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诊死亡原因一直是急诊医学关注的焦点 ,了解急诊死亡构成有助于急诊科作好抢救准备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有针对性地提高急诊抢救水平。同时 ,急诊死亡原因分析有助于卫生管理部门制定区域卫生发展规划 ,促进院前急救水平的提高。因此 ,对急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1 资料和方法1 .1 资 料 急诊科 1 996~ 2 0 0 0年 5年死亡病例。1 .2 方 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调查、分析急诊死亡病例 3 1 4例。分别分析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到达急诊科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可避免死亡原因。2 结 果5年间急诊科共死亡 3 1 …  相似文献   

2.
201例急诊患儿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国光 《广东医学》1999,(3):217-218
目的 探讨广州市及其邻近地区儿童急诊病人死亡的特点和造成可避免死亡比例高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我际急诊科1995 ̄1997年3a间收治观察病人中201例死亡的年龄、死因、死亡情况等分析。结果 发现刀诊科死亡病例中可避免死因主要为急性气管气肺炎、新生儿肺、破伤风、窒息、未成熟儿等。结论 提出地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管理,提高转运系统(转运前和途中)的抢救技术水平,加强对边远地区和某些人群的卫生素质教育,是降  相似文献   

3.
急诊抢救室350例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抢救室350例死因分析李倩(附属弋矶山医院急诊内科)1986年1月至1992年12月,我院急诊抢救室共抢救危重病人3276例,死亡350例,病死率10.68%。为了探索急诊诊治规律及急诊常见的死亡原因,对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性...  相似文献   

4.
287例急诊死亡病人的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病人的死亡,不仅对病人是残酷的,对病人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本人通过对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4月287例急诊死亡病人的进行分析,以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生命安全的重视,减少非自然死亡的产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医院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及死因顺位.方法 对2006-2007年来我院就诊的住院及门急诊1262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262例死亡病例中慢性病占66.25%,伤害占26.39%,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占7.37%.死因顺位在各年龄组有着明显的不同.结论 慢性病为主要死亡原因,伤害次于第二位.应加强慢性病的早期预防和伤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根据本地区人民医院 ,地区煤矿医院等登记统计 ,1997—2 0 0 1年 ,我区共有 5 34例住院患者死亡 ,现对患者年龄构成、性别对比、疾病构成、死因顺位等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本文资料来源为本地区 1997— 2 0 0 1年全部住院死亡患者统计结果 ,死因分类按ICD - 9,在诊断或推断多个致死性疾病时 ,确定一个主要致死性疾病。 5年内住院人次、死亡例数、病死率见表 1。表 1  1997— 2 0 0 1年全区医院住院人次、死亡例数统计年份住院人次死亡例数病死率 (% )1 997 71 75 73 1 .0 11 99870 1 7 891 .2 61 999 741 7 991 .332 0 0 0 75…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区居民主要死因、死亡构成及其分布。方法:确定死亡人数和死亡者名单,以卫生部规定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为原始调查表调查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死因编码和根本死因的推断,计算死亡人数、死亡构成等指标。结果:男性死亡人数445人,死亡率为269.50/10万;女性死亡人数206人,死亡率为183.73/10万;男女死亡率性别比为1.47:1。主要死因及顺位前5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前3位的主要死因是肺癌、肝癌和胃癌。结论:为了社区居民自身健康利益,要加大慢性病的防治力度,针对结果中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的特点,对男性群体要进行心理、生活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的正确辅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急诊死亡病例的分析,探讨降低急诊病人死亡率的策略。方法依据性别、年龄、诊断、既往病史、本次发病至就诊时间、来院方式及抵院状况等相关信息回顾分析了117例急诊死亡病例。结果急诊前五位死因分别为严重创伤(32.5%)、脑血管意外(20.5%)、心血管意外(17.9%)、猝死(12%)和呼吸系疾病(9.4%);不同年龄组的主要死因略有不同;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15min。最长11h,平均50min;由120系统及外院转送来院的25例(21.5%),家人、路人或警察护送的84例(78.5%);院前死亡的54例(46.2%),其余63例中,抵院时休克的31例,昏迷的43例,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的13例,严重心律失常的19例。结论要想降低危急重病人的死亡率,必须从院前急救开始;急诊科必须建立和健全手术室,必须有装备现代化的监护室,必须配备一支专业化的全科医师队伍,才能适应现代急、危重病医学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疾病的死亡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病死率,提出生命价值。方法:根据ICD-9疾病分类,对425例死亡疾病的死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分析显示:425例死亡病例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肺部感染,肝硬化,意外损伤等。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升高。开展群众性的健康教育,达到对各种疾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李瑛 《中国病案》2006,7(1):16-16,11
目的检查死亡病案的急诊、门诊病历终末质量,找出这些病案存在的缺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急诊医疗质量。方法参照江苏省卫生厅下发的《病历书写规范》第四版急诊、门诊病历的规则、要求,对2004年我院的119份急诊、门诊病历中死亡病案出现的主要问题归纳为病程记录的完整性、病史、体检、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医生履行告知义务及其他方面八个部分,逐份逐项进行质量缺陷检查。结果119份死亡病案中门诊病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以医生履行告知义务、病程记录不完整、病史缺陷问题较为突出。对策急诊门诊病案不光是医疗文书,同时也是法律文书,应站在法律的高度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循及时、真实、全面、准确、完整的原则,以严谨的态度认真书写急诊门诊病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中青年猝死者的临床及抢救分析,以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询问并记录中青年猝死者发病前的基础疾病、可能的诱因、先兆表现,并对抢救成败总结分析。结果中青年猝死者猝死前多无先兆症状且以心源性居多;猝死发生后至有效复苏期过长是抢救失败的主因。结论尽早识别并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提高中青年猝死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韩跃辉  王烁  李潇 《中国病案》2013,14(7):72-74
目的总结本地区急诊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急诊危重病人死亡原因,探讨急诊危重病人急救的最佳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记录完整的急诊死亡病案。结果急诊死亡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66∶1);6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原因均以呼吸系统疾病为第一位(占6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患者的36.52%);脑血管疾病成为31岁~60岁三个年龄组中第1位的死亡原因(占此三个年龄组死亡患者的28.96%);创伤为11岁~30岁两个年龄组死亡第一位的原因(占此两个年龄组死亡患者的33.34%);不明原因猝死死亡患者男女比例为1.45∶1,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年龄小于60岁者占猝死总例数的36.74%);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占本地区急诊死亡患者的最高百分比,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猝死发生的年轻化趋势,提高创伤病种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急诊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急诊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的老年患者313例,其中因重型颅脑损伤死亡12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其其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血红蛋白(Hb)、体温(<36 ℃或>38.5 ℃)、ISS评分、GCS评分、损伤后时间、胸腹部联合损伤、休克为影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因素(P均<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P<0.05指标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ISS评分、GCS评分、损伤后时间、胸腹部联合损伤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Hb低、ISS及GCS评分低、损伤后时间较长、胸腹部联合损伤是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孙晔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959-1961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的疾病谱,探讨急诊抢救室资源利用情况,从而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医患纠纷。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2年期间急诊抢救室的所有死亡病例,共计341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猝死在抢救室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最高为18%,其次为恶性肿瘤、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病等,这些是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抢救室的时间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猝死患者呼吸机使用比例和胸外按压比例最高,但在抢救室时间最短。结论急诊抢救室需要配置充足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同时需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并加强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抢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急救队伍的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的死因,降低其病死率。方法:对222例SLE患中的42例死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死因是SLE本身19例(45.24%),其交是继发感染13(30.95%)。SLE与感染致死较常发生于年青患,SLE死亡多发生在诊断后的头三年。结论:SLE死亡最主要原因是SLE本身,故对SLE患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对狼疮活动更应积极治疗,以便提高患长期存活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情况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24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高发年龄段为≤10岁,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中变态反应最多。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185例重症监测病人进行了分析。监测病种包括心脏直视手术后和非心脏手术病人手术前、术中和术后出现的心血管功能紊乱、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心肺复苏后期治疗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2例(6.4%)。本文对各器官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抢救措施.本组病例的抢救经验证实:对各重要器官生理、病理参数的连续监测及动态分析,迅速对病情作出精确判断,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死亡的病因,探讨降低急诊死亡率的途径。方法收集某院急诊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1997年-2011年10月急诊死亡218例,其中院前死亡89例(40.8%)急诊科死亡129例(59。2%)。急诊死亡的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24.3%)、脑血管疾病(17.4%)、猝死(15.6%)、创伤(13.3%)及肿瘤(12.8%)。结论应重视院前急救,加强防治心脑血管病和肿瘤,降低急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