合断裂模式)。自从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了铱的异常脆性断裂行为以来,就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至今,关于铱的致脆机制仍未被澄清。本文综述了铱可能的致脆机制:杂质致脆、本征脆性和特殊缺陷结构致脆,讨论了铱变形与失效机制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与手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