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覃孝平  赖南君  叶仲斌  彭琴 《石油化工》2013,42(11):1262-1267
以乙二胺和马来酸酐为单体制备了N,N′-二(4-氧基-2-烯酸)乙二胺(EDMA);以EDMA、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烯丙基磺酸钠(SAS)为单体制备了AM/AA/SAS/EDMA四元共聚物。利用FTIR、SEM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四元共聚物的结构特征,并对其耐温耐盐性能、抗剪切性能和提高采收率能力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5 000 mg/L时,该四元共聚物溶液在95℃下的黏度保留率为39.5%;在10 000 mg/L NaCl,1 000 mg/L CaCl2,1 000 mg/L MgCl2·6H2O溶液中的黏度保留率分别为12.1%,19.3%,27.5%;当质量浓度为2 000 mg/L时,在剪切速率为500 s-1下剪切5min后其黏度为28.7 mPa·s,黏度保留率为85.7%;室内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60℃下该四元共聚物的采收率比AM/AA二元共聚物高5.7%。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N-二烯丙基油酰胺(DNDA)、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合成了水溶性丙烯酰胺共聚物(PMADD)。利用FTIR、流变等方法分析了PMADD的结构,研究了PMADD的性能,并利用岩心驱替实验考察了PMADD对模拟原油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合成PMADD适宜的条件为:m(AM)∶m(AA)∶m(DMDAAC)∶m(DNDA)=5∶5∶0.3∶0.04、聚合温度45℃、Na HSO3-(NH4)S2O8引发剂用量0.3%(w)(基于反应体系质量)、反应体系p H=7。PMADD具有良好的增黏、抗剪切、耐温、抗盐和耐老化性能。当PMADD的质量浓度为2 000mg/L时,其溶液的表观黏度为590.3 m Pa·s;在剪切速率为1 000 s-1时,其黏度保留率为7.0%;当Na Cl质量浓度为12 000 mg/L时,PMADD溶液的黏度保留率为23.7%。当模拟地层水的总矿化度为5 200 mg/L时,2 000 mg/L的PMADD溶液可提高模拟原油采收率12.64%。  相似文献   

3.
《精细石油化工》2014,(1):19-24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1-烯丙氧基-4-壬基苯(NPAB)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体系,制备了一种新型水溶性共聚物,并对该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和扫描电镜表征。适宜的共聚条件为:m(AM)∶m(AA)∶m(AMPS)∶m(NPAB)=6∶4∶0.3∶0.02、pH=7、w(引发剂)=0.29%、单体总浓度20%、温度40℃。研究表明:2g/L的共聚物溶液表观黏度高达716.3mPa·s;在120℃时,共聚物溶液黏度保留率达到35.71%;MgCl2和CaCl2含量为2g/L时,共聚物溶液黏度保留率高达125.3和126.3mPa·s。该共聚物溶液可提高模拟原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1-烯丙氧基-4-壬基苯(NPAB)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体系,制备了一种新型水溶性共聚物,并对该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和扫描电镜表征。适宜的共聚条件为:m(AM)∶m(AA)∶m(AMPS)∶m(NPAB)=6∶4∶0.3∶0.02、pH=7、w(引发剂)=0.29%、单体总浓度20%、温度40℃。研究表明:2g/L的共聚物溶液表观黏度高达716.3mPa·s;在120℃时,共聚物溶液黏度保留率达到35.71%;MgCl2和CaCl2含量为2g/L时,共聚物溶液黏度保留率高达125.3和126.3mPa·s。该共聚物溶液可提高模拟原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N-二烯丙基油酰胺(DNDA)和1-(2-羟丙基磺基)-2-丙烯酰胺基吡啶内盐(Py S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具有两亲性的丙烯酰胺共聚物AM/AA/DNDA/Py SA。1 000 mg/L共聚物溶液表观黏度达到424.6 mPa·s;当剪切速率达到1 000 s-1时,2 000 mg/L共聚物溶液的表观黏度为20.6 mPa·s;在170 s~(-1)且120℃时,溶液表观黏度高达32.8 mPa·s,黏度保留率为54.9%;溶液中NaCl的加量为12 000 mg/L时,聚合物表观黏度为27.2 mPa·s;70℃,模拟地层水矿化度19 589 mg/L时,2 000 mg/L的共聚物溶液可提高模拟原油采收率10.40%。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N-烯丙基吩噻嗪(NAP)和N-烯丙基油酰胺(CON)为单体,以(NH4)2S2O8-NaHSO3为引发体系,制备了一种新型驱油用四元共聚物AM/AA/NAP/CON。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增黏性(2 000mg/L,表观黏度711.4mPa·s)、抗剪切性(1 000s-1,黏度保留值为58.5mPa·s)、耐温性(120℃,黏度保留率为34.6%)、抗盐性(NaCl 20 000mg/L、CaCl22 000mg/L或MgCl22 000mg/L时,黏度保留率分别为17.8%,15.4%或13.5%)。室内应用中,2 000mg/L的AM/AA/NAP/CON模拟地层水溶液可建立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13.0和4.5,可提高模拟原油采收率达14.6%。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1-丙烯酰基-4-甲基哌嗪(PZAM)为主要单体,通过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一种含哌嗪环聚合物驱油剂AM/AA/PZAM,通过IR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溶解性测试表明该聚合物具有很好的溶解性。2 000mg/L的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可达512.2mPa·s;在10 000mg/L NaCl、1 000mg/L CaCl_2或1 000mg/L MgCl_2的盐水溶液中,黏度保留率分别为12.5%,11.6%,11.1%;在1 000s~(-1)剪切速率下,黏度保留值为31.9mPa·s;相比25℃,聚合物溶液在120℃下黏度保留率为60.9%。在模拟驱油实验中,该聚合物溶液可提高模拟原油采收率达12.5%。  相似文献   

8.
以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为引发体系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1-二甲氨基烯丙基)-膦酸(DMAAPA)/二乙基二烯丙基溴化铵(DDAB)四元共聚物。最佳反应条件为:m(AA)∶m(AM)∶m(DMAAPA)∶m(DDAB)=4.0∶6.0∶0.015∶0.020,w(引发剂)=0.3%,pH=7,反应温度为40℃,单体总质量分数为20%。对AA/AM/DMAAPA/DDAB的分子结构进行了IR、1 H NMR表征。研究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抗剪切性能;当该共聚物质量分数为1.0%时,对蒙脱土的防膨率达到84.05%,与质量分数1.0%的KCl复配后测得的防膨率达到95.04%。  相似文献   

9.
丁艳  朱竹 《石油化工》2013,42(9):973
以十八醇为原料,制备了长链疏水单体N-十八烷基丙烯酰胺(OAM);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OAM为单体,合成了水溶性疏水缔合两性共聚物AM/AMPS/DMDAAC/OAM。利用1H NMR,FTIR,DTA-TG手段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考察了OAM疏水单体含量、共聚物含量、AMPS含量、温度、剪切速率以及NaCl含量对共聚物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OAM摩尔分数为1.0%、AMPS摩尔分数为25%、共聚物质量分数为2.5%时,共聚物溶液的增黏性能很好,溶液的表观黏度可达1 648 mPa·s。将疏水基团和两性离子同时引入分子链中,提高了共聚物的耐温抗盐和耐剪切性能,可作为三次采油的驱油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C_(16)DM)为疏水单体合成了一种两性离子聚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聚合反应的较佳条件是:单体总质量分数25%、体系pH值8、n(AM):n(AA):n(C_(16)DM)=77.7:21:1.3、引发剂(n(APS):n(SS)=1.2:1)用量为0.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h。实验表明:聚合物溶液的临界缔合浓度是2g/L;1.0%聚合物溶液黏度在90℃时为62 mPa·s,黏度保留率为64.6%;0.8%聚合物溶液在NaCl浓度为0.6 mol/L时黏度为40 mPa·s,黏度保留率为47.6%;在1 70 s~(-1)的剪切速率下,经过1200 s的剪切后,0.8%的聚合物溶液的黏度稳定在70 mPa·s,黏度保留率为82.3%。  相似文献   

11.
非常规油的成因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晓光 《石油学报》2012,33(Z1):20-26
非常规油指勘探开发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的油品,主要有3大类。第一类为重油和油砂, 系正常原油经过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形成,分布广泛、潜力巨大,已被大量开采。第二类为油页岩,是干酪根与黏土和细粒无机矿物的混合物,有机质丰度高但不成熟,要经过人工加热生成石油,油页岩的发现很早,分布广泛,以美国所占比例最高。第三类为页岩(致密)油,存在于成熟度较高的高有机质烃源岩夹持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中,要通过对储层的压裂改造,产生人工裂缝才能生产石油。页岩(致密)油在美国、加拿大已开始生产,但其勘探潜力及其全球分布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克拉玛依环烷基稠油特点、环烷基润滑油加工工艺及产品的优势。根据稠油特点和相关行业用油的特殊要求,自主开发了专用加工工艺并研制开发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系列环烷基润滑油产品,有力支持了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政  水天德 《润滑油》1997,12(2):42-47
对加氢油应用于内燃机油的调制进行了考察,认为加氢油是调制高档内燃机油的优质基础油。  相似文献   

14.
工业用油的发展对基础油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成刚  孟书凤 《石化技术》2001,8(3):189-192
工业用油的总体发展趋势为长寿命、节能、环保。为适应其发展,基础油应具有优良的氧化安定性、高粘度指数、低挥发性、符合环保要求。传统工艺生产的矿物油基础难以满足需要,加氢工艺生产的Ⅱ、Ⅲ类基础油及合成油尚可,摒弃价格因素,加氢工艺已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于梅  郭昌维  吕双庆  袁雪芝 《润滑油》2006,21(6):20-23,58
大庆原油与俄罗斯原油按不同比例混合的350-400℃、400-450℃和450-500℃润滑油馏分油经过酮苯脱蜡、糠醛精制和白土精制后,得到基础油典型馏分油,进行润滑油基础油性质评价;通过对非大庆石蜡基原油、俄罗斯原油和大庆原油混兑,重点对润滑油馏分油进行同样工艺试验和评价,为大连石化分公司在保证润滑油基础油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原油资源、合理引进加工原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江  周德春 《润滑油》2000,15(1):13-21
对涠洲原油、西江原油、卡宾达原油、来纳斯原油、白虎原油等非大庆原油的减压侧线,利用酮苯脱蜡、溶剂精制白土补充精制的“老三套”工艺汉程,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其质量符合MVI指标要求。采用上述非大庆油生产的MVI基础油,可以调制出L-NL、L-HM液压油,L-DAB100、150往复式压缩机油,100、150中负荷工业齿轮油,85W/90G-3车辆齿轮油,N46Ⅱ型透平油及L-TSA化机油,CC30、CC  相似文献   

17.
从石油需求及供给角度分析了我国石油进口的必要性,从世界原油的供应情况及我国的外汇储备角度分析了石油进口的可行性,认为从经济角度来看我国实施石油进口战略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用加氢油开发润滑油产品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施洪香  潘文焕  沈清 《润滑油》2002,17(4):15-21
主要叙述加氢基础油与溶剂精制基础油的性能差别,以其调制的低、中、高档润滑油的性能评价及成本经济性进行了讨论。最终建议:在加氢基础油开发润滑油配方中要扬长避短,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现行的变压器油标准(如IEC标准、ASTM标准、GB 2536标准)和国内外知名品牌(Nynas、Shell、昆仑)变压器油产品现状,并对国内市场上的国际知名品牌(Nynas、Shell、昆仑)变压器油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国际变压器油标准对比情况看,IEC 60296和ASTM D3487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标准,大部分国家标准都是在此基础上修改采用的。国内外知名品牌(Nynas、Shell、昆仑)变压器油性质对比分析表明:变压器油仍以环烷基变压器油为主,除了要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低温性能及环保性等,更为重视变压器油运行安全性,保证产品不含腐蚀性硫化物、不存在潜在腐蚀性硫,同时要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拖拉机传动液压两用油的研制过程。这种两用油以南阳原油正常精制的减压馏分油为基础油 ,以一定的比例调合 ,并添加适量的复合添加剂而成。这种两用油的粘温性能、防锈性能、抗磨性能及抗泡性能均达到或超过美国约翰迪尔公司J2 0A的规格要求 ,能适应各引进大中功率拖拉机、工程机械、重型车辆在黄河以南地区四季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