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采用硅油与甲苯为混合致孔剂,水相悬浮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大孔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通过改变交联剂DVB用量和致孔剂硅油与甲苯的配比、用量等,研究了所合成的大孔St-DVB共聚物的堆密度、力学强度、比表面积、表面形态及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硅油与甲苯以一定比例混合作致孔剂时,可得到了一类具特殊结构的小球堆积型(10μm~15μm)大孔共聚物。  相似文献   

2.
以4,4’-二氯甲基联苯为单体在混合溶剂中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直接聚合制得超高交联吸附树脂。该吸附树脂具有多级孔结构,孔径可调,且具有超高的孔容(2.53 cm3/g)和比表面积(1 592 m2/g)。混合溶剂中的正己烷可作为介孔模板剂,通过调节混合溶剂的比例可有效地控制吸附树脂的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丙烯酸系树脂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交联剂和致孔剂是影响树脂合成的关键因素,通过改变它们的种类和比例可以得到不同孔结构的吸附树脂.在交联度固定不变时,致孔剂用量越多,孔体积越大,致孔剂的分子量越大,孔径越大.在致孔剂用量一定的情况下,交联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而孔径则随交联度增加而减小.文章对中极性树脂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悬浮聚合制备苯乙烯(St)-二乙烯本(DVB)共聚吸附树脂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借助比表面积测试、红外光谱及热分析仪考察了其物理性能,以树脂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为考察目标,研究树脂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树脂的过程中交联度对合成树脂的物理性能和吸附性能影响最大。甲苯为致孔剂,交联度为30%,搅拌转数为300n/min,致孔剂的配比为1:1.0为最佳制备条件。所制备树脂比表面积为428.3m2/g,对苯酚的吸附率可达57%。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采用悬浮聚合技术制备苯乙烯-二乙烯苯系列吸附树脂,以去除模拟废水中的Cr(VI)为目的,对树脂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借助低温物理吸附仪、同步热分析仪和红外光谱考察了树脂物理性能。主要考察了搅拌机的转速、致孔剂的配比、交联度这3个因素对吸附树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树脂的过程中致孔剂的配比对合成树脂的物理性能和吸附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交联度。当致孔剂中甲苯与环己烷的配比为2∶1;交联度为20%;搅拌转数为350n/min条件下所制备树脂比表面积为430m2/g,对Cr(VI)的吸附量可达62.16mg/g。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AAc)、丙烯酰胺(AM)为氢键供体(HBD),氯化胆碱(ChCl)为氢键受体(HBA),按一定比例加热合成可聚合低共熔溶剂(DES),进而以DES为反应性绿色溶剂,将DES通过前端聚合(FP)制备大孔聚(丙烯酸-co-丙烯酰胺)(P(AAc-co-AM》)水凝胶.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水凝胶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大孔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pH敏感性以及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结果 表明,DES聚合后经水洗、冷冻干燥可制得大孔水凝胶.制备的水凝胶具有pH敏感性,其水溶胀遵循non-Fickian扩散机制.大孔水凝胶对MB有良好的吸附去除能力,其平衡吸附量随pH值增大而增大,当pH=12时,大孔水凝胶对MB的平衡吸附量为64mg/g,去除率达85.07%.  相似文献   

7.
球形大孔聚氨酯树脂的合成及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次报道了球形大孔聚氨酯树脂的合成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压汞法测定了孔结构,证明该树脂属大孔结构,并初步测试了它对金离子(AuCl_3溶液)的吸附性能。电镜能谱分析证明吸附在树脂上的是AuCl_3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8.
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甲苯为致孔剂 ,通过悬浮聚合方法合成大孔交联聚丙烯腈树脂 ,用 80 %的硫酸溶液和 2 0 %的氢氧化钠溶液依次对树脂进行酸水解和碱水解。红外光谱结果表明 ,树脂在酸水解时孔隙表面产生酰胺基团 ,在碱水解时孔隙表面基团进一步被水解成羧酸根 ,水解完成后树脂骨架为聚丙烯腈 ,孔隙表面层为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钠。用扫描电镜分析树脂的微观结构 ,讨论了交联剂和致孔剂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并用酸碱滴定法测量树脂表明羧酸根含量与碱水解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多胺型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浮聚合方法,以丙烯酸和苯乙烯为共聚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甲苯和环已烷为混合致孔剂,引入多胺基团,合成了一系列多胺型螯合树脂.研究了共聚单体比例、致孔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多胺基团结构以及吸附条件对树脂螯合金属镍离子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n (AA):n(St)=2.17、交联剂用量(占共聚单位质量)15%、致孔剂用量(占共聚单位质量)50%的条件下合成的树脂外观规整.以二乙烯三胺为螯合基团,在pH=5时,树脂吸附Ni2+的性能最佳,吸附容量达37.7mg/g,优于目前的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酸甲酯和二乙烯基苯悬浮共聚,制备了交联度分别为5%、7%、9%的大孔交联聚丙烯酸甲酯(PMA),通过与二乙烯三胺的胺解反应得到了大孔交联聚丙烯酰二乙烯三胺(PAM)吸附树脂;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系统考察了静态吸附法下PAM树脂对CO2的吸附性能以及作为CO2吸附材料的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在室温下交联度为5%的PAM树脂具有较高的CO2吸附量,达143.1 mg/g吸附剂,CO2吸附量随胺基数量增加而增大,且PAM树脂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