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WHO报道,截止到2011年6月18日,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在欧洲导致的感染及溶血尿毒综合征(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HUS)患者已经达到了3517例,死亡39例.此次感染的暴发源于德国,自今年5月以来,病例不断增加,一度导致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和恐慌.以下就此次感染的元凶--EHEC以及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大肠埃希菌(E.coli)是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之一.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是大肠埃希菌的一个亚型,分为157、26、111血清型,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可引起严重的腹泻、血便并出现溶血尿毒综合征(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HUS),是近年来发现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肠道传染病,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人和动物中EHECO157的流行强度与规律,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腹泻病人和家禽家畜粪便、苍蝇及生熟肉类食品标本,经mEC肉汤增菌、O157快诊金卡筛选和免疫磁珠富集后,接种CHROMagarO157显色培养基,最后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结果2007-2008年,广西共采集各类标本3964份,从牛粪、猪粪、鸡粪和苍蝇标本中检出O157菌株22株,检出率分别为4.35%、1.27%、0.70%和1.84%,其它标本均未检出。22株O157菌株中有18株O157∶H7、4株O157:H-,分布于4-11月。结论广西家禽家畜和苍蝇均有较高的EHECO157带菌率,存在人感染甚至发生人间暴发流行的危险,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适当措施以降低家禽家畜带菌率。  相似文献   

4.
大肠埃希菌O157出血性肠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出血大肠埃希菌 (E .Coli)主要包括O157:H7和O2 6 :H11,其中O157:H7是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致病菌 ,由Riley等人于 1982年在美国一次出血性肠炎爆发流行时最先分离出。现对大肠埃希菌O157出血性肠炎作简要综述。  大肠埃希菌O157出血性肠炎的病原学E .ColiO157革兰染色阴性 ,直杆状 ,约 1.0 μm×2 .0 μm大小。典型的E .ColiO157不发酵山梨醇 ,缺乏 β 葡萄糖醛酸酶 (GUD)的活性。在 pH 2 .5~ 3.0、温度 37℃时能耐受 5h而不失去活性 ,在低温下存活时间较长 ,不耐热 ,在 75℃时 1min即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5.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质粒图谱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多位点测序分型等技术被先后应用于O157∶H7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和制备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基因芯片。方法选择157:H7特异的rfbE、fliC、SLT1和SLT2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制备检测芯片,通过两次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制备荧光标记的靶序列,并与芯片进行杂交,检测O157:H7菌株和非O157病原体。结果O157:H7菌株在采用单一和多重PCR两种方法制备的荧光标记靶序列与芯片杂交,均在芯片相应探针处出现阳性信号,非O157杂交结果均为阴性;芯片检测灵敏度比PCR检测高。结论基因芯片可以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O157:H7,为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细菌病原体和鉴别诊断的自动分析系统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因芯片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和制备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基因芯片。方法选择O157∶H7特异的rfbE、fliC、SLT1和SLT2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制备检测芯片,通过两次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制备荧光标记的靶序列,并与芯片进行杂交,检测O157∶H7菌株和非O157病原体。结果O157∶H7菌株在采用单一和多重PCR两种方法制备的荧光标记靶序列与芯片杂交,均在芯片相应探针处出现阳性信号,非O157杂交结果均为阴性;芯片检测灵敏度比PCR检测高。结论基因芯片可以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O157∶H7,为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细菌病原体和鉴别诊断的自动分析系统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历年从江苏省不同地区分离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以下简称:O157)进行分型分析。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108株O157分子分型,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菌型差异。结果根据EcoRV限制性酶切图谱可将菌株分成JS01-JS10十个不同的型别。主要菌型JS01占64.9%,JS02型与JS01型菌株酶切图谱相似度很高,JS03和JS04型菌株数目较少(12株),但近一半属于人源菌株。从时间方面看,1999年分离的菌型最多;从地区方面看,铜山县分离到的菌株型别最为多样化。结论不同菌型之间的致病性存在差异,菌株与地理来源的关系密切。PCR-RFLP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为O157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全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浦东新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浦东新区腹泻病人、宿主动物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E. coli )O157:H7携带情况以及市售食品的污染状况,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于2003~2006年的5~10月,在设置的监测点与超市采集家禽和腹泻病人粪便及禽畜肉制品;应用免疫磁珠富集,山梨醇麦康凯平板和Chromager O157显色平板分离培养E. coli O157:H7,生化和血清学反应进行鉴定. 结果 E. coli O157:H7阳性率分别为:腹泻病人粪便0.24%,鸡粪2.95%,鸭粪3.83%,家畜肉15.05%,家禽肉2.25%.检出的67株E. coli O157:H7中,仅1株来自腹泻病人的E. coli O157:H7具有毒力基因. 结论 浦东新区腹泻病人、宿主动物及其肉类食品中存在E. coli O157:H7感染或污染,存在E. coli O157:H7感染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1.
开展对O157∶H7大肠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和腹泻病因检测的关键是提高该菌的快速检测分离率.我们采用O157大肠杆菌免疫浓缩试剂条进行该菌的浓集,并用含CT的O157选择性平板提高了该菌的快速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月~2005年11月,我们共收治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269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269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男125例,女144例;年龄3d~91岁,平均58岁。其中内科132例,外科83例,ICU37例。妇产科11例,儿科6例。有手术、开放性外伤史及侵入性操作史者97例;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放化疗者83例;应用头孢三代抗生素者89例;应用丁胺卡那霉素老58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肠m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东台市动物宿主和腹泻患者中带菌及毒力基因携带与耐药情况。方法于流行季节采集动物宿主、腹泻患者粪便及生熟食品和苍蝇标本,mEC肉汤增菌后,川特异性免嫂磁珠集菌、科玛嘉显色平板分离,纯化的菌株经生化鉴定,血清分型,以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uida缺闪和stx1、stx2、eaeA、hly等4种毒力基因。结果683份标本共检m0157:H7菌株35株,检出率为5.12%,疑小动物粪便检出率为10.59%(34/321),检出率最高的为牛粪(26.92%),其次为山羊粪(7.50%)和猪粪(7.32%),腹泻患者的检出率为0.39%(1/256)。35株菌株均检meaeA和hly毒力基因,而牛粪中stx2、eaeA和hly等3种毒力基因组合型检出率达12.82%。35株菌株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为14.3%,对其余17种抗牛素敏感率均〉90%。结论东台市动物宿主和腹泻患者均不同程度携带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且存在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产生耐药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及延缓耐药菌的产生,早期制定治疗方案,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4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该院分离出的186株大肠埃希菌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历做回顾性调查.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是否耐药为因变量,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有关因素与细菌耐药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大肠埃希菌耐头孢他啶(ceftazidime,CAZ)、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而多因素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耐CAZ、CIP的共同因素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 w;耐CIP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混合感染.结论 高龄、住院时间长、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侵袭性操作时间长、多种菌混合感染是大肠埃希菌耐药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安徽地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肠致病大肠埃希氏菌(EPEC)进行检测,了解本地区EPEC的检出情况、耐药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 使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分离疑似菌株进行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对EPEC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使用双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采用多重PCR法检测ESBLs基因型;根据药敏结果,进行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检测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结果 2013-2017年,本地区10家哨点医院共检出不典型EPEC 85株,典型EPEC和艾伯特埃希氏菌各1株;87株菌对红霉素、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萘啶酸和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100%、51.7%、40.2%、34.5%和20.7%,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定、头孢西丁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0、3.4%、5.7%和6.9%。87株菌中检测出产ESBLs 18株,TEM阳性14株、CTX-M group 1阳性6株、CTX-M group 9阳性7株。喹诺酮类耐药机制有:药物靶位及编码基因gyrA和parC突变;质粒介导的qnrA、qnrB、qnrS和aac(6′)-Ib耐药基因阳性;药物外排泵qepA和oqxAB基因阳性。结论 EPEC是本地区重要的肠道致病菌之一,对青霉素、红霉素和萘啶酸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耐药率较低;ESBLs检出率较高,基因型以TEM、CTX-M group 1和CTX-M group 9为主,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与gyrA、parC突变和Qnr蛋白家族相关,少数与QepA 和OqxAB外排泵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衢州市家禽、家畜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带菌情况和菌型分布特征,以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6月份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采集动物粪便标本,对O157:H7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并用PCR方法检测其毒力基因。结果共采集动物粪便标本300份,检出O157:H7菌16株,总带菌率为5.33%,其中牛、羊、猪带菌率较高,分别为20.83%、12.70%和3.61%。经PCR检测,检出的所有菌株均携带SLT2毒力因子,而SLT1与hly阴性。结论衢州市分离到带有毒力基因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对人群健康构成了威胁,应加强O157:H7的综合监测。  相似文献   

17.
1917年,德国医生Alfred Nissle从一名士兵的粪便中第一次分离出无致病性的大肠埃希菌E.colinissle 1917(EcN),这位士兵在一次严重的志贺菌爆发中未患肠炎。其后,各种研究证实了EcN的益生菌特性并促进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埃希氏菌(Entero-SLTs-ProducingandInvasiveEscherichiacol-i,ESIEC)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的侵袭基因,阐明它们之间的异同。方法使用质粒酶切图谱分析,侵袭性基因ipaB、i-paC、ipaD的PCR和Southernblot杂交实验,以及利用EIEC8401菌株的侵袭性大质粒酶切产物作为探针与ESIEC大质粒进行Southernblot杂交等方法。结果发现ESIEC菌株不具有EIEC、志贺氏菌所特有的ipaB、ipaC、ipaD基因;ESIEC菌株质粒与EIEC、志贺氏菌质粒同源性很小。结论ESIEC菌株编码侵袭力的基因与EIEC及志贺氏菌的侵袭基因是完全不同的,证明对ESIEC的分类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20.
郑云爱  杨文东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972-1973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和耐药特点。方法痰液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经ESBLs确证,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呼吸内科社区获得性感染大肠埃希菌(60.5%)显著高于医院内感染(39.5%)(P〈0.01);医院内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率(63.9%)显著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44.1%)(P〈0.01),但其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为零。结论本院呼吸内科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率较高,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应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