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肌钙蛋白I在评估不稳定性心绞痛预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心肌肌钙蛋白I升高在评估不稳定性心绞痛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9月期间于我科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59例。患者入院后给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入院即刻、发病后4、12、24hcTnI检测,所有患者均采用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要求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结果cTnI升高组比正常组近期发生非致死性心脏缺血事件的危险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I可作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近期危险性评估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测定肌钙蛋白T和I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和I(CTnT、CTnI)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将48例UAP患者按严重程度分级,住院观察其病情变化,经动态检测血清CTnT、CTnI含量并与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做比较。结果 UAP组血清CTnT、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CK及CB-MB无明显差异,血清CTnT、CTnI含量与UAP严重呈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CTnT、CTnI是反映微小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CTnT、CTnI越高,UAP患者越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AMI)。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和心肌肌钙蛋白I(TnI)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测定 30例UA患者和 11例稳定性心绞痛 (SA)患者血清CRP和TnI,并与CK -MB相比较 ,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 1~ 3个月中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 UA组患者血清CRP含量为 (8.5 6± 2 .0 5 )mg L ,与SA组 (2 .31± 0 .5 9)mg L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UA组患者血清TnI含量为 (4 .2 5± 1.32 )ng ml,与SA组(0 .2 7± 0 .11)ng m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3)。UA组患者血清CRP含量与TnI含量呈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r =0 .5 7,P =0 .0 0 6 )。伴有CRP及TnI升高的UA患者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正常患者相比明显增多 (P分别为0 .0 0 3和 0 .0 2 ) ,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高。结论 炎症反应是UA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UA中存在微小心肌损伤 ,TnI是判断微小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CRP和TnI可以作为判断UA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C一反应蛋白(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UAP患者为观察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取血测定CRP,观察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CRP在两组中的升高情况以及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状况、冠状动脉(CA)病变的关系,并对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中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患者中,CRP值随心绞痛分级的递增而呈递增趋势,CRP升高组CA复杂病变、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CRP正常组(P<0.01、P<0.05),但心绞痛病史短于CRP正常组(P<0.05).结论①UAP患者CRP值明显高于SAP患者.②CRP可反映UAP患者病情和CA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入院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探讨UAP与心脏事件的近期、远期预测价值。方法:60例UAP患者分别在入院、入院后12h、24h、48h、10d各采血一次。用免疫发光法(IM-MULITE系统)测定cTnI浓度,分析其与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在近期(30d)内,cTnI≥0.4ng/ml组与cTnI<0.4ng/m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8.15%和9.1%(P<0.05)。cTnI对近期发生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值48.15%,阴性预测值90.90%。远期:cTnI≥0.4ng/ml组病死率为18.52%(5/27);cTnI<0.4ng/ml组病死率为3.03%(1/33);(P<0.05)。结论:cTnI定量测定对UAP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直接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I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直接支架术(DS)对冠心病患者血液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选择接受直接支架术(D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52),同时选择一组进行常规支架术(CS)的患者(n=62)为对照,分别于当天术前及术后第2天清晨采集空腹血进行血液CRP及cTnI水平的测定。结果:DS组患者术后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cTnI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别无显著性。CS组患者,术后血液CRP及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结论:直接支架术后血液CRP水平升高,但cTnI水平不升高,CRP水平升高可能是治疗局部炎症反应所致,而不是心肌损伤的继发表现;与常规支架术相比,直接支架术减轻了对心肌的损伤,因而,可能是一种优化的介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心肌肌钙蛋白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造影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病变特征。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8月间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共 82例 ,分别于入院的第 1、2、3天取血测定cTnI,按cTnI≥ 1.0ng ml为阳性 ,按cTnI是否阳性将病人分为两组 ,其中cTnI阳性患者 3 1例 ,cTnI阴性患者 5 1例 ,比较两组患者冠脉造影显示的病变特征。结果 :cTnI阳性组患者冠脉造影显示的B2 C型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cTnI阴性患者(60 .5 %Vs 2 9.4% ,P <0 .0 5 ) ;cTnI阳性患者及cTnI阴性患者中TIMI血流≥ 2级者为 5 1.6%和 2 1.6% (P <0 .0 5 ) ,冠脉内血栓发生率两组分别为 19.4%和 1.97% (P <0 .0 5 ) ;两组多支病变发生率无显著差别 (4 8.3 %Vs 3 5 .3 % ,P >0 .0 5 )。结论 :cTnI阳性患者冠脉病变更严重 ,较cTnI预后阴性者有更加不良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稳定心绞病(UA)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ey)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30例不稳定心绞病并发糖尿病患者(DM组)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小并发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为非DM组,另选择稳定性心绞痛3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检测血Hcy和超敏CRP浓度,均于正规治疗,随访6个月,以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为观察终点,分组比较标志物浓度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DM组、非DM组血Hcy、超敏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DM组卫又高于非DM组(P〈0.05)。DM组、非DM组Hcy、超敏CRP呈正相关(P〈0.01)。随访6个月DM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DM组、对照组(P〈0.01)。结论 血Hcy和超敏CRP是评价不稳定性心绞痛并发糖尿病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其浓度变化与病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与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诊断急性心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法和散射比浊法,对83例心肌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肌钙蛋白I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MI患者血清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TNI阳性率为99%。结论:CTNI和CRP联合测定在急性心梗的诊断、判断预后和疗效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 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例,对照组40例,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浓度.结果:UAP组CRP、DD含量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诺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诺嗪口服治疗,疗程为10 d。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9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诺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并能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 75例BraunwaldⅢBUA患者入院时的CRP ,按CRP≥ 10mg/dl(30例 )和CRP <10mg/dl(45例 )分为两组 ,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 ,以累积计分法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 ,并对其进行比较。随访 3个月 ,观察终点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心脏性死亡。结果 CRP≥ 10mg/dl组的病变血管数(1.77± 1.10 )多于CRP <10mg/dl组 (1.0 7± 1.1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的狭窄累积计分分别为6 .6 7± 3.84和 4.6 0± 4.41(P <0 .0 5 )。随访 3个月 ,CRP≥ 10mg/dl组中发生AMI 7例 ,心脏性死亡 2例 ,共 9例 ;CRP <10mg/dl组AMI 2例 ,无死亡 (χ2 =7.46 ,P <0 .0 5 )。部分患者为多支病变被建议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但由于患者高龄大都不愿接受手术 ,故两组行血运重建术分别仅为 13和 11例 (χ2 =2 .95 ,P <0 .0 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CRP≥ 10mg/dl和狭窄累积计分是预测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 5 )。结论 UA患者急性期CRP增高 ,可能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CRP能预测UA患者近期的心脏事件和血运重建 ,是临床指导UA治疗及评估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早期接受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予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关托洛尔、低分子肝素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同时口服辛伐他汀40mg/d,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接受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迅速降低U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从而抑制体内的炎症反应,UAP患者应尽早接受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勇  柴天桥  杨大春 《西部医学》2009,21(2):216-2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苏之,成都华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20mg,每日晚顿服,用药5周后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后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上升。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CRP和血脂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具有多重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苗霞 《中原医刊》2013,(23):58-59
目的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各指标对UA的诊断价值。方法126例uA患者分别用生化分析仪检测cTnT、CK—MB和LDH1,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CRP。结果cTnT升高23例(18.3%),CK—MB升高26例(20.6%),LDH1升高41例(32.5%),CRP升高73例(57.9%)。5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心源性猝死3例。其中上述各指标升高组AMI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nT、LDH1、CRP升高、陈旧性心肌梗死和胸痛次数是预测近期AMI和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nT、LDH1和CRP对UA患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UA患者的常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测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肌微损伤的诊断及近期预后评价作用.方法 对UAP患者68 例,SAP患者20例采静脉血测定cTnI水平.分别对UAP与SAP组间,低、中、高危险组间UAP患者cTnI阳性率进行比较,cTnI阳性组与阴性组间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结果 UAP组血清cTnI阳性率为25.0%高于SAP组的5.0%, 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血清CK-MB阳性率无差异:UAP患者中、高危险组cTnI阳性率为21.7%和57.1%,明显高于低危险组的0%(P<0.05);cTnI阳性组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血清cTnI测定是反映UAP患者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对UAP患者微心肌损伤的诊断和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58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UAP患者(UAP组)和9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术前、术后24h血清hs—CRP的变化;并对UAP患者进行术后1年随访,以评价术后24h血清hs—CRP水平与首次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关系。结果UAP组术后24h血清hs—cRP浓度与术前的差值高于对照组[(1.08±0.89)mg/L:(0.36±0.29)mg/L,t=7.483,P=0.000];PCI术后血清hs—CRP≥3.0mg/L的uAP患者1年内首次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高于hs—CRP〈3.0mg/L者(χ^2=1.267,P=0.260)。结论PCI术后24h血清hs-CRP水平是影响UAP患者1年内首次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不同危险分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的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危险分层将UAP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个亚组,分别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UAP患者47例、对照组(健康者)28例的血清hs—CRP及Lox-1浓度。结果UAP组、SAP组、对照组血清hs—CRP及Lox-1浓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hs—CRP及Lox-1浓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线性相关分析hs—CRP与Lox-1的浓度呈正相关(r=0.795,P〈0.01)。结论血清hs—CRP及Lox-1浓度随UAP危险程度增加而升高,两者的浓度变化呈正相关。测定血清hs—CRP及Lox-1浓度对UAP高危患者的筛选、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