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方言的翻译不同于标准语的翻译,方言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关于翻译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关于方言翻译的研究还为数很少,尤其是忻州方言的翻译,几乎是空白,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论文将以杨增武在《忻州方言俗语大辞典》中的方言分类为基础,从中选择一字、两字、三字的词语,以及成语,谚语和歇后语,对忻州方言英译中所用策略进行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学方言因其粗鲁鄙俗长期以来受到冷遇,翻译届在文学方言研究方面一直没有很成熟的研究成果。但是文学方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开展文学方言翻译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翻译学应用理论建设。杂合理论为文学方言的翻译提供了新的空间视角。  相似文献   

3.
李晓 《科技信息》2010,(12):156-156,158
小说The Great Gatsby的突出语言特色之一是其中大量美国方言的运用。而方言作为地域文化色彩和社会人情风貌的承载体,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给译者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拟从小说书名的翻译、方言土语的翻译和吴语在译文中的运用三个方面结合实例具体分析译者高克毅在翻译中对方言的运用,并对其方言翻译策略做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4.
在翻译英美作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方言特色,从而使得翻译的文本具有当地的方言特色,并且使得翻译的文本能够保持原来文本的特色。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探讨英美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翻译策略,强调采取口语化或通俗化的语言来翻译源语中的方言。  相似文献   

5.
东北方言很多直接是满语,尽管有些是汉语表示的,但多数也源于满族文化。本文以东北方言的相关语言学研究作为切入点,以尤金·奈达的等值论作为理论指导,选取部分东北特色方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整理、翻译,探讨适合东北方言翻译的相应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体裁,它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内涵和意境,决定了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全盘接受西方的对等翻译理论。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翻译角度,认为诗人-译者-译文读者三方不能独立存在,应在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多重互动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和谐性翻译。  相似文献   

7.
试论张爱玲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的翻译作为完整的张爱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张爱玲的翻译生涯可分为:涵泳砥砺期、翻译实践期和精益求精期。张爱玲的翻译涉及语际翻译(英汉互译、改编等)和语内翻译(从吴方言到国语)。翻译题材从小说、散文、诗歌到电影剧本等不一而足,同时亦留有佳译。特别是《海上花列传》注译,为这部中国近代小说光彩再现,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唐宋以来山西籍作家的用韵以及方志所记支微同韵的实例入手,对晋方言古支微(灰)韵同韵的历史作了简述,认为晋方言中的支微(灰)韵同韵现象是唐以来该现象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李亦凡  于琼 《新余高专学报》2013,18(4):67-68,79
以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结合吴地方言所包含的人物称谓、风土人情、名物制度的文化功能,分析《儒林外史》杨译本中的方言翻译如何通过归化、异化和折中翻译法来实现文化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0.
在英汉翻译中,直译的运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翻译文化负载量大的内容。然而直译在翻译中的地位一直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不少人对直译存在误解,认为直译就是死死意,字对字的翻译。成语翻译一向被认为是文化负载量大且最难翻译的内容之一。因此本文以英汉成语翻译为引子,探讨直译在成语翻译的运用,借助探讨英汉成语翻译中的直译的运用为直译正名。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是傅雷先生诞辰100周年。2008年5月15-18日,由南京大学、江苏作家协会和中国翻译协会联合主办,南京大学法语系、南京大学翻译研究所承办,大众书局、香港翻译学会和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协办的傅雷诞辰百年纪念暨“傅雷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2.
《醒世姻缘传》是明清之际署名"西周生"的作家用山东方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所用的方言词语,有不少还保留在今天的鱼台方言中。本文以鱼台方言词为参照,对黄肃秋的注释加以辨正,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该书究竟用的是哪一种方言土语提供些材料。  相似文献   

13.
围绕文学创作与地理环境、地方文学与地方性知识、文学写作与深描等相互关系以及方言写作、写作视角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东西认为,文学不能独立于文化之外,"地方性"是写作的胎记,"地方性"塑造了作家的特质,但"地方性"会随着作家的成长和视野的开阔慢慢地放大,有的写作是挣脱"地方性"的,是在寻找人类的共性。  相似文献   

14.
以绰号为切入点对武汉作家池莉的小说进行语用考察。认为池莉小说绰号具有深层动因,语音上具有浓郁的武汉方言色彩、音节结构以三音节和双音节为主、出现语流音变现象;语法上,多用派生构词法,以偏正结构为主;语义上,通过引申或比喻,绰号的意义更加丰满,从而凸显人物特征,制造幽默、讽刺效果;语用上,体现经济原则、得体原则、背言式原则,标志人物特征、身份。从语用学角度对池莉小说的绰号现象进行思考,对武汉作家作品语体的深入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双庆、万波先生认为“辫”字赣方言读阴平不送气不合理,主要理由是所列赣中西部地区方言中的全浊上声字无有一个读阴平不送气,由此断定它另有反切来源:清声母帮母。本文认为“辫”字只有一个来源:浊声母并母,并且认为两位先生的材料和推断不够真实。“辫”读阴平不送气的原因是受普通话影响,方言的语音变化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6.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受众自己的文化知识背景和对译文的期待及交际需求。旅游资料文本为呼唤型功能文本,这就决定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原则和策略可以指导旅游资料的翻译。安徽特色文化旅游翻译存在诸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旅游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联合国经济全球化研修班为契机探讨了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多样性的维护与翻译的使命和策略,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翻译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翻译应增强跨文化意识,通过适当的翻译策略,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孝感话属西南官话。这个地区的方言,历来认为是典型的楚语,而今流行的方言词语中保留了许多古语遗迹。一些有间无字的方言词,可以从古书上找到来源,考出本字。  相似文献   

19.
湖北咸宁方言一般认为隶属赣语,但由于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方言成分复杂,发展相对滞后,保留古语较多。本文对咸宁方言常用词进行了考本字和溯源,共计109例。从中可以看出咸宁方言与古代汉语一脉相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郭春霞 《科技信息》2013,(18):195-198
本文按《山东省志·方言志》选取的36个方言点,将其用于音系对比的800个基础字,增加到3000个,以提高精确度,采用量化的方式,对山东方言的声调进行内部比较。认为山东方言古四声的演变是分区、分片的重要或主要依据;莱州、平度等方言点声调的变化的时间顺序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