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场在进行人工授精时总是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而忽略了另一重要因素——鸡体。须知,种蛋受精率的高低不仅和人工授精的操作有关,更主要的是和鸡体有直接关系。这在种鸡人工授精管理中是不能被忽视的。一种鸡饲养管理上常被忽略的问题1强调开产鸡群的饲养管理而忽略育雏、育成鸡群的饲养管理种鸡生产性能如何和种鸡在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有直接关系,育雏、育成阶段控制得好,种鸡开产后的各项生产性能也好,受精率也高。相反,忽略了加强对育雏、育成鸡群的饲养管理,种鸡开产后不仅产蛋率低,而且受精率也低,各项生产性能都不理想。在种鸡人工授精的管理中,不仅要强调开产鸡群的饲养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种鸡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这是关键,是种鸡群高产蛋率、高受精率的基础。2强调公鸡的饲养管理而忽略母鸡的饲养管理种鸡场往往注重公鸡的培育与淘汰,重视公鸡的营养补充与疫病防制,而母鸡却没有被同等重要看待,片面强调种公鸡的作用,而忽略了种母鸡的作用。其实,就种鸡而言,种蛋受精率的高低不仅仅决定于公鸡,也决定于母鸡,两者同样重要。在种鸡的人工授精生产中,不仅公鸡要健康,营养要充足,母鸡也一样。如果母鸡营养不良,很难想象鸡群会有好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如果...  相似文献   

2.
种鸡饲养生产中,人工授精技术应用较广泛,主要是该技术可以减少公鸡饲养量,充分利用优良种公鸡,加强选育,从而提高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增加种鸡饲养效益。同时还解决了种公鸡与种母鸡之间体重差别大、疫病传染、踏伤母鸡脊背等自然交配带来的问题,值得生产上推广应用。本人从事种鸡饲养多年,创出了连续多年受精率达96%以上的好成绩。现将操作体会与同仁交流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过二十周左右的分开饲养,在母鸡开产之前,我们需要将公鸡混入母鸡群体中(混群时间和种鸡挑选对交配尤为重要。混群后公母感情培养及公鸡体重变化影响着种蛋受精率。所以,通过合理的混群时间、方法及恰当的公母比例,我们才能得到较高的受精率,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 种蛋在入孵之前,如何从母鸡的体形外貌和交配情况来判断种蛋受精率的高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实际问题。笔者于1986年9至10月间从我厂饲养的红波罗种鸡中选出母鸡60羽、公鸡6羽、混合饲养,进行了这方面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我场属中型肉用种鸡场,饲养父母代种鸡10000只(芦花杂交肉用鸡种)。每栋栏舍每圈饲养200只母鸡,公、母比为1:8。种鸡料为本场自配的全价混合饲料,粗蛋白质18%。种鸡舍原室外运动场系采用水泥地面。虽然种鸡群多数喜欢在运动场交配,但因水泥地面的运动场,雨天积脏臭雨水、夏天积热,鸡群极少在运动场配种,而在栏舍里由于密度大,公母鸡在交配时常互相打斗,致使母鸡的种蛋受精率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6.
正提高种鸡受精率获得理想的效益,已成为种鸡养殖场高度重视的问题。在饲养种鸡过程中,影响种鸡受精率的因素较多且复杂,要想提高种鸡受精率,必须重视种鸡生长过程的饲养管理,本文介绍了影响受精率的饲养管理因素以及人工授精方式和流程,供同行们参考。一、母鸡饲养1.母鸡受精适宜日龄。200~400  相似文献   

7.
种蛋受精率是衡量种鸡群繁殖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受种鸡自身状况、饲养管理。授精技术等诸方面因素影响。切实提高种蛋受精率,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种鸡和受精事1.种鸡龄期影响:公母鸡的龄期对受精率都有影响,只有当公母鸡处于同样性活动状态,才能有较高水平的受精率。()公鸡:种公鸡利用年限一般为一年。因在6一比月龄性机能最旺盛,其受精率也最高。(2)母鸡:作为种母鸡最好用一个产蛋年度。随着鸡龄的增加和产蛋持续时间的延长,由于体肥使生殖系统积蓄过量的脂肪,接受精子的次数和数量不…  相似文献   

8.
5 鸡配种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2种方法。自然交配有下列配种方式: 5.1 大群配种:系指公母鸡同群饲养,公母鸡按一定比例搭配,公鸡可随时与母鸡交配,优点是省工省事,种蛋受精率较高。 5.2 小间配种:指在一个配种小间,养8~15只  相似文献   

9.
刘立军 《当代畜牧》2012,(12):44-45
<正>1人工授精的优越性1.1解决了笼养条件下种鸡的繁殖问题种鸡实行公母分开笼养,彼此没有接触,失去了传宗接代的可能性。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采收公鸡的精液给母鸡输精,就能根据需要按时收集种蛋,而且获得与自然交配条件下同样的受精率。因此,人工授精是解决笼养种鸡繁殖问题的有效途径。1.2为高效育种提供可能在混养条件下,鸡和其它动物一样,鸡在群中所处的等级地位不同,公鸡和母鸡交配有选择性,不可  相似文献   

10.
肉种鸡受精率与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种鸡受精率与种公鸡的饲养管理@王宏飞¥合肥蜀山种鸡场肉种鸡受精率与种公鸡的饲养管理王宏飞合肥蜀山种鸡场(230031)我们在总结过去几年种鸡受精率资料时,发现笼养、平养以及冬季、夏季的受精率曲线有不同的特点。鸡场内存在笼养与平养鸡群,鸡舍结构相同,每批鸡...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区种鸡场在提高肉种鸡受精率的工作中,采用公母鸡分开育雏、育成,混群后公母鸡分饲,产蛋后期补充后备公鸡等措施,使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指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和积累的经验、教训介绍给大家供参考。1种公鸡的饲养目标公鸡的外生殖器官不很发达,交配时依靠较长的腿胫和平坦的胸部,使双脚可以很稳地抓紧母鸡背部,并贴近前身将尾部弯下,便于把精液准确地输入母鸡泄殖腔的阴道口。腿胫较短和胸部丰满的公鸡,交配时很容易从母鸡背上滑落,抓伤母鸡和不能准确输精。因此,种公鸡的选育标准是腿胫长、平胸、雄…  相似文献   

12.
正饲养种鸡是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受精率和孵化率高的合格种蛋,以便由每只种母鸡提供更多的健壮初生雏鸡。为此,除了要求优良的品种,良好的饲养管理外,做好种鸡群疫病净化的综合性防治工作是关键,其主要包括鸡体净化和环境净化两部分。1种鸡的净化  相似文献   

13.
正种鸡的受精率与种鸡场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因为受精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母鸡生产性能和商品鸡苗的质量,所以提高种鸡受精率是保证种鸡繁殖性能的重要措施,从而达到提高种鸡场以及孵化场总体效益的目的。在此将影响种鸡受精率的因素以及提高受精率的措施详述如下,供种鸡场管理者参考。1影响受精率的因素1.1种鸡因素  相似文献   

14.
肉种鸡经过长达24周的培育进入产蛋期,促进和提高种母鸡的产蛋性能,管理好种公鸡的体重及公母比例,最大限度的提高受精率是产蛋期的中心工作。因此,AA+肉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肉种鸡经过长达24周的培育进入产蛋期,促进和提高种母鸡的产蛋性能,管理好种公鸡的体重及公母比例,最大限度的提高受精率是产蛋期的中心工作。因此,AA+肉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倘若鸡舍内的环境对整个鸡群来说是一个颇为理想的世界,种公鸡与种母鸡都能在饲料平衡、光照恰当、体重适宜等条件下饲养,达到理想的产蛋率和受精率,也许就没有任何必要在鸡群中采用青年种公鸡替换老龄种公鸡的程序。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鸡群在整个生产周期至少要替换一次种公鸡,有时甚至两次。鸡群为何要替换种公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受精率太低。   鸡群至 40周龄时,由于种公鸡交配的频率变缓,而种母鸡,从其生理学方面来看,则需要交配的次数更加频繁才能维持较高的受精率,因而到此年龄阶段,肉种鸡的受精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从生产实际出发,地面平养,自然交配,如何在种公鸡不合格或数量不足时,保持生产种鸡具有较高的受精率。本试验的目的,就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和提高优良种公鸡的自然配种能力,来减少非生产性种公鸡饲养数,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试验设计 1.试验材料:本场饲养的同日龄健康的星布罗父母代鸡种。 2.试验分组:按试验要求分试验Ⅰ、Ⅱ组和对照组。试验Ⅰ、Ⅱ组各100只CD系生产母鸡,共10只AB系公鸡进行巡回配种;  相似文献   

18.
<正>1加强珍珠鸡种鸡的饲养管理珍珠鸡种鸡饲料及微量元素的组成不仅影响珍珠鸡的产蛋量和健康状况,而且影响受精率,因此种鸡的营养物质要全面,饲喂技术要讲究。应选择体健、生产性能高的公鸡和产蛋性能好的母鸡进行交配,同时要避开血缘关系,以避免造成近亲繁殖。种鸡雌雄配比应掌握在3∶1~6∶1左右。公鸡配种1年以后,精力会有所下降,母鸡也有类似状况,因此,  相似文献   

19.
种鸡场必须饲养一定数重的种公鸡,以保证种蛋的受精率。一般公鸡和母鸡按1:8~9的比例混群饲养。即一个饲养一万只母鸡的种鸡场,约需饲养种公鸡1500只左右。现在饲料价格很高,饲养大量公鸡必将增加生产成本。另外种公鸡因死亡或报废,常意外地造成公鸡不足,导致种蛋受精率降低,影响种鸡场的经济效益。我们根据精子可在鸡生殖道内成活较长时间的生理机能,并从人工授精间隔5~7天授精一次的方法中得到启示,进行了母鸡间歇配种试验,获得满意结果,现报告于下: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鸡:22周龄迪卡父母代健康种鸡,试验组♀972只,♂54只;对照组♀879只,♂98只。  相似文献   

20.
饲养种鸡是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受精率和孵化率高的合格种蛋,以便由每只种母鸡提供更多的健壮初生雏鸡。为此,除了要求优良的品种,良好的饲养管理外,做好种鸡群疫病净化的综合性防制工作是关键,其主要包括鸡体净化和环境净化两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