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循环障碍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胰腺炎(AP)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临床特点包括胰腺坏死、炎症因子激活、SIRS及MODS[1]。在AP早期发病过程中,胰腺组织缺血缺氧促进组织坏死的发生,触发AP后续系列病理改变。研究证实,胰腺局部灌注降低尤其是微循环障碍在AP病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针对微循环障碍的治疗有可能减少AP组织坏死的发生及降低病人病死率。本文就微循环系统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所起作用做一介绍。1胰腺的微循环解剖胰腺具有丰富的血供,动脉系统包括直接发出于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血管,动脉终末分支对胰腺血供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胰腺微循环障碍是导致急性胰腺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针对改善胰腺微循环的治疗方法会减少胰腺组织的坏死程度和病变的演进。本文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提出相关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外科常见急腹症。其病变常使患者处于免疫过反应状态。经历着局部组织坏死和全身炎症反应的双重打击。因此,首先针对其发病及进展机制的治疗显得极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对AP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胰腺微循环障碍在AP病程演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受到关注。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内皮素、缓激肽等均在胰腺微循环障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善胰腺缺血和防止钙超载在阻止急性胰腺炎理症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报道278例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及体会。第一阶段(1990年1月至1994年12月)采取常规非手术治疗,第二阶段(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采取改善微循环和防止细胞钙超负荷的措施。结果 后阶段的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轻型胰腺炎向重症胰腺炎的转化率,减少全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缩短治愈时间。结论 重点改善胰腺缺血和防止细胞钙超负荷的治疗有助于阻止AP由轻型向重型的发展,限制胰腺坏死,改善AP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胰腺内源性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活化与胰腺局部做循环障碍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AP时胰腺局部微循环损伤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异硫氢酸荧光素(FTTC标记红细胞进行胰腺局部微循环活体观察,放免法检测局部微循环血浆及咦腺局部组织AngⅡ的含量变化。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EP组胰腺微循环血浆及局部组织AngⅡ的表达自2h开始上调,直至8h(P<0.05),其中自4h开始局部组织AngⅡ的含量明显高于血浆中AngⅡ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EP组胰腺局部组织在疾病早期即开始出现血液流速减慢、流量减少等微循环障碍表现;(3)胰腺局部微循环血量随着RAS活化的上调而逐渐减少,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显著线性相关(r=0.5449,P<0.05)。结论胰腺局部组织的RAS参与AP早期的微循环损伤的病理过程,抑制或拮抗胰腺局部组织的RAS的活化可能有助于胰腺局部微循环障碍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胰腺微循环障碍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急性坏死胰腺炎(ANP)的发病机理至今不清,近年,器官微循环实验新技术的应用,使ANP胰腺微循环改变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胰腺局部微循环障碍在AN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同时也带给临床治疗以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1889年Regiaal dFiu首先确定急性胰腺炎病至今.众多学者对该病病因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国外近来的研究揭示;磷脂酶A和血栓素A2、胰蛋白酶和抗胰蛋白酶系统、溶酶体酶、氧自由基、细胞嗅稳定性和胰血循环障碍(包括胰腺微循环紊乱)等因素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均起一定作用并相互联系。即使如此,对该病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能予以阐明。鉴于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胰腺微循环紊乱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倍加关注,本文就该问题以及针对胰腺微循环紊乱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胰腺微循环障碍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发病机理至今不清。近年,器官微循环实验新技术的应用,使ANP胰腺微循环改变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胰腺局部微循环障碍在AN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同时也带给临床治疗以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 (AP)外周循环和胰腺微循环中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1(PECAM 1)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Wistar大鼠 48只 ,诱发AP动物模型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脾静脉和下腔静脉血中多形核白细胞 (PMN )PECAM 1的表达。结果  ( 1)在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动物模型中 ,外周循环和胰腺微循环PMNPECAM 1的表达水平在AEP 2、4h组相近 ,自 4h开始 ,外周循环PMNPECAM 1的表达上调直至 8h ;胰腺微循环PMNPECAM 1的表达下调直至 8h ,在AEP 8h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 ( 2 )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模型中 ,胰腺微循环PMNPECAM 1的表达下调 ;外周循环组PMNPECAM 1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 ,在ANP 4、6h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EP胰腺微循环和外周循环PMNPECAM 1的表达呈逆向性 ,在胰腺微循环呈下调趋势 ,在外周循环呈上调趋势 ;ANP胰腺微循环PMNPECAM 1的表达呈加速性下调 ,该结果显示 ,在ANP早期 ,抑制PMNPECAM 1的过度表达可能有助于改善AP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动物模型的早期微循环改变及中药复方清下1号(MCP-1)对AEP胰腺微循环的作用。方法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荧光标记红细胞(FITC-RBC)胰腺活体微循环技术、微血管树脂/墨汁灌注光镜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技术,用蛙皮缩胆囊肽诱发大鼠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观察36只Wistar大鼠的早期微循环改变、MCP-1应用后胰腺局部微循环的反应。结果与AEP自然病程组比较,MCP-1治疗组血清淀粉酶由(2997.7±801.4)?IU/L降至(1909.7±295.5)?IU/L(P<0.01);胰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腺泡细胞胞浆内空泡减少;毛细血管密度由(52.8±6.1)%增至(63.2±5.5)%(P<0.01);微血管管径由(4.5±0.4)?μm增至(5.9±0.6)?μm(P<0.05);FITC-RBC显示胰腺微循环流速、流量增加,灌流稳定(0.87±0.06)nl/min(P<0.01)。结论MCP-1具有显著改善AP胰腺微循环的作用,抗AP胰腺局部微循环损伤是实现MCP-1疗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胰腺微循环紊乱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特征,而血管造影可有效的评价胰腺组织微循环。本文通过MOSS(Multiple Organ System Score)评分㈦对25例AP患者临床指标和血管造影改变进行评价,探讨AP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高压氧(HBO)对太鼠急性实验性胰腺炎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实验分对照组、急性胰腺炎组(AP)和急性胰腺炎高压氧治疗组(AP HBO),采用十二指肠闭袢法制作急性胰腺炎模型。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胰腺炎模型后3h和6h血浆TXB2和6-K-PGF1a水平明显升高(P<0.01),出现TXA2和PGI2比率的变化;②HBO治疗对急性胰腺炎血浆TXB2水平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而对6-K-GFI。水平的升高只有轻微的抑制,这样,相对增加了6-K-PGF1a的水平.有改善胰腺微循环的作用;③胰腺组织病理检查表明HBO治疗有减轻胰腺腺泡坏死的趋势。最后就HBO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以及前列腺素与氧自由基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胰腺炎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习刚  史海安 《腹部外科》2000,13(3):149-150
探讨酒精性胰腺炎致病机理和钙通道阻滞剂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5 0 %酒精对Wistar大鼠进行药物干预实验 ,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和Verapamil治疗组。检测胰腺、胃、肾脏局部微循环的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变化 ,以及它们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酒精使胰腺局部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 ,出现缺血性病理改变 ;对胃和肾脏无影响。Verapamil能对抗酒精对胰腺的损伤作用。 结论 酒精选择性损伤胰腺微循环结构和功能 ,导致胰腺发生缺血性病变 ;Verapamil能改善胰腺微循环障碍 ,对急性胰腺炎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研究的深入,胰腺微循环改变,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在急性胰腺炎致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因此阐明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改变和细胞因子的作用,对急性胰腺炎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急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急性胰腺炎(AP)胰腺微循环及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方法 测定各组SD大鼠胰腺血流、微血管通透性,并对胰腺病理切片进行评分、对比。结果 (1)AP时胰腺血流发生显著改变;在AP模型建立前及过程中皮下注射CGRP,胰腺血流量、血液流速显著增加,胰腺病变程度减轻;在AP模型建立后注射CGRP,上述指标无改善。(2)AP时皮下注射CGRP,可使胰腺微循环血管通透性显著降低。结论 在AP模型建立前或同时皮下注射CGRP可以增加胰腺的血流量、血液流速,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减轻胰腺组织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有关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微循环变化进行综述。结果 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为微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白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壁上黏附,胰腺灌注量减少等。结论 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紊乱在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3%牛磺胆酸钠经胆胰管逆行注射,制成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模型,并用丹参进行实验性治疗。结果:模型制作后6小时,对照组胰腺即出现严重的出血坏死及微血管破坏,血清胰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12小时后血清胰酶活性呈进行性降低,胰腺微血管及组织学病变则进行性加重;而丹参治疗组24小时时胰腺微血管损害及组织学病变显著改善(P<0.01)。作者认为微循环障碍是加重AHNP后期胰腺病变的重要因素,丹参能改善胰腺的微循环,对AHNP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明确微循环障碍在急性重症胰腺炎(A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通过复制大鼠ASP模型,并从不同途径灌注改善微循环药物,观察微循环和病理改变程度,探讨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胰腺微循环障碍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以其高病死率而成为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100多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传统的“自身消化学说”已不能满意地解释急性胰腺炎(AP)复杂的病理过程和不断加剧的临床现象。有大量依据证实,在AP的病理过程中,突出地存在以缺血为特征的胰腺微循环障碍。90年代以来,有关AP与胰腺微循环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对胰腺微循环紊乱在A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胰腺微循环紊乱在AP的发病机理中是动因还是结果取决于AP的临床及病理类型、动物模型的选择、给药…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 (AP)胰腺微循环中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1 (PECAM 1 )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Wistar大鼠 48只 ,诱发AP动物模型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脾静脉血中白细胞PECAM 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各实验组多形核白细胞 (PMN)PECAM 1的表达下调 ,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组差异有显著性 ,ANP 2h组 [(63 .0± 1 9.2 ) % ,P <0 .0 5] ,ANP 4、6h组[(38.1± 2 1 .2 ) %、(32 .9± 1 4 .5) % ,P <0 .0 0 1 ] ;淋巴细胞PECAM 1的表达轻度下调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结论 胰腺微循环中PMNPECAM 1表达的下调说明PMN的激活 ,可促进PMN外渗 ;抑制PMNPECAM 1的过度表达可能是治疗AP和 /或阻断AP向坏死型转化的一种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