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保杰   《中国医学工程》2011,(5):132-132,135
目的回顾性分析7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9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0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检查结果、病毒感染史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10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例临床表现多为心悸、气促、胸闷胸痛、乏力、发热、头痛头昏。结果肌红蛋白增高68例(89.4%),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60例(78.9%);白细胞总数降低占51.3%;转归情况:临床治愈60例(78.9%),好转15例(19.7%),死亡1例(1.3%)。结论综合考虑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及时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以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断正确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中药制剂伤肌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伤肌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共入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0例,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为常规西药对照组,常规西药+口服伤肌宁颗粒治疗组,伤肌宁颗粒口服一日三次,疗程均为4周。采用临床症状指标包括心悸,胸闷,胸痛,气短和乏力等评定疗效;用病毒中和抗体滴度的变化评价药物的抗病毒能力。结果①伤肌宁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常规西药组的60.00%(P〈0.01)。②伤肌宁组与对照组的各项临床症状包括心悸,胸闷,胸痛,气短和乏力等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后病毒中和抗体的滴度(柯萨奇B组病毒1、2、3、4.5,A组9型,艾柯病毒6、9型)均有明显下降,并且,伤肌宁制剂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和降低各种病毒中和抗体的效应方面均强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制剂伤肌宁能够通过抑制病毒感染,改善心功能等作用,有效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疾病。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西药加宁心复脉汤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疗程为20d,治疗前后均观察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及检测心肌酶。结果两组患者用药20d后,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均有的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这(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1.67%)。临床症状、体征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肌酶谱两组改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宇 《中外医疗》2012,(20):123-123
目的探讨黄芪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4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治疗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胸闷、乏力、咳嗽等比较-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中,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与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可有效减轻病情、改善预后,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辅助药物,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酷似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临床表现酷似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示冠脉正常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8例.分析归纳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经及时确诊并采取相应治疗后21例患者乏力、胸痛、心悸、气促等症状明显好转,心肌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恢复大致正常范围;5例患者阵发性心悸,发作时心电图分别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频发室性早搏;2例发作性胸闷、胸痛,心电图示ST-T改变(ST段下移0.1~0.2 mV,T波低平);2例心电图遗留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偶发早搏;1例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3例急性期死亡.结论 酷似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改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注重把握临床资料,及时掌握客观诊断依据,积极合理诊治是临床医生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小伟  傅丽超 《吉林医学》2013,34(22):4435-443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参芪复心饮,4周后统计疗效。观察比较总有效率、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症状、心电图、心肌酶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宋华 《中原医刊》2005,32(17):21-2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疗双。方法100例成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6例,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3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9.1%)高于对照组(69.77%),P=0.025〈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治疗中西医结合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均3周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3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结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超跃 《吉林医学》2011,(11):2100-210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将62例住院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用药后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7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李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1):2840-284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7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45例中,治愈3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32例中,治愈17例,好转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观察1-6二磷酸果糖联合心康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静滴,同时口服辅酶Q10;治疗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FDP)静滴,同时口服中药心康饮,两组疗程均为30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酶谱、心电图恢复情况及临床症状消失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肌酶谱、心电图恢复正常比例,十五天内临床症状消失比例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心康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对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体征消失,并使心肌酶谱、心电图转为正常以及疗程缩短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5岁,干部。反复心悸、胸闷、乏力4月余于1994年4月1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因反复心悸、胸闷、乏力,曾经在当地医院诊治,动态心电图及心电图示偶发早搏及心动过速。多次诊断风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后遗症等。治疗4月余症状无好转,反而消瘦、乏力逐渐加重。入院检查:T37.2℃,P104次/分,BPl8.4/8.5kPa,眼球无突出,甲状腺无肿大,甲状腺区未闻及血管杂音,两侧颈动脉闻及Ⅱ级SM,心率104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提高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符合1985年张家港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拟定<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诊断参考标准>,儿童符合<实用儿科学>关于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确诊条件[1].治疗组共68例,男40例,女28例,其中儿童22例,成人46例;年龄42±2岁;病程最短15 d,最长3.5 a.主要临床表现,全身乏力52例,心悸45例,气短30例,胸闷、胸痛49例.  相似文献   

16.
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下称β亢),为交感神经兴奋的临床综合征。因其有心血管方面的症状、体征和心电图改变,易被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现报道2例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22岁。感冒后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乏力及多汗17d,到某地医院就医,诊断:病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56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服用参松养心胶囊与42例患同样疾病的患者口服心律平后进行对比。结果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临床症状改善上.观察组心悸、气短、胸闷改善明显。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心律平片。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真  李晓艳 《中外医疗》2010,29(4):32-3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柑桔汤加减,2组均每月连用15d,连用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结论中西医合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42例儿童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对42例儿童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缺乏典型临床特征和特异性辅助检查指标,常被基础疾病症状掩盖而导致延误治疗;本组42例儿童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中,76.2%有心脏症状,47.6%出现严重心脏并发症(如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致命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78.6%,死亡率11.9%,14.3%(6/42)转为慢性。结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应结合病毒感染史,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和心肌损害的客观指标作出诊断;治疗无特效手段,注重综合治疗,对危重患者应及时监护和抢救;多数预后良好,极少数转为慢性。  相似文献   

20.
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至今无特效疗法,仍坚持早期、综合等一般治疗原则。笔者自1994年开始加用中药黄芪单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收到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3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2年2月卫生部制订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中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条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4~54岁,平均38岁;病程1个月以内12例,1~3月6例,4~6月2例。全部病例除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症状外,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频发室性早搏8例,频发房性早搏2例,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