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晓麟 《电子工艺技术》2003,24(4):182-183,插1页
第十一讲低频电缆及机柜的装联 9.3 压接型连接器对导线的要求 所有压接型连接器的一个共同之处是,它们的接触偶都是可以从连接器中拿出来的,或是插针或是插孔(视与之相配的头座情况而定),这些接触偶靠压接工具与导线实行连接.什么规格的导线,配多大孔经的接触偶,这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的,否则会造成导线的过压(导线易断)或欠压(导线易拉出),使连接器在使用中存在隐患.因此,在使用压接型电连接器时,对针孔规格、针孔类型、针孔色环标记、针孔工作直径、适配导线的截面积等,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对装配这些压接型电缆,应有相应的工艺细则.对使用的导线要有一定的要求,带丝包的导线不能用(如ASTVR系列),常选用的导线有:AF-250系列、Raychem(瑞侃公司)55#系列、AF46-200系列、ARS-100系列等导线.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一例压接型连接器因导线与压接件不匹配而引起的低温新号传输故障,以GJB5020-2001标准为指导,从电阻、耐拉力、金相分析等多个方面对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9.2 压接型连接器连接插头座的电缆 ,其工艺方法目前大部份是采用焊接 ,产品的质量优劣取决于焊接的质量好坏 ,依赖的是操作者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 ,在电缆的制造上 ,焊接工艺存在着不易保证质量、不便维修、装焊时需各种模夹具、受环境影响较大、增加产品重量 (特别是航空设备重量要求严格 )等问题。压接型连接器顾名思义 ,是一种非焊接的连接形式。它的接触偶是可以从插座 /头中取出来 ,借助工具将导线与其进行连接 ,实现电气的导通。这是一种冷压接形式 ,又可称为“咬接”,它是在自然环境中用机械的方法将导线与被连接器进行冷压接 ,压…  相似文献   

4.
新式微型连接器的应用及接线装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式J30J微型连接器是一种超小型矩型插头座且为压接形式.其插头座的接线装配困难、复杂,导致了接线装配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操作困难等.通过分析该连接器的特点,不断的摸索和试验,制定出新式微型连接器的接线装配工艺规范和路线.很好地解决了复杂电缆中微型连接器的生产瓶颈,为各类产品应用J30J微型连接器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编织或胶接的双扭线带状电缆有优良的电气性能,但以往常用焊接方法端接。现已设计成一种端接装置,可使离散导线、双扭线带状电缆与“U”形簧片连接器实现穿刺压接,以保证其可靠性和低成本。  相似文献   

6.
动车组压接工艺全过程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动车组端子压接工艺质量因素的分析,根据端子压接的基本工艺过程,提出了从电缆检验、端子质量检验、匹配关系以及压接工艺操作规范等方面综合进行压接工艺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概念,为压接工艺的质量检验提供检查项点和参考依据,并提出了检验的基本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整个电力系统有许多的组成部分,架线施工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而在架线施工中又有诸多环节,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导线压接的施工.由于大截面导线压接技术的操作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压接面的细节处理,并与普通导线的压接进行横向对比,找到最适合大截面导线压接技术的操作方法.对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和审核,因为一点点的操作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出现导线连接处的松动甚至导线断裂等情况,影响电路流转.本文以此出发,研究大截面导线的压接技术.  相似文献   

8.
压接连接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概述了压接技术的概念、原理、设计要点和应用及其检测.通过实际应用,为了满足导线截面与插针孔孔径匹配,需分叉时用接头.总结出了导线与接头压接的典型压接工艺流程和控制点,并测试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粗细电缆连接可靠性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指出被连接电缆本身的阻抗匹配性、电缆与连接器的阻抗匹配性以及电缆和连接器连接操作过程的规范性是影响粗细电缆连接可靠性的三个主要因素。为此,建立了粗细电缆可靠连接控制流程和装接操作规范,实现了外径约22mm的SYV-50-17粗电缆与外径约10mm的SYV-50-7细电缆的可靠连接,应用结果表明粗细电缆连接后连接处反射系数小于1.5%。  相似文献   

10.
9 .3 压接型连接器的种类及构成识别压接型连接器的种类9.3.1 XKE系列 -小型圆形耐环境快速连接压接型电连接器这种连接器是按照HB6 112设计的 ,符合MIL -C - 2 6 482规范。该系列电连接器的特点是质量轻、体积小、接触偶密度高、连接分离速度快、密封性能好、品种齐全、可靠性高和具有三防性能 (防盐雾、霉菌、湿热 )。插头和插座的连接为卡扣连接 ,接触偶与电线的连接为压接端接 ,接触偶可单个取出或送入。这种系列的电连接器插头和插座可与XK(第九讲中提到过 )系列插头和插座互配使用。XKE系列电连接器 2 0世纪 70年代未就开始在…  相似文献   

11.
军用电子产品电缆组件装配质量是影响整机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电缆组件连接可靠性问题占整个系统综合布线质量问题的90%以上。主要介绍了1553B总线在军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分析了1553B通讯电缆组件制作过程中的工艺难点及制作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以DK-621航空连接器为例,重点阐述了电缆组件制作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流程,为高可靠性产品提供了有力的工艺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相控阵技术对连接器件相位一致性的要求,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SMA 型相位可调射频连接器。通过调节连接器内导体和外导体的物理长度,实现整个电缆组件相位的连续可调。通过共面补偿优化设计以及对影响连接器电性能和相位特性指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设计了SMA 型相位可调连接器,并配接相位稳定射频同轴电缆加工了电缆组件。通过对实物进行测量,所设计的相位可调射频连接器在DC ~18 GHz 频率范围内,通过调节物理长度,相位可实现0°~15°的连续调节,测试的电压驻波比VSWR<1.3。所提出的SMA 型相位可调射频连接器结构简单,相位调节方便,可以有效解决电缆组件的相位一致性问题。电缆组件的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由于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电压驻波比大引起的放大器自激问题,对影响电缆组件电压驻波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电缆组件电压驻波比的计算公式,阐述了电缆剥头尺寸和组件焊接方法在电缆组件装接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降低组件电压驻波比的方法。通过对电缆剥头尺寸、组件焊接和测试方法的改进,降低了驻波比。经实际测试和应用,组件满足使用要求,消除了自激现象。  相似文献   

14.
射频相位电缆组件具有普通电缆组件的一般特征,同时还有自己独特的相位特征。从射频相位电缆组件与普通电缆组件的对比出发,详细阐述了射频相位电缆组件的特征、设计、制作、修配。这些有助于改善射频相位电缆组件产品的性能,降低报废率。  相似文献   

15.
从坑压压接理论、压线筒、导线三个方面分析了M22520/2-01压接钳压接一种22D压接件出现拉脱力过低的现象可能产生的原因.依据定位器上标注的档位选择表进行了拉脱力试验并对试验件的拉脱力与拉脱破坏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将试验数据对照坑压压接理论和国军标的相关要求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正确的压接档位.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电缆设计中经常出现的设计图纸和最终装配出来的产品不一致、图纸与实物有所不特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电缆设计方法-电缆自动化设计.即利用Unigraphics(简称UG软件系统)中的Routing模块,通过建立的结构装配数学模型进行电缆自动化设计;完成了导线和线束的空间路径设置和调整,并根据线路设计在结构中进行线路布...  相似文献   

17.
SMA射频同轴连接器插头构成的SMA电缆组件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产品及测试系统中。主要通过对SMA电缆组件失效模式及机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达到提高电缆组件可靠性的目的,并推广应用到类似结构的电缆组件。  相似文献   

18.
杜迎  华丞 《电子与封装》2007,7(8):39-42
传导耦合是一种重要的串扰方式,它对导线及电缆的干扰很大。电容性耦合和电感耦合是传导耦合的两种形式,通过对它们构成机理以及原理的分析,提出了抑制它们的几种方法,如对于电容性耦合可以采用减小导线的长度、增大线间距,平衡法,对干扰源和被干扰源进行屏蔽等方式进行抑制干扰;对于电感耦合可以用减小互感,局部形成耦合环,对干扰源进行屏蔽等方式来对干扰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19.
EMI/EMC is a dominant problem encountered in high bit-rate (>100 Mb/s) transmission over unshielded twisted-pair cable (UTP) which leads to a novel set of line-code dependent tradeoffs affecting transceiver and cable plant complexity. To understand the tradeoffs,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RF emissions and susceptibility in both trellis-configured cable plant models and installed cable plant. An analytical model is presented that describes mode conversion by discontinuities in multi-pair UTP cable plant. Termination of the three dominant propagating modes produces consistently lower radiated emissions than other standard cable termination procedures. Cable plant parameters which predict good transmission do not assure satisfactory EMI performance. Radiated emissions from the trellis model occur in broad bands at 43, 53, 60, 70, and 80 MHz, and show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transmit signal spectrum. For a given transmit level at 155 Mb/s, the emissions with MLT3 and BPR1 were 8-13 dB (10 dB typ) and 4-20 dB (13 dB typ) below NRZ levels, respectively. The authors also compared the performance of NRZ, MLT3, BPR1, and BPR4 line codes in an experimental 155 Mb/s link with 100 m of UTP5 by measuring the BER sensitivity to both injected noise and pseudo-random data sequence length. When the measured receiver penalty associated with three levels is included, MLT3, BPR1, and BPR4 offer 5-15 dB better performance over NRZ at 155 Mb/s, although implementation complexity is greater  相似文献   

20.
主要对射频电缆组件的结构多个环节进行射频泄漏的分析、模拟,并对如何提高射频电缆组件的屏蔽性能提出了多种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