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综合评价生产过程中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采用二级层次分析的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充分考虑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几何条件、水文气象及外加荷载等诸多要素,建立两级评价指标体系,共14项分指标。考虑不同分指标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影响的趋势特点,建立相应指标的权重集合和隶属度模糊矩阵,构造基于二级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集合,给出边坡稳定性程度评价结果。研究表明,基于二级层次分析的模糊评判法计算简单、实用,评判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可为影响因素众多且生产爆破频繁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对三友矿山东采区凹陷露天石灰石矿的矿岩赋存情况分析,根据凹陷露天矿加陡深部边坡角原理,通过调整开采工艺参数,安全高效地多采出矿石,取得较好的经济与资源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露天矿边坡安全预警的可靠性,针对决策者权重及属性权重均未知,属性值为直觉模糊数的露天矿边坡危险度的群评价问题,提出直觉模糊熵权法确定权重,并借助直觉模糊加权平均算子对各级评价矩阵进行集结,得到每个观测点对应的直觉模糊数,然后将其带入含有双参数的得分函数进行决策分析。最后以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露天矿的实测数据报告为工程实例,采用模型方法对其边坡区域的稳定性进行了危险度评价。研究表明,熵权法与直觉模糊理论的结合,既降低了危险度评价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又建立了影响因子与评价结果之间的有效联系。模型可以用于指导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开采设计。  相似文献   

4.
刘文生 《煤矿开采》2012,(1):3-4,74
基于模糊物元理论,将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视为物元事物,建立边坡稳定性多判据综合预测模型。通过定量化分析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预测的单一判据,构造各预测判据指标及量值复合模糊物元,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判据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物元事物的贴近度值,通过贴近度值的排序确定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等级,从而实现边坡稳定性预测。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进行可靠分析,从采矿地质、水文特征和工程施工3个层面选取14项评价指标建立稳定性评价体系,并基于博弈论构建露天矿边坡岩体稳定性综合评价云模型。以云南某露天矿边坡为工程案例,通过数学计算并评估其稳定性等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层次分析法能够明显改善主观权重的计算精度;选取的模型评价指标符合工程实际需要,且具有良好的独立性与代表性;博弈论可以较好地求出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云模型能够逐级分析出各层指标与稳定性等级的相关程度,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露天矿边坡岩体稳定性等级;结合现场实测,相较于传统评价模型,基于博弈论综合评价云模型适用性较好,分析结果准确可靠,能够为类似采矿地质条件矿山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FLAC3D软件,对铧尖露天煤矿首采区边坡的应力、应变及位移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对铧尖露天煤矿首采区边坡稳定性作出了客观评价,为露天矿边坡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对实际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边坡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露天金属矿山的安全开采,弓长岭露天矿何家采区北帮一直处于蠕动变形的非稳定状态,为分析该采区稳定性,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及边坡分区,并分析了北帮边坡的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平面型破坏。采用Slide软件在研究区域选取2个典型剖面进行了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剖面1—1’终了边坡在自然工况及地震工况条件下均处于欠稳定状态,边坡可发生台阶开裂、沉降、蠕动等变形破坏现象;剖面2—2’终了边坡在自然工况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状态。为确保生产安全,需对欠稳定坡段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5,(7):231-234
露天矿边坡环境复杂,从影响因素角度难以准确建立其与边坡风险的联系。为此基于能直接反映边坡安全程度的实时监测来建立露天矿边坡的风险评估方法,根据边坡实际的监测项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边坡风险评价体系,该体系以监测项目的单项预警值为参考,通过划分风险等级区间与相应的概率相匹配,并结合权重以及层次分析法来获取各监测项以及边坡综合风险概率。  相似文献   

9.
根据某露天矿边坡特别是软岩边坡的实际条件,应用模糊数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建立软岩边坡稳定性的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和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露天矿软岩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露天矿边坡极不稳定。该研究弥补了直观判定的不足,为软岩边坡稳定性的判断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对灾害预测预报及工程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内蒙古扎尼河露天矿的首采区南帮边坡工程实例,探究熵权-可拓理论在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强的贴合度,结果准确,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最终帮坡角和采深是露天矿境界设计中2个相互影响的关键参数,其取值与露天矿的安全经济性密切相关。为探讨上述2个参数的合理取值,以西藏某露天铜矿12#典型勘探线剖面为研究对象,按经验类比法初步确定该剖面西、东边帮的最终帮坡角取值范围为38°~44°,选取不同的两帮坡角度值组合,根据境界剥采比小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原则,计算得到底部标高取值范围为+ 4 135~ + 4 108 m。构建了该剖面的露天境界最终边帮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西、东帮的稳定安全系数,根据实际工程设计需要的边帮安全系数以及开采的经济性,得到该剖面合理的最终帮坡角与采深。研究表明:露天边帮稳定性随着最终帮坡角和采深的增加逐渐降低,且最终帮坡角的变化对本侧边帮稳定性的影响远大于对侧边帮,两参数之间互相影响,共同决定露天矿的安全经济性;计算得到该剖面合理的西、东帮最终帮坡角分别为42°、43°,底部标高为+ 4 117 m,总采深为920 m。所采用的露天矿最终帮坡角及采深的协同优化思路可为露天矿山科学确定相关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单一巨厚煤层露天矿土-岩复合边坡稳定性及空间形态问题,以新疆准东露天矿为工程背景,采用刚体极限平衡和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露天矿复合边坡的稳定性及空间形态,分析了复合边坡的潜在滑动模式及稳定性规律,确定了采场与排土场的最大安全距离。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准东露天矿采场最终边坡角为34°,排土场边坡角为23°,排土场与采场安全距离为150 m时满足安全性与经济性要求;单一巨厚煤层露天矿土-岩复合边坡的滑坡模式为沿排弃物内部的圆弧滑动和以坡体出露弱层面为底界面的组合滑动;在岩体自身重力作用下,单一巨厚煤层露天矿土—岩复合边坡破坏形式为拉张—剪切复合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露天开采经济安全,同时为下一步设计提供依据,根据矿山生产情况,对原设计的626 m以下台阶并段方案进行验证,采用Geo-studio和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矿山的8个典型剖面,以2个剖面为例,共设置了方案Ⅰ—方案Ⅳ,分别对每种方案进行不同工况下稳定性分析,获得了每个剖面在不同工况下的安全系数。经边坡稳定性计算获得安全合理的终了边坡角,通过采矿开挖数值计算分析终了边坡的应力场及位移场情况。提出了防护措施,建议对露天采场西部岩石较为破碎区域进行锚—喷—网方法对坡面支护,研究可有效提高矿山在进行生产计划等决策时的效率,保障了矿山生产过程中车辆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以巴鲁巴东露天矿为例,结合现场实地踏勘和生产技术资料,采用3DMine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地表、采空区以及矿体三维模型;根据采空区理论推演与钻孔探测结果,掌握采空区的实际赋存情况,开展露采边坡潜在危险区划分、边坡稳定性特征及隔离厚度分析评价,并制定露天开采安全保障措施,保证巴鲁巴东露天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边坡稳定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3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Limit-Equilibrium)的边坡稳定分析软件在岩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实际操作,表明用BishopGS法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在大多数情况下较稳定。工程技术人员应结合矿情,科学有效地确定露天矿边坡的最佳许用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6.
边坡稳定性是露天矿开采安全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不同二维极限平衡法,对露天矿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区,初步确定采掘场工作帮、端帮的坡角、地表境界,为矿山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地质依据。通过对不同的边坡滑移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采用STAB2009分析验算边坡稳定性,简化Bishop法计算,整体单形法优化。结果表明,非工作帮、西端帮可能的破坏模式为顺层滑移破坏模式,东端帮、工作帮可能的滑移破坏模式为圆弧滑移破坏模式,推荐了各边坡的最终帮坡角。勘察边坡稳定性揭示了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帮坡破坏模式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露天矿山采场边坡稳定,避免滑坡、崩塌、滑塌、地裂缝等灾害的发生,开展了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安全对策的研究。以上房沟钼矿采场东部采区边坡稳定性分析为例,采用工程地质踏勘、极限平衡法迭代计算及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上房沟钼矿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针对性的采场边坡治理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8.
康锋  马道鸣 《中州煤炭》2022,(8):137-142
矿山边坡是露天矿开采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边坡稳定性对煤矿安全有重要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研究了边坡变形监测系统,系统基于北斗系统实现监测点的定位及数据信息的传输,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由不同的子系统共同构成。系统不仅可以根据以往的监测数据对边坡未来的变形量进行预测,还可以根据实际变形量对边坡的安全性进行预警。根据某露天煤矿具体情况,将设计的监测系统应用到边坡变化监测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系统各项功能都能够实现,为煤矿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潜在的危险性会严重威胁矿山开采的安全性,为了降低大型露天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提出了大型露天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以矿山为研究对象,根据矿区形态分析了大型露天矿山的地质构造,考虑到研究区地质环境的复杂特征,确定了评估区的范围。结果表明,大型露天矿山库岸边坡稳定性分别为尾矿库左岸和尾矿库右(南)岸的稳定性较差,尾矿库右(东)岸的稳定性好,尾矿库右岸形成一段高1~3 m、长1 500 m的切坡,由于切坡的崩塌规模和高度都比较小,对大型露天矿山的库岸边坡稳定性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坝基和左坝肩的稳定性较好,右坝肩由于受到强烈的岩石风化,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大孤山露天矿现已进入深部开采阶段,伴随着露天矿坑的开采,一些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因素大大增加了矿山发生边坡失稳的可能性,严重影响了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为此项目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独特的地形分析能力和矿山地质报告、开采最终境界等地质资料,对矿山进行坡度、坡向、高程、岩性、坡形、断层6个评价因子提取.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