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目子(rhaFGF)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探讨rhaFGF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大鼠创伤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伤后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情况;采用羟脯氨酸测试法检测伤口中胶原纤维的含量,并对照观察创面应用rhaFGF后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外用rhaFGF后创面组织中伤后第8天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数量显著多于单纯创伤组,伤后第14天,经rhaFGF治疗的大鼠创面的再上皮化明显强于单纯创伤组。创面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外用rhaFGF后第14天和第21天的caspase-3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纯创伤组。伤口中羟脯氨酸的含量逐渐增加,外用rhaFGF后第8天和第14天的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单纯创伤组。结论:外用thaFGF在创伤愈合的前期可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使得愈合周期缩短。在创伤愈合的后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维持了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抑郁对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的胶原含量,初步探讨抑郁影响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 根据建模方法将1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皮肤创伤组、皮肤创伤复合抑郁组、抑郁复合皮肤创伤组,采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创面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苫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后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各时相点创面的胶原沉积情况.结果 抑郁复合皮肤创伤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沉积量持续低于其余两组(P<0.01,P<0.05),伤后18 d,与皮肤创伤复合抑郁组趋于一致.结论 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可显著降低创面组织羟脯氨酸的合成,减少胶原纤维沉积,从而延缓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皮肤原位再生技术治疗各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湿润烧伤膏皮肤原位再生技术规范进行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方式、愈合时间、创面感染发生率、愈后3月的瘢痕生长率、局部治疗反应、药物止痛效果及全身毒副作用等.结果 32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伤愈合,时间最短19天,最长70天,平均27.67天;创面感染发生率1.8%;愈后3月的瘢痕生长率为1.5%;局部换药时创面疼痛率3.7%;创面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1.3%;创面愈后色素沉着或色素改变63.9%;无明显的全身毒副作用发生.结论 湿润烧伤膏皮肤原位再生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伤方法简单、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病人依从性好、愈合创面少或无疤痕,但愈合后创面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改变.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慢性难愈合创面大鼠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建立糖尿病状态下慢性难愈合创面动物模型,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背部人工造成圆形无菌创面,并观察创面愈合过程。结果,伤后第7天糖尿病大鼠创面仅愈合40%,而对照组动物已愈合70%。伤后第14天后者已完全愈合,而糖尿病大鼠仍有约0.4cm^2的残余创面,直到伤后第30天仍有少数动物的创面未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猪战伤后创面的动物模型,以供对爆炸伤引起的战伤慢性创面病理生理以及修复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选用藏香猪8头,采用KTY-08型瞬发纸质雷管的爆炸源模拟爆炸冲击波,制作猪的两侧臀部战创伤创面,共计16个创面。致伤后随机分为两组,即常温常湿组(对照组):气温(Ta)(22.0±0.5)℃,相对湿度(RH)50%;高温高湿组:Ta(39.0±0.5)℃,RH8I)%~85%。每组4只,观察伤后不同时间段创面的大体、病理切片变化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创面大小平均为(6.0±0.9)cmX(6.5±1.2)cm×(1.5±0.3)cm,12h后高温高湿组较常温常湿组创面明显扩大,有感染征象,第21天时创面愈合率为0,第28天时愈合率为12.5%(1/8)。常温常湿组24h后出现明显感染,第21天后创面完全愈合,愈合率100%。结论藏香猪臀部战创伤创面模型创面面积大,未伤及骨组织,动物可长期存活,且皮肤结构及创面愈合与人类相似,是高温高湿环境下良好的战创伤创面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芭特洛美对烫伤创面组织再生及愈合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芭特洛美组及模型组,建立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将相应药物均匀涂敷于模型大鼠创面,1次/日,分别在造模后第3、7、14及28天进行创面大体观察,测量创面面积、伤腔容积,观察结痂及脱痂时间,进行创面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芭特洛美组与模型组比较,创面面积与伤腔容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芭特洛美组痊愈的速度较模型组快;创伤修复过程中芭特洛美组明显促进纤维组织增生.结论:芭特洛美对实验性烫伤创面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LED红光照射对放创复合伤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分为单纯创伤组(单创组)、放创复合伤组(放创组)和放创复合伤红光照射组(放创红光照射组)。单创组于背部制一全层皮肤切除创面,放创组经60Coγ射线5.0 Gy全身一次性均匀照射后在背部制等大创面,放创红光照射组相同制伤后予LED红光照射。伤后动态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以及小鼠一般情况、体质量、血常规的变化,同时观测红光照射时照射盒内温度变化。结果各组创面均愈合,放创复合伤红光照射组小鼠比放创复合伤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1~2 d(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5 d时比放创复合伤组高出43.41%,第28天时高出37.98%(P<0.05)。放创复合伤红光照射组体质量增长与放创复合伤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较单创延迟,LED红光照射对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具有促愈作用。  相似文献   

8.
Cyr61在单纯及放创复合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yr61在单纯和放创复合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对伤口愈合和组织改建的影响,及其在创伤实验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制备单纯及放创复合伤动物模型,采用光镜、免疫组化、RT-PCR等方法,动态观察伤口愈合过程中Cyr61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规律。结果5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对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在伤后第3、6、9、15天,Cyr61表达量均随创伤愈合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在同一时间点,放创复合伤组Cyr6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单纯创伤组,第21天放创复合伤组表达继续升高,而单纯创伤组表达下降。Cyr61表达时相拖后与辐射所致伤口愈合延迟一致。结论Cyr61在放创复合伤肉芽组织中表达较单纯创伤组明显降低,影响细胞迁移、新生血管形成和组织改建等重要过程,这可能是辐射所致伤口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认识Cyr61在创伤愈合过程的表达规律有助于创伤的预后判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了解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海水浸泡后的兔软组织刨伤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成年家兔为实验动物,建立背部双侧圆形创伤模型,每组8只,随机分为单纯创伤组(对照组)、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海水浸泡组)、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重组人bFGF治疗组(bFGF组).观察各组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状况,统计创面面积变化及创面愈合.结果:海水浸泡组的肉芽组织形成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及bFGF组.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2.4±0.9)d;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6.9±1.1)d;海水浸泡合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3.5±1.1)d.结论:海水浸泡能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迟,bFGF对于海水浸泡伤口具有显著促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放烧复合伤创面愈合过程中aFGF的作用。方法 :用SD大鼠制备深Ⅱ°烧伤、放烧复合伤模型 ,分别于模型后 12h和 1、3、7d取背部创面皮肤组织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aFGFmRNA的表达。结果 :烧伤组大鼠在上述 4个时相点aFGFmRNA表达明显增加 ,而放烧复合伤组仅在第 7天有少量表达 ;aFGFmRNA的表达部位位于真皮及皮下。结论 :提示aFGF有助于创伤的愈合 ;放烧复合伤创面愈合延迟与aFGFmRNA表达低下及延迟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伤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兔创伤的促愈合作用。方法:采用兔背部刀割伤模型,将rh-aFGF溶液隔日一次滴注于创面,用创面照像、透明膜描记称量法记录伤后第4、8、12、16天创面面积,用注水法测量伤腔容积,伤后第8、16天取创面组织,观察创面的病理学变化,包括肉芽组织生长与再上皮化情况。结果:rh-aFGF可明显加速兔皮肤创伤的愈合,使创面面积明显缩小(P<0.05),使伤腔容积明显减少(P<0.05)。组织学检查:rh-aFGF组创面伤后8天成纤维细胞生长活跃、数量多,其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伤后16天,创面收缩与再上皮化明显,新生上皮向创面中心爬行较快。结论:rh-aFGF对兔背部刀伤创面有明显的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在手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创面修复中应用疗效.方法将40例各种原因致手部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病人,在创面清创后由于骨外露、肌腱外露、神经外露或口污染严重、坏死组织不能彻底清除者伤不能或不宜I期修复而利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覆盖创面,使用持续负压压力为250~350mmHg,术后7~9天拆除负压引流I期修复创面,11例病人由于骨外露、2例伸肌腱外露、3例腕部屈肌腱及正中神经外露采取游离皮瓣或者腹部带蒂皮瓣,7例伤口直接缝合,1例手背皮肤逆行撕脱伤修薄成全厚皮后原位回植加负压引流,16例中厚皮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40例病人均为1次使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无1例创面感染,术后手部肿胀较轻,伤后平均24.6±8.2天创面愈合,38例I期愈合,2例II期手术修复愈合.16例游离中厚皮移植全部成活创面I期愈合.11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9例皮瓣成活良好创面I期愈合,2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2天血管危象坏死,再次手术均采取腹部任意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成功创面愈合,7例伤口直接缝合伤口I期愈合,1例手背皮肤撕脱伤负压引流后10天拆除VSD后皮肤成活,40例病人创面均能顺利修复.结论手外伤创面经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有利于手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创面修复,技术简单,疗效好,并能减轻病人换药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在治疗地震致创伤性截肢术后创面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VSD对5例地震伤后导致创伤性截肢伤员感染创面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并回顾性选择12例未采用VSD的类似病例,对比其感染控制率及伤口愈合时间等。结果:5例伤员感染创面经过清创后使用VSD治疗5~9d,感染控制,期直接缝合3例,2例植皮后一次成活,在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上明显优于非VSD组(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严重创伤后截肢感染创面中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辐照氟银猪皮在创伤所致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与传统方法比较评价辐照氟银猪皮覆盖创伤创面的疗效。方法: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创面(A组)经积极抗休克、血压稳定后覆盖辐照氟银猪皮,小面积皮肤撕脱伤创面(B组)和肉芽创面(D组),邮票植皮后再用辐照氟银猪皮覆盖;感染创面(C组)经反复清洗后用辐照氟银猪皮覆盖。结果:体外抑菌试验表明,辐照氟银猪皮有很强的抑菌作用,A组创面渗出少,疼痛减轻,B组创面9±1.43d愈合,D组创面12±1.3d愈合,C组创面与猪皮平均粘附10±2.55d,肉芽新鲜。结论:辐照氟银猪皮能减少创面液体、蛋白质、电解质渗出,减少热量散失,从而减轻严重创伤后的超高代谢,促进肉芽和上皮生长,防治创面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荷负电气溶胶(aerosol bioelectricity, ABE)对大鼠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探讨荷负电气溶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将40只鼠随机分为治疗组(n1=20)和对照组(n2=20).治疗组应用荷负电气溶胶治疗,每次1.5 h,每天2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不作荷负电气溶胶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EGF和β1整合素表达水平.结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为(7±1.15) d,对照组为(9±1.34) 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P<0.01).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伤后第2天可见EGF、β1整合素开始表达于基底细胞和毛囊细胞,第5天表达显著,第6~9天持续高水平表达;对照组于第3天开始表达,第7天表达显著,第8~10天持续高水平表达.治疗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创面愈合后两组表达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调EGF和β1整合素的表达而促进细胞增殖可能是荷负电气溶胶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生物辅料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生物辅料对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浅Ⅱ度、深Ⅱ度、手术磨痂创面、残余创面共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用生物辅料覆盖换药)与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加无菌敷料),观察创面渗出及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辐照猪皮保护创面,减少创面水分、蛋白丢失,创面清洁,与创基相容性好,减轻创面换药痛苦,减少换药次数。浅Ⅱ度创面:治疗组伤后5~10天愈合(平均6.0±1.8天),换药次数2~3次。对照组8~14天愈合(平均9.2±2.8天),换药次数4~5次。深Ⅱ度创面:治疗组伤后13~18天愈合(平均16.2±3.4天),对照组伤后17~22天愈合(平均19.6±3.4天),手术磨痂创面:治疗组术后9~12天愈合(平均10.2±1.5天)。对照组:术后14~20天愈合(平均17.1±4.2天)。残余创面治疗组应用辐照皮覆盖后8~22天创面愈合(平均14.1±6.6天),对照组换药后12~35天愈合(平均22.8±10.4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辐照猪皮具有创面保护好,明显减少创面水分、蛋白丢失,保持创面清洁,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减轻创面换药痛苦,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疤痕增生等特点的良好外用辅料。  相似文献   

17.
Lu SL  Qiao L  Xie T  Yang YM  Jin SW  Qing C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1899-1902
目的研究血糖及皮肤组织糖含量对浅二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以STZ诱导的速发型糖尿病组,并造成10%体表总面积(TBSA)的浅二度烫伤模型,分别测定伤前、伤后第1天、3天、5天、7天、10天和14天的血糖、皮肤或创面组织糖含量;大体和组织学动态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伤前和伤后3d、7d和14d检测表皮细胞增殖周期。结果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27.28mmol/L±0.80mmol/Lvs4.65mmol/L±0.14mmol/L,P<0.01);皮肤组织创面中局部的糖含量与血糖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r=0.881,P<0.05),糖尿病组大鼠浅二度烫伤创面局部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烫伤组(14.2mmol/L±3.0mmol/gvs4.5mmol/L±0.5mmol/g,P<0.01)。糖尿病烫伤创面愈合明显延迟,新生上皮明显减少,表皮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百分比增殖较正常大鼠显著减少。结论糖尿病大鼠局部创面组织糖含量增加与血糖变化密切相关,而创面局部糖含量的增加与创面愈合延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高糖环境可抑制浅二度烫伤创面表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猪皮寡肽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皮肤创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京万红组)、猪皮寡肽高剂量组(相当于2倍临床浓度剂量)、猪皮寡肽中剂量组(相当于常规人用剂量)、猪皮寡肽低剂量组(相当于0.5倍临床浓度剂量).取用药后第7、14天局部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为所需实验样品,观察猪皮寡肽对皮肤创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 第7天高剂量组中bFGF含量高于其他组,第14天组织中各组bFGF含量下降,但猪皮寡肽高、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猪皮寡肽能够提高创面愈合过程中bFGF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创面新生微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消长的影响。方法根据建模方法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创组、创伤复合抑郁组、抑郁复合创伤组,每组48只,制备抑郁模型。分别采用CD34、Vimentin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高倍显微镜下计数。结果伤后第3天单创组和创伤复合抑郁组大鼠的创面微血管数显著高于抑郁复合创伤组(P<0.05),第21天时各组间微血管计数无显著差异;伤后第3天抑郁复合创伤组创面成纤维细胞虽少于单创组和创伤复合抑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第18~21天,3组间成纤维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复合皮肤创伤时,创面肉芽组织中微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合成可被显著抑制,使伤口愈合延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乳猪肝脏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创伤模型的影响。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制作背部皮肤缺损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乳猪肝脏提取物组,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在局部应用乳猪肝脏提取物后,乳猪肝脏提取物组促进毛细血管与创面垂直,胶原致密排列整齐,肉芽组织形成良好,成纤维细胞增殖较快,肉芽组织增生作用明显。而糖尿病对照组肉芽组织疏松,表皮不同程度增生,大部分未完全覆盖创面。伤后各组大鼠创面未见感染征象。乳猪肝脏提取物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时间短,创面愈合率高,伤腔容积缩小显著,肉芽组织成熟(P<0.05或P<0.01)。结论:乳猪肝脏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创伤有明显的促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